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中國人見面要握手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的見面禮是拱手禮。 握手禮是西方人見面的民俗禮節。
拱手禮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起就開始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採用了。古人通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國人是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喜歡肉體親近。這種距離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所以很多學者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然而,這樣優雅的禮儀,卻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已經難尋蹤影。
大約百年前,一向施拱手禮的中國人行起握手禮。握手禮來自英國。就民俗而言,只有英國(以及受英國影響的英聯邦國家)等少數國家有見面握手的民俗習慣。義大利、法國等施行混合禮節(有握手,也有其它)。其它大國家,日本人行鞠躬禮,美國人行招手禮(同時喊「HELLO」),俄羅斯行擁抱禮,都不行握手禮。由於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的地位,握手成為世界通行的外交禮節。
中國人把西方外交禮節當成了自己的民俗禮節。一提到「外交」二字,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策略」、「手段」、「韜晦」。在外交場合,即使是和敵對勢力談判,也要裝模作樣地握手,雙方都會千方百計通過晚伸手、輕握、主動撒手等方式壓制對方,搶占「外交」先機。握手成為一種謀略,握手之前一般都要思考怎樣握,以有備無患。我看到過這樣一幅漫畫:兩位外交官面帶笑容地握手,腳下卻互相踢絆。看到這樣漫畫對握手已惡其三分。為何中國人非要引進用於外交場合的握手禮?原因很簡單:英國軍艦開到哪裡,就強迫那裡的人接受自己的語言與禮儀。漸漸地,英語變為世界語,獨屬英國的握手禮變成世界官方外交禮節。
禮儀有些人理解是繁文縟節,在當今快生活的時代,過去的一些禮節顯然是不能與時俱進。比如:見長輩行跪拜禮;見面行拱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