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為什麼不愛干凈
印度人不愛干凈,而是綜合原因。
首先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1/3不到,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卻遠遠多於中國,再加上地處熱帶、高溫多雨,印度的農產品產量非常大,也就決定了印度供養人口潛力其實比中國強,糧食安全更有保障(這個有一說一)。
但也正是如此,沒有飢餓之虞的印度人養成了慵懶、被動的性格,要知道,慵懶被動的人,是不可能愛干凈的(非洲人、拉美人也是同理)。
加上,印度這個國家貧富分化極其嚴重,社會階層固化,所以印度窮人群體很大,廣大印度人給人一種「又窮又懶」的印象,而窮困,直接導致衛生習慣惡劣和邋遢的生活習慣。
其實,中國解放前底層人總體上也是很邋遢的,解放後生活條件上去,特別是毛主席倡導新生活,才有了如今的中國人。
印度要養成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僅是要克服窮困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毛主席那樣偉大的人領導大家建立新生活。
2. 砍樹時候要注意什麼,是現實的砍樹,不是游戲,如何砍能讓樹以最快速度倒下
砍樹需要注意刀口,鋸口。 用刀的話,切口要注意了,弄不好會把木材綳斷,你希望往哪邊倒,你的切口就往哪邊深,但是另外一面也需要砍幾刀,不然會把樹干綳裂,可能砸傷人。 鋸子的話,兩邊都要鋸,一樣的道理,倒的那邊深,最重要的是鋸子的角度,一定是朝上的趨勢走的,因為你往下的話,會卡住。 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3. 去印度需要注意哪些
1,如果飛印度首都新德里,大概6,7個小時,最好乘坐直飛,國內有幾個航班可以直飛印度
2,這些東西最好申報,這樣比較保險,填個單子就好了。盜版光碟和軟體不會查,基本不會開包看這些的,我就帶過去了。
旅行中注意的事項太多了,一定要帶葯品,胃葯,驅蚊的,只能喝密封的瓶裝水。更多問題歡迎來印度吧詢問
4. 伐木工人在砍伐樹木時是如何(用什麼方法)控制即將傾倒的樹木方向的
1、首先根據樹冠偏向程度和林中空地來確定即倒方向。
2、在即倒方向先由上向下傾斜下鋸,但不鋸斷(不超過三分之一),然後在此鋸口下水平下鋸,如此操作可以產生一個楔形木片,此時暫停伐木操作,將木片拿出,之後繼續伐木至樹即將傾斜,工人此時要及時撤離。
伐木時要有人注意觀察,及時警示伐木工人及時撤離並注意撤離方向要正確。
正確判斷和掌握樹倒方向,是伐木作業最基本的安全技術要求。在下鋸前,首先要是伐木作業最基本的安全技術要求。只有正確判定自然倒向,才能按需要確定人為借向,並採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確定樹倒方向,也是為正確確定安全道和伐去迎( ]樹提供根據,不先確定樹倒方向,打安全道和伐迎]樹就無從進行。保證伐術安全就無從談起。正確確定樹倒方向是安全生產的需要,正確的判斷樹倒方向是安全伐木的前提。因此在進入伐木作業部位第-位的I作就是觀察和確定樹倒方向。
樹木的倒向是受著地勢、光照、流水,植物群落以及常年風向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樹木的樹不是筆直的,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傾斜度。同一地方的樹木 ,有它共同的倒向,也就是傾斜方向絕大部分是相同的。
形成一個總趨勢,這個總趨勢就是自然倒向。所謂的自然倒向就是在一個自然的區域內,大多數樹木向-個傾斜,形成一個趨勢(當然,也有些樹本與這個趨勢相反)。了解並掌握這個規律,就可以把每個林班和小班樹木的自然倒向大體確定下來,減少伐木的盲H性,提高主動性。
5. 印度的風俗和禁忌
一、風俗:
1、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2、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二、禁忌
1、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的人草食者越少(也吃雞蛋、黃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魚。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盤中取食,伊斯蘭教進飯館就餐時,應按照菜譜食豬肉、牛肉,印度有許多素食飯館和旅供給肉食。
2、按照傳統觀念,10歲至50歲女性不得進入神廟朝覲,原因是這一年齡段女性有經期,會「玷污」神廟,這一傳統禁忌1991年獲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5)印度砍樹需要注意什麼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的印度: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布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公元前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並用時代,或稱為紅銅時代,但金屬也已經進入人類生活。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主要發現於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以及拉賈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6. 過度砍伐樹木的後果是什麼
