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洋海貝有多少人

印度洋海貝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6-26 05:58:06

1. 古蜀文明三星堆的未解之謎有那些呢

三星堆遺址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沉睡在四川盆地廣漢城西南興鎮三星村下數千年的大批駭世瑰寶在1929年初露端倪後,1986年,一號坑和二號坑的上千件文物又相繼出土,三星堆很快震驚了中外,正如張愛萍將軍所說:「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無不精湛到極致,就像是現代的工藝製作。國際著名的考古學家卡爾博格說:「與同時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過於精緻了。」僅就青銅而言,就存在著不可解釋的謎團:三星堆的青銅成分中不存在鋅,而在自然界鋅通常是與鉛伴生的,這些青銅器中的鉛和鋅是怎樣分開的?三星堆青銅器中還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銅的流動性和彈性,而同時代的青銅器是沒有磷成分的;令人驚異的還有,三屋堆的部分青銅器如銅樹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鈣元素(鈣元素能使合金的強度大大增強),這在世界青銅史上是前所未有過的。上述罕見的構成必定使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三星堆人來自哪裡?他們的冶煉技術又來自何方?
出土文物中的青銅面具極其的怪異。其中,有一個巨大的青銅縱目面具,通寬138厘米,通高65厘米,闊眉大眼,眉寬近7厘米,一雙眼睛更是令人驚異,狹長的眼球呈柱狀外突,凸出眼眶長達16厘米,中間有一道箍,似可旋轉,極像現代的望遠鏡。面具有一個巨大的鷹鉤鼻、上翹至耳根的大嘴、—雙豬草狀的大耳朵。地球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怪物,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從未有如此巨大這般離奇怪異的青銅像面具。對此,學者的解釋很審慎,他們認為這與早期的古蜀族王蠶叢有關。古載:蠶叢縱目。這又帶出一個謎團:如果蠶叢是蜀人的祖先,他就應當是人,怎麼可能長出機械的「縱目」?在另一個戴冠物的縱目面具上,那個冠形物似遙感天線,這是否用來接收宇畝的神秘信號?古史中說:蜀王杜宇乃「從天墮」,即從天而降。這是否意味著三星堆青銅文化的創造者是天外來客?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青銅兵團」的製作工藝就有著不可解釋的謎團。這些面具的兩側上下和額中大都有方形穿孔;這些方孔不是鑄澆出來而是鑿割出來的。這是不可思議的,5000--3000年前什麼工具能在如此堅硬的青銅器上鑿出孔來?即使在今天,也要用高強度的合金工具。

2. "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謎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3. 貝幣存世稀少,古代的貝幣什麼時候使用最廣泛呢

貝幣是最原始的一種貨幣,通行於前秦時期。據說在夏朝末年,貝類可以用來當做交換的媒介,直到商朝貝發展成了一種流通貨幣,而且是一種天然的等價交換物。內類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海地區,原本是一種人們熱愛的裝飾品,但同時又具有方便攜帶和易於計數的優點,所以慢慢成為了一種難以作假的貨幣。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貝幣的發展史,一起來看看吧。


華夏的貨幣歷史悠久,在5000多年的演化過程中,可以說大致經歷了5個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自然貨幣演化為人工鑄幣,如海貝幣變成金屬貨幣;第二階段:雜亂的形態演化成統一的形態,如刀幣,布幣變成半兩錢;第三階段:地方鑄幣演變成中央鑄幣,如五銖錢的出現;第四階段:重量貨幣演化成通寶,如唐代開元通寶的出現;第五階段:金屬貨幣演化成紙幣,如北宋交子的出現,直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紙幣,都算在第五階段。或許未來的第六階段,則是紙幣演化成電子貨幣或信用貨幣。

海貝幣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貨幣,有著很多獨一無二的價值,而且對中華文明還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也難免被歷史所淘汰,因為錢幣的生產,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工業製造能力,而這種能力則是推動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應該積極應變,才能讓華夏民族獲得長久的繁榮與發展。

