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珅的兒子為什麼叫豐紳殷德
和珅的兒子叫豐紳殷德是因為這個名字是乾隆皇帝所賜。以下是對此的詳細解釋:
② 恭王府花園歷代主人
恭王府花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其第一代主人,鈕祜祿·和珅(1750-1799)。這位出身貧寒的滿洲人,憑借出眾的才華和乾隆皇帝的寵愛,崛起於清朝政壇,執掌了軍政、外交、文化等眾多重要權力。然而,他的貪污腐敗行為最終導致了他在1799年正月被勒令自縊。[1]
第二代主人是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他娶了乾隆的小女兒固倫和孝格格,盡管和珅死後他仍居住在恭王府,但他在1810年離世。[1]
恭王府隨後由乾隆的第十七子永璘慶郡王接管,他與豐紳殷德夫婦一同分享府邸,但他在1820年因病去世。[2]
到了第四代,恭親王愛新覺羅·奕䜣(生於1833年)成為關鍵人物。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主持創立了近代的第一個外交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領導了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如創辦外語學校、兵工廠等。奕䜣在1898年在京郊戒台寺去世。[2]
最後一代,奕䜣的兒子愛新覺羅·載瀅,因支持反帝的義和團運動,於1902年被革回本支,此後他一直居住在恭王府,直至安詳離世。[2]
恭王府花園為恭王府後的一獨具特色的花園,又名萃錦園,位於柳蔭街甲14號,建於1777年,據考證是在明代舊園上重修的,全園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有古建築31處。恭親王為重建花園調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畫斑斕,融江南園林藝術與北方建築格局為一體,匯西洋建築及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為一園,建成後曾為京師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現存王府園林藝術的精華所在,堪稱「什剎海的明珠」。其中園中的西洋門、御書「福」字碑、室內大戲樓並稱恭王府「三絕」。某些紅學家認為此園可能是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③ 歷史上有豐紳殷德這個人嗎
有
豐紳殷德(fengšen yendehe),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字天爵,號潤圃,清朝人。其父為乾隆寵臣和珅,其妻為乾隆之女十公主,封為固倫和孝公主。
豐紳殷德生於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日(1775年2月18日),生母為和珅嫡妻馮氏馮霽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戊戌(即二十日),乾隆皇帝「賜名豐紳殷德,指為十公主之額駙。賞戴紅絨結頂。雙眼孔雀翎。穿金線花褂。」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十公主封為固倫和孝公主,豐紳殷德授固倫額駙,「戴紅寶石帽頂三眼花翎。金黃帶。紫韁。服色與貝子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七月,「命固倫額駙豐紳殷德、在御前行走。」十一月二十七日,十公主下嫁。十二月,命其「紫禁城騎馬」。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兼散秩大臣行走。乾隆五十九年十月,為正黃旗護軍統領。乾隆六十年正月,為內務府大臣。嘉慶二年二月,兼鑾儀衛鑾儀使。八月,兼正白旗漢軍都統。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伏法,豐紳殷德以公主故,免連坐,仍給伯爵。二月,因和珅「有謀為不軌之意」,其雖不知情,「加恩免其追問。但不應仍叨世襲伯爵」,遂「革去伯爵。停其世襲。賞給散秩大臣銜。當差行走。」。嘉慶七年(1802年)十二月,「以四川陝西湖廣三省教匪全平」,「恩逮親藩。因念固倫和孝公主、亦應一體錫予恩施。著將豐紳殷德、賞給民公品級。仍在散秩大臣上行走。」嘉慶八年(1803年)八月,固倫和孝公主府長史奎福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與父報仇,並欲毒害公主及將侍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生女」等罪,謀反雖然子虛烏有,但是,國服一年內侍妾生女一事確實無誤,遂革去公銜及所管職任,在家圈禁,閉門思過。十二月,賞三等輕車都尉俸。嘉慶十一年(1806年)四月,以頭等侍衛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赴蒙哥烏里雅蘇台任職。嘉慶十二年正月,調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十二月,賞給伯爵銜,離京赴烏里雅蘇台軍中任職。嘉慶十五年(1810年)二月回京養病。四月,加恩賞給公爵銜。五月十七日卯刻卒,年三十六。「賞銀五千兩治喪。照公爵銜賜恤。」有子早夭,遺二女,以養子福恩嗣,承襲和珅父常保所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