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現役軍人一共有多少人
印度軍隊現役人員目前沒有統一的說法,各種數據從130多萬到140多萬不等。不像我國國防部還會發布權威信息,每隔幾年還會有國防白皮書。
印度目前正規軍大約在140萬左右,但是還有300萬左右的准軍事部隊。有人可能認為印度的准軍事部隊可能類似我們的預備役和民兵,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國的預備役和民兵都不是全職軍人,而是定期訓練,平時從事其它職業的。而印度的准軍事部隊是實打實的全職軍人。實際上是和我們的武警性質類似的部隊,而且由於印度國內的很多地區都有強烈的分離主義傾向。所以他們的准軍事部隊平時的作戰任務甚至比我們的武警要重很多。
依據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我國的武警在裁軍前是66萬。目前黃金、水電、森林、消防等部隊都已經從武警剝離,剩下還有多少目前還沒有權威公布。但是肯定在60萬以下了。
所以,印度實際上是世界上軍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實際現役軍人在450萬左右。
Ⅱ 印度向中印邊境增兵600萬,會不會引發戰爭中國軍隊有何防範
印度所有武裝力量加起來也不到300萬。不要相信這些小道消息、網路謠言。
印度自認為其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印度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Ⅲ 印度向中印邊境增兵600萬,會不會引發戰爭
全印度,也沒有這么多兵力啊!
600萬!
中印兩軍,全部加起來,也沒有600萬呢。
要是真增兵600萬到邊境,那一定是開打了。
Ⅳ 印度邊境增兵十萬,為啥我們還沒啥動靜
國內針對印度的戰場建設主要集中在西藏和新疆西南部地區,近期較大的兩件事情就是青藏鐵路通車和獅泉河機場建設。
根據公開消息,青藏鐵路每天開12對客貨列車,除去3對客車外能通行9對貨車;從06年7月到07年5月青藏鐵路共計運貨208萬噸,日均6600 噸。根據上面的數字可以計算出,如果青藏鐵路進行單向密集運輸,那麼在一個星期內最多能夠向西藏運送6.3萬噸物資,這足以保障我軍5個山地旅持續作戰。也就是說,青藏鐵路開通之後印度再也沒有能力以消耗戰的方式威脅我軍後退。
青藏鐵路著眼於防,獅泉河機場則是為進攻准備。該機場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獅泉河鎮,跑道長4500米,可以起降蘇-27、轟-6、運-8等我空軍作戰與支援飛機;印度整個北部地區都在獅泉河機場半徑1000千米范圍內,也就是說完全處在我空軍航空兵打擊范圍以內。獅泉河機場建成,今後印度在挑釁時就要擔心其北方軍事與民用設施遭到我空軍的打擊,而我國主要經濟和軍事目標都在印度打擊范圍以外,印軍要報復難度完全不同。
在武器裝備的准備方面,我空軍飛機、陸軍裝甲車都要求具備高原作戰能力。如陸軍的幾款裝甲車大都採用風冷柴油機,並且特別加強了機械增壓功能,以對抗高原稀薄空氣造成的發動機功率下降,以免裝甲車在青藏高原上機動性不足。我軍在西藏還部署了專門用於山地作戰的多功能野戰工程車。
空軍的蘇-27具備高原起降能力更是報了多次,相關人員甚至拿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可實際上4000米高度對戰斗機來說很平常,只要滑跑長度夠、滑行速度快一點起飛毫無困難;我國引進的蘇-27此前之所以不能在高原起飛,是因為原飛機航電系統禁止在1500米以下高度放下起落架,這只要換個電子插板就能解決,根本毫無困難。所以它申報軍隊科技進步獎的時候都是從作戰口進行申報,而不是從科研口進行。
我軍部隊的部署也是對印度戰略威懾的一部分。在中印邊境東西兩段,我軍部署了13個邊防團,另有52山地步兵旅負責藏南地區山地叢林進攻作戰,53山地步兵旅負責西段邊境高原地區進攻作戰,第13集團軍第149師(東段)和第21集團軍第61師(西段)隨時入藏提供支援。有這些部隊在,印度人在邊境沖突和中小規模戰爭中占不到便宜。
為了保障內地入藏部隊的戰鬥力,我軍研製了單兵氧氣面罩、專用高原食品等特殊裝備,以免因為高原病而導致部隊官兵出現大面積高原病和高山反應,保證支援部隊可以迅速展開形成戰鬥力。這點雖然不起眼,但卻實實在在的提高了我軍對印度的威懾能力。
這些是特定針對印度的部署,在其他方面我軍的進步也影響到我國的對印戰略態勢,增強了我國在與印度進行博弈時的手段。
