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梵天為什麼有4個頭

印度梵天為什麼有4個頭

發布時間:2022-06-30 01:30:02

㈠ 印度人為什麼崇拜梵天

第一個問題問錯了印度教徒對梵天的崇敬程度不高,較崇保護神毗濕奴以及敬畏破壞神濕婆。至於為何尊他為主神根據《往世書》的說法,梵天是自我誕生的,並沒有母親。在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產生了梵天。這也說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味「從肚臍生出來的」)。另一個傳說則說梵天是從漂流在水上的一顆金卵中誕生的,因此梵天又叫做Hiranyagarbha(金卵之意)。最後,金卵的剩餘部份則擴張成宇宙。由於他是在水中誕生的,因此他又被稱為Kanja(意味「在水中誕生的」)。梵天是至高存在「梵」(Brahman)和陰性能量自性(Prakrti)或幻象(Maya)的兒子
梵天的傳統形象乃四顆頭、四張臉以及四隻手臂,口中不斷地誦讀《吠陀經》。特別在北印度,他常常有著一綹白鬍須,代表他幾近永恆的存在。不像其它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沒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隻手握有一支湯匙型的令牌,代表著將神聖的奶油滴入自我犧牲的火柴堆。這意味著梵天是自我犧牲的神明。他的一隻手拿著一個水壺(有時是裝著水的椰子殼),壺中的水代表萬物初始,涵蓋一切。梵天也拿著一串念珠,是他計算宇宙時間流逝的定時器。此外他也拿著象徵神聖的《吠陀經》或與代表純凈的蓮花。
有一個神話傳說講到梵天四個頭顱的來歷。梵天原來有五頭,有一次,梵天跟毗濕奴說「他是宇宙的創造者,整個宇宙眾生甚至連毗濕奴都要崇拜他」,這話被宇宙的主宰濕婆聽見,濕婆大怒,因為濕婆才是宇宙的主宰及宇宙的創造者,濕婆化身恐怖之神,派拉瓦(Bhairava),砍掉了梵天一個頭,砍了梵天的頭後,濕婆化身「派拉瓦」犯了殺梵罪,梵天被砍頭不能離開」派拉瓦「的手,直到殺梵罪被清除為止。印度南方的印度教認為,派拉瓦不是濕婆的本身,是濕婆憤怒的顯現而形成的一個神靈。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羅門祭司裝束,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蓮花上或乘騎天鵝。梵天居住在迷盧山,他創造的辯才天女薩拉斯瓦蒂(Sarasvati)是他的神妃。梵天原來是婆羅門教至尊的主神,但根據佛教經典記載,他與吠陀主神因陀羅(帝釋天)等為佛教的護法神。印度教濕婆派認為」梵天「」毗濕奴」都是「濕婆」的化身。創造宇宙時濕婆化身為「梵天」,維護宇宙時「濕婆」化身為「毗濕奴」。 有求必應,梵天是「有求必應」的神靈,只要是他的信眾無論是「神、魔、人」,他都會應允他們的願望,如,魔王「黑冉亞卡西普」(Hiranyakasipu)向梵天祈禱許願,梵天應允了他的願望後,重始整個世界都被魔王所統治,最後要由「毗濕奴」化身為「人獅那羅辛哈」擊敗魔王,把世界拯救回來。 興許為此,所以印度人對他的崇拜也不高吧。

㈡ 泰國「四面佛」其實不是「佛」,它究竟是什麼

在新上映的愛奇藝自製版唐人街探案中,有個案件就是拆穿偽裝在梵天四面佛下的靈異事件。其中就有說“四面佛”不是佛,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中國人對梵天更是所知甚少,中國沒印度教徒,以前也就是佛教學者了解些梵天。現在年輕人多半都是拜網路小說才知道梵天的。

㈢ 印度梵天有四張臉,為何說這與他愛上自己女兒有關

梵天神是印度神話中的創造之神,其實印度神話和中國的神話有點相似,在印度的神話中也是認為當時的天地都是一片混沌。起初作為創造之神的梵天神並不是有四張面孔的,他也和正常人一樣只有一個面孔,那麼為什麼梵天神後來會有四張臉,而且還傳說這與他愛上自己的女兒有關?

