Ⅰ 印度是信奉哪個教
印度人信奉的絕大部分是印度教,但是也有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於印度,在歐洲的英國,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也有很多信徒。
它擁有10.5億信徒,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印度教認為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
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所以在印度最常看見各種苦行僧。印度人信奉的主要是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其它教人特別的少。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Ⅱ 印度在中國哪個方向
印度在中國的南部。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2)印度在中國的哪邊信仰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的自然環境:
亞 洲南部有三大半島,印度位於中間面積最大的一個半島上,印度半島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南部突出於印度洋,呈一個倒立的等邊三角形。
雄偉的喜馬拉雅 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坐落半島北部及西北部將它與亞洲其他大陸隔離開,半島的血積約415萬平方公里,內部地形地貌豐富多樣,資源充足,物產豐盛,幾千年來 孕育和發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此,它可視為大陸獨立的一部分,19世紀被命名為」印度次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島分割成幾個國 家,遂改稱「南亞次大陸」。
Ⅲ 印度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印度在中國的西南方。
2008年1月,辛格總理在訪問中國後不久,就到包括中印邊界東段印占區視察,拋出推動印度東北邊境地區開發的一攬子計劃。11月8日,印度外長慕克吉又在中國達旺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訪問時老調重彈,再次宣稱印度對達旺擁有主權。

印巴關系: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後始終不睦,並於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發全面戰爭,因印度策動和支持東巴(今孟加拉國)獨立,印巴兩國1971年12月斷交,1976年7月復交。1998年,印巴相繼進行核試驗,展開核軍備競賽,兩國關系急劇緊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印度
Ⅳ 印度是文明古國印度人大多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一般信佛教的和印度教的較多,但是因為印度沒有保存文字和歷史的習慣,所以沒有把博大精深的佛法傳承下來,反而是中國繼承了所有佛法的精髓,結果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唯一沒有衰落的國家,為我國的優良傳統喝彩。
Ⅳ 印度人主要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

(5)印度在中國的哪邊信仰什麼擴展閱讀
主神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濕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奴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教
Ⅵ 印度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是個宗教大於歷史的國度,被稱為宗教的博物館,其中印度教徒佔82 %,伊斯蘭教12%,基督教徒2.3%,錫克教徒1.9%,佛教徒0.8%,耆那教徒0.4%,此外,印度還有數萬人信仰拜火教,這些人是古代波斯的移民,為了保留拜火教傳統,他們移民到了印度孟買附近,他們形成了一個非常小的少數民族族群-帕西人,另外現代新興的宗教-巴哈伊教在印度也有大量的信徒;
Ⅶ 印度在我國的哪一方
在中國的西南方。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

(7)印度在中國的哪邊信仰什麼擴展閱讀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Ⅷ 印度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在我國西南方向 和我國西藏接壤 和西藏亞東縣最近
Ⅸ 印度和亞洲分界處信仰什麼教
在南亞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仰印度教(婆羅門教),其餘信仰伊斯蘭教,比較小眾的是佛教還有拜火教和耆那教,在錫金邦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在旁遮普地區普遍是錫克教,在中東地區、中亞地區和巴基斯坦就是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國家普遍是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是早期佛教,不分顯密不分大小乘),在東亞是北傳佛教(中國中原普遍是大乘佛教,藏傳佛教屬於密宗,)信徒最多的宗教排名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