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恆河歷史怎麼樣

印度恆河歷史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4 20:02:50

⑴ 恆河在印度是什麼地位

其實之前看過這一類的恆河的新聞的時候內心還是很震驚的。感覺恆河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了。恆河是印度的靈魂--可以說恆河就是印度的母親河,就像我們的黃河。首先我們知道宗教傳統現如今已然成為印度文明的一個重要部分。


其實我覺得可能對於印度人來說,這一條河承載的更多的是他們的信仰。而恆河對於印度教徒來說,就是最為神聖的象徵。作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須到恆河凈身一次。


我們知道印度是出於不斷外來的入侵者不斷踐踏和侵擾的地方,而後恆河流域逐漸衍生出的是所謂目前傳統和正統的婆羅門教、印度教文明。

⑵ 印度恆河水很臟,但是對於印度恆河很神聖,為什麼印度不治理恆河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印度教的聖河。恆河作為印度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以“臟亂”著稱。有很多關於恆河的傳聞,比如印度人不怕在臟水裡喝恆河,在恆河岸邊火化,甚至直接把很多屍體扔進恆河。從外界來看,恆河的水臟得不能再臟了,但印度人根本不在乎。難怪有人嘲諷說“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就是印度人”。那麼恆河水污染這么嚴重,印度政府為什麼不治理?




(恆河流域地圖)


表面上,你無法想像恆河水的自凈功能。在滿是垃圾的河上,到處飄著屍體和拾荒者的惡心,工業污水肆無忌憚地流向恆河。在各種污染源的沉重壓力下,恆河仍然是印度水質較好的河流之一。沒有科學的分析,你永遠無法想像。

⑶ 恆河發源於中國嗎

恆河發源於中國。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3)印度恆河歷史怎麼樣擴展閱讀:

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 7 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 4~6 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

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 6 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而來。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 12 月間。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頭的 760cm至東頭 2,286cm余之間。

三角洲地區在雨季開始前的 3~5 月間和雨季結束後的 9 月間遭受強氣旋風暴的侵襲。這些風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損失和家園、莊稼及牲畜的毀滅。1970 年 11 月的一場風暴就具有災難性規模,造成至少 20 萬人乃至可能多達 50 萬人的死亡。

⑷ 至今活躍在印度恆河流域的「食人族」有著怎樣的歷史

01

大概四五年前,香港《東方日報》報道一則新聞,揭露了印度“食屍族”的內幕!

根據愛爾蘭攝影師梅森介紹,在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有一個生活極其怪異的“食屍族”群體。

梅森曾與他們在一起生活過,他了解到,這個族群的人會把恆河裡的屍體撈起來,並挖出屍肉來食用。

他們相信死者擁有神秘的力量,除了吃掉屍體外,他們還會將骨灰塗抹在全身,用人頭骨作為杯子喝水,甚至將屍體作為睡床。

梅森還提到,這些人怪異的行為可能受宗教的影響,他們經常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希望被視為社會上最卑微的人。他們的最高壽命可達80歲。

你沒有看錯,這則報道來自科技騰飛、思想進步的21世紀,當人們都在憧憬美好未來的同時,印度竟然還有一群人以腐爛、發臭的屍體為食,忍受著人間至苦。

人們很難相信,但這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些“食屍族”不為填飽肚子,更不可能因為這些腐爛、發臭的屍體味道鮮美,而是他們的宗教信仰所趨勢。

圍繞著印度恆河,我們可以去追尋這些屍體的來源以及相關宗教的蹤跡!

04

苦行僧以忍受痛苦來達到修行的目的!

苦行僧在印度長期存在,大概有1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且人數非常龐大,達到400萬–500萬人。

除了大部分窮人之外,也有少數的中產階級、百萬富翁,甚至是達官顯貴。他們在進行苦行期間,一旦頓悟,便散盡家財,遠離家人,從此踏上居無定所、流浪漂泊的苦行生涯。

苦行僧的修行方式非常特別,與梅森介紹的“食屍族”非常相似。他們視自己的身體為罪惡的載體,必須忍受人間至苦,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

他們常常把自己打扮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想盡各種各樣的手段“折磨”自己的軀體,達到忍受世上最劇烈的痛苦的目的。比如練習絕食、走火炭、睡釘床等等。

為了達到苦行的目的,有的苦行僧花樣百出,甚至主動吸食大麻,導致雙眼通紅……

所謂的苦行僧,站在我們的角度就是“自虐”!

