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傈僳族起源於何時,與彝族又有哪些歷史淵源
在中國民族版圖上,有很多色彩絢麗、歷史與文化極為濃郁的少數民族。雖然他們的人口數量、民族底蘊都無法與漢族相提並論,但卻以不同的民族風采彰顯著獨特的民族之光。在我國境內眾多少數民族中,有一個與彝族淵源頗深的民族,她就是傈僳族。
目前,傈僳族主要分布於中國、緬甸、泰國、印度。
傈僳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曝光度相對較低,這與其人口基數較少以及民族文化,過於單薄、社會參與度不高有很大關系。
我國境內的傈僳族,則聚居於怒江、恩梅開江流域地區。
結 語
筆者認為傈僳族作為古羌、氐族後裔,以及彝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最開始發源、萌芽、發展到成熟,這個過程實際上經歷了3000多年的時間。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悠久的民族,實際上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了獨特的獨特的民族習俗。
傈僳族雖然在我國建立之初依然,處於比較原始的赤足公社階段。但是在進入新社會之後的幾十年中,不僅快速的融入了現代社會生活。而且其民風、民俗以及民族精神,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
Ⅱ 傈僳族是什麼民族
傈僳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Ⅲ 傈僳族的歷史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與彝族有著淵源關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於中國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地區、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
Ⅳ 傈僳族屬於哪一類型的種族
傈僳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文字分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從體質人類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傈僳與納西、彝、哈尼、拉祜等族具有高原民族的特徵:體長、高鼻、薄唇、凹眼,與南亞語系的佤族、布朗族及壯侗語族的壯族、傣族均有明顯區別。這種區別正好說明彝語支各族具有親屬關系和共同特徵。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與彝族有著淵源關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於中國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地區、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
(4)印度的傈僳族算什麼等級擴展閱讀
傈僳族的語言文化:
傈僳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傈僳族是語言比較統一的民族,內部沒有語支,方言分怒江、祿勸兩個方言。怒江方言又分為兩個土語。
各種方言、土語的語法差別不大,詞彙也基本相同。因此,傈僳族不論居住在雅礱江流域還是分布於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流域,使用的語言大體相同,相互可以對話。
歷史上傈僳族沒有創立文字,只能口耳相傳、刻木記事。20世紀初,維西縣傈僳族青年旺忍波創制了共有1030個字的象形文字,這是傈僳族歷史上的第一種文字;20世紀20年代初,英國人傅利葉和克倫族青年巴東以英文字母為基礎創制出第二種文字,即老傈僳文。
1913年,英國傳教士王慧仁根據雲南省武定、祿勸兩縣自稱傈坡、他稱傈僳人的語言,以武定縣滔谷村語音為基礎創制出了一種「格框式」的拼音文字;第四種文字是20世紀50年代由中央民族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以漢語拼音字母為基礎創制、並經國務院批准使用的新傈僳文。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各民族通用傈僳語和老傈僳文。
Ⅳ 關於傈僳族的介紹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麗江和迪慶、大理、保山、德宏、楚雄、臨滄等州縣。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德昌等縣也有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傈僳族人口數為634912。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過3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傈僳族農民汪忍波創制的音節文字,第三種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摑、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傈僳族溶進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緣。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個分支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這是現在很多學者都很懷疑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族別是會消亡的,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下面是我對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認識。