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粱是原產中國的農作物嗎
高粱不是原產中國的農作物。
高粱(古稱蜀黍),為中國農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之一,這一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物種在中國的歷史可謂悠遠。然而,高粱並不是原產於中國的農作物,最新研究表明栽培高粱是原產於非洲,在大約於12000年前由非洲當地的野生種馴化而來。此後,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高粱可能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漂洋過海傳入印度。
歷史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來看,高粱大致在兩漢魏晉時期傳入中國,該時期的考古遺址中有十一處發現了高粱出土的痕跡,它們分別位於遼寧、內蒙古、山西、廣東、江蘇、陝西及河南等省份。但是,它們很有可能並不是從同一個方向傳入中國。
其中一個方向便是中亞的陸上絲綢之路。西漢時期,中亞的粟特人早已掌握由印度傳來的高粱種植作法,他們那個時候隸屬於康居統治。漢武帝開河西、通西域,陸上絲綢之路貫通後,精於商貿的粟特人以及其他康居商團前來中原十分頻繁。正是由於中原與粟特之間長期以來保持著的緊密聯系,為高粱的傳入提供了有利條件。
另一個方向則是身毒(印度)的西南絲綢之路。中國雲南不僅與中南半島的緬甸、寮國接壤,而且從雲南西部怒江峽谷頂端的貢山邊界,前往今印度東北部地區的阿薩姆邦僅約有150公里,這里離古印度的核心地帶也並不遙遠。
根據相關研究,最遲到公元前四世紀末,憑借著山水相連的地緣優勢,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之間就已經開辟了一條互通有無的國際交流大動脈,這就是著名的「蜀身毒道」。通過密切的人員、物資往來,高粱很可能就在貿易交流的過程中,有意無意被帶入西南地區,進而進入蜀地,乃至中原。
② 高粱米的禁忌(講解高粱米的前世與今生)
高粱原產於非洲,科學家通過世界不同的高粱米品種間的基因遺傳距離大致推算,高粱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時間約在950年前的遼宋西夏時期。我國也是高粱的主產區,在世界糧食種植面積中排名第五(前四位為玉米、小麥、稻穀、大麥),美國、非洲和南亞也是世界重要的高粱主產區。我國主產區集中分布在遼寧、吉林、內蒙古、四川等地,其中東北地區種植廣泛。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高粱進口國!
高粱地
市面上常見到的產品有:高粱米飯、高粱酒、高粱煎餅、高粱饅頭、糖果等,但它們都來源於同一種作物嗎?見過最初的它嗎?今天我就來科普一下:
高粱脫殼後稱為:高粱米,俗稱蜀黍、蘆稷、茭草、茭子、蘆穄、蘆粟等(各地叫法不同),在科學分類中屬於:
域:真核域;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高粱屬;
種:二色高粱。
它們分布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耐旱,適合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中栽培。籽粒色澤有黃色、紅色、黑色、白色、灰白色、淡褐色五種。高粱米的子粒呈橢圓形、倒卵形或圓形,大小不一,顏色有白、黃、紅、褐、黑等,一般隨著種皮中單寧含量的增加,粒色由淺變深。胚乳按結構分為粉質、角質、蠟質、爆粒等類型,按顏色又有白胚乳和黃胚乳之別。
高粱的種類繁多,按高粱穗的外觀色澤,可以分為白高粱、紅高粱、黃高粱等,按照成熟期,可以分為早熟、中熟、晚熟。按品種和性質可分為粘高粱和粳高粱。紅高粱又稱為酒高粱,主要用於釀酒,白高粱用於食用,性溫味甘澀。高粱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是釀酒、制醋、提取澱粉、加工飴糖的原料。而且高粱米磨成面,可以做煎餅、饅頭、餃子,非常好吃,有機會大家可以嘗嘗。
在講講它的營養價值。
高粱米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據測定,每100克高粱米,含有蛋白質8.4克,脂肪2.7克,碳水化合物75.6克,鈣7毫克,磷18毫克,鐵4.1毫克,尼克酸1.5毫克。因此,食用100克高粱米可供給人體約1507千焦熱能,如與米、麥等搭配食用,可使不同氨基酸和各種營養素互相調補,提高對人體的營養作用。
除了營養價值高之外,高粱米也可入葯。祖國中醫學認為,高粱米性味甘、澀、溫,無毒,具有和胃、健脾、止瀉等功效。可用來治療食積、消化不良、濕熱、下痢、小便不利等病症。
雖然高粱米很好,但有些人還是不能吃,如果身體出現明顯的燥熱徵象、濕熱表現或陰虛內熱症狀時,則最好不要吃高粱米。另外,高粱米不能長期大量地食用,否則可能會導致大便燥結難排,甚至引起大便出血的情況。
看看高粱都能做什麼好吃的?
