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越戰到底打了多少年
越戰打了20年。
越南戰爭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1)南北越南戰爭中國派出多少人擴展閱讀:
1975年3月美國正式將地面部隊撤出越南,但在越南南方留下2萬多軍事顧問,支持阮文哨傀儡軍蠶食解放區。但越南人民反對美國侵略,1975年4月30日解放西貢,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實現了國家統一。
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損失飛機8612架,其中3720為固定翼飛機,4892架為直升機(另一統計:消滅美軍飛機3744架,直升機4868架),其中在北越上空擊落美軍飛機1095架,直升機11架。
② 越南戰場解放軍死了多少謝謝!
1965年2月,美軍地面部隊直接進入南越參戰,以美軍為主體在越南南方進行地面作戰,對越南北方實行持續戰略性轟炸,並不斷侵入中國領空。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勞動黨領導下,積極投入抗美救國斗爭,同時呼籲國際援助。中國方面為響應越南勞動黨和越南政府的請求,維護中國南部邊境的安全,決定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中越兩國政府和軍隊陸續達成一系列由中國提供大量物資援助,並派出部隊在越南北方擔負防空作戰、國防工程建築、後勤保障等任務的協議。首批援越高炮部隊2個師另1個團於8月入越協助防空作戰,以後又有4批入越輪戰,連同配屬各援越工程支隊的防空部隊,共16個高炮師、63個高炮團及部分獨立高炮營等約15萬人,部署於越南北方各戰略要點。人民解放軍在越南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兵等援越部隊先後有10餘萬人,搶修被美機炸壞的鐵路設施1778處,新建、改建鐵路線577公里;修築干線公路7越南戰爭全景條,長1206公里,橋梁305座,涵洞4441座;建成內排、安沛兩個現代化機場和飛機洞庫;築成各種坑道239條(總長2.5萬多米),永久和臨時碼頭9個,掘開式永備工事123個,海底通信電纜15條(長度為103公里)等大批國防戰備工程。人民解放軍海軍掃雷部隊掃除各種水雷42枚,總清掃面積201平方公里,相繼疏通海防、鴻基、錦普等港口及東北群島的各航道。截至1973年8月,中國援越防空、工程、鐵道、掃雷、後勤保障部隊共32萬餘人。此外,中國政府向越南提供了總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幫助越軍培訓了大批各類軍事技術人員。在援越抗美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有4200多人身負重傷,1100人陣亡並被安葬在越南國土。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愛好和平人民支持下,1975年5月越南抗美戰爭獲得勝利,實現了國家統一。對於中國人民和軍隊為援助越南取得抗美救國戰爭勝利所給予的真誠、持久、巨大、有效的援助,越南勞動黨和政府曾多次給予高度評價和感謝。
③ 中越自衛反擊戰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歷史上,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置交趾郡,越南這片土地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上,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 對越自衛反擊戰 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 對越自衛反擊戰 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 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④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呢
這是美國的全球冷戰布局。
當時冷戰開始,中國大陸是我黨控制,成為共產黨的地盤。而北朝鮮的實力強大,比南韓厲害的多。而日本當時被戰爭打了個稀巴爛,又被美軍解除武裝,沒有軍事實力了。
