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三藏到印度哪個城市去取經的
應該是印度的那爛陀寺,現在已經毀滅很長時間了。
『貳』 玄奘西渡去了哪
最後到了天竺(今印度)。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俗家姓名「陳禕(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其取經事跡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叄』 大家熟知的唐朝玄奘取經到的是印度的什麼地方
大家熟知的唐朝玄奘取經到的是印度的那爛陀寺(今印度比哈爾邦中部都會巴特那東南90公里)。
『肆』 唐僧取經的起點和終點
唐僧取經的起點是長安,重點是天竺。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在唐太宗貞觀三年的時候,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游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
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
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
(4)唐僧去印度到了哪裡擴展閱讀: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
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玄奘進一步發揮了印度戒賢一系五種姓說,即把一切眾生劃分為聲聞種姓、緣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
認為根據人的先天素質可以決定修道的結果。玄奘在此總賅印度諸家的學說,對五種姓說作了系統的闡述。
奘對唯識學說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學時,在杖林山勝軍居士處學習唯識兩年。
回國之前,把那爛陀寺解釋世親《唯識三十頌》及十大論師的註疏共2500頌,統統搜集起來,並揉譯成《成唯識論》一書,成為中國唯識宗的主要經典。
同時,他還獨創三境理論,推動了唯識學的發展。不僅如此,玄獎與門人窺基、慧沼等在中國開創了唯識宗,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輾轉傳到韓半島、日本各地,創宗立派,盛極一時。
『伍』 唐僧最後到達了古印度的哪座寺廟
玄奘於六二八年到達北印度,並在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苦學兩年,將結集的三十五萬頌佛經全部讀完。兩年後玄奘開始做全印度旅行,其中遍歷中印度大國羯若鞠闍國、戒日王的首都曲女城、釋迦牟尼講過二十年教義的聖跡祉園、釋迦摩尼父親凈飯王的宮殿、釋迦牟尼得道後第一次講解佛法的鹿野寺、枷耶城(今印度比哈爾邦),最後到達印度最高學府——那爛陀寺。
『陸』 唐僧是從哪個山口到印度
唐僧是從現在的阿拉山口出去到印度的。
『柒』 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地是印度哪裡
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地是印度那爛陀寺。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六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玄奘邊學邊行,始進入中印度。
此後,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跡,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始至那爛陀寺留學,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
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
『捌』 《西遊記》唐僧取經去的哪個國家
《西遊記》唐僧取經去的國家有車遲國,女兒國,祭賽國,寶象國,烏雞國,獅駝國,朱紫國,滅法國,比丘國、天竺國、鳳仙郡、金平府、玉華州。
唐僧從唐朝古都長安即今日西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流沙河,進入新疆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翻越興都庫什山達坂,抵達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也就是《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西天大雷音寺。
唐僧取經線路:
唐僧從長安出發後,一路向西,經過今天的中國新疆哈密、吐魯番、庫車、阿克蘇、烏什後,達到烏茲別克,直到貨利習彌伽國,這是唐僧西行取經的最西之地,今天屬於烏茲別克的基華城。
唐僧走到此處已經歷經千山萬水,基本上完成了西行路線的一半多,但發現印度才是佛教的發源地,便掉頭往南而去,經過阿富汗、巴基斯坦、達到那爛陀。
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巴臘貢,才是最後的目的地。因此,唐僧西行一直是個錯誤的說法,應該是先西後南。整體上的路線屬於一個「發卡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