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燕窩的做法
你的應該是血燕。
燕窩極其精貴,雖說燉煮精緻,但親自下廚自燉燕窩卻也是一種心態與意趣,為自己或為心愛之人端上一碗濃情燕窩,是最好的愛意詮釋.
燕窩種類繁多,所以浸燉過程及時間的掌握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以清燉方法,覆保鮮膜即可在雪櫃中保存一星期之久.
★詳細介紹:
浸:浸發是指用涼水或溫開水浸發燕窩。不同種類的燕窩有不同的浸法時間,從三至二十四小時不等。品質越好的燕窩,浸發後的體積越大。純正天然的燕窩浸發後肯定會有極少細毛,只需用鉗子拔走和用水洗凈便可。
★浸燉過程:
首先燕窩用清水浸發,冬天用溫開水浸發,切記水的分量需蓋過燕窩,可使燕窩能充分浸透和吸收水分。
用手撕開燕角,並用夾子把燕窩上的小毛挑掉,去除雜質。
燕窩富含水溶性蛋白質,如浸發的水質清澈,不必將水倒掉,待用。
待燉盅外的水沸騰後,將浸發好的燕窩放入燉盅內,不同的燕窩燉制時間不同(請參考下表)。等燕窩燉至晶瑩通透並且有一股清香蛋白味時,一盅完美的燕窩表示已經完成.
一.血燕窩一盞
二.將血燕盞加入適量清水浸發
三.浸發3-5小時後,用手撕開燕角,並挑去雜質
四.血燕窩浸發後撈出,待用
★ 燕窩燉制時間表:
種類 浸發時間 燉制時間 備注
白燕盞 4-6小時 40-60分鍾 嫩白的燕窩燉較短的時間,
而老身的燕窩可燉較長的時間
所有燕窩浸發二至三小時後,均撕開燕角
金絲黃燕 6-8小時 50-75分鍾
血燕盞 12-24小時 1%-2小時
燕盞條 12小時 40-60分鍾
燕碎 視乎燕碎的品種而定。
小貼士:
1.所有燕窩都需以文火隔水燉制。
2.在燉制時,水位基本上必須蓋過燕窩,但稀稠程序可隨各人喜好。
3.必須讓燉盅外的水沸騰後,方可開始燉制燕窩。
4.燉制燕窩時,冰糖可留待最後才放,燕窩口感會更佳。
5.由於所有燕盞再有分類,所以上述燉制時時只作參考之用。
㈡ 燕窩怎麼燉好如何才能燉出「潤脆滑」好燕窩
燕窩怎麼燉好?如何才能燉出「潤脆滑」好燕窩?
燕窩 素來被譽為珍品,接觸的人群比較少,導致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燉燕窩,也不清楚怎樣才能燉出一碗「潤脆滑」的好燕窩。
燉煮干燕一般需要前期的准備工作,主要分為挑毛和泡發。干燕需要泡6-7個小時,而洞燕的話則需要18-24個小時,具體步驟為:先對燕窩 進行簡單沖洗,然後放入碗中加入清水泡發,最好用純凈水,大家也知道水質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和口感的,最好每一個小時左右更換一次水,把比較大的毛和雜質過濾掉後就要進行手工挑毛,如果是給老人小孩吃的話就好把細小的絨毛都挑干凈,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要開始燉煮了,先把電燉鍋裡面的燉盅加入適量的清水,加熱至沸騰後再放入泡發好的燕窩,白燕燉1-1.5個小時,而洞燕則需要3-4個小時。
傳統中醫認為,燕窩最好在早晚空腹食用吸收效果最佳,如果控制體重或胃不好推薦早上空腹食用。晚上臨睡前空腹食用燕窩加牛奶,既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又可幫助睡眠,且有美容滋養的效果。晚上23點至凌晨1點——子時陰陽交接時,這時候吸收力最佳。早上5點至7點——小朋友、婦女和年長長輩調養食用燕窩較佳,這和這些年齡段的人群的生理狀態有關系。最好離吃飯前或後兩個小時空腹時食用吸收最佳。空腹時營養吸收是最好的。市場上燕窩品種繁多,據權威資料介紹:最有葯用價值的燕窩產自印度尼西亞以及馬來西亞這兩個頂級產地,品質最好的有兩大品牌福臨門和同仁堂,如果是要送禮的,選同仁堂燕窩最合適;如果是自己家人要用的,選擇福臨門燕窩最實惠