後果是
……2004-12-01,13:29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是大大進步了。同時,人類也因對自然的無情掠奪而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人類遭遇到了威脅生存的十大環境災難。
1.全球變暖。有資料表明,由於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在過去的100年中,全球氣溫上升了0.6℃。有人認為,全球變暖是一種大規模的環境災難,它會導致海洋水體膨脹和兩極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影響農業和自然生態系統,加劇洪澇、乾旱及其他氣象災害,此外,氣候變暖還會影響人類健康,加大疾病危險和死亡率,增加傳染病。
2.臭氧層破壞。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系。這一消息震驚了世界。臭氧層耗損意味著大量紫外線將直接輻射到地面,導致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發病率增高,並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農作物受害而減產;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高空中臭氧雖在減少,但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還會引起光化學煙霧、危害森林、農作物、建築物等,並會造成人的機體失調和中毒。
3.生物多樣性減少。當前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鳥類和哺乳動物現在的滅絕速度可能是它們在未受干擾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大面積地砍伐森林,過度捕獵野生動物,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壞,無控制的旅遊,土壤、水、空氣的污染,全球變暖等人類的各種活動是引起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將逐漸瓦解人類生存的基礎。
4.酸雨蔓延。被稱為「空中惡魔」的酸雨目前已成為一種范圍廣泛、跨越國界的大氣污染現象。酸雨會破壞土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動植物生長;會刺激人的皮膚,誘發皮膚病,引起肺水腫,肺硬化;會腐蝕金屬製品、油漆、皮革、紡織品和含碳酸鹽的建築。我國目前已有30%的地區有降酸雨的現象,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
5.森林銳減。聯合國有關資料表明,全球森林面積的減少主要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其中1980~1990年全球平均每年損失森林995萬公頃,約等於一個韓國的面積。
6.土地荒漠化。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據有關資料記載,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荒漠。亞太地區是荒漠化比較突出的一個地區,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受荒漠化影響較重的國家。
7.大氣污染。主要污染物有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會導致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對動、植物產生危害,對人體健康也會產生影響。
8.水體污染。全世界多數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約有40%的河流穩定流量受到較為嚴重的污染。全球每年水污染導致10億人患病,300萬兒童因腹瀉死亡。
9.海洋污染。目前,全球每年都有數十億噸的淤泥、污水、工業垃圾和化工廢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的淤泥和廢物帶入沿海水域。海洋污染造成赤潮瀕繁發生,使近海魚蝦銳減。固體廢物污染。
10.固體廢物侵佔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嚴重污染空氣和水體;垃圾傳播疾病;危險廢物誘發癌症
7. 去印度要注意什麼
服裝:
穿著涼快透氣的衣物,為了防止強烈的陽光,最好帶寬邊草帽。在雨季旅遊,應隨身攜帶雨具。在冬季,需穿保暖和輕便外套。在正式場合,男士應穿著西服,女士穿裙裝。進入聖地,女士應穿著長裙或褲裝。在穆斯林地區旅遊,應穿著更得體。女士應穿寬松褲和長衫。外出旅遊應攜帶相機和瓶裝水。一副望遠鏡和太陽境可抵禦紫外線。游泳衣一定要帶上,高級酒店均有游泳池。在黃金旅遊季節,德里附近的日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強烈,穿件襯衫就夠了,晚上要穿毛衣或薄大衣。
宗教:
印度有80%以上的人口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回教、錫克教、佛教、基督教等在印度,宗教不盡影響著人民的日常生活,也規范印度人的行為、思想、婚姻、社交和社會階級地位。
語言:
印度種族復雜,不同種族使用不同語言。在印度,有17種主要語言,844種方言。印地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英語被廣泛應用,在全國通用。