第三,愛上自己的女兒,生出四張面孔。
世間生靈都有了自己的慾望之後,梵天深刻的感到了自己的孤獨,正在他的思考之中便誕生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的出現讓世間的生靈都黯然失色,就連他自己也沉迷其中。在這個時候調皮的愛神朝著梵天的眉間射了一劍,一時之間梵天的慾望便不能控制,那個女子看到不妙便開始逃亡,而梵天為了追逐便生出了四張面孔,讓這個女子無所遁形。由於這個女子是梵天的意念所化,所以也可以稱為梵天的女兒。

㈣ 梵天為什麼會有四個頭

在佛學中,梵天是三大神之首,宇宙的創造者和所有生靈之父;在早期的吠陀中,並沒有梵天的存在,及至後吠陀時期的諸多注釋性文獻中,"梵"的概念始出現,但僅只為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個概念後來開始與生主相混同,最後直到《摩訶婆羅多》中梵天才具有了具體化的神格。在早期的神話中,梵天是自我創造的絕對存在,到了後來,當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上升後,他又被說成了兩神創造職能的分身。雖然梵天名義上是三大神之首,但地位卻遠遠不及其他兩個大神,在印度目前只有一座神廟是專門供奉梵天的。
相傳在宇宙的間歇時期,毗濕奴沉睡於那羅之海;一旦創造的時刻來臨,毗濕奴的肚臍中就會生長出一株蓮花;蓮花開放則梵天端坐於上。又一說,梵天在世界毀滅後將天地收於一個金卵中,而梵天自己沉睡於其中。待到創世開始,梵天就劈開金卵,則上半為天,下半為地。
宇宙的年代以梵天的標准確立。(詳細請看創世、時期和大毀滅)但梵天自己也有壽限,當他活過一百梵天年後(相當於人類的三百一十一兆零四百億年!),則一切包括梵天本人都將終結。直到再過一百梵天年,新的梵天又會再次出現。
梵天被描述為紅膚、白袍、四面、八臂,分別手持吠陀、水罐、念珠、權杖、弓箭、蓮花等等,坐於蓮花或者天鵝之上。有時他被描繪成一個頭戴皇冠的須發皆白的老年人,有時又被描繪為俊美強健的青年,面貌嬌好如女子。梵天居於梵界,相傳為天界最高之所在。
有關梵天最著名的神話是關於他的四個頭的。相傳梵天將自己的半身化為一美麗女子莎維德麗,之後立即愛上了她。莎維德麗被梵天的熾熱的目光所擾,便四處躲避,不料梵天便立即長出四個頭顱,從不同的方向注視她。莎維德麗飛上天空,梵天就在頭頂上也長出了一個頭。濕婆被梵天的這種行為惹得大為光火,於是砍掉了梵天的一個頭。梵天於是報復地詛咒濕婆將永遠流浪以苦行贖罪,因為梵天被視為所有婆羅門的首領。
梵天從自己的心中生出了著名的十生主,並且由這些仙人來完成繁衍生靈的任務。其中最著名的有達剎、極裕仙人、婆力古等,而他的孫子迦葉波可以說是真正的眾生之夫(詳情請參見仙人一節)。梵天從自己的額頭上生出濕婆,從自己的怒火中生出死亡,他最小的一個兒子是愛神迦摩。
梵天的妻子是智慧和娑羅室伐底女神。
梵天對於苦行者給以慷慨的饋贈,但是很多的魔鬼也因此得到其庇護而放縱作惡,著名者有羅剎王羅波那和阿修羅王塔拉卡等等。據說正是因此,毗濕奴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下凡化身,而梵天從此不受崇拜。在神話中,梵天一般起到眾神的智囊和指導者的作用。