㈢ 燕窩如何煮法
燕窩最簡單的浸燉食用方法:先根據不同品種按不同時間(4-8小時:一等白燕;一等白燕條)用一碗純凈水浸發(10克左右用300毫升純凈水),因燕窩在浸時有養份溶於水中,浸清潔燕窩的水不要倒掉,用這個碗隔水按不同時間小火燉煮。燉好後可配冰糖、牛奶、蜂蜜、豆漿等食用。燉燕窩需要一個燉盅和一個可放入整個燉盅的鍋。可用陶瓷鍋或不銹鋼鍋。將浸透及清洗後的燕窩瀝干放燉盅內加入適量熱開水蓋好,再將整個燉盅放入鍋內,注入熱開水,水位至燉盅的一半高度,然後用慢火燉。火力的控制在家中燉燕窩,可選擇隔水文火慢燉的方法,而具體燉制時間跟浸泡時間亦有關系,如泡得久,可相應減少燉的時間。一般在30-45分鍾即可燉好。燉盅內的水位:燕窩加其他材料及滾水(或其他營養液)放入燉盅內的水位不超過該燉盅的7分(7/10)。因為在燉燕窩的過程中,所有加熱的材料都會膨脹,令水位升高。如燉前水信過高,則易滾瀉造成浪費。世界上最上乘的燕窩基本上都是來自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國內最大的燕窩品牌有兩家,北京同仁堂和福臨門燕窩,這兩家也是最老牌的,品質最好。如果是要送禮的,用同仁堂燕窩比較合適;自己家人要用的,用福臨門燕窩比較劃算。
燕窩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識別:一,看。純正的燕窩應該為絲狀結構,無論在浸透後或在燈光下觀看,都不完全透明,而是半透明狀,色澤通透帶微黃,有光澤。二,聞。優質的燕窩富含天然蛋白質,因此具有淡淡的天然蛋清味。三,泡。燕窩浸水泡發3到4個小時以後,平均可發大5倍至6倍,而品質優良的燕窩,可以發大七至八倍。
㈣ 燕窩怎麼燉制
燕窩的浸發:
燕窩的泡發意義:是干燕窩浸泡水後的重量,是原來干燕窩的倍數,而不是大小:)
巢工廠等燕窩行業泡發標准為5-9倍重量左右(具體看燕窩的規格),過高有虛誇可能。
浸發是指用涼水浸燕窩。不同種類的燕窩有不同的浸法時間,由五至十小時不等。天然燕窩浸發後如發現有小毛,只需用鉗子拔走和多次用水沖洗雜質便可。剛開始浸泡1-2小時的水是要倒掉的,(10克大概300ML水)期間如有燕毛要清理等;然後用清水再浸泡5-8小時,這個時候浸泡的水量要控制,一般到燕窩表面過一點已經足夠。最後,連浸泡之水一起用文火隔水燉,保留燕窩的原汁原味以及營養燉好後可配冰糖、牛奶、蜂蜜、豆漿等按個人喜好料理食用。也可以用牛奶代替水來燉燕窩,味道會更好。
燉的方法如下:
普通鍋,大火燒開半鍋水,再在裡面放個蒸架,架子上放陶瓷碗(或燉盅),碗里放燕窩和少量純凈水(水蓋過燕窩),用小火燉。白燕窩燉半小時左右加冰糖,再燉10分鍾即可(第一次燉制時間自己要掌握好,因為每家的火力大小不一樣,具體時間也不一樣)。燉好後可配冰糖、牛奶、蜂蜜、豆漿等食用,也可以直接用牛奶代替水燉燕窩,睡前服用美容滋補又安睡。(注意:白屋燕燉煮時間不能太長、溫度也不能太高,否則燕窩會化成水。因為燕窩是金絲燕凝結了的唾液,在攝氏100度下會溶化成液體,尤其是白屋燕;另外高溫直接煮也會破壞燕窩中大部分營養素,所以最好的煮食燕窩方法是燉,同時也要控制好時間.)血燕窩需要燉2個小時左右再加冰糖.
