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歷史老師告訴你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四大種姓,由高到低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此制度與古代其他國家地區等級制度不同(最最無恥)的是人一旦出生,你的種姓(等級)不能因為財富和官爵的變化而變化。俗話說就是出生就定死了。
今天雖然早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它的殘余依舊根深蒂固影響著印度。
⑵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樣制定的,為什麼不冒充高種姓
在印度「賤民」和高種姓的人差別是非常大的,根本不是想冒充就能冒充的。
⑶ 印度高種姓是什麼人種
高種姓屬於雅利安人種。
雅利安人把印度佔領之後,為了能夠便於統治印度人而制定的制度,把當地的印度人劃分為低種姓,並且規定他們只能生活在印度的南方,而雅利安人則被劃分為高種姓,生活在印度的北方。
最高貴的婆羅門就是純正的雅利安人血統,因為他們被禁止跟印度印度人通婚。而下面兩個種姓的印度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印度土著居民的血統。但是他們看起來還是比較白的。
種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島,為了維護本民族的長期統治,膚色較淺的他們建立了種姓制度。他們編造了一個傳奇故事,說創世者梵天的腦袋變成了婆羅門,上肢和身軀變成了剎帝利,腿變成了吠舍,腳變成了首陀羅。
祭司集團屬於婆羅門,武士集團屬於剎帝利,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群體屬於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羅。
首陀羅男性與其他任何種姓通婚產下的嬰兒,就是賤民「達利特」,三千多年下來,他們也產生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群體,連同地位低微的首陀羅一道,占據了現代印度80%以上的人口,成為金字塔架構的最底端。
⑷ 印度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印度人是如何區分高低種姓的呢
種姓制度即血統論,就是一生下來你的出身就決定了你的一生,無論用什麼方式都無法改變你的社會階層。1947年印度法律正式廢除種姓制度,但是它在生活中卻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最後一點,就是看你從事的工作,因為在印度只有高種姓的人才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夠通過高學歷得到體面的工作。
印度奇葩的制度其實非常的多,但是最為可悲的人那裡的人民並不會為了自由反抗,看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我就覺得在中國生活實在是非常幸福了。
⑸ 印度人如何區分高低種姓
印度種姓制度是世界上比較典型的等級制度,並且特別森嚴,不能隨便逾越。比如互相之間通婚之類的會有嚴格的限制和規定。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這四類等級其實看職業應該能看出來。
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印度是十分信仰佛教的,僧侶的地位非常高,什麼神牛、恆河沐浴之類的非常流行。所以看到僧侶就知道人家肯定是第一等級的種性了。
剎帝利是軍事和政府貴族。其實除了神就是軍人和政府了,一個是能在思想上控制人,一個是能用槍桿子和權力制度制約人,想一想也知道是高級種性呀。
吠舍就是自由平民階級了。從事比較日常的工作,比如農林牧副漁等,但是沒有什麼特權,其實就是供養兩個特權階級的人呀。
第四等級就是從事比較低賤的職業了。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乾的臟亂差的活。所以從職業就可以看出來。
⑹ 種姓制度在印度是如何產生的全部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印度種姓制度雖然有嚴格的血統壁壘,但也並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這被稱為順婚,低種姓女方家庭可以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但是,高種姓女子則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這被稱為逆婚。比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費羅茲結婚。如此一來,英迪拉和費羅茲所生的子女將世世代代成為賤民,會被印度人視為“不可接觸者”。好在關鍵時刻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面,將自己的甘地姓氏贈給了他們。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實是尼赫魯的後裔,而並非甘地的後裔。
自從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廢除。然而留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的“頑疾”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⑺ 怎麼分辨印度種姓 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1、看語言: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實際上很多印度低種姓和賤民們是不會說英語的。英語是印度高種姓之間交流的語言,在印度當地是一種能體現高種姓身份的榮耀。
一個不會英語的人是永遠都不可能融入會英語的圈子中的,所以會英語也可以被我們視作區分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的方法。
2、看膚色:
一般情況下膚色越白那很可能就是高等種姓,而那些棕色皮膚的也是原居民,也就是低等種姓。
3、看婚姻:
在印度高種姓娶低種姓是一種習慣,但是高種姓嫁給低種姓卻是種罪惡。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是不能結婚的,但實際上這種規定只局限在印度高種姓的女子和低種姓的男子之間,如果是印度高種姓的男子想娶低種姓的男子的話,是可以被接受的。
(7)印度人如何升高種姓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
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參考資料:網路-種姓制度
⑻ 印度低種姓「賤民」想晉升高種姓,可以採取什麼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去當苦行僧,苦行僧被認為是神的使者,而苦行僧是不分貴賤的。第二個辦法就進行「樊化」,
⑼ 在印度,高種姓到底有哪些特權
首先是身份上,高種姓的印度人生來就是貴族。在印度,婆羅門是最高級別的姓氏,他們大多數掌握神權。
而且低種姓的女人人如果嫁給高種姓的男人,是需要支付大量錢財做為嫁妝的。
⑽ 梵化:在印度,低種姓的人用這方法,可以晉升成高種姓嗎
雖然印度現在已經是一個民主制的國家,但是傳承千年的種姓制度依然殘留在印度人民的心中。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讓無數的印度人民一輩子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但是在這個制度中,有一個方法,能讓低種姓的人晉升成高種姓。不是用錢買。
第三步,改名,搬家。一般相同的種姓都會聚集在一起,然後這個地區就會被打上種姓的標簽。只要一說出自哪裡,別人就知道你是什麼級別的人了。搬到高種姓人生活的地區時,要偽裝自己的身份,學習他們的生活習慣。時間久了,種姓就變了。
底層的印度人民其實都知道這種方法,但是依然不願意做出改變。有的人說沒有信仰的人最可怕,但是看到印度底層的人民覺得,有信仰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吧?
不過,印度許多低種姓的人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嘗試這種方式,實行難度大不說,在這些低種姓人的觀念里,只要這輩子受的苦難多了,下輩子就能投胎到高種姓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