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半島氣候類型是什麼
印度半島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
特點:
1、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的冬半年。
2、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3、季風顯著。
4、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
簡介
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中南半島通常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4或5月為最熱月,最高溫一般在38-40℃之間。雨季期間多對流雨及台風雨,常電閃雷鳴,暴雨成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❷ 印度主要氣候類型丶這種氣候的利弊各是什麼
印度的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
印度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為旱季.
利:(夏季風)雨熱同期,東部受海上潮濕氣流的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有利於農業發展
不利:(夏季風)易發生旱澇災害;(冬季風)產生低溫天氣,容易發生寒潮
❸ 為什麼印度有熱帶季風氣候想知道原因
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最主要,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是海陸的巨大熱力差異。由於印度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底部,也瀕臨著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且印度處於低緯度地區,雖然大陸與海洋接受了同樣的熱量,但是由於陸地的比熱容遠小於海水,因此陸地散熱快,海水散熱慢。因此夏季陸地將吸收到的大量熱量傳遞給大氣,而海洋輸送給大氣的熱量相對較少,因而造成陸地氣溫高於海面,陸地上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海洋上相對較冷的空氣流過來補充,形成由海洋吹向陸地的風。冬季相反,形成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
第二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位於印度北部的青藏高原。它對南亞季風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地勢高,因此冬季相對於其南部的印度來說顯得寒冷,是個冷源,產生冷高壓,而海面上相對溫暖產生了熱低壓,位於冷高壓和熱低壓之間的印度,受由陸地吹向海洋的吹出來的,受到地轉偏向力作用的東北風作用形成東北季風乾季。而夏季青藏高原的高聳地形加熱了上層的大氣,在對流層頂形成一個暖性的青藏高壓,而在高原地表及其附近就表現為強大的印度低壓,而海面形成了高壓,因此印度受由海洋吹向陸地的,以及地轉偏向力作用的西南風作用形成西南季風雨季。
再一個就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冬季赤道幅合帶位於南半球,印度受幅合帶北部的東北風作用,它與由海陸熱力差異產生的東北風合並產生東北季風;而夏季幅合帶北移至印度附近,從南半球吹來的東南風由於越過赤道、地轉偏向力改變而形成的西南風影響印度,這個跨赤道氣流與海陸熱力差異產生的西南風合並產生西南季風。因此形成了印度的季風氣候。由於印度處於低緯度地區,就是冬季平均氣溫也在20度以上,所以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❹ 急!印度的氣候與它的自然帶
印度氣候絕大多數為熱帶季風,西北部少數地區為熱帶沙漠。
樓主先了解清楚,通常情況下熱帶季風的自然帶是熱帶季雨林,其氣候特徵是終年高溫多雨,一年可分為旱雨兩季。但印度半島卻有特殊性,他的氣候一年分為涼熱雨三季(印度獨有)
雨季6-9月,南半球東南季風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南季風,掠過濕熱的印度洋,給本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涼季10-12月,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季風,天氣涼爽。
熱季3-5月,由於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是印度半島氣溫迅速上升
正是由於印度的氣候特點特殊,使得它的自然帶也變化(水分不足,沒有形成熱帶季雨林的條件),形成熱帶草原自然帶
這種特例很正常,再舉個例子。東非高原按理說處於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下沉氣流,應該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像剛果盆地一樣。但由於東非高原地勢高、氣溫低,沒有形成熱帶雨林的條件,於是就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再比如說馬達加斯加島按理說在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交替控制下,應形成熱帶草原氣候。但由於其東部受來自海洋的東北信風影響,迎風坡地形抬升,有豐沛降水,再加上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經過,增溫增濕,使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而其西部則是熱帶草原氣候。
世界氣候類型按其分布規律好記,但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形成,如巴西高原東南部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澳大利亞東部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等,多積累才能學好地理。
❺ 為什麼印度大部分都是熱帶季風氣候但是卻以熱帶草原帶為主呢
印度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又為何是熱帶草原帶?
