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中國機長》裡面的航空愛好者,起的什麼作用
個人認為空中乘務員不過只是端茶送水撿垃圾的空中高級服務員, 對的民航人,那份責任和擔當油然而生。航空事業,需要民航人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的精神和科學求實、一絲不苟、團結協作、奮發圖強的作風。
《中國機長》可挖掘的點很多啊。人如何面對和看待生死?我們每一次坐飛機出行的背後,有多少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歡迎大家討論評價!
② 電影《中國機長》中有哪些隱藏的彩蛋
咱們就討論一下電影有哪些不被注意到的細節彩蛋。
一、機長張涵予起床後的冷水澡憋氣。
電影的開始就是從機長的視角起頭,睜眼,起床,張涵予首先定了鬧鈴,把水調到冷水,然後憋氣了降級三分鍾
這段長達一分鍾的鏡頭,當然不是導演為了顯示張涵予身材,而是為了後邊飛機擋風玻璃碎了之後,缺氧,低溫的駕駛艙,機長張涵予能堅持那麼久做了鋪墊。
憋氣,抗凍,這是遭遇險情而沒有徹底慌亂的伏筆。
二、乘務長袁泉,廣播的時候,說一句吸一口氧氣,說一句吸一口氧氣。
這段不是說空姐身子骨多弱不禁風,乘客活蹦亂跳,空姐個個病懨懨,而是袁泉特意表現的一個機艙缺氧的環境。
當時飛機在9800米高度平飛,突然駕駛艙玻璃碎了,底下都是青藏高原的高山,客艙釋壓之後,根本沒有氧氣能呼吸,正常人在高原上,身體承受能力都不行,更不用說在高速行駛的飛機上。
當時飛機上乘客大吵大鬧,其實是誇張了,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拿到掉下來的氧氣面罩吸氧,一般人連一分鍾都堅持不了。
三、副駕駛被吸出窗外是真的。
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出去是真的,新聞里也報道過,而且受傷比電影里更嚴重,不但胳膊和臉被割傷,耳朵好像因為氣壓和風吹而聽不見。
而且真實情況是副機長被空姐合力硬拉著才沒飛出去。
但是,飛機飛雲層里是導演編的,現實中沒有這個情節,30分鍾左右就迫降了,但電影不能30分鍾就結束,所以增加了風雨雷電情節,製造懸念。
我其實好奇,開著窗戶下雨,里邊是不是也灌水,這一點電影里沒提現,大家衣服都是乾的。
四、關曉彤看似是沒用情節,但實際上很有意義。
看電影的都對關曉彤這群飛機愛好者有點蒙,說好的關曉彤的空姐「你xx」呢?不知道這群人是來搗亂的還是看熱鬧的。
實際上,最早收聽到飛機求救信號的,就是現實中的一群「飛友」,也是這群專業的愛好者,提供了當時飛機與ATC的對話,給後面分析飛機情況起了不小作用。
電影里大家第一時間得知飛機出事,肯定不能是機場方面放出消息,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群飛機愛好者們發的,要不然飛機還沒落地,事情就上熱搜了,根本不可能是官方消息。
電影安排不少鏡頭給他們,除了湊時間,大概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吧。
五、電影宣傳的時候,沒有帶上楊穎。
有消息稱,電影開始宣傳時候,沒提及楊穎名字,是黃曉明的關系,好像是鬧矛盾了,電影是黃曉明幫忙介紹進去的。
但我覺得有點太八卦,很大可能,是製片方怕楊穎演技口碑影響整部電影,才沒敢當流量幌子,現在還有人因為在電影里看到楊穎罵街的,太誇張了。
但萬幸的是,楊穎在電影里演技不錯,鏡頭不多,但都在及格線上,加分少。
《中國機長》對於事件本身還原度非常高,所以給觀眾的感覺就是特別真實,比起《攀登者》離我們更近,比《我和我的祖國》更能體會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