山楂高粱米粥
山楂高粱米粥
用料: 高粱米50克,山楂20克,水。
製法: 山楂干用水洗凈,浸泡10分鍾。高粱米,洗凈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泡好的山楂干。煮開後,放入高粱米開始煮。大火煮15分鍾,換小火繼續煮。大約煮20分鍾,把高粱米煮軟即可食用。
功效: 養胃助消化,老幼皆宜。
禁忌: 糖尿病患者應禁食高粱。大便燥結以及便秘者應少食或不食高粱。山楂不宜與海鮮、人參、檸檬同食。
高粱米水飯
高粱米水飯
用料: 高粱米、飯豆。
製法: 高粱米和飯豆(紅芸豆)淘洗干凈,加清水放入冰箱浸泡一夜。倒掉浸泡過的水,重新沖洗兩遍。將米放入煮鍋中,加適量清水,蓋上蓋,大火煮開,小火約煮半個小時,把鍋蓋留一點縫,防止撲鍋,煮至水分吸收得差不多了,蓋上蓋,關火燜十幾分鍾即可。將煮好的米飯用勺子翻鬆,用涼開水過幾遍,至水清徹即可。
功效: 高粱米水飯可以搭配烀茄子土豆蘸醬吃,也可以就著野菜、小蔥蘸醬,硬實的高粱米粒,就著清涼的水一起吃,尤其在夏天吃著特別過癮,簡單卻很美味。
③ 我國高粱最早什麼時候出現
我國高粱最早在5000年前出現。
高粱的有關出土文物及農書史藉證明高粱種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歷史,其起源和進化問題多年來一直有兩種說法,一說由非洲或印度傳入,二說中國原產。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於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
世界上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里非洲佔28種,158個變種里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3)高粱多久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高粱的營養價值
1、高粱米中的蛋白質以醇溶性蛋白質為多,色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較少,是一種不完全的蛋白質,人體不易吸收。如將其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則可提高營養價值。
2、高梁中含的脂肪及鐵較大米多。在穀物中,高粱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質的質量也最差;高梁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卻能為人體所吸收,因此,以高粱為主食的地區很少發生「癩皮病」。
3、高粱米脂肪含量3%,略低於玉米,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點也略高些。亞油酸含量也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產品中粗脂肪含量較高。
風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為9.5%左右,鮮高粱糠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別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較少,僅為3.6%左右,高粱稈和高粱殼中含量也較少。
④ 高粱的歷史起源
高粱是人類栽培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其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約12000年前的非洲熱帶草原。
高粱的野生祖本在非洲熱帶草原被古人馴化,這是高粱栽培歷史的起點。據學者研究,這一馴化過程使得高粱逐漸適應了人類的農業需求,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
公元前2000年左右,高粱經海路傳入了印度。這一傳播路徑顯示了高粱在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和傳播,也為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種植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高粱的傳入時間大約在兩漢時期。高粱經過西北、西南及海上絲綢之路等多條路徑傳入了中國,成為了中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高粱的起源問題,還有外來說的觀點,即認為高粱是經過非洲、印度等地傳入中國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化石記錄的支持,因為在非洲莫三比克的一個溶洞內,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高粱屬化石記錄,這進一步證明了高粱起源於非洲的說法。
綜上所述,高粱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非洲熱帶草原,經過長時間的馴化和傳播,逐漸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種植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