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軍隊有多少重裝甲師
解放軍的裝甲部隊從無到有,最多的時候擁有13個裝甲師,經過上世紀末的改制整編,目前還剩下9個裝甲師,分別是:沈陽軍區的裝甲3師、裝甲4師,北京軍區的裝甲1師、裝甲6師,濟南軍區的裝甲8師、裝甲11師,南京軍區的裝甲2師、裝甲10師和蘭州軍區的裝甲12師。反觀世界的軍事大國,俄軍的裝甲師已全部改為裝甲旅,美軍只有兩個裝甲師,即第一騎兵師和第一裝甲師。由此可見,解放軍的裝甲師數量明顯過多,這與減少指揮層次,實現指揮結構扁平化的發展方向不相適應。同樣是技術兵種,解放軍陸軍的炮兵部隊目前只有兩個炮兵師,其它的已經改為炮兵旅,防空部隊更是實現了全旅化,所有高炮師都已改為高炮旅或防空旅。
解放軍裝甲師的數量進一步減少是大勢所趨,但考慮到中國軍隊的現實情況和改革步驟,還要適當保留一定數量的裝甲師,致於保留哪些部隊,就要從地域分布、歷史沿革和裝備水平等綜合因素考慮。首先從地域來看,目前裝甲師的分布特點是均衡分布、偏重北方,東北2個、華北2個、華東2個、中原2個、西北1個,今後每個地域只需保留一個裝甲師即可,這樣東北、華北、華東、中原地區就要減少一個裝甲師;從歷史沿革來看,裝甲1、2、3師是解放軍成立最早的裝甲部隊,幾乎與新中國成立同步,解放軍一向重視軍隊的歷史傳統,這也是為什麼在歷次裁軍中大部分紅軍團隊能夠保留下來的主要原因,而且這三個師也是解放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師級裝甲部隊,具有光榮的傳統,理應是優先保留的;從裝備水平來看,第38集團軍屬下的裝甲6師是解放軍裝甲部隊中裝備水平最高的,不僅最早列裝99式主戰坦克,而且其中的一個裝甲團還是解放軍陸軍最早建成的全數字化部隊,現代化水平可比肩美軍,無疑裝甲6師也屬優先保留的;裝甲12師是蘭州軍區唯一一個裝甲師,作為西北地區的「獨生子」,自然也是優先保留的。這樣篩選下來後,剩下的裝甲4、8、10、11師就是精減的對象了,畢竟它們的歷史傳承時間較短或者裝備水平較低。
⑵ 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共有幾個集團軍
中國陸軍,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陸軍之一,共有13個精銳合成集團軍。這些集團軍由20個輕裝合成旅、21個中型合成旅、30個重裝合成旅、6個兩棲合成旅、2個空中突擊旅、5個山地打擊旅和4個機械化合成師組成,共同構成強大的戰術兵團力量。
集團軍的核心支柱是30個重型合成旅和4個機械化合成步兵師,這些部隊作戰能力極為強大。重型合成旅裝備有96/99/15主戰坦克和04A/86步戰車,以及紅箭10自行反坦克導彈,火力支援單位包括122自行榴彈炮和300毫米火箭炮,以及紅旗17和09高炮等防空單位。其整體性能與美國M1A2SEPV3和德國豹2A7相匹敵,是陸軍中作戰能力最強的部隊。
99A式主戰坦克,戰斗全重達55噸,裝備有1500馬力發動機,時速可達80公里,配備125毫米坦克炮,可在2000米距離擊穿超900毫米均質鋼裝甲。96B式主戰坦克,戰斗全重50噸,配備125毫米坦克炮,成本僅為99A式的一半,形成了經濟組合。15式輕型坦克戰斗全重30餘噸,裝備105毫米坦克炮,自身裝甲可抵禦1500米外同類105毫米坦克炮的攻擊。這些重型和輕型坦克,構成了中國陸軍世界第二大現役重裝集群。
此外,解放軍的機械化合成師全部劃分到了新疆軍區,是專門給印軍預備的「大禮」,其作戰能力遠超合成旅級單位,也是目前我軍唯一具備師級作戰力量的單位。
解放軍的快反力量由20個輕型合成旅、21個中型合成旅和2個空突旅組成。其中,兩個空中突擊旅裝備了解放軍70%以上的直升機,是陸軍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單位。空突旅下轄10個營,裝備直-19、武直-10、直-20、直-8和米-171等直升機。直-19、武直-10、直-20分別定位為輕型武裝偵察、中型直升機支援和10噸級運輸直升機。直-8/18和米-171則為13噸級中型直升機,用於艙內運輸全地形車,提供重火力支持。
輕型合成旅主要裝備為猛士系列裝甲車,擁有最強的機動能力,適合城鎮作戰。中型合成旅則以8X8輪式裝甲戰車為主,包括92步戰、11突擊炮等裝備,具備更強的防護性和火力,且機動性優於重型合成旅。同時,中國陸軍在兩棲、高機動、航空、防空、工化和信息化能力上具備完備的作戰能力,是全球唯一能在所有地形環境中獨立作戰的超級陸軍。
綜上所述,中國陸軍的軍事實力從規模、裝備、火力支援、機動性和綜合能力等方面,足以在全球陸軍中排到前三的位置。在與美國陸軍的交鋒中,中國陸軍不會處於下風,而與其他鄰國相比,解放軍陸軍更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⑶ 1個師的兵力是多少
在近代軍隊組織中,師的數量和質量常作為衡量作戰實力的標准,常規重裝機械化師有3萬人(在我國重裝師僅僅只有十個)。輕機械化師保持2.5萬(在我國僅僅只有十二個),摩托化師保持3萬(在我國現今天依然最多是摩托化師多達50多個)。
軍隊都是由士兵這種個體組成的,如果不把龐大的軍隊分編為一個個比較小的單位,那麼不管是在平時訓練還是在戰時,都難以有效的調動和計算人數。於是就形成了軍隊編制制度,目前世界的軍隊普遍採用班、排、連、營、團、師、集團軍這種類型的編制軍隊。
師的兵力根據作戰要求或者部隊設置要求,可以適當擴充或減少部隊人數,以達到作戰或者訓練的實際要求。師級單位是現行重要的作戰單位,而且師以其精細化的部隊劃分和多種類的作戰系統,為強軍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3)中國現在陸軍有多少重裝師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師曾是商、周軍隊的建制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起就有師一級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後,八路軍編有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1948年11月,全軍統一把縱隊改為軍,旅改為師。不久,又出現了炮兵師、坦克(裝甲)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先後組建了工兵師、公安師、鐵道師、航空兵師、空降(傘兵)師、水兵師和摩托化步兵師。以後,各類師的武器裝備逐步更新,編制多次改革,戰鬥力不斷提高。
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的國家,對陸軍師的編制、裝備不斷進行改革,以增強獨立作戰、多種作戰和持續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