4.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呢

印度洋地區與中國內地的文明交通是一直存在的,主要是緬北-橫斷山區-金沙遺址-三星堆這條路線,但是目前證據不多,研究也不足。中古時代,南詔大理與印度洋的交通也持續存在。雲南地區自元朝歸化中國之後,基本上維持著古代南詔大理時期的地緣格局。真正的變局發生在清朝中期,中國對印度洋方向的文明交通實際上收縮了。

一、印度洋-南亞到中國的古代交通及歷史痕跡

印度東海岸、孟加拉到緬北存在著一條上古海陸交通線,它的交匯點位於緬甸北部伊洛瓦蒂江畔。緬甸古史認為,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上,該地就出現了一個古邦,叫做「太公王國」,緬甸史料又稱之為「頂兌」。緬甸史學家波巴信認為,太公王國之所以形成,正是因為它位於「中國-羅馬」的海陸交通的匯聚點上(還有人認為該古國是印度薩迦族所建)。無論太公王國是否真實,交通交流卻是真實存在的,至少有以下幾個證據是可靠的:

元朝時,蒙古人按照以夷治夷政策,在緬北緩沖地區建立了自治屬性的緬中行省,統治模式相當鬆散,稍後又撤銷緬中行省,政務歸雲南行省統轄。在此期間,基本上一切都沿襲南詔大理時期的基本格局。由於蒙古人鼓勵貿易,這種跨境交流還會更加頻繁。明朝時期,緬北這片交通緩沖區實行土司制,由緬北宣慰司旗下諸土司自治。交通交流的開放程度於是因中原王朝的政策而變。

5. 海貝為什麼生活在河裡

海貝是生長於海洋沿岸的生物,天然海貝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就被當作貨幣用於商品交換,是中國最早的古代貨幣。由海貝串成的飾品,象徵財富與地位。在古代,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的印度、緬甸、孟加拉、泰國等國也都用海貝作為貨幣。在現代,海貝則更多的被理解為大海里貝殼的統稱,常用作飾物或觀賞品。

6.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掘於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掘於1934年。 從1934年以來,三星堆遺址共進行了16次、面積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發掘資料正式對外公布,且多為發掘簡報或發掘追記。 今日是我國第5個文化遺產日。昨天,三星堆研究院院長肖先進、省博物館協會會長徐榮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四川大學教授林向等,齊聚三星堆,就三星堆在成都平原和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的地位展開觀點碰撞。發掘1萬平方米 公布不到三分之一 「從1934年以來,三星堆遺址共進行了16次、面積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工作。」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說,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發掘資料正式對外公布,且多為發掘簡報或發掘追記。比如,對外公布的,只有《三星堆祭祀坑》為較為全面和大型的正式報告。因此,外界對三星堆遺址的認識大多局限在青銅時代,而對三星堆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第一期文化)的認識少之又少,僅限於1963年月亮灣地點和1980年三星堆地點,以及發表的少量器物,且分布范圍小,遺物偏少,遺址等級不高,這是外界對三星堆遺址第一期文化的普遍認識。三星堆是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中心遺址?「三星堆,是成都平原和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最大的中心遺址。」三星堆研究院院長肖先進、省博物館協會會長徐榮旋等專家,用數據對比佐證他們的說法。比如,新津寶墩古城,以外城牆外側牆基為界,面積約268萬平方米,其中內城面積66萬平方米;溫江魚鳧古城,城內面積40萬平方米;郫縣古城,城內面積32.5萬平方米;崇州紫竹古城,城內面積近20萬平方米;崇州雙河古城,城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都江堰芒城古城,城內面積約12萬平方米。但是,三星堆遺址一期分布范圍,就達到了3.7平方公里到5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三星堆遺址一期文化陶片約58388片(件),占已統計出土陶片總數530000片(件)的11%左右。由於各種原因並未發掘至底,一期陶器的數量還應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未來遺址總面積達12平方公里據介紹,目前,三星堆的災後重建項目已經全面啟動。按照最新規劃,未來的三星堆總面積達12平方公里,展廳面積2萬多平方米,將形成一個對外開放線路8公里長,集兩個文物陳列館、三大重要遺跡展示區、文物博覽、科考探秘、具有國際文化旅遊精品地位的大遺址區。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是中國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遺址於1929年首次被當地一位農民發現,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揚四海的是1986年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青銅器等國寶的出土震驚世界。

