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北挖出中國最早的真龍,龍的起源究竟是在哪
在中國東北地區,考古學家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挖出了中國最早的真龍化石。這一發現可能會改寫我們對於龍起源的認識。一直以來,龍的起源被認為是在中原地區,這種認知主要來源於古代文獻,如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黃帝與蚩尤作戰,以及龍圖騰的起源的描述。然而,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不斷挑戰這一傳統觀點。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考古學家們在東北地區發現了多起古代真龍的證據。例如,在1998年,考古學家在三峽地區發現了一個7800年前的遺址,其中包含了一條由河卵石製成的長達150米的「真龍」。1993年,在湖北焦墩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條6000多年前的鵝卵石製成的「真龍」。而在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了一條距今6500年的「真龍」,其圖案與傳說中的黃帝騎龍升天的故事相吻合。
最為驚人的發現之一是在1982年,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鄉茶海村,考古學家發掘了一處8000年前的古遺址,並出土了一條用石塊擺塑而成的「真龍」,石塊身上刻有鱗片,全長約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這些發現表明,中國龍可能真的起源於東北。
除了這些用石頭或蚌殼做成的龍,還有一種用玉石製成的龍,這也表明了生產力進步的時期。最早的玉龍來自內蒙古興隆窪文化,出土了玉豬龍和C形玉龍,顯示當時已經有了「龍圖騰」或「龍崇拜」。在紅山文化中,也發現了6000多年前的多條玉龍,最典型的是C型玉龍和玉龍豬。
因此,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龍源於約8000年前的遼河流域。當然,這一觀點只是基於目前的考古實物,未來一旦有新的考古發現,這個觀點可能會被推翻。而且,除非有真正的龍這種生物,否則先民崇拜的龍,就存在逐漸演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