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來看看印度的軍購吧,為什麼從來沒人說印度窮兵黷武
印度那叫人傻錢多。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所以武器基本只能靠買。而且也不追求什麼實用性,只是覺得哪個時髦就買哪個,裝逼而已。
印度軍隊出過的烏龍還少嗎?至少別的國家不會出現戰斗機必須靠飛行員目視識別目標後才能開火(印度買的蘇30因為敵我識別不行,經常在演習中幹掉自己人,所以印度軍方規定蘇30飛行員必須目視判斷目標後才能開火)、潛艇魚雷走火擊沉自己(一艘停在港口的印軍潛艇魚雷突然走火,發射出去之後在港內繞了一個大圈之後反過來擊中了這艘潛艇自己)、把金星和木星當成中國的無人機、給中型戰斗機硬塞大推力發動機導致機體嚴重走形……諸如此類的蠢事
⑵ 印度大量軍購的錢從哪裡來
省出來,摳出來,擠出來,吹出來。其實印度哪有那麼多錢?
印度政府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
收入93568億盧比
支出149092億盧比
赤字55524億盧比
財政赤字佔到收入的59%,收入增長約14%,支出增長約18%。
國防開支19341億盧比,債務利息開支31975億盧比,利息支出佔到收入的34%。
我們再看看所謂的外向型經濟。
印度2010~2011年度出口2459億美元,進口3503億美元,貿易赤字1044億美元。
好了,總結一下,印度經濟實際上常年維持高額的雙赤字,兩個赤字都能佔到收入的一半左右。它的國家財政和貨幣政策實際上都是不可維持的。
印度政府花的錢比掙的多一半還多,每年光是還利息就要花掉三分之一的收入。表面上看印度政府收的稅少,但我們要明白,政府花掉的每一分錢最後都是要轉嫁給老百姓的。印度政府度目前的財政狀況如果持續下去,財政崩潰只是時間問題。解決的辦法要麼大舉征稅,要麼印錢,反正最後連本帶利都是印度老百姓買單。
回到軍費上來,中國的軍費大約是印度的2倍多不到3倍,但中國的GDP是印度的4倍多,所以軍費負擔比印度輕。從微觀角度說,中國每年新增六七十架戰斗機,而印度只有10架左右。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飛機都是國產,比較便宜。而印度國產的飛機比進口還貴。由於進口先進武器佔用了大量的軍費,導致印度的基本軍事開支得不到保證。例如印軍還在使用二戰時期的步槍,幾十年沒有買過火炮,空軍連一架初級教練機都沒有。
也就是說,印度表面上花了大量的錢進行軍購,但實際上投入的錢並不多,只不過由於大量進口武器,被人關注的更多而已。同時由於大量進口昂貴的技術裝備,導致軍費投入之後的產出並不大。
⑶ 印度到處軍購軍費支出為什麼比中國少
軍費高低是有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GDP決定的,超過一定的額度就會拖累本國經濟的發展。我國軍費高,是因為軍隊規模龐大,基礎設施維護投入大,而且亞洲最大的軍工復合體整合的不是太好,有浪費資金的嫌疑。雖然我們很少外購,但是用於自主研發和內耗不少,不要以為殲10出來就意味著獨生子一次成功,實際上它背後還有1-2個耗費大戶被淘汰後,殲10才有冒泡的機會。 而且我們採用的是裝備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預研的資金投入很大的,可以說有時候很容易成為資金黑洞。特別是戰斗機的研發,全部都是吸金大戶。實際上我們現在很少整體對外采購,采購的都是航空、航海發動機,雖然是零部件但是價格都不便宜,眾所周知我們是被禁運的,很多東西購買的價格要比那些非禁運的高一些。 也可以這么說我們的軍費除了維持正常的運轉和裝備更新外,其他的都投入研發、製造或搜集資料上了,印度則是外購居多,而且印軍數量本來就少一些,而且他們的軍人薪酬也明顯低於我們。當然,最近幾年我們耗費軍費大戶除了上述的外,還有軍事外交、軍演〔軍演次數多了,規模大了〕艦艇頻繁出訪、遠航等等。
⑷ 最近印度老是購買先進的裝備,會對中國造成威脅嗎
隨著印度隊中國軍事威脅的擔心,以及和中國之間的領土爭端,越來越受到兩國民意的裹挾,通過軍事解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由於上次中印戰爭對印度造成的心理陰影比較大,使得印度急於通過軍購來獲得某種心理滿足和心理依賴。對於印度的軍購出現了三個熱點:第一個就是急迫;只要是西方或者以色列和俄羅斯的先進武器,就要據為己有,似乎只要有了先進武器,就有了依靠一樣,有了心理上的滿足感。第二個就是不惜重價;這已經被世界都知道的,印度成了俄羅斯和美國很敲竹杠的國家,最近,以色列和法國,甚至英國都開始對印度敲起了竹杠。第三個熱點就是擴張急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買入國,印度的武器可以說是萬國牌的,隨著萬國牌的逐漸增多,印度的軍隊也出現了急速膨脹!這種急速的軍事膨脹必然會引起政治和印度對戰爭慾望的膨脹,所以一旦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戰爭。那麼在印度來講,印度現在正在對三個作戰方向上積極准備著。具體的三個作戰方向如下:
