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熱帶雨林資源及破壞情況
背景
中國的熱帶雨林、季雨林主 要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的海南島、南 海諸島、台灣島和雲南南部。從世界 范圍來看,熱帶雨林主要有三大片: 南美熱帶雨林、非洲熱帶雨林和亞洲 熱帶雨林,總面積為 8.9億公 頃,雖然僅佔全球陸地面積的 6% ,但它包含著地球上 50%以上 的物種。因此熱帶雨林對於生物多樣 性保護和維持全球生態平衡具有極其 重要的作用。但由於熱帶地區人口增 長及貧困造成濫砍亂伐,變林地為農 地;火災頻繁發生,造成大量熱帶林 破壞,使物種大量流失,氣候變暖, 水文狀況變壞,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 注。1985 年通過的《熱帶林行動計劃》旨 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停止對熱帶森林的 破壞,同時力圖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現 存森林,造福於居住在熱帶林區的人 民。1992 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通過《 21 世紀議程》、《關於森林問題的 聲明》等文件,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 角度,明確了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的 作用和環境效益。但是,對於熱帶雨 林,保護與開發的沖突始終沒有解決 。僅存的熱帶原始林乃至一般的熱帶 天然林,從生態、物種保護及環境利 益考慮,必須停止砍伐;而熱帶地區 人民生產、生活及經濟發展又需要生 產大量木材。因此,如何制訂合理的 政策,運用新觀念和現代技術,解決 中國熱帶雨林保護與開發矛盾,即在 有效地保護熱帶雨林生態大系統及其 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經營 ,是本項目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項目在國家、地方和林業 部門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中佔有著重 要的地位。項目的實施將有利於保護 和恢復中國熱帶雨林資源,改善熱帶 地區的生態環境,保障熱帶林業的可 持續經營,為實現熱帶地區林業從計 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粗放經營向集約 經營的轉變,為實現國家的 " 九五 "計 劃和2010 年遠景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項目的實施具有堅實的基 礎和前期工作條件。中國保護熱帶雨 林法律依據和經驗已比較成熟;林業 部對熱帶雨林的保護、恢復及可持續 經營給予高度重視,在嚴格控制採伐 的同時,相繼開展了森林經營示範和 多功能林的建設;「七五」、「八五 」期間對遙感技術在林業上的應用做 了大量的工作,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已 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為熱帶雨林資源 和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提供了可靠的 技術保證; ITTO中 國海南島熱帶森林分類經營可持續利 用示範項目曾先後對中國熱帶五省 ( 區)20 個市 (縣、 林場) 進行了典型調查;有關省 ( 區) 還相繼建立了一定規模的人工用 材林基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 效益;各級地方政府及林業管理部門 將予以充分的支持,保證本項目的順 利開展。
3. 目標
3.1 長期目標
恢復與保護熱帶雨林資源及 其生物多樣性,提高人工林培育與經 營水平,保障中徑級熱帶材及質量均 勻熱帶工業材的持續生產,改善當地 居民生活水平,促使熱帶雨林分布區 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 近期目標
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支持 下的遙感監測系統,監測和評價 中國熱帶雨林資源和生態系統的 動態變化;
建立熱帶雨林保護經營 區,採取封育措施,使熱帶雨林 能夠得以「休養生息」,恢復與 保護中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及生 物多樣性;
建立熱帶雨林地區短輪 伐期和中、長期珍貴樹種人工用 材林基地,開展農林復合經營示 范,大幅度提高人工林的生產力 。
4. 產出與行動
4.1 政策與法規的修訂 與完善
調查與分析中國熱帶雨 林遭受破壞的現狀、保護與恢復 措施及存在問題;
調查與評價中國恢復與 保護熱帶雨林的現行政策與法規 ;
修訂與完善包括禁止采 伐、封育措施在內的保護和恢復 熱帶雨林的政策與法規。
監測指標:保護、恢復熱帶 雨林的政策與法規體系
實施單位:林業部造林綠化 和森林經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