摘於劉德生主編《世界自然地理》:
印度半島熱帶季雨林和熱帶雨林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為熱帶雨林,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mm,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印度半島北部,年降水量500--1000mm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地區雨量很少,為荒漠半荒漠。
中學地理教材將印度全部劃為熱帶季風氣候。不說明印度全部地區都是熱帶季雨林,在有些地區,呈現熱帶草原氣候的某些特點,尤其在高原腹地;在印度西北部,再往北就是荒漠氣候,所以還有過渡。草原與季雨林的區別主要在於年降水量的大小。降水多了,就可能發育季雨林;少了,就發育草原;當然,人類的干預也會很有影響。如果地圖能細分細化,可能會將印度劃出3個甚至更多的氣候亞帶來。中學很多地圖都是概化過的,只能用於分析主流、整體、大部分情況。
眾所周知,印度半島及中南半島北部的氣候類型屬於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的影響而形成。但該處的自然帶卻不是我們平時說的與熱帶季風氣候相對應的熱帶季雨林帶(也可稱熱帶雨林帶),而是絕大部分形成了熱帶草原帶。究其原因應該是受地形和山脈阻擋作用的影響。印度半島南部為德干高原,東西兩側分別是東高止山脈和西高止山脈,而中南半島東西兩側也有山脈阻擋,所以高原地形及山脈阻擋使其內部降水相對較少,而自然帶形成了熱帶草原帶。
德干高原地處低緯,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除東西兩側雨量較豐富外,高原內部高溫少雨,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以灌木和高草為主,呈現出一派熱帶草原的景觀。熱季印度各地氣溫可高達40℃,德干高原可高達49~50℃。年降水量自東至西遞增,由1,000毫米以下增至3,000毫米以上。在高原的河谷盆地中,年降水量僅450毫米,成為半乾燥的荊棘草原。 原因在於:高原東緣是東高止山脈,西緣是西高止山脈,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的深入影響,在東西兩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高原中部有北回歸線穿過,受到副高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雲雨而降水。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運動,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也會隨著變動,因此,此地在夏季時,由於東北信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至此,會帶來豐富的降水。
印度氣候絕大多數為熱帶季風,西北部少數地區為熱帶沙漠。 通常情況下熱帶季風的自然帶是熱帶季雨林,其氣候特徵是終年高溫多雨,一年可分為旱雨兩季。但印度半島卻有特殊性,他的氣候一年分為涼熱雨三季(印度獨有): 雨季6-9月,南半球東南季風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南季風,掠過濕熱的印度洋,給本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涼季10-12月,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季風,天氣涼爽。
熱季3-5月,由於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是印度半島氣溫迅速上升
正是由於印度的氣候特點特殊,使得它的自然帶也變化(水分不足,沒有形成熱帶季雨林的條件),形成熱帶草原自然帶。
❻ 地理 天氣晴朗的氣壓帶是和風帶
七月份亞歐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印度低壓) 把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
1月份亞歐大陸上形成 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把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
亞洲低壓(印度低壓)是熱低壓
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冷高壓
❼ 印度屬於哪一種氣候類型及其氣候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位於南亞季風區,其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明顯分旱、雨兩季:
1、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2、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這時候主要是從西南方向的印度洋上吹來含有大量水汽的海風。
3、季風顯著。旱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
4、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❽ 印度屬於哪一種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明顯分旱、雨兩季:
1、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2、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這時候主要是從西南方向的印度洋上吹來含有大量水汽的海風。
3、季風顯著。旱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
4、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❾ 印度氣候類型和特徵有哪些
印度的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
印度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為旱季。
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印度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旱季,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向南移動,該地受東北信風和由亞洲內陸地區吹向海洋的並在低緯度地區偏轉而形成的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的結果。
雨季,因夏季氣壓帶和風帶的向北移動,該地受到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和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陸地季風共同作用的結果。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❿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冬季風是東北季風,是由於大陸冷高壓底部的東北風形成的;夏季風是西南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西南風和南半球越赤道氣流疊加形成的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哪個對印度南部影響大夏季風對印度南部影響比較大,因為冬季從北部來的冬季風,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擋,大大削弱了冬季風的強度,而且印度南部靠近海洋,從海洋吹來富含水分的空氣,遇到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形成地形雨,造就了世界雨極-乞拉朋其。年降雨量是世界第一。
夏季風冬季風分別源於哪裡?夏季來源於赤道兩側,冬季來源於地球兩極
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分別來自?亞洲南部沒有真正的冬季,不能用冬季風和夏季風來說明。
10月到第二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來自亞洲內陸,6到9月盛行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
什麼是冬季風和夏季風?冬季風與夏季風是由於大陸和海洋在冬夏兩季的氣壓差所造成的
夏季:海水溫度低海面氣壓高陸地溫度高氣壓低風由海面吹響陸地為夏季風
冬季:海水溫度高海面氣壓高陸地溫度低氣壓高風由陸地吹響海面為冬季風
冬季風是指季風地區冬季由大陸冷高壓吹出的風。東亞的冬季風現象最為典型,風力較夏季風強。在北半球的冬季由於西伯利亞高壓與阿留申低壓的相互作用影響而盛行西北風,即冬季風。
夏季風是指季風地區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的盛行風。由於夏季亞洲大陸上為一巨大的熱低壓控制,海洋上是高氣壓,氣流由高壓區吹向低壓區。南海夏季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海夏季風的爆發標志著冬季環流向夏季環流的轉變,也預示著東亞夏季風的來臨和中國雨季的開始。[1]它的活動不僅會對亞洲季風系統,而且會對北半球的環流和天氣產生重要影響。南海夏季風爆發日期成為每年全國/華南「汛期氣候趨勢會商」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而且隨著經濟、農業的發展,南海夏季風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特別是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
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分別來自哪裡亞洲南部的冬季風來自亞歐大陸內部。(原因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冬季亞歐大陸上形成高壓,吹來自內陸的東北季風,特點是高溫少雨。)
亞洲南部的夏季風是來自印度洋。(原因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的影響,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特點是高溫多雨。)
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夏季風來自印度洋
海南屬於什麼亞的?東亞?季風是夏季風強還是冬季風強?是夏季風,因為太平洋的水汽會由夏季風帶到中國,降水受夏季風的影響.而海南離太平洋最近降水時間最長.