㈤ 古代印度,梵天的外形是什麼樣的

從外形上,梵天被描繪成紅皮膚,穿白袍,有四臂,手持《吠陀》和他的權杖,或一把匙子,或一串念珠,或一張弓,或一個水罐。而他最顯著的特徵是他的4個頭。梵天的坐騎為一隻鵝。梵天從他的本體上創造出了一個女伴,他愛上了她。這位美麗又不失文雅的姑娘有許多名字:薩塔魯帕、莎維德利、薩拉斯瓦蒂、瓦切、伽耶特利和婆羅賀曼尼。她被梵天的熾熱目光看得局促不安,便走開躲避他的凝視。但無論她躲到他右邊、左邊和背後,他都在每個方向長出一個新的頭。於是她升上天空,但那裡又出現了第五個頭注視著她,梵天與這個既是他的女兒又是他的妻子的姑娘結合衍生出人類。

古印度梵天誕生圖

㈥ 印度神話里的梵天是誰

作為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創造神梵天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他是從漂浮在宇宙洪水上的宇宙金卵中孵化出來
各種大梵天像(12張)的。這位盤古在印度的同事,通常被描繪成一個膚色粉紅、四頭四臂的老人。他身穿白袍,四張臉朝向東南西北,象徵四部吠陀經;四臂則分持念珠、盛有恆河水的水罐、權仗、弓箭等物,其中念珠用來記載時間,恆河水用來衍生萬物。他平時坐在蓮花寶座上,有時也騎天鵝或乘坐由七隻天鵝拉的戰車出巡。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傳說梵天原來有五個頭,後來他創造了美麗的智慧女神辯才天,辯才天應算是他的女兒,但梵天卻又娶辯才天,有違倫理,故他的一顆頭被濕婆給砍掉了。 ( 這則神話屬於後吠陀時代的神話,為了確立濕婆的主神地位,梵天五頭的概念也只有在這則神話里提到過。其他時代的神話都只提到梵天有四個頭。) 從濕婆這種行徑,我們也可以看出,梵天雖然是創世大神,但他的地位其實卻在另兩位大神之下。梵天本來是宇宙精神「梵」的人格化體現,但當他演化為與其他神一樣具有了肉體,並高高在上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開始了墮落。他住在天宮,只顧自己享受,不管世間疾苦;只要見到下屬的老婆漂亮,就想圖謀不軌;還充當黑社會保護傘,很多魔鬼因為得到他的庇護而放縱作惡。種種道德敗壞的惡行,令世人疏遠了他,全印度只有兩座供奉他的廟宇。後來梵天又創造了智慧女神辯才天,卻又貪圖其美色娶之為妻,更是大違倫理,因此印度教徒愈發鄙視他。公元6世紀後,對梵天的崇拜逐漸衰落,他原先作為萬有之神的很多特質,不是轉移到濕婆身上就是被賦予給了毗濕奴。 甚至由原先的天地而生變成了從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誕生。 但是無論怎麼說,梵天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梵天不僅僅是人類的神,他是萬物的神,代表的是宇宙意志。所以,他被稱為「有求必應佛」。因為不管是魔、神還是人,都是這個宇宙的孩子。(詳見詳解梵天)不管梵天如何被其它教派的人貶低,不是被濕婆砍掉了頭就是被某人詛咒。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在印度傳說中一切都起始於梵天的夢境。包括這些神在內。都是在梵天的夢境里才存在。

㈦ 印度神話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幾個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話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濕婆神、以及毗濕奴(Vishnu)。

1、梵天是創造之神,是婆羅門教作為宇宙最高本體的梵的人格化。一般而言,梵天有四顆頭、四張臉及四隻手臂。他的四張臉象徵四大皆空,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在東南亞地區,華人普遍稱梵天為四面佛,尤其在泰國,四面佛形象的梵天具有保佑人間富貴的功能,因此廣受眾人愛戴。

2、毗濕奴是保護之神,是懲惡獎善大慈大悲之神.當世界要被惡魔毀滅時,他就以某種化身的形態出來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話傳說中常把他描述有四隻手,分別拿著輪寶,法螺,仙杖,蓮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臍上長著一朵蓮花.他的坐騎是金翅鳥-迦樓羅。

3、濕婆是屬性最復雜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毀滅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慾的象徵;既有牧養眾生的慈心,又有復仇的凶念。