例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競相發展彈道導彈,它的烈火-3遠程彈道導彈射程范圍恰好覆蓋我國北京、上海地區,這是在威脅我國不得插手他與巴基斯坦的戰爭。我軍在彈道導彈攔截技術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多次成功進行攔截試驗,目前水平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以色列屬於美國技術發展起來的)。我軍如果在西藏地區部署紅旗-9防空導彈,就可以對印度發射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從而降低印度對我的威脅。
總之,我軍對印作戰准備相當充分,整個西藏地區的軍事部署攻防兼備,一旦開戰立刻就能把戰火燒到印度境內。在大後盾的支持下,我軍邊防部隊在巡邏中也寸步不讓,多次邊境沖突都佔了上風,只是國內沒有公開報道而已。
除了軍事准備的內功,我國在外交上也突出加強了對印度周邊國家的支持和援助,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等國都接受過我國的軍事援助。
先看斯里蘭卡,這個小國位於印度半島南端,從地理位置上看對孟加拉灣和北印度洋都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還能對印度海軍進行有效牽制。尤其是在與位於緬甸的軍事基地配合的時候,可以有效切斷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與本土的聯系,破壞印度對孟加拉灣的控制。
我國對斯里蘭卡的軍事援助主要是武器出口,地面裝備佔了大多數,如81式自動步槍、63式裝甲運輸車、WZ551式6輪裝甲運輸車;斯空軍裝備有幾架K-8初級教練機、殲教-5中級教練機、殲7戰斗機、運-8中型運輸機,海軍則購買了037型獵潛艇。
雖然斯里蘭卡進口了不少我國武器,但他受印度的影響很深,斯國內泰米爾猛虎組織和印度境內的泰米爾邦內部人員有某些聯系,印度以此為借口曾經派兵參與斯里蘭卡內戰。畢竟斯里蘭卡緊鄰印度,我們的支援鞭長莫及,所以對他的援助主要是為了改善兩國關系,避免其徹底倒向印度,在我國的具體遏制行動中參與很少。
孟加拉國以前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印軍佔領,此後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由於該國人多又窮,且領土被印度包圍,所以沒法指望他能做出什麼貢獻,我們也只能是低價出售步槍和裝甲車,拉攏他不徹底倒向印度而已。
緬甸是我們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軍事合作夥伴。由於歷史的原因,緬甸一直被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所排斥,其國內軍政府時刻受到美國支持下的民主派的威脅,必須尋求我國的支持才能維護國家政權穩定,所以中緬關系相對較好。
我們與緬甸的軍事合作包括軍售、建立軍事基地、扶持代理人等多個方面,層次和規模上遠遠超過與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的合作。當面由於緬甸自身貧窮落後,所以我們軍售的武器也大多是一些陸軍用槍械和裝甲車,此外還有強-5攻擊機、上海級和海南級巡邏艇等比較復雜的海空軍裝備。
雖然我國一貫宣稱我們的軍事政策是防禦性的,從不追求海外軍事基地,但實際上我國早就開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建立中小型軍事基地。這些基地以衛星觀測、無線電偵察、船舶補給為主要目的,通常建在我國感興趣的國家或軍事基地周圍,例如我國在吉里巴斯的衛星觀測站就位於美國西太平洋導彈靶場周圍。
我國在孟加拉灣的軍事基地包括緬甸科科群島的17個島嶼,上面建設了我國的衛星觀測站、雷達站、無線電監聽站和海軍基地,此外還在柬埔寨的庫克莫島上建立了雷達站和海軍基地。這些基地能夠監聽印軍在孟加拉灣和本土東北部的無線電通訊聯系,監視孟加拉灣上空印軍飛行器活動,並為我軍進入孟加拉灣的艦艇(尤其是潛艇)提供後勤支援。
緬甸軍政府目前還無法有效控制全部國土,其境內目前仍然存在多支游擊隊;這些游擊隊中部分受到我國的支持,在某些情況下會應我國要求採取一些行動,以配合我國的外交和軍事行動。緬北華人自治政權果敢同盟軍直接就是一小號的解放軍,綠軍裝、小馬扎、大標語、紅錦旗都與我軍是一模一樣.
