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新設3個自貿區,分別是哪幾個
中國將新設3個自貿區,分別是北京、湖南、安徽三個。
一、前身是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的前身是自由港,在世界范圍上,自貿區多出現在臨海的城市,中國第一個自由港出現在臨海城市——天津市,天津市早在2007年就把自由貿易區作為自己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並逐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歷經多年努力,天津市於2013年正式向國務院提交自貿區建設方案並獲國務院通過,也標志著中國第一個自貿區的建立。
二、三個自貿區1、北京
安徽自貿區將加快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集聚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這三個內陸地區自貿區的成立不僅僅給入駐該地區的企業帶來稅收上的實惠,而且隨著更多國際上的企業不斷地入駐該自由貿易區,在就業崗位上也能給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給當地人們解決就業的難題。
同時,在該區域生活的人們也能感受到進口商品的價格下降,進口商品的價格下降的幅度會在10%-30%之間,這種降價不但給當地生活的人們帶來了好處,而且可以進一步促進了該商品的銷售,對於國家、生產者、經銷商和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㈡ 中國18個自由貿易區分別是
法律分析:國務院新增的6個自由貿易區分別是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龍江6省區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目前我國18個由貿易區分別是: 2013年9月,首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掛牌; 2015年4月, 廣東、天津、福建第二批自貿區獲批; 2017年3月,遼寧、浙江、河南、湖北、慶、四川、陝西第三批自貿區獲批; 2018年9月,海南自貿區獲批; 2019年8月, 江蘇、河北、龍江廣西、東、雲南作為新設自貿試驗區獲批。未來我國自貿區范圍還會繼續擴大同時,還將呈現與自由貿易港「兩條腿走路」的格局。
法律依據:《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第三條 推進自貿試驗區建成中國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示範區、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先導區以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基地,提升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第四條 鼓勵和支持自貿試驗區就法律、法規未禁止的事項先行先試,探索改革創新。改革創新出現失誤,但是符合國家和省確定的改革方向,決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且勤勉盡責、未牟取私利,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不作負面評價,免除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