一、向北——中國方向。
自從中國戰勝了印度之後,中國就成了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假象敵。而且中印之間存在巨大的領土爭端,雖然其間有中國高層的對不戰的保證,但是隨著新一代的逐漸走到前台,政策發生轉變也是可能的。因此,在北方這個印度最大的敵人面前,印度只有做好最大的准備。
二、向西——巴基斯坦方向。
自從印巴分治以來,巴基斯坦就一直被印度視為可以通過戰爭爭取的領土,加上印度一直以來都想建立大印度斯坦,一直想對南亞次大陸執行自己的戰略利益,所以在巴問題上不但克什米爾是爭議問題,巴基斯坦的核技術也是爭議問題。對於這個戰爭方向上,印度是一直抱有勝券在握的感覺的。如果沒有中國人的保護,巴基斯坦早就成了印度戰爭鐵蹄下的玩物了。
三、向南——印度洋方向。
對於這個方向,印度發現的比較晚,主要原因是中國海軍發展的比較晚,所以一旦中國海軍出現在印度洋上的時候,讓印度可是如坐針氈了一段時間。所以印度在印度洋上,想要一直保持自認為的優勢。下一步,在海軍建設上印度,依舊不會停步。
當然對於這一次的防空導彈的購買,還是考慮到了中國向巴基斯坦銷售了幾十架飛機的原因。因此,對於抱有野心的印度,還是要提防的好!
印度缺少的不是武器,而是理解戰爭本質的思想
那麼作為印度來講,已經軍購了幾十年了,幾乎印度所有的收入都用來購買了武器了。但是隨著印度購買的增加,卻發現自己越來越處於危險之中。此前幾日,印度宣稱要購入40架遠程能攜帶核武器的飛機,緊接著,又開始大范圍的采購先進的防空導彈,這些恰恰證明了印度的心虛。
為什麼心虛呢?因為印度知道,自己缺乏的不是武器,而是戰爭的人才。當年大敗給中國,不是輸在武器上,而是輸在人上。不過他應該慶幸,當年是什麼情況啊,那些都是毛主席老人家調教出來的將軍啊!當時可是將星如雲,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個頂個的。
而中國的軍事作戰思想也是世界一流的,這種幾千年凝結出來的戰爭藝術,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早就有人說過,在中國最厲害的不是士兵,而是中國的農民,他們放下刀槍,就能種地;拿起刀槍,就能打仗!這就是中國普通農民的本色!而正是這種一代一代的積累,加上經過最近一百年的戰爭提煉凝結成的毛澤東軍事戰爭思想,更是不可戰勝的。
⑸ 中印戰爭後,印度軍購如何走上不歸路
被打了才知道差距,有的人是靠自力更生來減小差距,有的人是靠外援花錢購買來減小差距,印度是後者,結果是錢花的不少,事辦成的不多。
⑹ 印度人購買武器裝備為何出手如此闊綽
有專家表示,印度2018年GDP為2.73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7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還是比較有錢的,所以印度在全球購買大量武器裝備是有這個經濟實力作為支撐的。
印度人每年要大肆購買海外軍備,主要是由於自身工業基礎薄弱,再加上印度人懶散,靠自己來造軍事裝備,不知道要哪一年能夠正式裝備軍隊。印度曾經試圖主建阿瓊主戰坦克等先進武器裝備,無奈軍工能力不行,就只能依靠海外進口軍備。好在西方國家對印度都比較友好,印度購買軍購都不採取遏制措施。所以,印度就看上去在采購軍購上是一名超級大富豪了。
⑺ 常與沙特爭奪世界第一武器購買國的印度,哪來的這么多錢呢
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印度在國際上購買的武器裝備總金額,還要超越著名的土豪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火貿易活躍的印度,在經歷連續數年10%的軍費增長背後,它還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多數、貧困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盡管印度在21世紀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是,印度本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勢產業可以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那麼,印度買武器的這些錢又是從哪來的呢?
