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實行的兵役制度是軍隊化還是徵兵制
實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軍士21~28年,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准尉)26~33年。各級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齡:將官60歲,校官55歲,尉官50歲,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准尉)50歲。
② 印度閱兵中的摩托車疊羅漢能不能體現他的軍事實力
聚焦「全球大眼界」百家號,點擊關注後每天都有好文章送給你!
導語:1月26日是印度的共和國日,每年這一天,印度都要在首都新德里舉行盛大閱兵儀式。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印度共和國憲法,這一天被定為「共和國日」。今天,印度將要又一次地舉行閱兵式以慶祝第67個共和國日。
為何會有摩托車雜技表演?
共和日閱兵基本的路數和國內的國慶閱兵是差不多的,先是花車,用以凸現印度各族人民在辛格領導下欣欣向榮高速發展。然後是各軍事單位分列式前進。摩托車特技隊表演是壓軸節目,摩托車特技實際上是印度國的一項文化習俗,作為傳統,在閱兵儀式上如果沒有摩托車特技就絕對缺了點兒什麼。另外你當然可以覺得摩托車特技隊很滑稽,但這種滑稽就類似於一個洋人跟你說他看到舞獅感到滑稽摩托車特技隊就是印度的部隊文工團,摩托車特技也是他們的傳統表演項目。雖然印度閱兵的確也有不靠譜的地方,但是沒任何人指望摩托車特技隊疊著羅漢去對敵。
結語:相信看了小編炮兵營種子選手的這篇文章之後,你對印度閱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人家閱兵也並不是只耍雜技好嗎?有什麼想說的記得給小編留言,小編將隨時與你交流討論!
編輯:炮兵營種子選手
③ 印度人當兵前都瘦骨如柴,為何退役時卻肥的流油
當然重要的原因就是待遇好啦,是窮人們的鐵飯碗。印度軍隊的人數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因為大多數人心裡認為:參軍既可以給家庭減輕負擔,而且還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在印度普通士兵的服役期最短為17年,軍士為21-33年,而尉官最高服役年齡一般到50歲,校官為55歲,將官為60歲 。而印度軍人的薪資實在少得可憐,摺合人民幣大概只有六百左右,並且退伍後沒有任何退伍金,雖然這樣的薪資在世界上算是倒數的,但並沒有阻擋的住印度人民參軍的熱情,畢竟當下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的啊。印軍的前身是英國殖民者統治印度期間組建的僱傭軍,直到今天,這種以金錢換賣命為規則的僱傭傳統仍在印軍中流傳。
④ 印度士兵的刺殺訓練,為何如此浮誇
印度軍隊刺殺操是傳統,印度軍隊至今仍保持刺殺訓練,是必修科目。說到印度,一定會想到瑜伽,但印度不是武術之鄉。嚴格來說,印度人不喜歡練習武術。印度武術是武術的卡拉里帕亞特,卡拉里這個詞是軍事訓練的意思。這種武術訓練在印度軍隊很常見。
不僅刺殺術特別,印度軍隊所有科目的動作都特別,比如炮兵訓練也很機械,蹦蹦跳跳,有些動作根本就是花架子。因此,如果你有機會參加印度軍隊的訓練,你會發現,有許多訓練科目比刺殺術更誇張。舉例來說,特種部隊應該非常認真,印度一定會讓你發笑的。事實上,看印巴兩國邊境升旗儀式就知道了,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印度士兵入伍後首先要接受聯隊中心的訓練,什麼是聯隊中心?這是印度各邦的徵兵訓練基地,不屬於部隊編制,相當於武裝部,是根據民族、宗教組成的作戰營,例如,傑特聯隊第X營;旁遮普聯隊第X營;錫克聯隊第X營,馬德拉斯聯隊第X營等等。
因此,印度軍隊的營地是根據民族宗教組成的。經過9~12個月的聯隊中心訓練,他們將成為戰士,並繼續在部隊中心進行1~2年的訓練。此時分為專業,訓練結束後分為作戰單位,作為新兵繼續訓練,根據印度軍隊的要求,印度軍隊每年將65%以上的時間用於軍事訓練。
印度軍隊士兵的服役期為17年,軍隊士兵的服役期為21年至28年,所以印度士兵基本上可以退休,當兵幾年就是新兵。
在閱兵式上,印度軍隊基本上都是新兵,五六十歲的老兵很少訓練,養肥。訓練場上也是老兵訓練新兵,印度士兵個子不高,訓練時講究大開大合,動作誇張是一種普遍現象。自然而然地,刺殺操是最能體現氣勢的科目,因此,印度士兵表現誇張,張牙舞爪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仔細看,誇張的動作卻沒有什麼技術可言,而且違背了猛准狠的技術要求,缺點穩重,也缺乏突然,過於誇張,進而呆板,或許這就是他們在戰爭中喜歡跑步的原因,外強中干。
