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哪個國家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

哪個國家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

發布時間:2025-08-14 22:15:37

『壹』 鴉片戰爭有什麼影響

鴉片戰爭是英國以武力手段打開中國國門的一場侵略性戰爭,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和屈辱,並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社會性質的轉變
在政治層面,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擁有完整的主權。然而,戰爭之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等主權受到了嚴重侵犯。在經濟領域,戰前中國是一個以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為主的國家。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步將中國市場納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導致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社會矛盾的轉移
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轉移。原本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務的變化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主要是反對國內的封建統治。戰爭之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標志著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鴉片戰爭後的幾年裡,英國輸華商品增加了3.5倍,其中棉紡織品增加了4倍以上。1845年,福州官員報告稱,洋貨充斥市場。洋布和洋棉因其質量和價格的優勢,在民間廣受歡迎,導致中國本土的棉布不再暢銷。江蘇松江和太倉一帶,作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中心,也因洋布的暢銷而受到沖擊。這表明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
此外,外國商人還大量收購中國的農產品和土特產品,尤其是絲綢和茶葉。這些產品的出口刺激了國內生產,但也使得中國的絲和茶的生產日益依賴於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求,導致生產和貿易的殖民地化和商品化,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並進一步瓦解了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貳』 英國打開中國大門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西首戰,明英戰爭。英國人為了通商,並且想要獲得大利益,所以決定一定程度上使用武力威懾明朝,讓明朝最大化英國的利益。英國就派出了一艘戰艦,炸毀了明朝幾座炮台,擊潰了明朝水師(就一艘戰艦能把明朝打成這樣,是真的不可思議)但是由於孤軍深入,被明軍圍剿,導致英軍傷亡數十人,再加上目的是通商,不是開戰,所以英軍不得不議和,因此賠償了明朝2800兩白銀,並且歸還30頭豬。
第二階段:單膝下跪求乾隆。英國人對乾隆表示想要通商,於是送來了大量禮物,並且答應,在於乾隆談話時單膝下跪,結果,清廷卻把那些通商禮物視為「貢禮」,把英國使者視為「貢使」,導致一場國際談判變成了一次一點也不好笑的國際玩笑,就這么不歡而散。
第三階段:流入鴉片摧毀根基。由於外交手段無效,發起戰爭的話還不到時候,因此英國便向中國國內流入大量鴉片,以此獲得大量利潤並且慢慢侵蝕中國。
第四階段:雙方互相宣戰。由於鴉片導致軍隊身體素質變差,因此在戰斗中往往失利,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鴉片流入更加泛濫。
第五階段:再次發動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客觀角度上說,清廷備戰比第一次充分,因此給予了英法聯軍較重打擊,但是戰爭終究失敗,英國商人終於獲得了在中國購買房產的權利。
第五階段:順其自然,靜觀其變。由於洋務運動,英國想要再次發動戰爭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損失了,清廷軍備迅速發展,陸軍早早實現近代化,國力上漲了不少。但是,此時的英國在中國的利益已經是很大了,要是繼續吞噬,勢必引起第三次戰爭,或者引起歐洲各國的嫉妒,正常情況下沒有動武必要了。

望您採納

『叄』 到底哪個國家打開了中國的國門為什麼不是其他國家

1842年8月,在持續了兩年之久的中英鴉片戰爭之後,清廷談判代表和英軍代表達成了協議,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中有這樣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葡萄牙人很狡猾,借口船舶出事,乞求在澳門借一塊地方晾曬衣物,這一晾曬後,他們就賴著不走了,然後又通過賄賂海道副使汪柏行等人,漸漸地在澳門站穩了腳跟,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他們通過一步步的蠶食行為,逐漸占據了澳門的大部分地區,然後以每年五百兩銀子的租金,向明清來個王朝租借澳門,名義上是租借,但在事實上,葡萄牙人成為了當時澳門事實上的“管理者”。

採取巧取豪奪的手段將澳門“占為己有”後,葡萄牙人開始以此為基地,開展國際貿易,收益頗豐。而葡萄牙人的行為,也給了日後荷蘭、英國等西方列強以借鑒,他們視大清為眼中的一塊肥肉,或侵佔台灣,或割佔香港,尤其在中英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以武力打開了。

『肆』 最先打開中國國門的是哪個國家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鴉片戰爭(Sino-British Opium War)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也改變了香港的命運。嘉慶中葉後,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列強卻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主要目標。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國」思想,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外來的產品的需求很小。外國商人為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鴉片的輸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摺。林則徐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後會弄的國貧民弱「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種局面顯然是道光帝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銀」是封建統治的兩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200多萬斤)鴉片。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和四千餘名官兵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在林則徐的部署下,廣州軍民嚴陣以待。英軍無隙可乘,逐北犯廈門,也未得逞。又進犯並攻陷浙江定海,繼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將英國外交大臣的照會送交直隸總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門口外的穿鼻,與英軍統帥談判,議定草約,稱為《穿鼻草約》。中國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圓,英國歸還定海,兩國國交平行等。清政府大為震怒,於是清政府於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對英宣戰,並派皇侄奕山為靖逆將軍,率兵赴廣東作戰。次月,英軍攻佔虎門炮台,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琦善被鎖拿入京問罪。同年四月,廣州城郊三元里發生民眾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入侵的勇氣。同年夏秋,英軍繼續擴大戰火,先後攻陷福建廈門,浙江定海,鎮海和寧波。皇侄奕經奉命赴浙江主持軍務,連遭挫敗,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英軍攻陷吳淞口炮台,守將陳化成戰死。之後,英軍一度侵佔上海,寶山,又闖入長江,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江南重鎮---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二千一百萬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而通過《南京條約》補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的簽訂得到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優惠國待遇和開設租界等特權。美國,法國隨之也接蹱而至,先後脅迫清朝政府與他們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關閉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兵利炮打開。從此再也不能復合。

閱讀全文

與哪個國家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印度的簽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141
印尼男孩割禮是什麼意思 瀏覽:30
以色列和伊朗打起來哪個國家好 瀏覽:7
印度半島容易發生旱澇是為什麼 瀏覽:832
印度恆河的魚多少錢 瀏覽:760
英國離岸公司開戶辦理多少錢 瀏覽:994
義大利outlet有哪些品牌 瀏覽:330
印度為什麼控制疫情暴發 瀏覽:187
義大利尾單是什麼意思 瀏覽:493
印尼這個國家怎麼形成的 瀏覽:652
英國本科留學如何選擇 瀏覽:985
印度如何評論秦始皇的 瀏覽:113
義大利童裝運動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314
伊朗抓小偷是怎麼懲罰的 瀏覽:846
在中國四川哪裡發現了鋰礦 瀏覽:15
印度的保安有多少錢 瀏覽:219
印度旅遊網路怎麼樣 瀏覽:966
印尼斑帆蜥蜴有真菌怎麼辦 瀏覽:860
印度是怎麼封閉農村的 瀏覽:87
印度的基本字有多少個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