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錫克帝國是怎麼被並入印度的

錫克帝國是怎麼被並入印度的

發布時間:2022-06-27 18:07:37

㈠ 錫克帝國的簡介

錫克帝國首任君主為蘭奇達(Ranjit Singh),他於1801年4月12日加冕。 首都 Gujranwala (1799-1802)
Lahore & Amritsar (1802-1849) 常用語言 官方用語波斯語,口語為旁遮普語 & 印度斯坦語 政制 君主制 Jathedar, Maharaja - 1733-1735 Nawab Kapur Singh - 1762-1783 Sultan ul Quam Baba Jassa Singh Ahluwalia - 1801-1839 Ranjit Singh Ji - 1839.6-1839.10 Kharak Singh - 1839.10-1840.11 Nau Nihal Singh - 1841.1-1843.9 Sher Singh 歷史 - Death of General Baba Banda Singh Bahar 1799年 - Second Anglo-Sikh War 1849年 貨幣 Rupee

㈡ 錫克帝國的介紹

錫克帝國,為南亞地區曾經存在的一個國家,存在時間為1799年至1849年。領土包含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印度西北部的小部分地區。首都位於古吉蘭瓦拉。

㈢ 曾經獨立建國的錫克人,為何最終沒有脫離印度

引子

印度,被稱為「神奇」的國度。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46.3%。

一個多民族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維護統一,雖說內部矛盾不斷,但是卻沒有出現分裂的現象。甚至就連曾經建國的錫克人,也沒有脫離印度,這其中的確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從夫妻制度來看,錫克教提倡一夫一妻制度,雖然接受離婚,但並不鼓勵!這點和中國類似,具有極高的民主性。而印度部分地區,依舊是一夫多妻,這點的確不為所取。

從服裝配飾來看,錫克人的頭巾、外表服裝也影響著印度禮儀隊。在電視、報紙等媒體傳播方式上能看到,印度儀仗隊的短劍、帽子等,都與錫克人傳統服飾十分相似。而錫克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其所在地區的經濟,排在印度各邦前列。

㈣ 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為何500年來爭斗不斷

克什米爾在我們印象中就是一個戰爭不息,特別是近七十多年來來流血不斷,當地人提心吊膽生活的地方。但同時克什米爾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不然怎麼會有2000多年來,無數君王都對他夢寐以求呢?


1846年3月9日,英國與錫克教國家簽訂了《拉合爾條約》,其中有一條款,允許古拉布·辛格另外單獨與英國簽訂條約。於是古拉布.辛格與不列顛政府另於1846年3.月16日簽訂《阿姆利則條約》,查謨一克什米爾地區正式歸古拉布·辛格所有,而他則付給不列顛政府七百五十萬盧比。

從1846年直到印巴分治,克什米爾一直處於多格拉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這個土邦起初一直拒絕在其朝廷中派駐不列顛公使,但1885年以後終於接受了不列顛駐節公使。英國加強了對這個土邦的控制。十九世紀下半葉以後,整個南亞次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克什米爾也掀起了民族民主運動,多格拉家族與被統治的以穆斯林為主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後來就有了英國殖民者的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頓方案”不僅沒有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反而讓沖突和仇恨不斷地延續。

㈤ 印度北部卡斯米爾

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面積17.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086萬人,傳統首府是斯利那加。該地區南部屬於印度管轄,北部屬於巴基斯坦管轄,兩國均宣稱對克什米爾全境擁有主權。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與中國交界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爾歷史悠久,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匯場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發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於孔雀王朝的城市遺址之上。14世紀伊斯蘭教傳播至克什米爾。1339年該地區建立賽義德王朝,信奉伊斯蘭教。19世紀克什米爾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但先後置於杜蘭尼王朝、莫卧兒帝國和錫克帝國的統治之下。1834年錫克帝國入侵清朝屬國拉達克,拉達克向駐藏大臣求援未果,1835年被擊敗,之後並入錫克帝國克什米爾地區。1845年英國擊敗錫克帝國,克什米爾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邦。印巴分治之後,1947年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發生克什米爾戰爭,1949年確立停火線,至此克什米爾南北分裂,分別納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土范圍。
歷史上「克什米爾」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今「克什米爾」泛指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蓬奇、吉爾吉特和俾路支斯坦的廣大地區,其中克什米爾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拉達克的居民文化習俗接近於藏族。

