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軍事裝備真實水平如何
真實水平很強。印度的軍事實力是首屈一指的,其實並不比中國弱多少,按照排名來說,一般是美俄中印。
⑵ 印度有哪些最厲害的武器
我們常常說十八般武藝,其實不是指武術,而是指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棍,槊棒拐子流星。這十八般兵器好多我們不僅沒見過,甚至聽都沒聽過。如果我們放眼全世界看看,古代智慧的人們又發明了哪些我們更不了解的神器呢。
10、阿茲特克人的馬克胡特
由於阿茲特克文明的冶鐵技術落後,所以馬克胡特其實是一根長約90cm—120cm的木棍,但劍身鑲嵌著鋒利無比的黑曜石片,這樣同樣威力很大。現在馬克胡特已無真品,最後一件真品放在博物館中,1884年一次火災而被燒毀了。
9、峨眉刺
峨眉刺
峨眉刺又名峨嵋針,一般長約一尺,兩頭細而扁平呈菱形尖刀銳刺,中間粗,正中有一圓孔,可靈活轉動。據說由峨嵋山一位僧人發明,故稱之為峨嵋刺。另有一說法,峨嵋刺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創。
8、菲律賓短刀
菲律賓短刀長約45cm左右,據說以前本是菲律賓土著人的農具,後來經過改良成了一柄十分稱手的兵器。
菲律賓短刀
7、古埃及鐮狀劍
古埃及鐮狀劍
古埃及鐮狀劍長約50—60cm,由於古埃及冶鐵技術並不發達,所以多為青銅材質。古埃及鐮狀劍既像斧頭又像鐮刀,彎曲設計主要是用來勾住對手的武器或盾牌。
6、非洲阿贊德人的三刃飛鐮
阿贊德人主要生活在剛果、中非共和國、南蘇丹等地區,古代的阿贊德人勇士擅長使用這種多邊刀刃的投擲武器,長約為55cm。使用方法很簡單,扔出去就行了,但要想每次擊中目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三刃飛鐮只有阿贊德人的貴族或者勇士才能使用,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的。
非洲阿贊德人的三刃飛鐮
5、抓
抓
這是咱們中國特色的兵器,外形就像一個人的手,而且留著鋒利的逗指甲地。抓主要是用來撕裂敵人的肌肉和勾住敵人的兵器。這玩意兒看似簡單,實則威力巨大。在一些武俠小說中似乎只有邪教、魔頭等反派才會使用這種武器。
4、印度的拳刃
這種印度的拳刃名字叫逗卡達地,多為刺客所用,屬於短手兵器,有點類似於《刺客信條》中的手刺。在古印度這種兵器被視作身份的象徵。
印度的拳刃
3、捕手
捕手
這種武器出現在18世紀的歐洲,是個長棍,長棍頂端有一個鐵圈。用法是對准敵人的脖子將鐵圈卡進去,那麼敵人想掙扎的時候,周圍的刺就會刺進他的脖子,所以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2、印度環刃
傳說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所用的武器,現實中主要為錫克族戰士所用。錫克武士通常將環刃戴在手臂上,遇到敵人取之即用。用的時候拋出去就像一個飛盤,但沒人想要接住,因為它的四周很鋒利。
1、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
在這些武器中諸葛連弩可能是最有科技感,具有技術含量的。諸葛連弩又稱作元戎弩,傳說為諸葛亮發明。諸葛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威力巨大。遺憾的是諸葛連弩早已失傳,關於它的樣子也多為後人想像,實際長什麼樣子沒人見過。
盤點中國古代兵器譜上:赫赫有名的冷兵器
前言:狹義上冷兵器是指不帶有火、炸或其他燃燒物,在戰斗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近戰。廣義的冷兵器則指冷兵器時代所有的作戰裝備。中國古代冷兵器在祖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冊。那一頁頁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一篇篇敘說著石斧銅戟、金戈鐵馬的赫赫戰績。當你置身其中便會耳邊猶聞逗萬鼓雷般地,千旗人生風地;眼前猶現逗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地的情景。我們小組的研究課題就是將我國古代兵器譜上前十種冷兵器:
NO.10 鐧
鐧,(鐵)鞭類,長而無刃,有四棱,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鐧多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技法上,與刀法劍法接近。出於晉唐之間,以銅或鐵製成,形似硬鞭,但鐧身無節,鐧端無尖。鐧體斷面成方形,有槽,故有逗凹面鐧地之稱。鐧的大小長短,可因人而異(一般在65~80厘米之間)。鐧通常作為輔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殺傷,所以有逗殺手鐧地之說。
唐初的戰將秦瓊(字叔寶)善使雙鐧。
南宋岳家軍將領牛皋擅長雙鐧。評書中八賢王趙德芳使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
NO.9 鞭
大家可別搞錯了,這個鞭不是軟行像繩子一樣的鞭子,我們所說的鞭是一種以劈,掃,捅等為住的像鐵棍一樣的兵器。鞭就像鋼鐵做成的竹節,所以又叫竹節鋼鞭。歷史上的伍子虛,大唐元帥尉遲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過鞭。鞭是對付比鎖子甲更堅固的盔甲所產生的兵器,並可以一舉打碎護心鏡,威力極大。屬於重武器。鞭與鐧比較下雖然鐧的殺傷力比鞭大,但是破甲能力卻不如鞭。因為兩種兵器類似,且鞭有軟硬之分,所以人們現在說的鞭通常為軟鞭。
NO.8 弓弩