濕婆是善與惡的毀滅之神,在印度教中被視為最高位的神,主要能力是創造(轉化)。佛經中稱濕婆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頂,是三千界之主,其後成為密教護法神大黑天。

雖然濕婆主宰毀滅,印度人相信毀滅帶來的再生與創造,因此他在教徒心中深受愛戴。

(7)印度梵天為什麼有4個頭擴展閱讀

印度教為多神信仰,有梵天、毗濕奴、濕婆、因陀羅、阿耆尼、雙馬童、伐由、俱吠羅、蘇利那、樓陀羅、格涅沙、哈奴曼、黑天、辯才天、吉祥天、雪山神女、薩蒂。

其中又以三大主神—創造之神梵天、維護之神毗濕奴、毀滅之神濕婆力量最強。

梵天是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只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㈧ 印度神話——關於濕婆、梵天、轉輪明王的具體信息

梵文Brahmā的意譯,佛教語。色界初禪天之一。按初禪共有三天:大梵天、梵輔天和梵眾天。

大梵天是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他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盤古。印度神話認為,他從金蛋中破殼而出,蛋殼分為兩半,變成天和地。他又從自己的心、手、腳中生出十個兒子(也有說七個或二十一個),連妻子文藝女神也是從大拇指上生出來的。大梵天因此被稱為「生主」。他的子孫又分別生出天神、凡人、妖魔、禽獸以及宇宙間的萬物。

大梵天既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又是魔鬼、災難的製造者。因為它善惡不分,許多惡魔經常得到他的縱容,為害人世。大梵天長著四個頭,面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頭象徵四部吠陀、四個種姓和四個時。他有四隻手,分別拿著「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和念珠(或缽)。有時拿一個長柄琵琶,坐在蓮花寶座上或乘由七隻天鵝拉的車子。大梵天還兼管文藝和智慧。 因此又被稱為「智慧之神」。

「梵」的意思是「清凈」、「離欲」。梵天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於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飄流一年後,以意念力把卵殼破為兩半,為天,為地,天地間出現了氣體空間,以後是水、火、土、氣、以太五要素,再以後是眾神、星辰、時間、高山、平原、河流,出現了人、語言、情慾、憤怒、歡樂、懺悔,最後梵天自身也一分為二,一半為男,一半為女,他還創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後,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他又是色界初禪天之主,稱「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後,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後有輔臣簇擁。

梵名Brahma^ 。音譯婆羅賀摩、沒羅含摩、梵摩。意譯清凈、離欲。印度思想將萬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之創造神,與濕婆( S/iva)、毗濕奴(梵Vis!n!u )並稱為婆羅門教與印度教之三大神。據摩奴法典所載,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頭,其一頭傳為濕婆所毀,餘四頭,具四手,分別持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佛教將其列為色界之初禪天。一般分為三種,即梵眾天(梵Brahma -pa^ris!adya )、梵輔天(梵Brahma -purohita )與大梵天(梵Maha^ -brahman ),總稱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統御梵眾之人民、梵輔之輔弼臣。

又通常所稱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稱梵王,名為屍棄(梵S/ikhin )或世主(梵Praja^pati )。印度古傳說中,為劫初時從光音天下生,造作萬物,佛教中則以之與帝釋天同為佛教之護法神。釋尊曾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下降此世時,梵王為佛之右脅侍,持白拂;或謂是梵天與摩羅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長為一由延半,壽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宮殿,稱為梵王宮。密教將其列為十二天之一,守護上方。密教之梵天像四面四臂,右手持蓮花、數珠,左手執軍持,作唵字印,乘七鵝車,戴發髻冠。又供養大梵天之修法,稱為梵天供。[大智度論卷十、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大日經疏卷五、中論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記卷四]