㈥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100多名婦女頭發被剪掉引發恐慌了嗎

近日,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受害婦女抗議「偷發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100多名婦女聲稱自己的頭發被剪掉,引發恐慌。

1834年錫克帝國入侵,拉達克向駐藏大臣求援未果,次年被擊敗,並入錫克帝國克什米爾地區。1845年英國擊敗錫克帝國,克什米爾成為英屬印度的邦。印巴分治之後,1947年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發生克什米爾戰爭,1949年確立停火線,至此克什米爾南北分裂,分別納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土范圍。

克什米爾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今泛指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蓬奇、吉爾吉特和巴爾蒂斯坦的廣大地區,其中克什米爾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

㈦ 錫克帝國的政治

1839年,蘭吉特辛格駕崩。他死後,錫克帝國馬上陷入混亂的局面中。蘭吉特辛格的繼承人,他的兒子卡拉克辛格不受歡迎,短短幾個月就被剝奪了權利,後來在監獄中神秘的死亡了。人們普遍認為,他是被毒死的。卡拉克辛格的兒子瑙尼哈爾坎瓦爾辛格在父親被毒殺後,登上了王位。但是幾個月後,他也神秘的死亡了;相傳,他是在父親的葬禮返回途經拉合爾時被高處落下的拱門砸死的。
這時的旁遮普有2大勢力在進行權力的角逐。最後印度教派勝出,1841年1月,他們擁立了蘭吉特辛格的最年長的私生子舍爾辛格。而失敗的錫克教派不得不逃亡英控領地避難,但他們在旁遮普的軍隊中仍留有一定的影響力。
蘭吉特辛格死後,旁遮普的軍隊數量急劇擴張,從1839年的29000人(192門火炮)到1845年的80000人。其宣布自己為卡爾薩,即錫克民族的化身。 它的潘查亞特製度(委員會)形成了王國內的後備力量,宣布Guru Gobind Singh的理想:錫克國已經復興,將Sarbatt Khalsa即錫克王作為國家內最高的軍事、政治、民事權力。英國觀察者將其誹謗為「危險的軍事民主」。 旁遮普的英國代理人和訪問者將這種控製表述為保持「教徒」對內的權威,但同時永遠處在和杜爾巴(宮廷)對立的狀態。在一次臭名昭著的叛亂中,錫克士兵發動暴亂,尋找任何一個看起來可能會講波斯語的人(控制卡爾薩經濟的會計使用這種語言),並殺死他們。
舍爾辛格無力支付卡爾薩的支出,盡管他據傳在一個奢侈的庭院上揮霍無度。 1843年9月,他被他的表兄弟,Ajit Singh Sindhanwalia,一個卡爾薩官員,謀殺。多格拉人開始向相關人員復仇,同時Jind Kaur,蘭吉特辛格最年輕的遺孀,成為了她幼兒,日後的Dalip Singh Sukerchakia,的攝政王。維齊爾Hira Singn在嘗試將從皇室金庫(Toshkana)的東西偷出首都的時候,被Sham Singh Attariwala的軍隊殺死,而後Jind Kaur'的兄弟Jawahir Singh 在 1844年12月成為了新的維齊爾。很顯然的,他讓他的工作陷入了一種很恐怖的狀態,他試著對卡爾薩許諾不可能兌現的賄賂。 在1845年9月的一次閱兵,他在Jind Kaur和Dalip Singh Sukerchakia的面前被殺。
卡爾薩在這個時期依然沒有接管整個王國。 盡管Jind Kaur公開宣誓要向殺死她兄弟的兇手復仇,她依然擔任攝政王。Lal Singh,據說是她的情人,成文了新的維齊爾;而Tej Singh 成為了軍隊的指揮官。 錫克歷史學家已經強調過這兩個人在多格拉內非常有名。原本來自旁遮普以外高等種姓的印度,他們都在1818年轉變為錫克教徒(和那時旁遮普大多數錫克人一樣)。

㈧ 印度和巴基斯坦相鄰的邦

㈨ 1、古印度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古印度文明:不屬於今天的印度,主要位於巴基斯坦


一直以來,四大文明古國被認為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在中國,大多數人都以為古印度文明是在現在的印度版圖地域上。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古印度文明」不屬於現在的印度,而屬於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