夏季風&冬季風中國的冬季風\夏季風中國位於地球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南部。由於海陸的物理性質不同,特別是熱力作用的差異,冬季亞洲大陸是冷空氣的源地,形成冷高壓,冷空氣從大陸向四周輻散;夏季陸地加熱迅速,形成熱低壓,暖濕空氣從四周海洋吹向低壓中心。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的變化,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變化,這一變化就形成了中國的季風氣候。
冬季風大陸上的冷高壓於9月形成,中心位於蒙古。由此吹出寒冷乾燥的西北或東北季風,最先到達中國北方,很快就向南推進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冬季風隨季節變化而逐月加強,1月最強盛,每隔7~10天冷空氣爆發南下,至華南地區24小時可降溫12~16℃,有時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島亦可降溫8℃以上。冷空氣到達南部沿海一帶常有低雲形成,並伴有毛毛細雨。冬季風強盛時可吹到澳大利亞北部,亦即冬季風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氣經常混合於此輻合帶或熱帶輻合帶,這時從亞洲大陸吹來的冬季風與太平洋上副熱帶高壓吹來的涼濕氣流相遇後形成一條南北向的輻合線,在這些輻合帶上降水量較豐沛。冬季風只盛行於低空(3000米以下),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氣很難越過青藏高原,冬季風沿高原東側及其以東流向中國東部地區。冷空氣常隨冷鋒南下,在北部多大風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區運行緩慢;在雲貴高原地區常形成一條靜止鋒,表現為大范圍的陰雨天氣。
夏季風4、5月亞洲大陸升溫迅速,形成熱低壓,其中心位於青藏高原西邊。而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輻散的暖濕氣流從東南沿海地區以東南或西南季風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帶,其氣候特點表現為濕熱而多雷陣雨。
影響中國的夏季風來自3個源地:第1支源於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經過印度半島影響西南及華南地區;第2支源於澳大利亞北部的東南信風,越赤道經印度尼西亞或馬來半島與第1支氣流及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匯合成赤道輻合帶;第3支氣流源於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即為主要影響中國東部地區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它們深入到中國東北地區的西北部及內蒙古的北部,亦即為中國夏季風的北界,它與從西北來的冷空氣相遇後形成一條大雨帶,帶來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這條大雨帶表示夏季風的活動。東亞夏季風進退有兩次急進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風盛行到華南,此時即為華南季風雨的開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區;6月中夏季風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為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的開始。7月中夏季風再次北躍到華北與東北地區,即為北方地區雨季的開始,同時亦為華中梅雨季結束進入伏旱天氣;到8月中下旬為夏季風鼎盛時期,此時推進到達中國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風活動從華南到華北以北地區約需4個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變,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氣開始加強,即冬季風開始建立。冬季風的來臨只需1個月的時間,很快從北向南抵達華南或沿海地區。中國夏季風的進退與另一著名季風區的印度季風進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風的來臨呈爆發式,從南到北只需1個月,而它的退卻需4~5個月的時間。
季風氣候特徵中國氣候的形成與演變受大氣環流(包括季風環流)及其季節變化的影響。其基本特點如下:
①干濕季明顯,四季分明。冬季受高緯度來的偏北季風控制,氣候乾冷、風大。夏季主要受來自海洋的偏南氣流影響,氣候濕熱、多雨。過渡季節即為這兩種控制氣流相互作用,天氣冷、熱、晴、雨多變。
②雨季起迄規律性明顯。南方早,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雨季結束,北方早,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
③由於受季風影響,東部近海多雨,西部乾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季風雨的多少及來臨遲早均對農業生產產生深刻影響,甚至會引起大范圍的水旱災害。
④中國北部冬乾冷、夏濕熱,溫度年變化與日變化比南方大。中國南北各地溫度和濕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⑤冬季中國東部地區北同緯度世界各地氣溫低,如:北京1月平均溫度比同緯度美國的紐約和希臘的布爾薩氣溫各低4~10℃;漢口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低10℃左右。夏季的氣溫比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