⑤ 二戰時期,我國在浴血奮戰時,印度在干什麼呢
二戰時,日本為了自己的野心對全亞洲發動了武裝入侵,中國更是成為了日本全面陸地戰爭時的主戰場,最終在損失了三千五百多萬軍民的前提下拖住了日本絕大部分兵力,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最為慘烈的貢獻,在二戰勝利後我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在二戰時的亞洲各國情況如何呢?泰國搖擺不定,有時候還幫日本;朝鮮半島淪陷為日本的殖民地被瘋狂壓迫掠奪;外蒙因日蘇諾門坎戰役倒向了蘇聯;菲律賓、越南、印尼、寮國、馬拉西亞被日本佔領。
總的來說,二戰時的印度主要還是做做後勤工作,為前線提供物資,以及一些士兵被編入英軍參加各地反法西斯作戰,相對來說本土還是和平的。估計正是這種在二戰時沒怎麼付出代價的原因,在審判日本戰犯時,印度的法官居然認為所有戰犯應該無罪釋放,讓佛祖來感化他們,這一點就是比較無語了。
⑥ 二戰時,為什麼會有印度人加入德軍 ,幫德軍作戰
因為印度是英國殖民地,英軍在英國各個殖民地大規模徵兵,派上前線當炮灰,這些印度人組成的軍隊被稱為英印軍團,同樣還有英緬軍團,不過英緬軍團都在東南亞被日軍俘虜了。。。。有數個師的英印軍團以及澳大利亞軍隊和非洲殖民地的黑人組成的軍隊被派往北非參戰,這些膚色不同,語言不通,訓練水平參次不齊的軍隊臨時拼湊在一起,與德軍悍將隆美爾麾下的德軍非洲軍團作戰。這些英國人,印度人,澳大利亞人,非洲土著被德軍追得到處跑。。。德軍俘虜了數萬英軍,這些俘虜中就包括很多印度人。。。然而又因為印度人大多都是被迫參加英軍的,他們都仇視英國的殖民統治,再加上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錢德勒.鮑斯在歐洲跟著希特勒混,元首許諾將對印度的獨立運動給予支持,在錢德勒。鮑斯的號召下,有數千印度人投靠德軍,被編入德國國防軍,專門成立「印度軍團」。該部隊成立於1943年,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訓練,戰爭後期一直在義大利地區與英軍作戰。
⑦ 印度的徵兵現場,有些人看起來非常「尷尬」,是怎樣的現場
近年來,除了少數國家和地區時常發生戰亂以外,世界的整體發展已經變得愈加和平。不過,即便是在和平的年代,各國依舊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祖國和人民的安全。要想提升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考慮,一是武器裝備、二是兵力。所以為了保證兵力的充足,各國每年都會招收一定數量的新兵。
其實印度和我國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不過中國的發展之所以會超過印度,是因為我國非常注重國民的經濟發展。畢竟一個國家只有先讓百姓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才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發展科技、軍事等方面,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⑧ 日本徵不到兵,印度徵兵現場為什麼會這么火爆
前段時間,咱們台派了一組人去印度采訪,此中也包含我,到了印度後,咱們依照籌劃井井有條地進行著采訪義務,很快咱們提早完成為了義務籌劃。當天早晨,咱們在旅店吃完飯後一邊評論辯論著方才看到的"央視記者說明做鬼臉本相"的這篇報導一邊磋商著來日誥日去哪兒走走,咱們的一名印度向導過去了,說來日誥日是印度一年一度的徵兵開端,問咱們想不想去看看,咱們這幾個男記者和攝像固然樂意了,因而沒跟同行的幾位女記者磋商就滿口准許了上去,等向導走後,這些女的開端抱怨起來了,說她們白帶由多數會書評先容的那本印度之行的游覽冊子了,咱們好說歹說她們終究不朝氣准許來日誥日一路隨行了。徵兵當天近6000名年紀在18到20歲之間的「熱血青年」就從五湖四海趕來,在勒克瑙一個徵兵站門口排起了長龍,著急期待著軍隊主座的口試。說實話,其時咱們真的被這排場給震住了,更讓咱們覺得難以想像的是後面的口試進程,這個進程給咱們的感到真的是無奈用筆墨來描述的,以至於我返來後,趕快把此次印度徵兵口試進程的圖片貼到了我多數會的空間里,其實是想貼咱們此次的采訪進程,可一比擬想都沒想地就抉擇了徵兵這個。5時40分,因為大門遲遲未開,人群的情感開端暴躁起來,一些人乃至盤算走捷徑,從小門擠進兵站。有目擊者稱,其時排場非常凌亂,執勤的憲兵力求用警棍維持次序,不虞凌亂的人群在推推搡搡中忽然踩塌了一個污水池上的水泥板,就地有70多人一會兒掉進這個4米深的池中。因為落水人群密度其實太大,池水極端渾濁,加之救濟職員和大量警員近1個多小時後才遲遲趕到,除末了落水的人還能逃生以外,至少有23人被就地滅頂,尚有10多人受傷住院。本地有媒體引述目擊者的話稱,滅亡總人數現實已達37人。
