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說什麼語言
印度的語言有上百種之多,主要使用印地語和英語,印度人官方的語言是印地語,第二語言是英語。印度現時官方語言印地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其次是孟加拉語。印度憲法規定「聯邦官方語言為使用天城體字母的印地語」,但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正式全國通用語言。
印度語言非常復雜,大約有幾百種[,根據1961年的統計,有1652種,根據2001年的統計,有29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有122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萬人。
這些語言主要分屬於兩大語系:印歐語系的印度-雅利安語支(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和達羅毗荼語系(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2%),此外還有部分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和南亞語系蒙達語族,以及其他一些孤立語言。
(1)印度擦鍋包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印地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印地語排在普通話、西班牙語和英語之後,是全球使用人數第四多的語言。加上在海外的印度裔人口,使用者達到4.22億人。
其次孟加拉語是印度使用人口第二多的語言。使用人口多達8337萬。印度的國歌也是用孟加拉語寫成的。孟加拉語主要主要在南亞使用, 是印度東北地區大多數邦最主要的語言,包括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泰盧固語也是使用較多的語言,它是印度德拉威人使用的語言,主要使用的邦有安得拉邦、特倫甘納邦等,總人口達7400萬。
在印度使用常用的語言超過20多種。例如馬拉地語、泰米爾語、烏爾都語、古吉拉特語、卡納達語、馬拉雅拉姆語和奧里亞語等。印度雖然有很多語言在使用,由於大多數印度人都能說英語、印地語和自己的母語,所以在和說其他語言的人溝通時不會有太大問題。
2. 印度的美食有什麼特點
印度菜強調食材新鮮,香料更是現磨的,烹調各種辣度的咖喱,極富層次感;大量拌入椰漿和酸奶,以增加醬汁的濃度與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雞肉、羊肉、海鮮和各類蔬菜;調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道菜都會有一款比較主要的調味料,比如孜然、馬薩拉等;菜餚的烹飪方式也相對簡單,有燒、烤、炒等幾種。食客點餐時,只需選擇食材、主要調料和烹飪方式,印度大廚絕對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製作出美味的菜餚。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雞肉的芬芳開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乾時,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
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
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喱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名為BASMATI的米做成,是一種世界聞名的米。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
印度北方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
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3. 印度街頭小吃有哪些
印度街頭小吃有如下:
1、印度脆球
印度脆球是印度街邊常見的小吃之一,它可以用油炸,亦可以用沙炒,製作好後是空心的球,吃的時候商販會用手指按壓出一個坑,在裡面加入干豌豆、熟土豆、鷹嘴豆等食材。然後澆上一種印度特有的料汁,這種汁有幾種不同的口味,最後加上印度人鍾愛的瑪莎拉等醬汁,小泡泡就製作好了,味道濃重,一般人接受不了。
4. 印度飲食民俗
在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國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塗塗」
赴家宴、光著腳、手抓飯,表達的是親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也許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像印度那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蘊。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廳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 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到一定火候時,雞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乾,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哩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的。
在一流飯店內都供應上等的西餐及印度餐,中國菜亦頗為流行,但口味都已改變為當地口味,可能是入鄉隨俗的原因吧。印度食品的價格浮動較大,尤其蔬菜和水果,價格亦隨季節而異。
一半國民喜吃素
印度朋友邀請我出席他的生日慶祝活動。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後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盤,竟然全是素菜,連雞蛋也沒有。不僅如此,連土豆、紅薯、蘿卜等菜都沒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長出的東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訴我:克瑞迪亞是耆那教徒,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於印度多數人喜歡吃素,印度開有不少只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飯店。西方國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適當地印度化。印度有專門為素食主義者開設的比薩餅店,麥當勞供應的夾層食品,相當一部分不是雞鴨魚肉,而是蔬菜。美國駐孟買總領事西蒙斯告訴我,肯德基在印度辦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煙喝酒不流行
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印度社會自然而然產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這一
5. 印度的特色美食介紹 印度有什麼特色美食
印度飛餅
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
奶茶
在街邊經常能看到有的鋪面門口放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旁邊有很多印度人排隊等候著,一旦牛奶開鍋就可以捧回香噴噴的奶茶。通常飯後當地人會喝一杯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
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人十分喜愛的食物,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手抓飯只限於家裡或非正式場合。
拉西 Lassi
拉西即印度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裝滿酸奶的土陶罐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免除了攤主洗碗的麻煩,同時還很衛生。由於印度菜的主菜多為羊肉、雞肉和海鮮類,而且每道菜里洋蔥和咖喱必不可少,在中國人眼裡有點油膩、不好消化,用牛奶製作的醇濃酸奶可以化解掉飯菜
咖喱羊肉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二十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咖喱羊肉烹調好後,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
塔里(Thali)
塔里是印度最傳統的一種套餐,將米飯、面餅、酸奶、咖喱、蔬菜、甜點等裝進圓形鋁盤里。 Thali裡麵包括:Kheer(有米香有牛奶的甜點)、Chapati ( 全麥餅) 、Salad (色拉)、Kadhi ( 豆腐) 、Paneer vegetable(乳酪蔬菜)
印式套餐 India Thali Platter
塔利(Thali)是一種印度特色的套餐,大概是印度最便宜的大餐了。印度每個省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塔利,塔利的通常樣式就是在一個圓盤里放上咖喱的蔬菜或是肉、豆子湯、綠色小菜、酸奶、脆餅、調料醬和米飯。古吉拉特邦的塔利的特色是復雜以及甜中略帶辛辣,古吉拉特還是耆那教的大本營,因此那裡的...
