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書法有哪幾種書法
1. 篆書
又分大篆、小篆,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著名作品有李斯的《泰山石刻》,李斯的《泰山石刻》、《琅琊台石刻》,李陽冰的《三墳記》、《城隍廟碑》。
2.楷書
又有魏碑、唐楷之分,字形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著名作品有歐陽詢的《九成宮》,柳公權的《神策軍碑》,顏真卿的《告身書》,趙孟頫的《松雪齋集》。
3.草書
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廣義的草書,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著名作品有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米芾的《論草書帖》,文徵明的《草書詩帖》;。
4.行書
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字形端正平穩,入木三分。著名作品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李邕的《麓山寺碑》。
5.隸書
有秦隸、漢隸之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著名作品有韓擇木的《祭西嶽神告文碑》,史惟則的《大智禪師碑》,徐誥的《嵩陽觀記》,李白的《上陽台》。
楷體字體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范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范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
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於是在秦漢年間千姿百態的書法園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書(當時稱為隸書,即輔佐小篆,書寫更快捷)書法藝術。
遵循其規律,將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秦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
『貳』 中國從古至今都有哪些字體
中國從古至今字體演變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8種。
1、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