此外!苦行僧分為天衣派與青衣派。天衣派的主要特徵是赤裸身體,將灰燼塗抹在身上,代表著罪孽、死亡和再生。與梅森生活過的“食屍族”也有塗抹骨灰的習慣,他們應該就是天衣派的苦行僧。

對於苦行僧來說,吃那些漂浮在恆河上的死屍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人體是臭皮囊,是罪惡的載體,吃掉他們,不僅能使死者的靈魂再生,而且能達到苦行的目的,使自己的靈魂更快得以解脫。

這些腐爛的屍體不是屍體,而是上天給他們的禮物,是來幫助其修行、輪回的。因此這些苦行僧不會放過這次修行的機會。

⑸ 恆河擁有多少年的歷史啊

恆河(梵文: Ganga)位於印度北部,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恆河源頭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達河(tAlaknanda)發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Gangotri)等冰川,它橫越北印度平原(即恆河平原),流經北方邦,會合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Yamuna),再流經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它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

其形成時間無從考究,估計有上千萬年歷史

⑹ 印度河與恆河進行比較

1、發源地和流入地不一樣

印度河(Ins),梵名Sindhu(信度)。乃南亞之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注入孟加拉灣,流域面積佔印度領土 1/4。恆河流經恆河平原,這是印度斯坦地區的中心,恆河大部流程流經印度領土,不過其在孟加拉地區的巨大的恆河三角洲主要位於孟加拉國境內。恆河總流向是從北-西北至東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

2、河流水文、水系特徵不一樣

印度河的長度為2,900公里。流域總面積約1,165,500平方公里,其中453,250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山麓,其餘在巴基斯坦半乾旱平原。年流量約2,070億立方米。

恆河全長 2700km,流域面積 106 萬 km2(不包括支流賈木納河及其以上部分);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 2.51 萬 m³/s;其中在印度境內長 2071km,流域面積 95 萬 km2,年平均流量為 1.25 萬 m³/s。

3、意義不一樣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

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

⑺ 恆河的基本簡介

恆河(Ganges River)印地語作 Ganga。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遠古以來一直是印度教徒的聖河。其大部流程為寬闊、緩慢的水流,流經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盡管地位重要,但其 2,510km(1,560 哩)的長度使其無論以世界標准還是亞洲標准衡量都顯得短了一些。恆河源出喜馬拉雅山南麓加姆爾的甘戈特力(實為塔婆萬草原,說法不同的原因是印度對恆河源頭說主要出於宗教考慮,而不是根據地理)冰川,全長 2700km,流域面積 106 萬 km2(不包括支流賈木納河及其以上部分);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 2.51 萬 m³/秒;其中在印度境內長 2071km,流域面積 95 萬 km2,年平均流量為 1.25 萬 m³/秒。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注入孟加拉灣,流域面積佔印度領土 1/4,養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恆河流經恆河平原,這是印度斯坦地區的中心,亦是從公元前 3 世紀阿育王的王國至 16 世紀建立的蒙兀兒帝國為止一系列文明的搖籃。 恆河大部流程流經印度領土,不過其在孟加拉地區的巨大的恆河三角洲主要位於孟加拉國境內。恆河總流向是從北-西北至東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 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 4 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Varanasi)聖城。恆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兩岸人民,加上他們虔誠的宗教信仰,被視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⑻ 印度恆河的文化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

恆河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恆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

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恆河流域
恆河,是印度文明的搖籃。作為印度第一大河,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全長2700多公里,中、上游有2100多公里在印度境內,下游500公里在孟加拉國。

恆河有兩個較大的源頭,即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游急流洶涌,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兩河在代沃布勒亞格附近匯合後始稱恆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時聚會一堂,地勢再降至120米。由於恆河到此已沙多水濁,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結果褐色的恆河水與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顯的水線,以後逐漸交融混合。恆河接著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又集納了許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達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寬闊,水流浩盪地奔向下游。進入孟加拉國後,恆被稱為帕德瑪(意為荷花)河,分成數條支流,並匯合大拉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就在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它的面積達56980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這里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重要種植區。布拉馬普特拉河長約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極其穩定,上游即雅魯藏布江。恆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稱「松達班」,梵文意為「芳林」。

聖河傳說
從長度來看,恆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卻是古今中外聞名的世界名川。她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創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恆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尤其是恆河中上游,是經濟文化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恆河,印度人民尊稱它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在印度神話中,恆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馬華特(意為雪王)的公主,為滋潤大地,解救民眾而下凡人間。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鄉就在對門山飄渺的冰雪王國,這與恆河之源——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加姆爾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應,愈加帶有神話色彩。加姆爾在印度語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視為神靈的,恆河水是從神靈——牛的嘴裡吐出來的清泉,於是便被視為聖潔無比了。

而根據宗教傳說,恆河之為「聖水河」乃是因恆河之水來源於「神山聖湖」。恆河的上游在我國西藏阿里地區的岡底斯山,岡底斯山的東南坡有一個大而幽靜的淡水湖,叫瑪法木錯湖,湖水來源於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見底,平如明鏡。相傳,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濕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為「神山」。濕婆的妻子烏瑪女神是喜馬拉雅山的女兒,瑪法木錯湖是濕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為「聖湖」,由於恆河水是從「神山聖湖」而來,所以整個恆河都是「聖水」。千百年來,虔誠的印度教徙長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馬拉雅山,到中國境內的「神山聖湖」來朝聖,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災,益壽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濕婆大神的啟示。