貨幣:
印度的貨幣是盧比,美金多數地方不通用,入境時最好在機場兌換盧比。買賣錢幣要嚴格按規定。國際機場有貨幣兌換處,不要忘記拿票據憑單,這個憑單在將盧比換回其他貨幣時也需要。離境時要在機場兌換處把所有盧比都換掉,盧比是不允許帶入和帶出境的。
1美金 = 42.61盧比, 1人民幣 = 5 盧比(以當日銀行牌價為准)
習俗:
印度人大約83%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因為牛被視為是神聖的動物。一般人不用牛皮製品。印度教寺廟不允許牛皮製品入內,需赤腳入內。婦女要穿著適宜,上衣不能過短,下身需穿長褲或長裙。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印度女人的民族服裝是「紗麗」
電流:
電器小配件最好帶充電器及適配器。印度電流是200伏,50赫茲,有時候為230~240伏。牆上插座有的地方為兩項插座,有的地方為三項插座,均為圓柱型插頭,請准備好換轉器。
健康預防和其他信息:
出發前客人應自行前往防疫所打預防針,建議打乙腦預防針。避免豬肉食品,街邊的油炸食品,自來水不可直接飲用,要煮開後飲用。(印度許多大城市污染較為嚴重,飲食須格外小心)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出入境手續:
每位外國人都需在出入境時提交出入境卡,並接受安檢的檢查,包括行李,喀什米爾地區檢查更加嚴格,共需要檢查4次,每次檢查時男女要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房間檢查,外國人需填寫調查表。喀什米爾機場不允許拍照,所有電器的電池、口紅要放在托運行李里。要嚴格遵守喀什米爾地區的安全防範法律。
時差:
比中國北京慢2小時30分
小費:
在印度,餐廳通常加收10%的服務費。行李員、客房服務、餐廳服務員、其他服務員都需要支付小費,小費的金額由20-100盧比不等。旅行團小費為US$5-US$6/人天。
購物:
印度以手工藝製品聞名,遊客可選購的紀念品種類很多。如:絲織品、木雕、香木手工藝品、大理石、地毯、珠寶首飾、銀器、黃銅製品、羊毛圍巾及傳統服裝等。
攝影:
在印度有許多值得攝影的古跡和自然風景,但有的需預先領取許可證(5000盧比)
1. 用閃光燈、照明燈、三腳架攝影時,需要新德里考古學部發行的特別許可證。
2. 進入印度的風景區或遺跡,相機和攝影機都是需要收費的,每個地區的費用不同,費用為25-300盧比不等。
國家代碼:0091
安全預防及緊急情況
絕不可將手提箱疏忽在機場或車站,在酒店時應該用鎖鏈鎖好酒店房門。
電話區號:011 匪警:100 火警:101
電話:
在印度可以使用從中國帶去的GSM全球通手機,具體撥號方式如下:直撥0086-28-87430645 (舉例)
8. 印度有什麼習俗
印度是多民族國家,信奉多種宗教,教派眾多,習俗也各不相同。因此,遊客須尊重當地風俗,在參觀清真寺和神廟時,進寺(尤其是清真寺)必須脫鞋,不宜大聲喧嚷,如見到身旁有穆斯林在祈禱時,須輕聲走過,不宜驚動,以免影響其做禮拜。在印度,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每年僧侶要舉行一個節日,叫「波高」節,以表示對牛的崇拜,這種儀式不許婦女參加。在印度有些地方可見牛隨意漫遊街頭,與行人、車輛等共享道路景象。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使用牛皮製品。印度教寺廟則不許帶有牛皮製作的東西入內,要赤腳而入。此外,有很多印度人崇拜蛇,在亞森地方居住的人,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也有不少人認為將蛇打死是觸犯神明的行為。忌用浴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浴盆中的水不流動,是不吉利的。
印度是亞洲文明古國,相互交往十分注重禮節。印度人與友人見面時,通常是雙手合掌或舉手,口念一句「納馬斯卡拉」(Namaskara)意為「向你致意」。但合掌或舉手的姿勢、高低大有講究,對長輩宜高,以示尊敬;對平輩宜平,以示對等;對幼輩則低,以示關懷。有時也相互擁護,兩手互搭對方肩膀,以示親熱。如遇迎候嘉賓,則往往敬獻花環,並套掛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歡迎。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個花環,這是印度人對你的尊敬。你應馬上取下來,以此表示你的謙虛。與中國人習慣不同的是,印度人在贊成或同意對方意見時的動作是既不是點頭,也不是搖頭,而是左右晃頭。初次與印度人打交道的人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對方是表示同意還是反對。印度婦女尤其是穆斯林女子,因受閨閣制度影響,甚少拋頭露面,她們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和異性握手。印度人還有尊重長者的風氣,一般不在長者面前喝酒抽煙。長輩有所吩咐時,幼輩應答應一聲「是」,並把頭昂起來,以示樂從。對老人或父輩,在名字後面加上一個「吉字」(意為「老翁」、「若伯」,或稱「巴布」(意為「大伯」、「父親」)。對偉人、老人和大師更為推崇,如對師長、導師稱古魯」,稱甘地為「聖雄」(意為國父),稱博學家、梵學家為「潘迪特」(賈·尼赫魯生前享有此譽)。對一般學者稱「斯利」(意為先生)。對精通伊斯蘭教主義和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學者,稱「毛拉」或「大毛拉」。與印度人打交道時,一般不要詢問詢問對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問題,以免引起不悅。不要以政治話題開始談話。特別是一些敏感的問題,印度人喜歡談文化成就、印度傳說、宗教、社會風俗、歷史,談論這樣的話題較為投機,也許能有助於你與對方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系。
