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中國道教和佛教哪個起源較早
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有4712年歷史,佛教傳入中國是兩千多年前,道教起源更早。
道教是在上古時代鬼神崇拜觀念的基礎上,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的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自中華人文之始就隨之而生,現有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朔到遠古黃帝之時,距今已有4712年。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說張騫)等十八人前往西域求佛訪道,在大月氏國遇見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得到了佛像和經典,並載以白馬,佛教正是傳入中國。
(1)佛教是多久傳進中國的擴展閱讀:
1、道教起源
可以說,從先秦夏、商、周一直到秦統一六國,基本上中華文化的主體是道家思想,一以「人」為核心參贊天地的文化。或者可以說後期的道家或者道教繼承發展了中華文化很重大的一部分。
黃帝討伐諸侯,擊敗蚩尤,平定天下的事跡,為道教始祖。從黃帝到堯舜禹,歷代上長久在位的氏族與國家的首領無不是敬天愛民有功於天下。在堯舜禹時期,道家這種功行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2、佛教在中國起源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六世紀至前五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牟尼」,即明珠,喻為聖人。釋迦牟尼是一種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國凈飯王太子,十九歲時拋棄王位出家修行,在恆河邊一棵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冥思苦想,悟出「四諦」的真理,開始了傳法生涯。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說張騫)等十八人前往西域求佛訪道,在大月氏國遇見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得到了佛像和經典,並載以白馬,明帝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修建白馬寺。他們在那裡翻譯出《四十二章經》,中國從此有了佛教。
❷ 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公元前6~前5世紀時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答摩•悉達多所創立。到公元前3世紀,開始廣為傳播。佛教傳入我國,是通過西域古絲道東來的。西漢末年,西域大月氏派使臣到漢朝,曾給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到東漢明帝時,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漢明帝曾派使臣到大月氏去邀請天竺沙門(即和尚)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人攜帶佛經東來,他們用白馬馱著佛經來到東漢都城洛陽,東漢王朝特地修建了白馬寺。發展到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流傳甚廣,影響遍及全國。從此印僧東來佈道,漢僧西去求法成為為時數百年人數眾多的活動,成為東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國和印度兩大古代文明產生了具有深刻內涵的匯聚。
從東漢時期開始,由於佛教逐漸通過古絲道傳入中國。以希臘、羅馬式裝飾手法表現印度、羅馬題材的犍陀羅藝術也流傳到我國新疆地區,給我國的繪畫、工藝美術、雕刻和建築帶來了希臘、羅馬的風韻。例如,羅布泊南漢代樓蘭國都扜泥城的廢址米蘭,在本世紀初發現了羅馬式壁畫。壁畫中的王子、比丘和有翼天使,以及佛教僧侶,同埃及法雍的畫風如出一轍。壁畫的畫題所表現的應是佛教故事,但構圖、色調和繪畫技巧則完全是羅馬式的。尤其有趣的是,印度佛教故事中善牙太子和王妃所駕的馬車,竟是一輛羅馬式的駟馬車。時代晚於米蘭的庫車、拜城千佛洞的繪畫,亦多為希臘、羅馬格調。見於各處的宴飲圖中都附有古典希臘藝術中的海馬和美人魚等題材的插圖,來源也不外乎是羅馬統治下的埃及。在內地,河南唐河漢墓出土的畫像石上面,已出現希臘、羅馬盛行的有翼的人物和動物,形象十分生動,是屬於東漢早期的遺物。這種犍陀羅藝術一直在我國新疆地區流傳到8世紀。沿著絲綢之路的南北二道,許多佛寺遺址發現的大型壁畫就是希臘、羅馬、印度、波斯和中國畫法融會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