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時說的「良田千頃」到底有多大
千頃,約十萬畝地,66700000平方米。北京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良田千頃近100個故宮那麼大。
「頃」是古代田地面積的單位,等於一百畝;「畝」也是古土地單位,一畝約等於667平方米,也就是說一頃就有66700平方米。
(1)中國古代一塊地有多少平方米擴展閱讀:
古代的畝:
在古代,人們把行走兩步稱之為「一雙步」,距離大約為5尺左右。我們都知道,每1尺大約就是1/3米。以前老人們常說的「長十六,寬十五」,換算成雙步的長度,正好就是一畝地。
其實,「畝」這個計量單位早在30年前就已經被定為將要淘汰的說法了,只不過中國農村地域廣大,很多人用的習慣了至今仍在流傳使用。隨著國家的計量單位逐漸與國際上接軌,以後用到「公頃」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大家要記住,1公頃就是1萬平方米。
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正式計量面積的單位是公頃,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公頃。並且規定1公頃等於15畝地,所以經過換算得出1畝地就等於666.67平方米,大約就是長60米,寬10米的面積大小。現在很多農村地區,都流行建造蔬菜大棚,很多標准大棚的面積大約就是一畝地。
打個比方來說。一個標準的籃球場地大小是長28米,寬15米,也就是420平。一畝地的面積大約正好是籃球半場場地的面積的3倍,這樣就可以比較直觀的理解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畝 (漢字)
B. 一畝地是多少米,多長多寬
一、在中國,畝是一個傳統土地面積單位,定義為666.67平方米。這是基於古代的計量方法,即60平方丈等於一畝。
二、一公頃等於15畝,因為1公頃等於100米乘以100米,即10,000平方米。所以,一畝大約等於666.67平方米。如果一塊地的尺寸為長30米、寬18米(即長10丈、寬6丈),或者長36米、寬15米(即長12丈、寬5丈),那麼這樣的土地面積就被認定為是一畝。
三、換算方式表明,1畝等於6000平方尺。考慮到1米等於3尺,1平方米等於9平方尺,因此1畝約等於666.7平方米。
四、畝字源自中國古代的井田制度,該制度在夏、商、周時期有所實施,並且存在不同的版本。夏商時期的井田模型與周朝的有所不同,因此「畝」字實際上起源於夏商時期。在先秦的重要文獻中,「畝」通常用來指代「私田」,而「田」則指代「公田」。
五、根據出土的「商鞅方升」測算,一畝約等於0.2907市畝,這意味著當時100畝相當於29.07市畝。通過夏、商井田模型的還原和分析,我們可以理解「畝」字是當時農戶耕種土地規劃狀態的符號化表達。
六、「畝」字的繁體形式為「畝」,其中「畝」部分表意,「久」部分進一步解釋了「畝」的結構和狀態。了解夏、商時期的井田模型,可以幫助我們不言自明地理解「畝」的含義。
七、在夏、商時期,「畝」可能指的是農戶耕作的一塊土地,例如夏朝的50畝、商朝的70畝。夏、商井田模型與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結構性差異,這導致了一些歷史文獻在解釋井田制度時出現了矛盾。
八、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個重大進步是壟作的出現,這可能與排澇和灌溉問題的解決有關。在壟作中,凸起的部分被稱為「畝」,而凹陷的部分則稱為「畎」。
C. 古代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啊
畝制、公頃。
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於一公頃。選取60平方丈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數方法。現在計數大都以十為一個單位進位,古代的進位則多以"60」為一個單位進位。比如一甲子為60年等。
井田制百步為畝(寬一步、長百步)。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秦並六國,漢承秦制,大小畝並行。至漢武帝統一田畝步數,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為畝,推行於全國。此後,一畝廣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未有變化。
(3)中國古代一塊地有多少平方米擴展閱讀:
清朝以5方尺為步,以240步為一畝。至於一步究竟是多長,又是一個變化的量。周代的一尺大約為19.9公分,秦尺約合23.192公分(商鞅方升);漢尺約23公分左右(《三國演義》上說:關雲長身高九尺。
如果按照現在33公分左右為一尺的話,關雲長就有3米高了,太不實際。可以推定,《三國演義》上所說的尺,應是指當時的漢尺:每尺23公分左右。
照此計算,關雲長的身高為207公分,照現在看來,此身高也大有人在,不足為奇。以上插敘了一段,無非是想說明,尺的長短是與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的);清代的一尺約合32公分左右。
D. 古代一頃土地是多少
古代1頃為50市畝,1市畝為60平方丈,為1/15公頃,約667平方米。所以1頃為現在的3.33公頃多,33333平方米。
現代1頃(公頃)為100公畝,即1萬平米。
古代的度量衡和現在的有一定的差別,秦朝時一畝只有今天的零點九九左右,隋朝時只有今天的七成左右,唐代時也才有今天的零點八七,清朝的時候要稍微多一些,達到了今天的九成左右。
一公頃的面積是十五畝,公頃是一個國際上的單位,一公頃等於一萬平方米,一畝土地大概是667平方米, 用一萬除以一畝667就能得到了的一公頃大概是十五畝土地。
(4)中國古代一塊地有多少平方米擴展閱讀
在我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千米(k㎡)、公頃(h㎡)、平方米(㎡)。在古代,人們把行走兩步稱之為「一雙步」,距離大約為5尺左右。我們都知道,每1尺大約就是1/3米,以前老人們常說的「長十六,寬十五」,換算成雙步的長度,正好就是一畝地。
其實「畝」這個計量單位早在30年前就已經被定為將要淘汰的說法了,只不過中國農村地域廣大,很多人用的習慣了至今仍在流傳使用。隨著國家的計量單位逐漸與國際上接軌,以後用到「公頃、平方米、平方千米」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
畝和平方米換算方法:
1、平方米換為畝:平方米換為畝的計算口訣為「加半左移三」,如200平方米的計算方法是先用200加200的一半,即200+100=300,再把小數點左移3位,即得出200平方米的畝數為0.3。
2、畝換為平方米:畝換平方米計算口訣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計算30畝的計算方法是30÷3=10,10加倍後為20,然後再將小數點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數為20000。
E. 中國的領土以前有多大
我國現有領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1858年至1864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和一系列勘界條約,侵佔了我國1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911年2月,通過中俄《滿洲里界約》沙俄又侵佔了我國1400平方公里的領土。1911年,蒙古在沙俄策動下「自治」,又劃走了原屬我國的1565000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樣,沙皇俄國累計共奪走了我國299.6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所以,1840年以前我國領土應為1259.64萬平方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