7. 關於三星堆,還有哪些未解的謎團呢

中國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學上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有很多的未解之謎到現在還沒有解開,或許也永遠解不開了。

三星堆文明自發現以來,一直觸動著世界的神經,伴隨其發掘過程而來的無數不解之謎更是讓人難以置信。三星堆文化從何而來?這里的大量青銅人物和動物不屬於中原的任何一種青銅器。青銅器上一個字也沒留下,不可思議。出土的“三星堆人”鼻子高,眼睛深,顴骨面突出,嘴巴寬,耳朵大,耳朵穿孔。不像中國人,他們像“外國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三星堆人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混合文明”。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億件陶器碎片,表明當時陶器種類繁多。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三星堆古蜀王國廣泛使用炊具、酒具、飲具、食具等家庭用具,以及少量的禮器和生產工具。古蜀陶器向我們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生動的生活畫面。

8. 三星堆遺址 是什麼呀

三星堆遺址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9. 廣漢三星堆遺址的主要考古發現及意義

[編輯本段]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以上信息是在未得到其他資料印證的初步推斷,根據國外對上古文明的建築和文物資料研究發現,以上物品很可能與 亞特蘭蒂斯 有一定的聯系。因為青銅人像與黃種人體格特徵相差巨大,而且有點類似於國外的古書描述的神父或祭司等職位人物,也有點類似與埃及古文物,可以認定為非黃種人。具體再參考: http://ke..com/view/8054.htm
[編輯本段]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的歷史學價值:
發現三星堆遺址對歷史學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各點:
令人重新認識巴蜀文化。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 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有觀點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10. 誰知道"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沉睡在四川盆地廣漢城西南興鎮三星村下數千年的大批駭世瑰寶在1929年初露端倪後,1986年,一號坑和二號坑的上千件文物又相繼出土,三星堆很快震驚了中外,正如張愛萍將軍所說:「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無不精湛到極致,就像是現代的工藝製作。國際著名的考古學家卡爾博格說:「與同時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過於精緻了。」僅就青銅而言,就存在著不可解釋的謎團:三星堆的青銅成分中不存在鋅,而在自然界鋅通常是與鉛伴生的,這些青銅器中的鉛和鋅是怎樣分開的?三星堆青銅器中還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銅的流動性和彈性,而同時代的青銅器是沒有磷成分的;令人驚異的還有,三屋堆的部分青銅器如銅樹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鈣元素(鈣元素能使合金的強度大大增強),這在世界青銅史上是前所未有過的。上述罕見的構成必定使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三星堆人來自哪裡?他們的冶煉技術又來自何方?
出土文物中的青銅面具極其的怪異。其中,有一個巨大的青銅縱目面具,通寬138厘米,通高65厘米,闊眉大眼,眉寬近7厘米,一雙眼睛更是令人驚異,狹長的眼球呈柱狀外突,凸出眼眶長達16厘米,中間有一道箍,似可旋轉,極像現代的望遠鏡。面具有一個巨大的鷹鉤鼻、上翹至耳根的大嘴、—雙豬草狀的大耳朵。地球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怪物,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從未有如此巨大這般離奇怪異的青銅像面具。對此,學者的解釋很審慎,他們認為這與早期的古蜀族王蠶叢有關。古載:蠶叢縱目。這又帶出一個謎團:如果蠶叢是蜀人的祖先,他就應當是人,怎麼可能長出機械的「縱目」?在另一個戴冠物的縱目面具上,那個冠形物似遙感天線,這是否用來接收宇畝的神秘信號?古史中說:蜀王杜宇乃「從天墮」,即從天而降。這是否意味著三星堆青銅文化的創造者是天外來客?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青銅兵團」的製作工藝就有著不可解釋的謎團。這些面具的兩側上下和額中大都有方形穿孔;這些方孔不是鑄澆出來而是鑿割出來的。這是不可思議的,5000--3000年前什麼工具能在如此堅硬的青銅器上鑿出孔來?即使在今天,也要用高強度的合金工具。

神秘的古蜀文化

———三星堆遺址
在四川廣漢市郊,有一幢類似太空飛行物的奇特建築物,斜形橢圓底部,錐形主體,遠遠地就聽到陣陣縹緲的音樂。這里就是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跡"———三星堆遺址而建的博物館。