弓弩相比大家聽過最多的是三國時期孔明發明的諸葛連弩。弩,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弩弓、弩機、弩手(弓手)、弩箭、弩炮(發射石塊的弩機)。弩弓一般使用多層竹、木片膠制的復合弓,形似扁擔,所以俗稱逗弩擔地。屬於遠距離武器。
與外國的遠程殺傷兵器相比,我只說一句,那就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遠遠超過了老外的。
NO.7 斧鉞
大者為鉞,小者為斧。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戰車上的具有巨大威懾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了,從此後鉞只能作為禮儀武器。而斧的發展就比大頭的鉞幸運得多,中國歷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開國元勛程咬金用的宣花車輪大斧,還是綠林中梁山好漢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馬上的大斧,也可為雙手拿的板斧,種類很多。斧的殺傷很強,屬於重兵器,以劈砍為主。
NO.6 戟
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槍和刀的合體,它的殺傷力是很強的,既可以象矛一樣刺擊,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樣鉤,揮和劈砍。在歐洲,戟的裝備和中國是不同的,歐洲中世紀以裝備步兵為住,而中國早在上古時期就大批裝備部隊,到中古已經從步兵到騎兵了,步兵則以輕便的長槍代替。中國的戟主要分3種,一種是最老的戈戟,這種種類最多,裝備最廣,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現的門戟;還有就是武將最喜歡的方天畫戟了。因為戟是其他武器的結合體所以只能排在第六了。
NO.5 戈
我大天朝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鐮頭劍一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實話實說,戈並不是殺傷很強的武器,戈的種類繁多,從夏朝倒漢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絕跡。戈是中國的老兵器,因為是橫刃,所以以鉤,啄,揮,推為主。因為一些和電影的緣故很多人認為戈是小兵炮灰等的專用武器。
NO.4 槍
可以是這么比較矛和槍,拋開柄,只看刃部,刃長者為矛,刃短為槍。槍頭無疑比矛頭要輕,殺傷卻一樣,都是以刺,沖為住,再者,由於戰車的退役,長矛的用處也少了,殺人不如縱馬長槍來的方便,機動也高了不少。槍有許多種,綠沉槍,鴉角搶,虎頭槍,提盧搶,還有宋朝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馬槍,鉤鐮槍等。
北宋著名軍事家族天波府楊家就是祖傳用槍的,後來才有了楊家槍和楊家將的故事。
NO.3 矛
有古書上也說矛=槍,但從一些小說和文獻來看,把矛和槍完全歸於一體恐怕是不對的。矛最長是長達4米的,主要是用於車戰的,騎在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標槍(投矛)叫樅。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NO.2 劍
兩邊開刃者為劍,在歐洲劍和刀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一個單詞。中國的劍的歷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裝備部隊是在東周時期,特別是象秦朝的劍,長達1.5米以上,為的就是在戰車上發展更大的殺傷(當時只有趙國是以騎兵為主,大多國家仍是以戰車為主戰兵),後來由於刀的盛行,在部隊離逐漸代替了劍,使劍只成為將軍的武器或者是裝飾。在明朝有例外,當時戚續光為了擺平倭寇,從而製造了重劍來對抗倭豬的鋒利的太刀,但是這種重劍還是沒有德國條頓十子軍騎士1.8米的重劍那麼猛。
NO.1 刀
一邊開刃,以劈砍為主的武器,歷代不管是還是綠林好漢都用,大批流行於漢朝的環首刀(就是這刀趕走了匈奴,構成了橫掃歐洲的逗上帝之鞭地),其分很多種,如腰刀,柳葉刀,環刀,朴刀,還有一些武將所愛的騎在馬上使的大型刀。並且日本的武士刀也是由我國的刀演化來的。
刀、劍、矛、槍、戈、戟、斧鉞、弓弩、鞭、鐧就是兵器譜上的前十種兵器。有一種說法是逗一寸長一寸強地,還有一種說法是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地分別到出了不同兵器的優勢。
不管如何這些兵器都展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展示了人類的工具由耕作、狩獵向為戰爭變化的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從單一到多樣,由龐雜到統一的發展完善過程。
⑶ 印度揭秘印度最常見的幾種武器,最後一種的確是很奇葩
如此反差萌的執法摩托車,估計只有在神奇的國度印度才會出現。
⑷ 印度一直標榜軍力世界前四,它有什麼武器出口
印度的軍力雖然一直標榜世界前4,但是他卻並沒有什麼武器出口到其他的國家,因為他的武器質量並不是太好,所以他才會選擇大量購買其他發達國家的武器裝備。這主要是因為印度他沒有一個合格的工業體系,更不要說一個合格的軍工體系,因為印度這個國家並沒有完成過工業化改革。所以現在的印度一直處在一個農業化半工業化的時代。
所以這對於整個印度軍隊的戰鬥力是否有一個提升,要打一個很大的疑問。因為印度軍隊多數都是萬國造的品牌在打仗的過程中,各武器裝備之間並不能通用。所以也就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戰鬥力,這也對於印度整個軍隊的發揮造成很大的影響。
⑸ 印度的軍事實力和武器國產化大家覺得到底是什麼水平