悲劇發生後,很多目擊者責備當局保護次序和救濟不力是招致悲劇的基本緣故原由,大約有1萬名年青人立刻惱怒地沖上勒克瑙陌頭,點火當局車輛,並與趕來的警員發生了抵觸,又有數人受傷。
現實上,近年來印度徵兵曾經呈現過量起傷亡悲劇,好些熱血青年每每「壯志未酬身先死」。1999年時,在比哈爾邦一個徵兵站,因為報名人數浩繁,現場次序凌亂,50多名應征者被踩死。2001年,在西孟加拉邦又發生了兩人在徵兵時被擠死的變亂。變亂頻發,傷亡賡續,這天然和當局保護徵兵現場次序不力有很大幹系,但當局也有他們自己的怨言,他們抱怨印度人對投軍其實是太熱忱了,每次都有跨越他們預感幾倍的人來應征,弄得他們老是措手不及,來不及支配。
因為報酬好,退役年限長,社會位置又不算太差,從軍的吸引力在印度切實其實比擬高。只管今朝印度大城市青年樂意投軍的人開端削減,可在印度一些經濟不發達的邦和地域,尤其是屯子,投軍不停是很多找工作無門的年青人的首選。一碰到當局徵兵,應征者老是一擁而上,但是名額有限,競爭劇烈,大家無不力爭上游,假如現場治理輕微鬆些,悲劇每每難以避免。
印度在徵兵成績上,自自力後不停因循英國殖民時代的募兵制。因為印度不停對國防投入很大,與很多發展中國家比擬,兵士報酬較好。有本地人士先容說,印度兵士一樣平常月薪有六七千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200元到1400元),並且在醫療等方面還能享用必定優惠和補助,加之假如不犯大錯,很多兵士都醒目到50歲。這意味著一旦從軍,養家糊口應不成成績,同時也沒有干幾年就必要再找工作的後顧之憂。
別的,只管印軍對兵士提升軍官前提非常刻薄,絕大多數兵士提升基本有望,不外印軍在軍官與兵士之間設有「初級委任軍官」一職,讓兵士覺得還是有「奔頭」。這些「初級委任軍官」一樣平常都是老兵中的主幹,大多數是從退役滿必定年限、具備必定軍事常識的士官中提拔的。退役表示優良的「初級委任軍官」雖不克不及享用與正式軍官雷同的報酬,可月薪會有所增加。是以整體來看,在領有數億貧苦生齒的印度,投軍可算是窮人的一條前途,以是浩繁青年會對投軍趨附者眾也就無獨有偶了。
⑨ 有些印度新兵瘦骨嶙峋,而軍官滿身贅肉,原因是什麼
個人認為,有些印度新兵瘦骨嶙峋,而軍官滿身贅肉,原因是印度貧富差距大,也受印軍的體系制度的影響。下面具體分析:
印度士兵看起來很瘦,而幾乎所有的軍官都是頭胖肚子大的。造成這種差異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社會的貧富分化和種姓制度。二是與印度軍隊制度有關。兩者的結合導致了印度軍隊內部嚴重的外部物理差異。
上世紀60年代,印軍官兵不平等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即使在戰爭中被俘,被俘的印度軍官甚至需要士兵伺候。士兵們除了給軍官們提供食物、飲料和臘腸外,還為軍官們搬運東西。在一些邊境談判中,印度軍官實際上是帶人去抬滑桿的。四名印度士兵抬著滑桿。原來,印度軍隊的內部軍階是如此清晰,士兵們是如此卑微。
說實話,參軍後的伙食不是很好,印度軍隊的伙食在世界軍隊中是比較差的。與解放軍每天豐盛的食物相比,印度軍隊中的蔬菜、水果、豆類和蔬菜大多是以各種咖喱為原料烹調而成,與電影中普通印度平民吃的食物沒有太大區別。
再說了,這些士兵平時都有很多訓練要做,奇怪的是他們不瘦。身體素質差,戰鬥力不多。在先前的沖突中,許多印度士兵在沖突中受傷和死亡。由於自然條件差,身體條件差,結果可想而知。
與普通士兵相比,當官好得多。去年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的印度飛行員阿比南丹被稱為英雄。他是一個高種姓的薩迪里。他當了三代職業軍人。他的父親是印度空軍的將軍。被釋放到中國後,阿比南丹在父親和家人的經營下成為了民族英雄。
印度軍官的待遇比士兵好得多,他們甚至可以互相視為主人和僕人。與印度的社會結構一樣,印度軍隊中的大多數軍官都是高種姓的。他們本來很富裕,軍隊對軍官很好,所以很難不胖。令人驚訝的是,印度軍隊非常缺乏軍官,所以為了留住這些軍官,他們往往願意給予非常優厚的待遇。
印度軍官的薪水是普通印度人的三四倍,他們有一家特色餐廳,裡面有很多魚肉。此外,軍官們還有特殊的軍人來照顧他們。他們不必擔心日常生活。警官不需要每天接受培訓。就這樣,經過多年的積累,這位軍官的胃越來越大。但是普通士兵還是那麼瘦,伙食還是那麼差。
除此之外,印軍內部還有許多問題和矛盾。因為我們不是同一類人,不屬於同一層次,而且海陸空徵兵也是分開的。因此,印軍內部派系多、矛盾多,自然影響到軍隊的整體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