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的達利特人是一種什麼存在,為什麼被
種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如今已經存在三千多年,雖然在1947年印度就已經禮法廢除,但實際上仍廣泛存在於印度的任何角落中。
達利特在印度遭受歧視的現象非常普遍,而當地宗教、等級觀念等卻讓他們安於現狀,只是寄希望於來生能夠生在其它種姓家庭。而據印度人口普查報告,印度目前有1.67億達利特人,占總人口的16.2%。
❷ 人命不值3毛錢,印度「賤民」活得竟然不如奴隸,真相如何
一
《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禁止國家僅因宗教、種族、種姓、性別、出生地之一或者其復合因素為由而在其事務中或者僱傭中歧視任何公民。
但是,現實中的印度恰恰相反:因種姓制度的存在,每時每刻每個角落的印度都存在歧視。
實際上,印度政府出台過一些政策來保障達利特的權益,比如立法禁止徒手掏糞。
但是,印度有近130萬人以此謀生,想靠一篇條文規定就徹底解決下水道高死亡率的問題並不現實。
就像印度早在1993年就立法禁止使用人工清理下水道一樣,這類條文總是禁而不止。
種姓制度就像一道枷鎖,鎖住了每一個印度人,代代相傳的種姓觀念讓很多人選擇認命。
電影里的婆羅門主角阿楊不是救世主,圖書或者法律條文也不是。
達利特們自救的捷徑只能是從印度教中抽離出來,改信其他教,但真正的、普遍的文明覺醒仍然需要漫長的時間。
電影可以推波助瀾為其發聲,但事實證明,這並掀不起大風大浪和實質性的改變。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一場卓有成效的改革或許源於一次刻骨銘心的陣痛,印度極其需要這樣的陣痛。
❸ 印度 高種姓 佔比
婆羅門大概也就是小幾千萬人,剎帝利大幾千萬,吠舍和首陀羅三四億,剩下的近十億都是達利特。
❹ 印度的達利特人是一種什麼存在,為什麼被
邊緣地帶,黑暗的地方,不能在陽光下
❺ 羨慕中國印度賤民占人口多少印度的賤民有富翁嗎
最底層的賤民,被稱為達麗特,據人口普查數據,印度目前有1.67億達利特人,占總人口的16.2%。這個階層在印度備受歧視,賺不到錢,幾乎沒有像樣的富翁
❻ 印度人種等級是什麼
1、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2、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3、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4、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5、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不合法性:
印度獨立後,通過憲法廢除了種姓歧視。同時,為了糾正長久以來的不公現象,並為傳統的弱勢群體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印度當局還於1950年宣布,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須得為最底層的表列種姓(即「賤民」)和部族留有一定配額的工作崗位。
1989年,工作配額又涵蓋了一類被稱為OBC(Other Backward Classes,其他落後等級)的群體。這一群體位於傳統的高種姓和最底層之間。
近幾十年來,隨著印度世俗教育的傳播和城市化的發展,種姓的影響力有所下降,特別是在某些城市,不同種姓群體相鄰而居,種姓間的通婚也越來越普遍。
在印度南部的某些邦和北部的比哈爾(Bihar)邦,自社會改革後,許多人開始只使用一個名字。雖然社會有所變革,但人們仍然有著強烈種姓身份意識。印度人的姓氏往往能反映此人出身哪個種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種姓制度
❼ 印度高種姓人口佔比
賤民如果是指達利特人的話,目前的統計方式是將其算作表列種姓/表列部族。種姓制度取消後,所有印度人口都被按照其社群分成了四大類:表列種姓、表列部落、「其他落後階層」(OBC)與先進種姓(Forward Caste and others)。根據SECC2011(2011年的社會經濟與種姓調查),這四大類人群分別為表列種姓19.7% 表列部落8.5%其他落後階層 41.1% 先進種姓30.8%。這個分類方法也考慮了經濟情況和實際社會地位,所以表列種姓、表列部族也並不完全等同於歷史上的賤民,但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印度最底層人群的數量。婆羅門基本都在先進種姓里,但這個分類還包括了剎帝利、部分吠舍和過得比較舒爽的首陀羅。
❽ 達利特人是什麼民族
達利特(Dalit)印度語翻譯為:「被壓迫的人」。 印度是到現在還遺留又種姓制度,其中最底層的人被傳統的上等種姓叫做「不可接觸者」,即賤民,他們自己自稱為「被壓迫的人」,即達利特。 今天,在某些依舊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他們為這個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 令印度教種姓制度臭名昭著的是它的種姓隔離,而最嚴苛的隔離正是施加在被稱為達利特(Dalit)的人身上。傳統上,達利特被認為是骯臟的,並且這種骯臟還可以藉由接觸傳染給別人,因此他們要躲大家遠遠的。 盡管聖雄甘地稱他們為「神之子」,但傳統的上等種姓卻叫他們「不可接觸者」,即賤民,而他們自稱為「被壓迫的人」,即達利特。 這是印度歷史留下的最黑暗的一道陰影,但是當世人的目光被每年6%以上的經濟增長和成千上萬的IT精英所吸引時,往往會忘了它的存在。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印度目前有1.67億達利特人,占總人口的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