這樣一來,東亞的形式徹底扭轉,美國的力量就弱了。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全力扶持台灣,南韓和日本,甚至自己出兵,就是為了扭轉東亞的不利局面。
朝鮮戰爭結束時,東亞局勢大體穩定,美國的力量不佔優至少還能招架。但中南半島,也就是印度支那又危險了。
盤踞北越的北越共產黨通過9年法越戰爭,把法國殖民者打的潰敗,1954年獲得奠邊府戰役勝利,很快佔領北越全境,直逼南越。
當時法國人支持不住,急於撤離越南。
美國人很清楚,如果法國人走了,南越政府是支持不住地,可能瞬間垮台,被北越占據越南全境。
而當時北越鄰國寮國和柬埔寨都是人口幾百萬的小國弱國,國內都有共產黨力量控制一方。那麼,越南被北越控制以後,很快寮國和柬埔寨也會完蛋,由此中南半島就成為共產黨的勢力范圍。
美軍畏懼爆發世界大戰,所以將戰略目標定位為扶持南越的穩定。
美軍從沒有出動大規模的地面部隊入侵北越,那麼就等於是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
北越無論打贏或者打輸,國家是沒有危險的,最慘也就是無法統一全國而已。
同時,北越也聰明的採用持久戰,游擊戰,消耗拖著美軍,看誰堅持的久。
⑤ 有關越南歷史與中越交往的論文
古代歷史——基本上是南越的藩屬時代和獨立時代相互輪替的時代
秦朝統一了中國(公元前221年)之後,就派遣五十萬大軍侵略南方。秦朝第一次大規模的侵略和緊接著趙佗(註:趙佗為秦朝派遣官吏,後面還要出場,大家注意看好了 )的入侵曾激起了越族人民的英勇反抗,說明北方的侵略進入了一個大規模的有系統的新階段。
秦朝軍隊侵佔了長江以南各族人民的一些領土,設立了閩中(福建)、南海(廣東)、桂林(廣西北部)和象(廣西西部和貴州南部)等郡(公元前214年)。但是,當秦朝軍隊越深入到越族地區,它就越遭到甌越和雒越人民的英勇抵抗。甌雒人和其他各族人民暫時撤退到深山密林中去。他們組織抗戰力量,推選傑出的人材做將領,趁夜晚伏擊秦軍。越族人堅持長期抗戰達十年之久。消滅秦軍十餘萬。秦軍的主將屠睢也被擊斃。
中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道:「當是時,秦案禍北構於胡,南掛於路,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公元前209年),天下大叛。」(《史記》卷112)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一位官吏趙佗,佔領了南海、桂林和象三個郡,建立了南越(粵)國(——這就是從古代歷史開始我就稱之為「南越」,越南文明歷史基本上從此開始),自稱王。趙佗稱王,對於北朝來說,只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稱王不久,趙佗又重新歸服北朝(那時在中國,漢朝已經代替了秦朝,那個說服趙佗從新歸順的那個漢朝官吏也是鼎鼎大名呢,留給各位看官自己去查來看看,更有意思點吧)。
建立了南越國後,趙佗曾多次發兵,妄圖吞並甌雒國。趙佗的軍隊攻打到仙游山(河北省仙山)和武寧(河北省桂武)地區(均為越國地名,現在還有什麼河南、河北、河西的地名),但全部被擊潰。
秦朝侵略軍的失敗和趙佗頭幾次侵略的失敗,說明當時我國人民有能力抵抗外來敵人大規模的有計劃的入侵。這種力量的源泉是越族人民上千年來為自己建立起丁一個早在甌雒國時期就已經得到高度表現的社會秩序、生活習慣和獨特的文化。第二個源泉是,在建國和衛國事業中,民族團結的精神日益得到加強,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表現是文郎和蜀兩個兄弟小王國統一成為一個大的甌雒國。在甌雒國范圍內,分散的部落一天天削弱,民族因素一天天增加。因此,民族精神——自主意識的表現——進一步地得到了提高。
趙佗知道不能用軍事戰勝既能國,便把軍隊撤回武寧山,與安陽王講和。他派遣自己的兒子仲姑到甌雒國向安陽王投降稱臣。安陽王把女兒媚珠嫁給仲始為妻。仲始在甌雒國做贅婿。
這正是趙佗侵吞甌雒國的陰謀。仲始在做贅婿的幾年時間里,刺探了甌雒國的情況,又學會了製造弩和破壞弩的方法,於是潛逃回國向趙佗報告。這次趙佗利用軍事和間諜相結合的方法,吞並了甌雒國。安陽王吃了敗仗,跳海自盡。這件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79年。
趙佗佔領了甌雒國之後,把甌雒國並入南越,劃分為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兩個郡。並派遣官吏和軍隊建築營寨,進行統治。