印度軍人
第四:印度這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表面讀到的軍事新聞來看,它似乎一直出手闊綽,其實,印度也只是表面土豪而已,因為印度真正成交的軍購武器訂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水分。印度這個國家在購買武器裝備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在購買之前總會連續不斷的放出他們即將入手一批新武器的特大新聞。
在接下來武器購買成交過程中,印度還總喜歡搞一個全球招標,折騰好久以後,到最後補貼訂單也不一定成交,甚至還經常出現放水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特別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就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它總在“買買買”的現象,讓人們無不贊嘆印度的軍備購買能力。
⑻ 印度軍費和軍購問題
我說句大實話,中國的軍費透明度在世界上算是非常高的了,所謂的「隱性軍費」,美國絕對比中國多,而中國公布的軍費水分就少得多。比如說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開支的就是軍費,而美國的航天開支一律都是算NASA的賬。再比如美國的核武器,核動力設施的開支一律算能源部的賬。情報部門是秘密開支。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費用乾脆單列,但是研究機構一般會幫他們算進去。
在一些西方國家還存在一些「慣例」,例如退役軍人的安置費,傷殘死亡軍人醫療撫恤費用,算作社會福利,文職軍人工資算作政府雇員或公務員開支。准軍事部隊(類似中國的武警,美國的國民警衛隊)算作警察或安全部隊。這些開支都會被統計為民用開支。同時許多與國防有關的工程建設開支,如國防標準的公路,機場,通信設施等都是不列入軍費的。
中國今年軍費增長主要用於幾個方面,第一,給軍人漲工資。第二支付大量裁軍退伍軍人的安置遣散費用。第三,大量的國防工程和軍民兩用工程建設。第四,大量替換,裁減老舊裝備。第五,提高訓練強度和水平。買先進飛機的錢並不算多,為全軍更換07式新軍服,95式步槍卻是天文數字。
印度的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印度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印度不是合法的核國家,它的核武器開發,核材料生產都不會列明賬。它的航天技術幾乎全部是以民用技術名義從國外引進的,它的導彈項目也不會光明正大的列出來。
它用有數量龐大且名目繁多的准軍事部隊,他們的開支多半不會列入軍費。
印度內部的反政府武裝多如牛毛,而持續了幾十年的剿匪行動多半是由准軍事部隊執行的,這樣的開支是算社會治安開支還是軍費?
從另一方面來說,印度在軍隊的基礎裝備上的開支是很貧乏的,例如步槍,火炮,彈葯,服裝等等都非常落後,甚至二戰時期的裝備還在使用。而且基礎的國防設施也很跟不上,軍隊的訓練,裝備的維護都存在問題。他們的錢都集中在買高精尖武器上了。
第三方面。印度的裝備采購釣魚工程居多,一個項目往往拖延多年,預算三年的錢十年都花不出去並不奇怪。例如說印度的126架「先進中型戰斗機」購買計劃,從2005年1月開始招標,原計劃6個星期簽完合同。結果眼看著6年過去了,也沒有下文,現在又有消息說要拖到年底,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再拖幾年。
⑼ 印度軍方再次狂買150架蘇-35戰斗機,俄羅斯會給中國提成嗎
眾所周知,由於歷史和邊界問題,印度在軍事方面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凡是中國擁有什麼武器,印度軍購上必然有所動作,這似乎已經成為印軍的一種習慣,而俄方卻因此屢屢受益,真應該感謝中國。蘇35戰斗機自進入中國空軍以來,憑借優良的表現和出色的性能成為軍事貿易中炙手可熱的武器裝備,但是一直對俄羅斯戰斗機垂涎三尺的印度空軍此次表現地異乎平靜,不僅沒有出高價購買大批量蘇35戰斗機與中國空軍針鋒相對,甚至以超過隱身戰斗機的單價購買了36架陣風戰斗機,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印度軍購如此被「坑」,坊間早已有傳言:俄羅斯賣軍事武器給印度,中國當托抬價拿好處。這雖然是傳言,但根據印度軍購的重重經歷,仔細分析不無道理。不過印度明顯不會那麼「傻」,此次印度向俄羅斯提出急購150架蘇35戰斗機就具備雙重目的,明知蘇35戰斗機產能極大受限,所以印度想通過以數量和單價優勢與中國空軍對蘇35戰斗機展開爭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緩戰鬥力急速增長的中國空軍,同時也是對給西方施壓盡快交付陣風戰斗機。也可謂一箭雙雕,不過另筆者不解的是,如果俄羅斯接單,印度該如何處理?開個玩笑,如果這么大的軍購單成了,俄羅斯會不會給中國「提成」呢?
⑽ 印度政府將採取什麼樣的軍事采購策略呢
近期印度政府在軍購上不斷的實行大手筆,采購了很多最新的軍事裝備,這些軍事裝備很多都已經開始裝配到印度軍隊了。根據媒體最新消息,印度政府打算改變自己以往的軍事采購政策,開始實行新的軍事采購政策,印度的新軍購政策就是租借,印度現在開始考慮向外租賃軍事設備了,其實在很早以前印度政府就向美國政府租借了無人機和海軍艦炮。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印度政府目前對於海陸空三軍都打算採取租借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近期印度的空軍的戰鬥力就嚴重缺乏,雖然印度政府購買了法國的陣風戰斗機,但是也很難說印度政府不會為了對抗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壓力而進行租借戰機。不過這也是印度政府的聰明之舉,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中盡可能地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不過印度日後萬國造可能就會更加響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