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土部門規定的18億畝基本農田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1、首先,是確保中國糧食安全的需要。實現中國糧食基本自給的耕地面積最低是18億畝。因此,保住18億畝耕地,就使糧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資源基礎。
2、 其次,是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需要。耕地減少過快,在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將會產生大量「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農民,給農村社會穩定埋下隱患。
3、另外,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還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穩定生態環境建設成果。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抑制建設佔用土地的過度需求,促進形成節約集約用地的倒逼機制,同時減少土地過度開發所帶來的生態問題。
(1)中國最低要有多少耕地面積擴展閱讀
全國耕地面積已從1995年的19.51億畝減少到18.26億畝,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增地減」已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同時,近年來,我國部分耕地質量降低,在農業科技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糧食單產持續提高難度加大。
造成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態退耕、非農建設佔用、農業結構調整以及災害損毀,補充耕地主要是開發、整理和復墾三項因素。但受後備資源的數量、質量、經濟條件以及環境效應的影響,未來耕地補充的能力有限。
從土地開發看,我國耕地後備資源開發潛力不到5000萬畝。從土地整理和復墾看,受資金、政策等條件的限制,通過建設用地的整理復墾補充耕地的規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