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中國陸軍編制
國民黨這邊,比較亂
一開始的時候,指揮層級是:統帥部-戰區-集團軍-軍團-兵團/路-軍-師-旅-團
師是基本的戰術單位,一個師下面有2個旅,每個旅2個團
每個軍2-3個師,路則是大於軍,小於軍團的編制,一般是雜牌用的,兵團多為臨時編制
到了39年之後,開始簡化指揮層次
變成了:統帥部-戰區-集團軍-軍-師-團
取消了軍團、旅等建制
在45年初期,考慮大反攻,在戰區外,額外建立了4個方面軍,准備用來反攻
Ⅱ 中國軍隊有多少重裝甲師
解放軍的裝甲部隊從無到有,最多的時候擁有13個裝甲師,經過上世紀末的改制整編,目前還剩下9個裝甲師,分別是:沈陽軍區的裝甲3師、裝甲4師,北京軍區的裝甲1師、裝甲6師,濟南軍區的裝甲8師、裝甲11師,南京軍區的裝甲2師、裝甲10師和蘭州軍區的裝甲12師。反觀世界的軍事大國,俄軍的裝甲師已全部改為裝甲旅,美軍只有兩個裝甲師,即第一騎兵師和第一裝甲師。由此可見,解放軍的裝甲師數量明顯過多,這與減少指揮層次,實現指揮結構扁平化的發展方向不相適應。同樣是技術兵種,解放軍陸軍的炮兵部隊目前只有兩個炮兵師,其它的已經改為炮兵旅,防空部隊更是實現了全旅化,所有高炮師都已改為高炮旅或防空旅。
解放軍裝甲師的數量進一步減少是大勢所趨,但考慮到中國軍隊的現實情況和改革步驟,還要適當保留一定數量的裝甲師,致於保留哪些部隊,就要從地域分布、歷史沿革和裝備水平等綜合因素考慮。首先從地域來看,目前裝甲師的分布特點是均衡分布、偏重北方,東北2個、華北2個、華東2個、中原2個、西北1個,今後每個地域只需保留一個裝甲師即可,這樣東北、華北、華東、中原地區就要減少一個裝甲師;從歷史沿革來看,裝甲1、2、3師是解放軍成立最早的裝甲部隊,幾乎與新中國成立同步,解放軍一向重視軍隊的歷史傳統,這也是為什麼在歷次裁軍中大部分紅軍團隊能夠保留下來的主要原因,而且這三個師也是解放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師級裝甲部隊,具有光榮的傳統,理應是優先保留的;從裝備水平來看,第38集團軍屬下的裝甲6師是解放軍裝甲部隊中裝備水平最高的,不僅最早列裝99式主戰坦克,而且其中的一個裝甲團還是解放軍陸軍最早建成的全數字化部隊,現代化水平可比肩美軍,無疑裝甲6師也屬優先保留的;裝甲12師是蘭州軍區唯一一個裝甲師,作為西北地區的「獨生子」,自然也是優先保留的。這樣篩選下來後,剩下的裝甲4、8、10、11師就是精減的對象了,畢竟它們的歷史傳承時間較短或者裝備水平較低。
Ⅲ 一個軍有幾個師幾個旅幾個團幾個營
一個軍轄3個師,1個師轄2個旅,1個旅轄2個團,一個團有3個營,一個營有3個連,除了師旅團這3級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三三制,一個師轄2個旅或者3個團。
一正悶個班9人,一個排27人左右,一個連81人左右,一個營243人左右,一個團729人左右,一個旅2187人左右,一個師6561人左右。
(3)中國陸軍多少師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並應用於軍事,許多國家的軍隊將從本國戰略需要和舉物彎實際條件出發,積極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不斷改進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改進現有的武器系統,發展新的、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統,不斷改革組織編制,改變人員結構,擴大科技工程人員的比重,提高官兵軍事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
軍隊將進一步成為知識密集的部門,繼續提高各軍種各部隊的合同作戰和獨立作戰的能力,並組螞迅建新的軍種、兵種,能在陸地、水面、水下、空中、網路、以至宇宙空間執行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