波亞尼燉飯 Biryani
波亞尼燉飯是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火彩燉成的飯,也有純素的。菠菜芝士 Palak Paneer這是將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芝士,是北印度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炸三角 Samonsa
這是一種咖喱餡兒的炸食,形狀呈三角形,餡料是用土豆泥、豌豆、茴香、辣椒等混成的,有點辣,街邊就可以買到。
恰巴提(Chapati)
恰巴提Chapati是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面餅之一。其採用沒有發酵的面團製作。吃起來口感較干,比較筋道。大街小巷最常見到的一種面餅。
以上就是印度美食介紹,印度十大特色美食推薦。
6. 我就是包裝成品鍋包裝和流水線擦鍋
你包裝的話特別的好,而且流水線也比較辛苦。
7. 在印度為何會有「油浴」這樣可怕的習俗
先說一個我一開始很白痴的想法吧,當我第一眼看到題目中的「油浴」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油浴」是指把人放在燒開的油鍋裡面直至人死亡。我承認自己的這個想法非常的血腥殘忍,我解釋下我僅僅是從這個詞表面的含義來進行膚淺理解的。
然而,在我去查詢了解了印度真正的「油浴」所包含的含義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我的理解雖然是殘忍血腥的,但是真正的「油浴」所代表的事件卻跟我粗鄙理解有著一樣殘忍血腥的結果,只是所表達的過程和方式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罷了。
最後,其實可以發現進行「油浴」的那些人,其實文化程度都是統一偏低的,他們並不知道「油浴」是非法的,當然政府給到的普及非法的力度也不夠大,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油浴」這種非法習俗而不自知。這也算其一造成「油浴」習俗的一個「完美」的解釋了。
8. 印度人用什麼擦屁股
印度人確實是這樣清理干凈自己的屁股的。印度廁所都沒有衛生紙,人們也不習慣自帶衛生紙,全部是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大便過後,便用左手手指去擦肛門,然後馬桶邊水槽里的水沖洗左手。所以,在印度,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有位常去印度的網友就說過,印度人看咱們還覺得可笑呢。為什麼呢?有個印度人就說過『想到他們用紙擦,我都不願意和他們(不光是中國人,還包括所有用紙清潔的人)握手』。
為什麼印度人會這么想呢?後來清楚了。原來印度人認為,所有用紙清潔大便的人,都是不洗手的?!誤會就是這么簡單。跟印度人解釋清楚了。他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這些人用紙擦完以後,還要洗手的。但是問題馬上來了,他們又開始不解了:你們用紙擦一遍,然後用水洗手,我們直接用手,然後用水洗手。你們不全然對!!我住過印度...用"手"是中下家庭買不起衛生紙!!!高檔家庭還使用抽水馬桶...難道還用手????(右手食指當牙刷)
擦屁股只能用左手食中兩指,這你就不知了...^o^...有些地方不用手指...用包榖梗...野外用水不便時...不會笨的用手指...會就地取材...用樹葉或草片...這要長住過那裡的外國人才會深入了解...用左手觸碰已非無理的表示...只是一種"習慣"...很多習慣可一口氣說不完...^o^...
用手抓飯吃只用姆食中三指...千萬不能接觸到手掌...否則會很狼狽...捏成飯團只能小於口...一次一口...一團不可分2口吞食(禮儀)...飯前一定洗手!!(只洗右手"指")喝湯如果沒用杯碗...可以用此三指沾湯再吸手指上的湯...
的方法還是費事啊。而且浪費資源,還要花錢買衛生紙。
9. 印度人用手擦屁股,吃飯也用手,在印度國宴上難道也用手吃嗎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我們的鄰國印度有一個十分特別的習俗,那就是用手抓飯吃。一些人對此表示不理解,認為我們人類經過幾十萬年的學習和進化才學會使用工具,包括餐具。用手吃飯顯得太過野蠻,也不衛生。
再次,在他們的理念中,享受美食不僅僅靠味覺,更重要的是要靠觸覺。而使用餐具則會阻斷這種感覺。此外,用抓飯還可以提前感知食物的溫度,避免被燙傷。不得不說,這倒是一個實在的好處。
10. 印度人吃飯用手不油膩不臟嗎
我認為不僅僅是印度人,還有中東,非洲人也是用手吃飯。中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阿聯酋,卡達,伊朗,葉門,埃及等很多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這些國家都用手吃飯。這是文化。中國和周圍國家用筷子。我們吃飯前後都洗手,也有可能不講究衛生的人不洗手直接吃,這樣的人哪兒都能有,包括在中國畢竟這些都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被英國統治了200年左右也帶進來了用勺子,叉子,刀 的文化,印度也有很多地方就有西方餐具吃飯。印度大部分人吃餅或者米飯,沒有人吃面條,大部分是咖喱菜和米飯或者餅混的吃這樣不需要用筷子,用手就方便。用手吃飯不代表落後或者現代,這是個文化習慣。不過我們和中國吃飯習慣不一樣,比如中國人一起吃飯時候來了菜大家永自己筷子拿點點菜,我們一般不接受這個方式。我們吃飯來了共同吃的菜用一個獨立勺子拿菜,不用自己勺子或者直接把自己手放菜里吃。比如我們吃宮保雞丁和3碗米飯(3個人),不能自己的勺子或者手放宮保雞丁菜里,那個用獨立勺子拿菜。這些吃飯都是習俗習慣。我們經常用筷子吃飯,天天跟中國朋友們一起吃飯。我建議您也一天試一下用手吃飯很有意思的。定一個咖喱雞肉蓋飯,新疆手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