印度教創造之神梵天(Brahma),是奧義書哲學的抽象概念終極實在或宇宙精神「梵」的化身。梵天的前身是吠陀神話的生主。傳說梵天是從漂浮在混沌汪洋中的宇宙金卵里孵化出來的,或者是從毗濕奴肚臍里長出的一朵蓮花中誕生的,然後他開始創造世界萬物。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羅門祭司裝束,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蓮花上或乘騎天鵝。梵天居住在迷盧山,他創造的辯才天女薩拉斯瓦蒂(Sarasvati)是他的神妃。梵天原來是婆羅門教至尊的主神,但在佛教盛行時期卻曾與吠陀主神因陀羅(帝釋天)一起屈尊為佛陀的脅侍,而在印度教盛行時期梵天也經常降格為毗濕奴或濕婆的附唐。
濕婆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Sh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有他的神話。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毀三座妖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諸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他吞下能毀滅世界的毒葯,頸部被燒成青黑色,得青頸之稱。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他還是舞蹈之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妖魔鬼怪都受制於他。妻子是雪山神女,兩個兒子是塞犍陀和群山。前者是天兵天將的統帥,後者是侍候濕婆的諸小神之首。他的形象被描繪成5頭3眼4手,手中分執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發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傳說恆河下凡時曾先落在他的頭上,分7路流向大地,頸上繞著一條蛇。坐騎是一頭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見於各種文獻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濕婆的傳說】

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緩沖後再流到人間。

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Mount Kalashi,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 ,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又叫烏瑪(Uma,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濕婆的配偶的另一種形象杜爾伽(Durza,難近母)則是美艷而嗜殺的復仇女神,曾代表諸神殺死水牛怪魔希沙。還有一種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猙獰,酷愛血祭,純屬恐怖的死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Ganesh)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建陀(Skanda)則是可怕的戰神。
濕婆的形態及象徵意義】

所有印度教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種,就是這尊與朱羅銅像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偉大的濕婆納塔羅闍(舞王)即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像。這種像大量創作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的製造延續倒12世紀。

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纏發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飾一申骷髏瓔珞,腰間圍著一張虎皮,四臂手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頭上長著第3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3隻眼裡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

濕婆被表現為跳著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宇宙之舞。他的頭發隨著他的舞動而狂亂地飄散開來,隨著他的上邊的右手所持的沙漏裝小鼓的節奏而飛動。這種節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得聲音,通過創造之舞的善行而產生。宇宙本身被表現為環繞此神的光環,光環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羅的繁殖之口。與這創造的瞬間互補的,是同時發生的宇宙的毀滅,由那些給光環鑲邊的火焰和持在此神左手中的單獨一朵火焰來象徵。這朵單獨的火焰使一切化為虛無:恰恰與此神右手中的創造之鼓保持平衡。下邊的右手錶示要撫慰他的信徒,預備賜福先作出令人放心的無畏勢。進一步證實賜福的是下邊左手的象手勢(gaja hasta)。這種「旗子」手勢由垂下手指模擬象鼻構成,在此指向真從無知的侏儒背上彈跳而起的左腳。這一象徵性的手勢使信徒有希望解脫摩耶的苦難,同時右腳以舞蹈的全力踏著侏儒的背脊。侏儒握著一條有毒的眼鏡蛇,而同樣的毒蛇像一件裝飾品佩戴在濕婆賜福的右臂之上。

在許多其他的有意味的細節中,可以看到一個骷髏在此神纏結的發髻的寶冠上。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與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發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象的小像立於右邊的頭發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是闡釋這位跳舞的創造和毀滅之神的無限憐憫和宇宙力量的一種形象化的啟示。
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 (Vishnu)

毗濕奴是敘事詩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維護宇宙之權,與濕婆神二分神界權力。毗濕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乘金翅鳥。通常以『四臂』握著圓輪、法螺貝、棍棒、弓的形象出現。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

毗濕奴的神位

毗濕奴又譯遍入天、毗搜紐。印度教保護之神毗濕奴(Vishnu),在吠陀時代原來是吠陀太陽神之一,在印度教時代升格為維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為印度三大神之一。傳說毗濕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盤繞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當宇宙循環的周期一「劫」(相當於人間43億2千萬年)之始,毗濕奴一覺醒來,從他的肚臍里長出的一朵蓮花中誕生的梵天就開始創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濕婆又毀滅世界。毗濕奴反復沉睡、蘇醒,宇宙不斷循環、更新。在吠陀神話中的毗濕奴並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話中,他卻在三大主神之一,占著有力的地位,並衍生出無數的神話。