1、從傈僳族的族源來看他是夷人的一個分支。2、從他的宗教文化來看也和當今的彝族是一樣的,特別是和涼山的彝族是一樣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從圖騰來看都有龍、虎、雞、蛇、鳥、竹、蕎、樹,山等3、從社會組織來看是以血緣和紐帶的家支頭人制度,都有血族復仇的習慣。涼山彝族的「德古」與傈僳族的「實扒」和「搓吾」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充當了調解人員的角色。4、從巫術文化來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兩種,彝族有畢摩和蘇尼兩種。「尼扒」和畢摩的社會地位都高於「尼古扒」和蘇尼的。從他們的職責來看都是卜卦、驅鬼、辟邪、祭祖、祈福。5、從婚姻和喪葬來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給「舅舅錢」、父母包辦、近親結婚。喪葬和貴州彝族是一樣的,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實都是後來收到漢族喪葬的影響才用土葬的。)7、9兩個數字在彝族的在葬禮上時隔吉祥的數字,在貴州死者男的葯穿9件外衣、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時候難得要架9層、怒的葯架7層;傈僳族祭男死者9塊肉,出殯時用9棵栗樹抬,祭女死者7塊肉,出殯時用7棵栗樹抬。難道這些數字出現在葬禮上只是一個巧合??6、從音樂舞蹈文學來看,音樂主要都是源於生活,所以由於歷史地理位置不同,人們所創造的音樂也是不同的,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樂器主要有口弦、笛子。舞蹈都是通過下肢動作來表現(可能這些舞蹈都源於生產生活中。),以腳上動作為主,步伐矯健,動作粗獷。文學都有《洪水泛濫》《兄你們婚》《竹娃》。7、從服飾來看,就彝族服飾就楚雄型、涼山型、烏蒙山型、滇西型、紅河型、滇池及滇東南型等6大類型,傈僳族根據服飾分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有共同的特點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頭、女的都穿裙子。8、從語言比較很多單詞都是一樣的,如在傈僳族的語言里奴隸「搓巴」(P101《傈僳族簡史》)意為小人,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簡史》)這些和貴州彝語是一模一樣的。虎叫臘,過年為「闊什」這些和涼山彝語是一模一樣的。9、從酒文化上來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樣,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宴席!!10、從禁忌來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視為神聖的地方,傈僳族屋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蹬踏或移動,也不能濺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腳代手往三腳架下添柴。11、彝族和傈僳族都要過火把節。這個轉自一個網友,那個網友轉自一個網站
Ⅵ 傈僳族的社會屬性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以前,傈僳族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居住在雲南省麗江、維西、永勝、雲龍、蘭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傈僳族已進入封建地主經濟社會。居住在大小涼山周圍的傈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隸主,從事農業或半農半獵。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生產力水平低下,鐵具和竹木農具並用,以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為主,狩獵、採集為輔,社會分工不明顯,手工業和商業還沒有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實行以物易物的交換方法,在碧江、福貢等縣出現一些以物易物的初級市場。怒江傈僳族地區的土地私有制已經確立,農村階級有了分化,但有存在著原始的公有制和家長奴隸制的殘余。土地制度分為個體私有、家族共同夥有、村寨及家族公有3種形式,並普遍存在一種伙有共耕制「哈米貝來合」,這是一種由公有向私有過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的原始協作形式。
Ⅶ 傈僳族的介紹
傈僳族(英文名稱Lisu Li-Su Lisaw)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節日有刀桿節。
Ⅷ 傈僳族的傳說你知道嗎
我國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也有一個關於「天狗吃太陽」的傳說,並且故事非常有趣。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媳婦,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生活非常幸福。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忽然有一天,小夥子染上了麻風病。麻風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因此小夥子只好離開村子獨自在遙遠的山裡找了個山洞住了下來。
一個人住多麼孤獨啊!於是,小夥子養了一條狗,從此和狗相依為命,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了下去。