印度軍事實力號稱世界第四,這一點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至於到底世界第幾,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譜;至於印度武器國產化水平,雖然國內媒體經常報道印度國產武器的「奇聞逸事」,但個人認為印度武器國產化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至少研發體系要比絕大多數國家要完整,能力也算過得去,因此,絕對不能輕視印度軍事方面的發展潛力。
印度的武器國產化水平,雖然經常在網路上看到各種嘲諷印度國產武器的文章,但是,客觀的的說印度的武器國產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說到印度國產武器,大家肯定會想到研發40年最終下馬的「阿瓊」主戰坦克、研發30餘年連自己的空軍都不敢裝備的「光輝」戰斗機、三次下水而還泡在水中的國產航母、以及只要經手就必定墜機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誠然,這些重大武器裝備方面,印度都沒有修成正果,但是不得不說世界上除了「五常」外也沒有幾個國家有實力嘗試研發這些武器,而且研發過程中也建立了自己的能力、具有一定基礎,為後續發展能夠提供借鑒。
⑹ 為什麼一個擁有大量先進武器的印度,軍隊戰鬥力卻不高呢
印度軍隊戰鬥力其實不算弱了,周圍的國家都打不過他,而且還被印度佔領領土,錫金這個國家都被印度吞並了,我覺得說印度軍隊戰鬥力不高是沒有道理的。
有些人非要拿印度軍隊跟最厲害的美國和我們比,那沒法比啊,印度本來就不是一個世界大國,印度只是一個區域性大國,打不過我們是正常的,要是能打得過我們,那就是穩穩的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那就是超強了。
印度現在的地位,應該是跟日本,跟歐洲的一些國家對比武力,跟中美對比,那是自取其辱,這兩個國家不是其他的國家能比的,輸了是正常的。
但是除開中美,你看看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個能跟印度硬鋼的,基本上是沒有的,印度現在就是世界上妥妥第三,穩得不行,世界第三戰鬥力還不高?
⑺ 有人說印度軍事實力強大武器先進,和巴基斯坦沖突中占不到便宜究竟為什麼呢
因為巴基斯坦的人緣好,巴基斯坦得到了來自鄰國的強力支持。而且這種知識不僅僅局限在軍事方面上。還包括了經濟外交,政治教育,科技等各個方面的支持。在這種支持下,其實現在巴基斯坦與印度的軍事實力,相差並不大。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在有強大武器的前提下在和巴基斯坦沖突中卻還是依然占不到便宜的原因。
印巴沖突中沒有贏家,任何一方想憑借軍事實力撈得便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和平的外交手段解決爭議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也才能使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克什米爾百姓,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和平生活。
⑻ 印度宣布5年完成超高聲速武器量產實戰性能超過東風-17是吹牛嗎
時間進入21世紀,考慮到世界反導系統發展迅速,常規導彈已經很難滿足作戰需要,因此中美俄三個大國率先開始超高聲速武器的研發。如今三國超高聲速武器還並未全部投入實戰運用,又有兩個國家宣布將研發超高聲速武器。這兩個國家就是法國和印度。
各國之所以這么努力去研發超高聲速武器,主要基於當下全球環境考量。超高聲速武器的出現,打破了導彈和反導系統間的平衡。在反制反導系統沒有研發成功之前,各國只有擁有自己的超高聲速武器,才能做到威懾和呵阻別國的作用。從這點來看,超高聲速武器的作用和核武器差不多。
另一方面,中俄超高聲速武器剛剛量產,美國超高聲速武器還處於絕密試驗階段。此時一些二流國家根本買不到這種武器。為了防範被攻擊,同時也為縮小自身武器裝備與軍事大國差距,所以這些二流國家選擇自己研發,無論能否實戰,有總比沒有強。
當然最關鍵的是超高聲速武器研發並不困難,就原理來說,超高聲速武器和洲際導彈沒有太大區別。都是火箭發動機推動彈頭達到超音速,然後靠著彈頭重力加速度,完成超高聲速突防。這也是為什麼印度這樣的國家,都敢聲稱自己搞出了超高聲速武器。就是因為這個原理並不復雜。
⑼ 印度軍事力量怎麼樣
印度是為數不多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軍事力量實力派世界第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非常嚴重,戰爭即將爆發。早在8月17日,印度國防部長曼莫漢•辛格就公開威脅要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這一聲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我們知道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他們的戰爭動員能力非常強。一旦發生戰爭,印度估計至少能動員800萬軍隊,其中包括退伍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等。而且。印度的航母技術也正在逐步成熟。所以,印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有時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印度軍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