印度人-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喜食菜類有:西紅柿、洋蔥、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別愛吃土豆(洋山芋),認為是菜中佳品。不吃菇類、筍類及木耳。一般不喝酒,認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飲酒則很有限制。喜喝茶,飲紅茶、咖啡、牛奶、涼水等比較普遍,故在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錫克教徒絕對禁酒。印度人有吃抓飯的習俗。右手抓飯、接食物。在朋友相聚或參加招待會、聚餐會時,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下,通常是站著進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左手拿盤子,右手抓食物,使用3指(大姆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拌勻,隨後再一把把抓著吃(一般不備筷子、叉子和匙子)。印度人的雙手分工明確,除上廁所,一般用右手。因此,在朋友相見,切忌伸出左手與人相握。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會地位高的人葷食者越少(社會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但也吃雞蛋、黃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允許吃雞、鴨、魚。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盤中取食。伊斯蘭教徒喜食牛、羊肉,禁吃豬肉。因此,進飯店就餐時,應根據菜譜點菜,不要輕易點食豬肉、牛肉。印度有許多素食飯店和旅館是不供應肉食的。
印度人喜愛紅色(象徵活力、蓬勃向上)、藍色(象徵真誠)、紫色(象徵寧靜)、金黃色(象徵光輝燦爛)、綠色(象徵和平),不喜歡黑色、灰色和白色。喜愛的圖案是「敬牛」。荷花在印度受到很高的評價。大象在印度被看作吉祥的動物,被視為智慧、力量和忠誠的象徵。
印度是一些傳染病易發地區,臨行前,應打預防針和攜帶防疫證書,有備無患。另外,需做好物質准備。如必要的行裝、兌換外匯、機票或船票。有關參考書、學術交流資料、商品樣品、贈送友人的小禮品,以及常備葯品等。像西方國家一樣,印度人一般愛喝生水,飯店和旅館一般不供應熱開水。由於一些城市水質欠佳,喝了生水,會引起水土不服,容易患病。因此,要盡量少喝或不喝。如需喝水飲茶可囑咐旅館服務員准備和索取,但需付一點小費。
印度之行最好安排在冷季,即10月至翌年2~3月間。此季節涼爽,宜人。避免在7~8月旅行,此間是雨季,交通不便。臨行前,要了解該國節假日,以免遇上節假日耽擱時間。當婦女單獨一個人旅行時。為了安全和舒適,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最好穿上印度服裝,這樣別人會把你當作本地人看待。出門乘車時最好與婦女坐在一起,不要與陌生男人交談太多,一般僅限於談談天氣。同時注意,無論男女外出時最好避免走路,哪怕是很短的路程,因為印度街頭上有許多乞丐,千萬不要發善心給乞丐錢物。否則更多的乞丐會將你團團圍住,不給錢將無法脫身,而越給錢來的乞丐將越多。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印度購買火車票非常困難,一般情況下需要提前60天預定車票,臨時買火車票基本無希望。所以在印度國內,您可能仍需乘飛機旅行。
9. 砍伐樹木的危害都有哪些
砍伐樹木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壞環境,大家都知道,樹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森林就是天然的氧吧。另外,一些樹種因過度砍伐已經瀕臨滅絕,對人類生存的危害非常大。
10. 砍樹樹的豁口向東,樹最後向哪邊倒砍樹樹的豁口向東,樹最後向哪邊倒
砍樹樹的豁口向東,樹最後向沒有豁口的方向倒。砍樹樹的豁口向東,樹最後向西倒。
砍樹的危害:
1、亂砍濫伐會使得森林的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很多生物失去原有的棲息地而出現瀕危現象。
2、亂砍濫伐會使得當地的物種同質化,抵禦蟲害病害的能力降低,例如:人工林較多的地方,松毛蟲盛行。
3、亂砍濫伐會降低森林的生態調節功能,降低森林的空氣凈化能力。
4、森林對於保持水土有著重要作用,亂砍濫伐森林會加劇水土流失。使土地荒漠化,造成水土流失,引發沙塵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
(10)印度砍樹需要注意什麼擴展閱讀:
電力線路砍樹注意事項:
1、電力線路砍樹過程中,安全帶掛點不容易找,易滑、易高空墜落。
2、電力線路砍樹規范作業要求,方法很多,關鍵是高處作業及上下過程不得失去安全保護。
3、用戶使用園林機械用具進行地面工作,如高枝剪、高枝鋸等。
4、用戶採用伸縮桿、安全繩、抓繩器進行安全防護。首先通過伸縮桿將安全繩掛在牢固的樹枝上,在上下樹(或利用梯子)時,作業人員使用抓繩器、安全繩進行安全保護。如林木較高則需要反復掛接,但要注意的是,安全繩再次掛接過程中,必須使用工作定位繩掛在樹木牢固處作為安全保護。
5、用戶在修枝(剪)工作過程中必需始終有安全繩保護,並使用工作定位繩作為輔助保護和工作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