後來,小夥子發現山洞附近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嘴裡含著一顆寶石。小夥子不敢去惹它,總是躲著它。但是小夥子的狗卻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小夥子非常悲傷,他認為一定是那條大蟒蛇把自己的狗咬死了。
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大蟒蛇除掉。小夥子在大蟒蛇經常出沒的地方埋了一把尖刀,刀刃露在地上一寸左右,如果蟒蛇從刀刃上爬過,就會被開膛破肚,必死無疑。果然,沒過幾天,蟒蛇就死掉了。
小夥子從蟒蛇嘴裡取出寶石,在狗的身體上摩擦,沒想到狗竟然活了過來!小夥子非常高興。然後他又用寶石在自己的身上摩擦,把麻風病也治好了。
小夥子馬上帶上狗回到村裡。他妻子驚訝地問題:「你的病好了?」小夥子一五一十地把寶石的事情告訴了妻子。
有一天,小夥子出去了,他的妻子對寶石很好奇,就拿出來到太陽底下仔細看。沒想到剛打開包裹寶石的手帕,寶石就消失不見了。
等小夥子回來,他的妻子不敢隱瞞,只好把寶石消失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小夥子說:「這寶石太珍貴了!一定是太陽神把它取去了,我要想辦法把它拿回來!」
於是,小夥子准備了很多竹竿,把竹竿一根一根接起來,一直夠到太陽所在的地方。臨別,他再三囑咐妻子,必須每十天給竹竿澆一次水,否則太陽的光就會把竹竿燒毀。然後,他就和他的狗一起爬上去找太陽神,要把寶石要回來。
就這樣,他不知爬了多久,他實在太累了,就休息了一下。在他休息的時候,狗首先爬了上去。這時候,小夥子的妻子忘記了澆水,結果竹竿一下子就斷掉了。小夥子從天上掉了下來,摔了個粉身碎骨。
小夥子的狗從此也只好住在太陽的旁邊。但是,每隔一段時間,狗就會想起自己的主人和他的寶石。於是,狗就狠狠地咬一口太陽,甚至把整個太陽都吞了下去。
每當這個時候,地上的人們就會發出「嗚嗚嗚」的聲音,叫狗不要咬太陽。狗聽到人們的喊聲,以為是主人給自己送飯來了,就停止咬太陽。這樣,太陽也就恢復了原樣。
狗咬太陽的時候也就是發生日食的時候。直到現在,傈僳族中的一些人在發生日食的時候,還會發出「嗚嗚嗚」的聲音,不讓狗咬太陽。雖然,人們已經知道了日食並不是因為狗咬太陽造成的,但是這已經成了一個習慣。知識點傈僳族
傈僳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四川省、西藏和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傈僳族為氐羌族後裔,即藏緬語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Ⅸ 傈僳族是神馬呢
傈僳族 (英文名稱Lisu Li-Su Lisaw)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逐步遷到 傈僳族少女
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傈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雲南麗江、保山、迪慶、德宏、大理、楚雄等州、縣和四川的西昌、鹽源、木里、德昌等縣。傈僳族為氐羌族後裔,即藏緬語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創世紀》、《我們的祖先》等神話、傳說,是研究傈僳族遠古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珍品。其詩歌比較講究韻律節奏和整齊仗。在一些雙關語的詩句中,常巧妙地包含著意境清新的隱喻,這是傈僳族詩歌最突出的特點。傈僳族主要從事農業。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飾很有特點,婦女穿綉花上衣,麻布裙,喜歡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獲,結婚。出獵和蓋房等時節,他們都要盡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光。傳統節日有闊什節(過年)、刀桿節、收獲節等。傈僳族郵票人物。傈僳族非常喜愛唱歌對調,有「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說 傈僳族圖騰
。民歌樸素感人,曲調豐富,傳統舞蹈多為集體舞,有模仿動物的,也有表現生產生活的。傳統樂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蘆笙等。 傈僳族以從事農業為主,種植玉米、水稻、蕎麥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Ⅹ 為什麼雲南傈僳族被稱為「太陽的民族」傈僳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某社交平台上關於雲南傈僳族的說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傈僳族是我國非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又被稱為太陽的民族。之所以被稱為太陽的民族,是因為傈僳族非常的崇拜太陽,相傳他們的祖先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陽光而來到傈僳族所存在的地方的,他們的祖先發現傈僳族這里的地理環境很不一樣好像每天有三次日出,所以認為陽光最多,一定是太陽的故鄉。於是,他們的祖先就選擇在這里安居樂業。後來傈僳族也就被稱為太陽的民族。
傈僳族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一個體現,大家熱情好客,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舞蹈、語言和文化,可以很好的展示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友好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