公元前111年,漢朝調動了數十萬軍隊南下攻打南越。南越抗抵了一陣之後,趙佗王朝的君臣有的被殺,有的被俘。在甌雒西於地區的首領(西於王)趁機起義,打算恢復國家的獨立。但是西於王被左將軍黃同殺死。趙朝的使者急急忙忙帶著上百頭牛和上千壇酒以及交趾、九真二郡的戶口冊到合浦(廣東省),交給漢朝官吏,表示投降。
南越國被消滅。甌雒地區轉到漢朝手中。漢朝在這里設立了交趾部,委派了一位刺史駐守在麋冷(永富省,安郎),統管九個郡。
九個郡包括: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日兩(中部中區)和六個在我國范圍以外的儋耳、珠崖(海南島)、南海、合浦(廣東)、鬱林、蒼梧(廣西)。 在每一個郡里為首的是一位統管政治的太守和一位指揮軍隊的都尉。
郡以下是縣。在交趾郡大部分縣仍然由雒將管轄,雖然他們披上了縣官的外衣,手中有了青銅印。起初,漢朝也和趙朝一樣,仍然採用「諸雒將主民如故」和「從其俗而治之」 的政策。基本的剝削方式是強迫進貢珍貴產品。此外還進行土特產和奴婢的買賣。
漢朝的直接統治范圍,也和趙陀時期一樣只局限在一部分中心區域里(州治、郡治所在地)。但其同化陰謀比過去卻更加露骨。漢朝流放了很多罪人,遷移了大量窮苦人到交趾來。
根據漢朝的統計材料,甌雒三個郡共有十四萬三千64十三戶、九十八萬一千七百三十五人。
公元初年,北方朝廷內部發生了變亂,王莽篡奪了西漢的王位,自立新朝(公元8—23年)。東漢又代替了王莽。在那段時期里,漢朝在交趾地區的官吏陰謀進行割據,但很快又歸服了東漢。從此,以錫光為交趾太守、任延為九真太守的外國統治就變得更加殘酷。這表現在剝削方式和同化程度兩個方面。
關於剝削方式除了強迫我國人民繳納南方的珍貴物品(犀角、象牙、玳瑁、珍珠、裴翠、金銀等)外,漢朝還佔領土地建立庄園,進行沉重的地祖剝削,壟斷鹽和鐵的生產和買賣等。在同化政策方面,他們強迫我國人民從吃、穿到嫁娶都得遵循漢朝的封建「禮教」。他們設立了幾所學校,目的在於為統治當局培養一些得力的官員以及宣傳封建思想和道德(三綱五常等)。
為了達到上述兩個目的,東漢鞏固了和完善了在交趾的統治機構,打算廢除「從其俗而治之」的方法,採用了漢朝的法律,以便束縛人民和限制雒將的權力。蘇定接替錫光擔任交趾太守,他非常貪婪、殘暴,是一個「張眼視錢」(《東觀漢記》)的財迷。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且帶有新的內容和不同的形式,這就是遍及全國的人民起義運動,它的頂峰是千秋萬代永遠閃爍著光芒的二征夫人起義。
公元40年3月,征側和妹妹征貳在喝門舉兵起義。各地愛國者紛紛雲集於麋冷。起義軍從麋冷向平原進軍,攻打東漢在交趾的首府贏僂(河北省順城)。二征夫人起義前後,在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 日南(中部中區)和合浦(中國廣東省內)四個郡,相繼爆發了多次起義。
根據《後漢書》(卷五十四和卷八十六)記載:在交趾、九真、日南和合浦四個郡的許多蠻人、俚人(泛指南方各少數民族)都一齊奮起響應二征夫人起義。
在二征夫人的領導下,各地方的起義——從山區到平原,包括過去甌雒國范圍內的越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很快就統一成為一個巨大的、群眾性的起義運動。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起義軍的將領中有許多婦女。
趙佗吞並了甌越國之後,我國國土被並入了南越。到漢朝統一了中國時,所有的諸侯、藩臣都歸服漢朝。
匈奴被打敗,趕到了西邊。赤土(月氏)從前原是漢族的鄰居,而這時卻住在印度大門口。漢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曾經到達了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康居,之後經過西藏返回京都長安。中亞變成了受漢朝影響的地區。漢朝曾直接與波斯相接觸,聽說還到達過羅馬帝國。朝鮮半島北部變成了漢朝的樂浪郡。滇國(雲南)被消滅。東越和閩越(浙江和福建)的各個越王都臣服漢朝,不久也都被消滅了。南越國(廣東、廣西)呂嘉抵抗失敗以後,也被消滅了。甌越也道到了同樣的命運被分割成為郡縣,並入了中國的版圖。 漢帝國正進入其全盛時期。
從此,各個「蠻夷」民族和各個「番邦」臣服於漢朝「天子」,被看成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漢族統治者大力傳播「尊君、大一統」的思想,其目的在於使邊疆各民族臣服「天子」、「天朝」。這好象是誰也不敢爭辯的事!