食譜,用量
燕窩可以每天食用,也可以隔天食用,也可以每周吃2次。如果每天吃的話,可以一次燉10克,連續吃5,6天。剛開始食用最好吃得頻繁,堅持3個月後可以適當減少用量。一般如果天天吃,一個月用量50-60克,隔天吃一個月用量40克左右,一周2次,一個月30克左右。偶爾吃吃,每次3-5克。燕窩可以一次多燉些,放冰箱,每日早上挖兩勺,兌熱牛奶或者熱開水空腹服用。
燕窩燉制時間
白燕窩:浸泡5-8小時,隔水、小火燉30分鍾,嫩身的燕窩則相應減少時間,老身的燕窩則需要燉久些
血燕窩:浸泡8-12小時,隔水、小火燉2小時以上
㈤ 可以吃的那種燕窩。是什麼做的
燕窩是中國傳統名貴食品之一
燕窩的製造者,當然是燕子,但這種燕子並不是我們常見在屋檐下築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叫家燕(swallow),屬燕科,它們的巢用禾草或者泥巴和唾液混合築成,導致沒辦法吃,也沒什麼營養價值。可吃的燕窩是由另一種燕子築成,它們屬於雨燕科,稱為「金絲燕」(swiftlet),具體是指雨燕目雨燕科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如:羽毛)所築成的巢穴,而非雀形目燕科鳥類(如家燕)所築巢穴。其中以金絲燕唾液的蛋白質純度和營養價值為最高。產自中國南部沿海一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燕窩按築巢的地方而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屋燕」的巢一般築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要方便採集燕窩,而洞燕的巢則築於山洞內,地勢險峻,採集相當危險。燕窩中有稱為「血燕」的,是因為金絲燕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雜質,呈紅絲而名,並非因為人們誤解,以為其未完成鳥巢,忍住不產卵,吐血而形成。燕窩被採摘之後,還要經過蒸細、浸泡、除雜、挑毛、烘乾等復雜的加工才能製成成品燕窩,包括燕盞、燕條、燕餅、燕絲。其中燕盞是整隻個大質優的燕窩經除雜保留原有形狀而成,價格特別昂貴。
燕窩是海鳥金絲燕的巢穴。多建在熱帶、亞熱帶海島的懸崖絕壁上,周圍是滾滾的波濤,上面是藍天白雲。金絲燕在春季開始做窩,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種膠質唾液,吐出後經海風吹乾,就變成半透明而略帶淺黃色的物質,這是燕窩的主要成分。金絲燕用這種唾液和著纖細的海藻、身上的絨羽和柔軟的植物纖維等做成巢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燕窩」。燕窩是珍貴的佳餚,又是名貴葯材,文字有補肺養陰之功效,主治虛勞咳嗽、咳血等症。印度、馬來群島和我國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等均有出產
㈥ 燕窩怎麼做
燕窩,又稱燕菜、燕根、燕室文字、燕盞、金絲等,它既是名貴的烹飪原料,又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補品。
燕窩,顧名思義,即是燕子的窩。不過它不是普通燕子的窩,而是一種特殊的燕子......金絲燕的窩。
金絲燕屬鳥綱,雨燕科。是候鳥,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從西伯利亞等地飛到熱帶沿海的天然山洞裡繁衍後代。金絲燕比我們通常所見的燕子要小些,背部羽毛呈灰褐色,帶有金色光澤,翅膀尖而長,四個腳趾都朝前生長。此燕喉部有很發達的粘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可在空氣中凝成固體,是它們築巢的主要材料。金絲燕每年三四月份產卵。產卵前,它們每天飛翔於海面和高空,有時可高達數千米,穿雲破霧,吸吮雨露,攝食昆蟲、海藻、銀魚等物。經消化後鑽進險峻、陰涼、海拔較高的峭壁裂縫、洞穴深處,吐唾築巢。大約要20多天才能築成。
燕巢呈半月形,形狀好像人的耳朵,直徑6一7厘米,基底厚,廓壁薄,重約10一15克。燕巢外圍整齊,內部粗糙,有如絲瓜網路。整個燕窩潔白晶瑩,富有彈性,附著於岩石峭壁的地方。歷來有「稀世名葯」、「東方珍品」之美稱。
金絲燕第一次築的巢完全是靠它們喉部分泌出來的大量粘液逐漸凝結而成的,質地純潔,一毛不附,這種燕窩的質量最佳,是燕窩中的上品。在封建皇朝時代,常常被選出來作為進獻的貢品,因此取名「官燕」。
采燕窩的人抓住時機把燕窩采走後,金絲燕不得不第二次做巢,因臨產卵期較近,金絲燕體態豐滿,喉部膠狀物較多,所築之巢比較肥大,但因時間緊迫它們銜來羽毛、小草......與喉部膠狀物混同一起再次築巢,築得比較粗糙,含有雜質較多,營養成分也差了。此時採收的燕窩稱為「毛燕」。
產卵迫在眉睫,金絲燕不得不第三次築巢。這時,其喉部強行吐出血狀粘液,有的竟是色澤鮮紅,所築之巢可謂嘔心瀝血凝結而成。這時采燕之人就不應再采了,以便金絲燕生兒育女,等母燕帶著乳燕飛離巢穴後再采,這叫采「老窩」,亦稱采「血燕」。
另有一種燕窩被所附紅色岩石壁滲出的紅色液體滲潤,通體均成暗紅色,也叫「血燕」或「紅燕」,含有若干礦物質,營養好,產量很少,被視為燕窩中的珍品。
攀岩壁采燕窩是十分艱苦而又危險的勞作。採集者背負一囊,攀登於懸崖陡壁之間,猶如猴子一般地踏著空穴,扒著縫隙,四處搜尋著採集物。他們身輕如燕,膽大如鷹,有時手足呈「大」字形,附著於岩壁之上;有時則藉助繩索如盪鞦韆於峽谷之中。一舉一動,扣人心弦,萬一失著,墜入深壑,就要粉身碎骨了。所以燕窩之名貴,除去因其自身確實有滋補功效之外,也有採集時人命攸關的因素在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