呾叉始羅古城是原始佛教的聖地,釋迦摩尼佛最初曾在此地布法。阿育王為太子時,曾為此國首領。據說在前6世紀時,此城是佛教十六列國之一的犍陀羅國的都城。

在佛經中,呾叉始羅和原始佛教緊密聯系在一起。傳說佛陀釋迦牟尼早年曾經求學於呾叉始羅。大乘佛教形成於這里。護法阿育王登基之前,曾是呾叉始羅城的總督。從此,在這片與佛結緣的土地上,數不清的僧尼築起數不清的寺院弘道傳法,數不清的信眾刻下數不清的佛像頂禮膜拜。

在呾叉始羅博物館里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佛教造像。其中最美的是一尊佛像,世尊雙目微垂,嘴角若抬,好像在冥思,又好像在微笑。

佛經說,阿育王皈依後,大興佛法,廣築堵波(佛塔)八萬四千座,供奉世尊舍利八萬四千枚,其中一座著名的寶塔就在呾叉始羅。因是供奉世尊的,所以稱為「法王塔」(Dharmarajika)。

在呾叉始羅眾多佛教遺址當中,法王塔是相對保存最完好的。周圍殘留的數處屋腳,和虯勁的古木幾株,映襯著塔身,在旁遮普寶石藍般的天空下顯得高大宏武,令人心生敬畏。

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到過此地。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有關呾叉始羅詞源的傳說謂:「竺剎屍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以為名。」

唐初玄奘到此時,古城已荒廢。百年前的英國殖民地時代,英國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爵士根據《大唐西域記》,在呾叉始羅進行了一系列考古探查,發現了眾多古代藝術品和寺廟遺跡,震驚世界。於是這座古城遺址於19世紀乃被重新發現。

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J.H.馬歇爾和M.惠勒在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6.佛教健陀羅藝術起源於巴基斯坦地區

據《大唐西域記》卷三記載,呾叉始羅是北印度地區的古佛國(大正51·884b):「呾叉始羅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酋豪力競,王族絕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並學大乘。」

《大唐西域記》雲大城西北七十餘里存有醫羅缽呾羅龍王池,池之東南三十餘里有無憂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處有月光王舍頭之勝地及經部拘摩羅邏多撰諸論之僧伽藍。城外南山也有無憂王子拘那羅抉目之故地等歷史名勝。

我曾經考證指出,所謂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印度只是近代西方編造的偽歷史神話。因此根本沒有什麼希臘化的運動。我們在巴基斯坦的原始佛教雕像上發現的獨特造型藝術風格——即所謂健陀羅藝術風格,絕非來自蠻荒希臘和歐陸,是原創於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佛教古文明藝術,後來逐漸西傳向君士坦丁堡,文藝復興時代這種造型風格傳布到達歐洲。另一個傳播方向則是中國的西域和北魏以及隋唐。也就是說,所謂希臘風格的健陀羅佛教藝術風格,實際原創起源於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的古佛國。

可惜的是此地出土的大量的原始佛教藝術珍品多數已經被英國人掠走。但是此地建有呾叉始羅博物館,陳列出土的一些珍貴文物,使我們仍然得以管窺這個古代偉大的佛教國度的遺跡。

閱讀全文

與錫克帝國是怎麼被並入印度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年越南將軍出生多少人 瀏覽:478
印度艦空母艦有多少 瀏覽:848
中國人可以去義大利哪些景點 瀏覽:172
溫州義大利車輛托運公司哪個好 瀏覽:660
伊朗種植什麼菜 瀏覽:800
伊朗卡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206
二戰英國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25
印度有什麼色素 瀏覽:485
印尼護照去美國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369
普京怎麼評價伊朗軍官 瀏覽:218
印尼坐便旁邊的噴頭是做什麼的 瀏覽:469
越南民間藝人在哪裡 瀏覽:727
福州到英國的飛機要多久 瀏覽:257
越南房子為什麼窄又長 瀏覽:513
印度人做夢是什麼意思 瀏覽:909
英國歷史有多少貢獻 瀏覽:564
印尼虎魚為什麼突然不吃食 瀏覽:321
越南為什麼沒有國標紅木 瀏覽:38
殘奧會開幕式中國有多少人參加 瀏覽:381
伊朗多少工資算高收入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