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56個民族中,一共有多少種語言
全國56個民族中,一共有75種語言,詳細情況如下:
漢族(漢語)、朝鮮族(朝鮮語)、蒙古族(蒙古語)、回族(經堂語)、藏族(藏語)、維吾爾族(維吾爾語)、苗族(苗語)、彝族(彝語)、壯族(壯語)、布依族(布依語)、滿族(滿語)、侗族(侗語)、瑤族(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白族(白語)、土家族(土家語)、哈尼族(哈尼語)、哈薩克族(哈薩克語)、傣族(傣語)、黎族(黎語)、傈僳族(傈僳語)、佤族(佤語)、畲族(畲語)、拉祜族(拉祜語)。
水族(水語)、東鄉族(東鄉語)、納西族(納西語)、景頗族(景頗語、載瓦語)、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語)、土族(土族語)、達斡爾族(達斡爾語)、仫佬族(仫佬語)、羌族(羌語)、布朗族(布朗語)、撒拉族(撒拉語)、毛南族(毛南語)、仡佬族(仡佬語)、錫伯族(錫伯語)、阿昌族(阿昌語)、普米族(普米語)、塔吉克族(塔吉克語)、怒族(怒蘇語、阿儂語、柔若語)、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語)、俄羅斯族(俄羅斯語)。
鄂溫克族(鄂溫克語)、德昂族(德昂語)、保安族(保安語)、裕固族(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京族(京語)、塔塔爾族(塔塔爾語)、獨龍族(獨龍語)、鄂倫春族(鄂倫春語)、赫哲族(赫哲語)、門巴族(門巴語、倉拉語)、珞巴族(珞巴語)、基諾族(基諾語)、高山族(泰耶爾語、賽德語、鄒語、沙阿魯阿語、卡那布語、排灣語、阿眉斯語、布農語、魯凱語、卑南語、邵語、薩斯特語、耶眉語)。
中國境內語言分布和保護:
中國境內已經識別和正在使用的語言涉及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印歐等5大語系,還有尚難界定語系、語族或語支及混合語等的若干語種,分布於上述語系的10餘個語族的語言計130餘種。無疑,我國是世界語言資源大國,但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的語言資源傳承和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2016年5月,國家語委與國家民委辦公廳共同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的通知》,並頒布了2015—2019年在全國少數民族中展開300個一般點、100個瀕危點的總體規劃表。這標志著,由國家統一規劃、地方和專家共同實施、鼓勵社會參與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正式以規范化、科學化、社會化、協同化的模式推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