巴基斯坦是我國最重要的軍事合作夥伴國,其重要程度還在朝鮮之上,同時我國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的層次與規模也是最高的,遠遠超越其他夥伴。
在武器貿易方面,巴基斯坦陸軍購買過我國的59式、80式主戰坦克,雙方在88C坦克的基礎上聯合研製了MBT- 2000主戰坦克;巴空軍購買過殲-6、殲-7戰斗機、強-5攻擊機,聯合研製了FC-1「梟龍」戰斗機,正在商討購買殲-10戰斗機的事宜;巴海軍購買了4艘F-22P導彈護衛艦;至於較為隱蔽的雷達、通訊類設備不為人知,但相信也不會少。
我國為了避免印度控制整個南亞,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給予巴基斯坦各種支持。中巴公路的開通,就是為巴基斯坦打通了一條戰時生命線,讓我國的援助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巴基斯坦,而不必擔心印度封鎖巴基斯坦海運。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佔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問題的想法,挽救了我國最大的盟友巴基斯坦;這道聲明同時也在沙烏地阿拉伯引起了巨大反響,改變了沙特老國王對我國的看法,為十幾年後我國向沙特出口價值36億美元的東風-3遠程彈道導彈開辟了道路。
不僅在戰略上中巴兩國密切配合,兩軍在戰術層面也有積極的合作。中印邊境西端靠近印巴克什米爾爭議區,邊境線恰好從喜馬拉雅山脈腳下劃過,我國領土比印度一側國土要高出幾千米。於是我軍將遠程對空搜索雷達、三坐標引導雷達等部署到邊境線上,居高臨下的監視著印度邊境線數百千米內的空域,一旦發現印軍飛機出動就及時通報巴基斯坦軍方,引導他們起飛攔截。於是印軍雖然對巴基斯坦防空雷達網百般壓制摧毀,但巴基斯坦空軍總能及時攔截印軍飛機。
雖然我國出於外交上的考慮很少公布、承認我軍對外合作狀況,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軍只挨打不還手,更不意味著我國政府都是屬羊的只會吃草。國家的戰略布局一刻也沒有放鬆。
Ⅳ 印軍全部撤回了嗎
首先,印度沒有撤回,反而在增兵,截至目前目前動朗地區印軍已增至53人,外帶用於毀壞我方公路的一輛工程機械,
同時,印軍第33集團軍下轄3個師正在中印邊境調動,情況不容樂觀
Ⅵ 印度出兵十萬到斯里蘭卡,印度總理為何還會被炸死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後,就一直以一副南亞“領導者”自居態度,把印度洋看作是印度自家內陸湖,更妄圖統一南亞大陸!印度雖然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竹籃子打水一空,1991年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被炸死就是最好證明。
但猛虎組織依舊頑強抵抗印度“圍剿”,印度只能一方面圍剿,一方面談判,繼續增兵,到1988年,印度在賈夫納半島總兵力已經超過10萬,不過兵力的增加,卻不能對局勢有任何的改變。
1989年斯里蘭卡政府和猛虎組織達成協議,印度軍隊最終於1990年從賈夫納半島撤軍。
花費三年,傷亡數千人,耗費巨大財力,印度妄圖吞並斯里蘭卡夢想,最終落得竹籃子打水一空白,自此,印度對斯里蘭卡再也沒用心思!
Ⅶ 印度增兵西藏真正原因
要收回領土,只有打仗才行。
印度的憲法已規定了 以後歷屆政府都不能對領土問題決定,就是說以後任何一屆政府都不能增加一寸領土,也不能減小一寸土地,不然此屆政府就必須下台,辛格政府也不可能在違背憲法的情況下和中國就藏南做出什麼決定了,除非修改憲法,但領土問題屬印度憲法的「基本架構」:
而根據印度對修憲權表述觀點是,修憲權並不是絕對的,憲法修改不能破壞憲法的「基本架構」。
簡述之,領土問題是印度憲法的根本,修憲不能設計到對根本框架的修改,但印度憲法對根本框架修憲的規定及其嚴格,必須朝野所有政黨及國民集體同意才可以的,這條件當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印度歷來的政府都不佔優勢,都是聯合執政,修憲更是提都別提。
Ⅷ 印度在我國邊境屯兵多少我們如何應對
網上搜的:
香港《明報》8月1日稱,今年以來,印度在邊境地區動作連連,6月10日,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向印度國防部移交8處前方機場的控制權,印度同時增兵兩個師約6萬人駐防。據報道,在印度宣布向中印爭議地區附近增兵之後,印度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老巴估計超過了中國軍隊在這一地區的數量)
其實這是最近印度為了為邊境談判拉聲勢,不必太在意,因為我們早就有準備的,畢竟在這里已經打過仗了,當初印度輸了一直不甘心,想出氣,不過又對自己實力沒信心。現在的軍隊調動速度很快的,我們大可不必人家一動我們就坐不住跟著動。關鍵還是要看綜合實力了,只要你強,別人就不敢動你
Ⅸ 印度有多少軍隊
今年6月,印度所謂的阿邦向印度國防部移交了8處前方機場的控制權,印軍同時增派兩個師約6萬人的駐防,印度在這個地區部署的兵力達到10萬。
部署蘇-30戰機 繼向邊境增兵6萬人後,印度6月15日又正式將4架蘇-30戰機部署到印度東北部靠近中國邊界的地區。
印媒稱,這是印度要將先進武器轉移至緊鄰中國邊界地區的戰略步驟。
此後印度政府又決定向中印邊境地區增加部署一個獨立炮兵師。 增派重型坦克
Ⅹ 印度向克什米爾地區增兵9萬,是想吃掉印巴爭議領土嗎
印度肯定是想吃掉印巴爭議領土,但是印度也會考慮周邊國家的意見。因為一旦印度強行吃掉印巴爭議領土的話,將會激起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雙方可以說一定會發生戰爭。但是一旦發生戰爭中的話,將會使得印度的經濟出現嚴重的問題。並且如果巴基斯坦軍隊如果打敗了印度軍隊的話,將會使得印度政府撤出克什米爾地區,從而會使得巴基斯坦將會全面佔領克什米爾地區。
所以我們看到印度向克什米爾地區增兵,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只不過是印度的一種軍事威懾手段罷了,並不會真正的採取軍事斗爭的手段來解決印巴爭議領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