神秘的古蜀文化

———三星堆遺址
在四川廣漢市郊,有一幢類似太空飛行物的奇特建築物,斜形橢圓底部,錐形主體,遠遠地就聽到陣陣縹緲的音樂。這里就是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跡"———三星堆遺址而建的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銅文明的自身文化特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並且其影響范圍也超出了傳統的古蜀國分布的成都平原,擴散到陝南地區和江漢平原等地。同時,青銅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長江中游地區、陝南地區文明的強烈影響,表現出古蜀文明強烈的內聚和外衍的兩面性。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許許多多的神秘之處,世界各國的考古專家爭論了半個多世紀,仍有許多千古之謎至今難以破譯,不少外國媒體稱三星堆遺址是來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將輝煌的古蜀文明真實而又讓人匪夷所思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驚嘆的,便是眾多青銅造像了。這些青銅像鑄造精美、形態各異,既有誇張的造型,又有優美細膩的寫真,組成了一個千姿百態的神秘群體。

在眾多的青銅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順風耳"造型,它們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誇張,長似獸耳,大嘴亦闊至耳根,使人體會到一種難以形容的驚訝和奇異。而它們唇吻三重嘴角上翹的微笑狀,又給人以神秘和親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寬138厘米,圓柱形眼珠突出眼眶達16.5厘米。另一件鼻樑上方鑲嵌有高達66厘米的裝飾物,既像通天的卷雲紋,又像長有羽飾翹尾卷角勢欲騰飛的夔龍狀,顯得無比怪誕詭異,為這類糅合了人獸特點的碩大縱目青銅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氣勢和無法破解的含義。

在世界所有考古發現中,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都稱得上是一件絕無僅有極其奇妙的器物。青銅神樹分為3層,樹枝上共棲息著9隻神鳥,顯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寫照,出土時已斷裂尚未復原的頂部,推測還應有象徵"一日居上枝"的一隻神鳥,同時出土的人首鳥身像或者立在花蕾上的銅鳥也許就是吧?繁茂的樹枝、果實及花朵,尾在上頭朝下攀援在青銅神樹上的神龍,讓人們在驚嘆之後常有這樣的思考:古代蜀人採用極其高超的青銅工藝和造型藝術鑄造這件充滿了神奇想像力的青銅神樹,究竟是作什麼用的呢?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是蜀地獨自產生發展起來的,還是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或西亞、東南亞等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三星堆青銅器群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三星堆古蜀國何以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何年代及什麼性質?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謎"巴蜀圖語",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有心的朋友不妨去破解破解!□