毗濕奴的穿著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濕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膚色紺青,佩戴寶石、聖線和粗大的花環,四臂手持法螺、輪寶、仙仗、蓮花、神弓或寶劍(他的武器有時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坐在蓮花上或乘騎金翅鳥伽魯達。有四隻手,分別拿著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他還有一張神弓和一把神劍。他有時坐在蓮花上,有時躺在一條千頭蛇身上,有時騎在一隻大鵬鳥上。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出現的,名叫吉祥天女。毗濕奴居住在迷盧山頂的天國韋孔塔,吉祥天女拉克希米(Lakshmi)和大地女神昔彌(Bhumi)是他的神妃。毗濕奴下凡救世的故事在印度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毗濕奴手持法螺貝,光環、棍棒與蓮花,座騎是一隻稱為加爾達的大鳥。千頭的舍沙龍(或稱阿南塔龍)將其掩蔽。

毗濕奴的身體特徵

毗濕奴他的肚臍上長了一株蓮花,梵天(亦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創造新世界。毗濕奴最為顯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權化或稱化身)的神話,化身的種類沒有一定,但一般都稱他以十種化身來救世。有四隻手,分別拿著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

毗濕奴的化身

1.靈魚馬特斯亞,洪水泛濫時拖曳"方舟",拯救了人類的始祖摩奴。(一說魚是大梵天的化身)。

2.神龜庫爾馬,以龜背支撐曼陀羅山作為攪棒攪拌乳海,使諸神重獲不死的甘露。

3.野豬瓦拉哈,與妖魔搏鬥了一千年,最後殺死妖魔,從洪水深淵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彌。

4.人獅那羅辛哈,把蔑視毗濕奴的魔王希蘭亞卡西普撕成碎片。

5.侏儒瓦摩納,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要求三步地方,結果三步跨越天、空、地三界(隱喻太陽早、午、晚跨越宇宙空間)。

6.持斧羅摩,為了維護婆羅門至上的地位而懲治傲慢的剎帝利,先後21次從地球上肅清傲慢的剎帝利,維護婆羅門的統治地位。

7.羅摩,即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主人公,在神猴哈奴曼(曾有人說是孫悟空的原型)協助下,戰勝了楞伽島(斯里蘭卡)的十首魔王羅波那,奪回了被魔王劫持的妻子悉達公主。

8.克里希納,馬圖拉地區的牧神和英雄,也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阿周那王子的御者和軍師。

9.佛陀,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陀降格為毗濕奴的化身之一,慫恿妖魔和惡人渺視吠陀、棄絕種姓、否認天神,引導他們自我毀滅。(說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走向衰微,被印度教吸收同化)。

10.白馬卡爾基,在世界毀滅前夕,毗濕奴本人將騎著白馬持劍而來,重建宇宙秩序。

閱讀全文

與印度梵天為什麼有4個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多吉美多少錢 瀏覽:768
印尼華人佔多少財富 瀏覽:543
義大利學美甲怎麼樣 瀏覽:243
義大利檸檬海灘在哪個城市 瀏覽:936
中國進口伊朗水果有哪些 瀏覽:595
為什麼下了中國銀行的軟體後還不能用 瀏覽:420
中國社交軟體有哪些 瀏覽:875
越南辦理保險公司手續怎麼辦 瀏覽:278
中國虎形祠堂在哪裡 瀏覽:425
伊朗是什麼天氣 瀏覽:689
怎麼學好俄語我是中國人 瀏覽:484
英國品牌奶粉怎麼樣 瀏覽:964
中國移動m821怎麼截屏 瀏覽:356
印尼出國帶什麼材料 瀏覽:444
越南免稅店紅酒哪個好 瀏覽:849
伊朗人為什麼不是阿拉伯人種 瀏覽:684
英國對待紅種人是什麼態度 瀏覽:22
印度歷史上有哪些算大一統的王朝 瀏覽:432
中國平安退險去哪裡退 瀏覽:640
印度哪裡產車厘子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