而另一個傳說則說印度歷史上某國王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來世,請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來勢洶洶,大地難以承受,濕婆大神就站在喜馬拉雅山附近的恆河上游,讓水從他的頭發上緩緩流下,從而減弱了水勢,既可以洗刷掉國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於人類。由此,印度教徙認為恆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贖罪之源」。

恆河晨浴
恆河是印度教徙心目中的聖河,恆河之水可以滌罪攘禍,因而去恆河之中來個大洗浴是印度教徙最嚮往和痛快不過的事情。最盛大的洗浴應當說是印度教的甘露廟會,每回參加洗浴的人數以千萬計,遺憾的是每十二年輪流在各個聖地舉行一次,所以遇到一回也是不易。不過,整個恆河,不管在上游、中游、還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總是有印度教徙在洗浴。但平素里最壯觀的還要數瓦臘納昔的恆河晨浴,前往此地朝聖、觀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而來。

每天早上四五點鍾,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經在瓦臘納昔的大街小巷中涌動,他們中有當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趕來的印度教教徙,也有為了一飽眼福的異鄉遊人,大家只有一個目的地——恆河之岸。

瓦拉納西是恆河之岸最大的聖城,河岸之景蔚為壯觀。清清的恆河水在無聲地流過,河岸邊則是錯落不齊、風格各異的神廟,一座緊挨一座,形成陡立的峭壁。瓦臘納昔恆河之岸長達6.7公里,共有64個碼頭,當地人稱其為「卡德」。這些卡德據說都是虔誠的印度教徙捐建的,捐建越多,積善也就越多。最讓人神往的是幾十個盧比租上一葉扁舟,向恆河中央飄去。賣貨的小販更會明白這是賺錢的大好良機,他們也劃著小船尾隨大大小小的遊船,向遊人兜售各種貨物,有樹葉做成的河燈,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種種樣的工藝品。遊人們在小販的吆喝聲中,把一盞盞河燈放入河中,恆河變成了暗藍的銀河,閃現出數不清的點點繁星。更為美妙的景色就要出現了。東方欲白,淡淡的霧霧慢慢地散去,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岸邊陡立的建築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再看岸邊的河水中,洗浴的男女老少進入了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齊腰深的水中雙手忙碌,盡情搓洗;有的雙手合十,面各太陽默禱,安詳的臉上金色溢彩,靈魂的凈化表露無遺;有的則有停地屏息潛入水中,惟恐這聖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滌一清;身披絳黃色的印度教祭司以及光著上身的虔誠信徙在岸邊的石上閉目打座;打著哆嗦的孩子們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潑頭的沖洗;穿著紗麗的婦女們洗浴完畢,竟然在這人海如潮中能夠換上乾衣,而不讓自己的身體暴露絲毫……

⑼ 恆河是印度人的母親河,這條河的水究竟有多麼臟

恆河當中有骨灰和人的屍體,同時也有人在裡面洗澡。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它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就相當於黃河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一樣非常的高。但是與中國的黃河不同,印度的恆河非常的臟,根本想像不到裡面有什麼東西,而且印度人是直接引用恆河水的,認為這是非常神聖非常干凈的,

印度人並不覺得恆河非常臟,而認為恆河是非常神聖的。在印度人的心裡,恆河是非常神聖的。在他們有事情需要祈禱的時候,都會喝上一口恆河的水,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能夠保佑他們心想事成,所以印度人感染疾病的幾率也非常大,主要就是因為飲用了恆河當中不幹凈的水。

⑽ 恆河平原的歷史文化

恆河平原以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蘊育和發源地而聞名,為古印度的誕生地,其平坦和肥沃地理條件,演繹了歷朝歷代多個帝國的興衰,包括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兒帝國、德里蘇丹國等帝國的興衰史。

閱讀全文

與印度恆河歷史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趕上發達國家還要多久 瀏覽:341
英國交學費遲了有什麼後果 瀏覽:198
印尼排華史實印尼的華人怎麼看 瀏覽:604
藏文和印度哪個歷史更遠 瀏覽:95
印度的拖拉機從哪裡來的 瀏覽:803
伊朗烤串怎麼布置 瀏覽:33
京東印尼怎麼進 瀏覽:700
越南語35怎麼說 瀏覽:590
中國多少層以上設電梯 瀏覽:707
世界盃摩洛哥伊朗哪個實力強 瀏覽:182
印度小葉紫檀有多少顏色 瀏覽:275
伊朗英語怎麼寫 瀏覽:644
中國的自然港口有哪些 瀏覽:565
英國對疫情什麼態度 瀏覽:245
伊朗糧食自給率怎麼來的 瀏覽:857
uwc義大利在哪個城市 瀏覽:422
越南椰子肉汁多少錢一杯 瀏覽:978
中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 瀏覽:447
伊朗有什麼豐富的資源 瀏覽:480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張召忠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