◆◆三星堆◆◆

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聞名中外的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廣闊,是四川境內目前所知一處范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但對三星堆遺址的發掘研究卻數十年持續不斷。
1929年的一個春天,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掏水溝時發現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濃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廣泛關注。1933年,前華西大學美籍教授葛維漢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對三星堆進行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當時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評價。由此拉開了對三星堆半個世紀的發掘研究歷程。
以後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續不斷地在三星堆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賾索隱。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聯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遺址並進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揚四海的則是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國寶重器的轟然顯世,震驚了世界。英國《獨立報》撰文說三星堆的發現"比有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後不久,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先生親臨三星堆遺址考察並將其定性為"古文化、古城、古國遺址"。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在參觀了三星堆兩坑出土文物後,更是滿懷激情地揮筆題下了"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頌詞。
1989年,四川考古部門對三星堆進行解剖,證明系由人工夯築而成;1990年,發掘東城牆局部並獲確認,同時發現3000多年前的土坯磚;1992年,試掘西城牆並獲確認;1994年,發現並發掘南城牆。至此,確證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東、西、南被三面城牆包圍,北以鴨子河為天然屏障,其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這樣大的古城在中國同時期文化中也是罕見的。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這把四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鳥頭形把勺為基本組合定式,其中還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細頸項,圓平底,很像今天我國北方地區用來燙酒的陶瓷酒瓶,與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極為相似。陶在遺址也有較多發現,頗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為三隻袋狀足,中間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認為它是用來溫酒器物,其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殘長達159厘米,厚1.8厘米,寬22厘米,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發掘中,又很少工具類的文物出土,當時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屬,那麼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發掘中,還出土了共計80多枚象牙,它的來源和作用在學術界有多種觀點,有的認為是通過貿易而來,有的認為在遠古川內的生態環境適合大象的生存,其證物主要是在當地發現大量的半化石狀烏木,單體巨大。但無論其來源怎樣,都可以認為它是統治者財富的象徵。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有造型各異青銅人頭像,出土時面部均有彩繪,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掛戴耳環耳飾,看來我們的先人很愛美的。除了這些青銅造像外,還有許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態各異的各種動植物造型,其中被譽為寫實主義傑作的青銅雞、有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出土的青銅太陽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們皆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長江上游的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從而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
不僅如此,三星堆文物還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對中國古代文明需重新評價,三星堆文物中,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其共分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譽、作為"縱目"的蜀人先祖蠶叢偶像的青銅縱目面具,長達1.42米、作為權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紋飾,兩只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並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壓一隻箭狀物,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器身滿飾圖案的玉邊璋以及數十件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俱是前所未見的,作為集群展現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銅器冶鑄方面,范鑄法和分鑄法的使用,以鉛錫銅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煉,表明在商周時期,三星堆古蜀國即已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有力地駁斥了傳統史學關於中原周邊文化滯後的謬誤。
的確,古史關於古蜀歷史的記載如鳳毛麟角,楊雄《蜀王本紀》也只是搜羅了一些關於古蜀歷史的傳說,難以勾勒出古蜀歷史的大體輪廓。對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參照價值的《山海經》魯迅先生都視之為"蓋古之巫書也",因而,前人治古蜀歷,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就連年代較為久遠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只能發出"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喟嘆。
然而,自古以來真偽莫辨的古蜀史傳說,因三星堆而成為信史,史載在蜀地先後稱王的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三星堆最為繁盛的時期大抵屬魚鳧王時期,魚鳧,即俗稱的魚老鴰,三星堆遺址出土有大量的鳥及鳥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魚鷹者,很可能就是魚鳧的象徵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沒有發現可識讀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產生了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並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兩坑本為祭祀的產物,三星堆的三個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築的祭壇,三星堆盛行諸神崇拜並以太陽神崇拜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當商品流通媒介貨幣的海貝,象徵財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時期,三星堆古蜀國已具有較為強大的綜合實力和相對穩定獨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話,古蜀國的源頭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確證。
三星堆文物魅力無限,內涵豐厚,極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展出,其後相繼到法國、英國、丹麥、日本、美國等國展出,所到之處,人頭攢動,觀者如潮。因而,我們毋需懷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屬世界文化遺產范疇。
盡管三星堆尚有許多未解之謎,但伴隨著三星堆文物的影響與日俱增,對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漸成一門顯學,我們相信隨著對三星堆不斷的發掘研究,謎底終有揭開的一天,神秘夢幻的三星堆古蜀國亦終將再現於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將以其無窮的魅力,閃耀出迷人的光華。

閱讀全文

與印度洋海貝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乾隆認為英國使團帶來的是什麼 瀏覽:158
印度什麼產品好 瀏覽:523
100人民幣兌換多少印尼盧比 瀏覽:914
伊朗為什麼用中文 瀏覽:172
越南和中國禁忌什麼 瀏覽:44
伊朗為什麼會出兵敘利亞 瀏覽:870
什麼車是英國之寶的音響 瀏覽:130
特級伊朗藏紅花多少錢一克 瀏覽:505
伊朗為什麼政教合一 瀏覽:514
義大利哪裡有博肖城市 瀏覽:726
印度在非洲有哪些投資 瀏覽:213
英國為什麼沒有空調 瀏覽:102
印尼海嘯是哪裡的醫生 瀏覽:18
美國與越南哪個國家大 瀏覽:647
特斯拉越南是什麼梗 瀏覽:16
5萬在越南能幹什麼 瀏覽:684
印度黃麻產在哪裡 瀏覽:382
越南柚木有什麼作用 瀏覽:876
她喜歡吃中國食物的英語怎麼寫 瀏覽:598
義大利聖誕節有哪裡好玩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