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各個省名稱的由來
中國各個省名稱的由來多種多樣,以下是部分省份名稱由來的解釋:
北京市:其名稱由來可追溯至戰國時期,那時它被稱為薊,是燕國的京城。後來歷經遼、金、元、明等朝代的變遷,最終在明朝時期,永樂帝朱棣將其更名為「北京」。
天津市:源於元代前稱直沽,明永樂二年設天津衛,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
上海市:源於宋代的上海鎮,又因漁民使用竹編捕魚工具「滬」得名。另外,古代上海地區屬於楚春申君黃歇的封邑,因此也被稱為「申城」。
重慶市:源於古代的巴,宋代稱恭州。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於是升恭州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河北省:簡稱「冀」,源於戰國時期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漢代分屬幽州、冀州。
河南省:簡稱「豫」,源於黃河以南地區,漢代設豫州部,唐代置河南道。
山西省:簡稱「晉」,得名於春秋時的晉國,後分韓、趙、魏三國。另外,山西也因地處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源於古代的蒙古部落,蒙古語意為「永恆之火」。
遼寧省:簡稱「遼」,源於遼河,清末曾稱奉天省,1929年因「遼河流域永遠安寧」更名為遼寧省。
黑龍江省:簡稱「黑」,源於境內流淌的黑龍江,這條河流也是中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之一。
B. 中國歷代疆域圖
中國歷代疆域圖展示了中國從遠古時期至清朝(鴉片戰爭前)的疆域變遷。以下是基於提供的信息和圖片,對中國歷代疆域圖的詳細概述:
一、遠古時期
二、夏朝
三、商朝
四、西周
五、春秋戰國
六、秦朝
七、西漢
八、東漢
九、三國時期
十、西晉與十六國
十一、南北朝
十二、隋朝
十三、唐朝
十四、五代十國
十五、宋朝
十六、元朝
十七、明朝
以下是部分歷史時期的疆域圖展示:
以上是中國歷代疆域圖的概述及部分圖片展示,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歷史上疆域的變遷和發展。
C. 關系梳理:西晉·東晉·南朝·北朝
西晉、東晉、南朝、北朝關系梳理:
西晉、東晉、南朝、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重要時期,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歷史聯系和演變關系。以下是對這四個時期關系的詳細梳理:
西晉:
時間:266年-317年。
簡介: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其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新疆,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八王之亂,西晉國力漸衰。316年,西晉被前趙所滅,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
東晉:
時間:317年-420年。
簡介:東晉是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雖然東晉在政治上不得不依靠士族門閥,門閥政治在東晉的特殊環境下得到發展,但東晉依然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的偏安統治。東晉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南朝:
時間:420年-589年。
簡介: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由漢族建立的四個正統王朝的統稱,上承東晉下啟隋朝,共歷二十四帝,享國一百六十九年。南朝繼承了東晉的領土,其范圍大致為秦嶺、淮河以南及漢水流域。南朝又分為宋、齊、梁、陳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南朝與鮮卑族或鮮卑化漢人在中國北方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政權對峙,合稱南北朝。
北朝:
時間:386年-581年。
簡介: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存在於北方五個朝代的總稱。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繼承北周疆域的隋由於滅亡南朝陳,完成了統一大業,所以沒有被稱作北朝,而是被後世單獨稱為隋朝)。從北魏統一北方開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為止,這五個朝代與南方地區相繼並存,共計一百三十六年。
整體關系:
以下是南北朝時期政權及人物關系的圖片展示:
通過這張圖片,我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西晉到隋朝之間的政權演變和人物關系。
D. 河北省的建制始於哪個朝代
北宋時南部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於遼國南京道、西京道東部、中京道西部,河北東路轄大名府、開德府、河間府三府;十一州:滄、冀、博、棣、莫、雄、霸、德、濱、恩,清。
河北西路轄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台),慶源府(趙縣)四府。州九:相,浚,懷,衛,洺,深,磁,祁,保。
南宋已經丟失半壁江山,燕雲十六州、河北西路、河北東路都被與南宋同一時代的金國佔領,在金國統治時期河北地區地圖。
河北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紀,商王祖乙遷都於邢(今邢台市),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130多年。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召公之子於燕國,封周公之子於邢國,河北成為燕、邢之地。
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西北部屬代國。邯鄲和邢台曾是趙國都城。
秦始皇時期這里屬於巨鹿郡、邯鄲郡、恆山郡、齊郡、濟北郡、上谷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漢時河北屬幽州、冀州、並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薊(今北京市),冀州治廣川國(今河北冀州市舊城),並州則治晉陽(今山西太原)。東漢時屬幽州、冀州。三國時屬幽州、冀州。
E. 中國的朝代順序和省份名和它的簡稱
先是三皇五帝時期,接著是堯舜禹禪讓時期,然後是夏商周時期,後來是春秋戰國時期,在後來是秦的統一時期,完了是東漢西漢時期,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後是唐·宋·元·明·清,這個時候王朝就完了。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滬)
重慶市(渝)
河北省(冀)
河南省(豫)
雲南省(雲)
遼寧省(遼)
黑龍江省(黑)
湖南省(湘)
安徽省(皖)
山東省(魯)
新疆維吾爾(新)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
江西省(贛)
湖北省(鄂)
廣西壯族(桂)
甘肅省(甘)
山西省(晉)
內蒙古(蒙)
陝西省(陝)
吉林省(吉)
福建省(閩)
貴州省(貴)
廣東省(粵)
青海省(青)
西藏(藏)
四川省(川)
寧夏回族(寧)
海南省(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