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社會性質的幾次變化及時間
第一次變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中國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第二次變化:公元前475年,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第三次變化:1840年以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1901年,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四次變化: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五次變化:1956年,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志著中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❷ 爵位制度到底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中國。
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但此事無實物資料證實。
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諸侯源自分封制,最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
當時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地,拱衛王室。封國的面積大小不一,封國國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諸侯必須服從周王室,按期納貢,並隨同作戰,保衛王室。
在英國五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大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因王權不夠強大,英格蘭廣大地區曾劃為幾個較大的伯爵管轄區(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卻是在 11世紀初由丹麥國王克努特引進英格蘭的。11—12世紀中葉之前的伯爵多是鎮守一方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