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飲食和西方國家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1、高油高鹽。
例如韓國飲食較為清淡,而中餐往往又油又咸,讓他吃不習慣。很多韓國人剛開始吃中餐時覺得自己一定會長胖,因為不管在餐館還是學校食堂,很多菜上都漂著一層油,吃起來有點油膩。
2、環境吵鬧。
中餐館就餐環境大部分都很吵鬧,很多食客都在大吼大叫,簡直跟打架一樣。另外,很多中餐館沒有禁煙,煙霧繚繞,讓人呼吸困難。相比之下的韓國,大家雖喝酒暢聊,但不會大聲喧嘩,如打擾到他人用餐,店家就會過來警告。
3、中國食材更豐富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不像一些小國只有一種氣候,因此各地動植物類食材非常豐富。多種原因造就了我國菜餚的豐富口味。比如,各地氣候不同,導致南甜、北咸、東酸、西辣,基於這些飲食偏好,漸漸形成京菜、魯菜、川菜、粵菜等八大菜系。
4、口味多樣。
中餐最大的特點是口味多樣。即使是同樣的食材,在不同地域,味道一定不同。中國還擁有燉、燜、煨等28種烹飪方法,人們還會根據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於是口味變得更豐富。
5、廚房形式不同。
相比國外常見的開放式廚房,國內大部分餐館都是封閉式廚房,操作不透明,就餐者無法看到後廚作業情況,少了大家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為違規操作提供了空間。而街邊小餐館,人流量大,這桌客人吃完,下桌就接上了,來不及收拾,很難保證干凈的用餐環境。
❷ 什麼東西英國人一年吃200斤,中國人一年卻只吃2斤
200斤相當於100公斤,很顯然一年能夠吃這么多的那一定是主食。有的自媒體寫文章稱每年英國人要吃200斤麵包,這很顯然這是不對的,據政府的《全國飲食和營養調查》,每人每天食用麵包的中位數約為90克,男性(113克)高於女性(76克)。那麼按照每天90克麵包計算,平均英國每人每年食用麵包32.85公斤。
今年與往年不同,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響,導致農產品需求減少,這對農產品的產能造成很大沖擊。另外一方面,水旱、蝗蟲災害頻繁,糧食出現明顯減產。為此很多產量國都已經開始限制糧食出口。經濟下行,糧食減產,更多的人將會重返赤貧,這可能會引發人道主義危機。英國雖然不可能出現糧食危機,但是情況不容樂觀。英國農民協會(NFU)也表示,今年英國小麥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加上今年早些時候的乾旱以及8月的大量降雨,收成將跌至40年來最低,僅為往年的三分之一。為此不得不從美國、法國、德國等國進口。
❸ 為什麼一年一熟的東北是我國儲備糧基地,其他一年多熟的地區能否成為糧倉
東北的糧食雖然是一年才成熟一次。但是人相對來說人少地多。所以它可以成為我國的儲備糧基地,而且東北地區的氣候還便於糧食的儲存。而其他的地方,雖然他一年成熟好幾次,但是。地少人多呀,而且由於地域的限制,糧食沒有那麼方便儲存。所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成為我國糧倉的。
東北的糧食雖然是一年才成熟一次。但是人相對來說人少地多。所以它可以成為我國的儲備糧基地,而且東北地區的氣候還便於糧食的儲存。而其他的地方,雖然他一年成熟好幾次,但是。地少人多呀,而且由於地域的限制,糧食沒有那麼方便儲存。所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成為我國糧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