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萊郡郡名起源
在古代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東萊郡的命名有著深遠的淵源。在商、周時期,這片土地被稱為萊國,見證了其早期的歷史變遷。公元前567年,萊國不幸被強大的齊國所吞並,這一歷史事件對東萊郡的後續發展產生了影響。
關於「東萊」這一名稱,我們可以追溯到《國語》中的齊語篇章,其中記載了「通齊國之漁鹽於東萊」的信息。韋昭的注釋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他指出「東萊」是齊國東部的夷族地區,因其位於齊國東部,因此得名「東萊」。這一名稱的誕生,反映了當時區域地理與文化的特點。
然而,隨著歷史的推進,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齊國東部實施了行政區劃的變革,設立了膠東郡。這標志著東萊郡的名稱可能有所調整,或者膠東郡覆蓋了東萊地區,但無論如何,這段歷史時期的東萊,其文化與地理特性無疑為膠東郡的形成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東萊郡,郡名。漢景帝時分膠東國而置,其地在今山東煙台、威海一帶。東漢時治所為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屬青州。曹魏時移治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南朝宋移治曲城縣。北魏時復治掖縣。隋、唐時改東萊郡為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