二征夫人的起義震撼了全國。從這次英勇崛起的烈火中放射出歷史的真理:一個民族雖小,但它曾建立起國家,並且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和做了國家的主人,這樣的民族是不會屈服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消滅它。二征夫人的起義是越南人民時而隱蔽時而公開的整個斗爭過程的結晶。這是一次全民崛起的運動,它既把起義力量聚集到二征夫人在喝門高舉起的義旗下,又在過去的甌雒國全境各地點燃了起義的烈火。起義取得了勝利,這是因為它是一次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運動,而不是個別部落、個別酋長的自發行動。它體現了各民族、各階層男女老幼在二征夫人的旗幟下團結一致、驅逐外寇和建立國家的崇高精神。
二征夫人起義的爆發是一次民族精神的覺醒。一個小民族取得了勝利,征側稱王,並建立起獨立的政權,這是對漢帝國「平天下」權威的直接否定。二征夫人同全民一起起義,又同全民一道維護自主權達三年之久。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反抗正處在興盛時期的亞洲最大的一個帝國領導起義的是婦女,這是越南婦女的最大光榮。她們不愧為傳說中所歌頌的、具有高貴品質的「仙龍」的後代;不愧為現代進步人類所贊譽的翱翔在高山之額上的雄鷹。
國家獲得了獨立。但敵我力量對比相差懸殊。
聽到征側起義、稱王的消息之後,漢朝光武帝下沼,令華南各郡製造車船,修築道路、橋梁,儲備軍糧,准備重新侵佔我國領土。公元42年4月,漢朝封馬援——一位曾經多次鎮壓了羌人的起義、雙手沾滿了中國皖城(安徽)農民的鮮血的老將——為「伏波將軍」,命他帶領二萬軍隊和二千艘車船南下侵略我國。馬援的大軍水陸配合,首先集中在合浦(廣東),然後進入浪泊(河北省仙山)地區。
征王和諸位將領從麋冷發兵到浪泊打擊敵人。在那裡,我軍和侵略軍進行了一場激戰。征王的軍隊戰斗得非常勇敢,但因力量比較薄弱,所以遭到失敗,被迫退回錦溪(永富省安樂縣)。馬援率兵尾追。經過將近一年的英勇抵抗,因我軍力量弱小,終於失敗。二征夫人回到喝門投喝江自盡。(公元43年5月,根據民間傳說,二征夫人於陰歷二月六日殉難。自古以來,每年二月六日,我國人民都組織集會祭祀二位偉大的民族女英維,以示紀念。)至此,由二征夫人領導的抗戰基本上己失敗。但是在很多地方,人民和起義軍仍繼續抗擊敵人。都羊將軍仍活動在九真地區。
根據傳說:聖天夫人在上游一帶(越北地區)抵抗敵軍。八難夫人率軍憑險扼守山隘。黎真夫人堵塞河道,打擊敵人的水軍。我軍力量雖然弱小,但戰斗卻非常勇敢。之後不久,黎真、聖天、八難夫人答都跟隨二征夫人自盡。
公元43年11月,馬援通過鑿口(寧平省安模)向九真進軍以鎮壓義軍。當地的首領和九真人民繼續英勇戰斗。馬援殘殺了成百名首領和上千名義軍。三百多名首領被俘,流放到了零陵,(湖南省)。我國又喪失了獨立。 ——因為伏波將軍馬援留下不少中國發配的犯人和士卒駐守越國,所以有將中國人稱為「馬留人」的說法。
越南一方面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基本上維持穩定的上供,雖然中央帝權的興衰更替使得兩方關系偶有變化。漢朝衰敗之後,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對南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有效管理。——大家玩三國的游戲可以接觸到彼時的越南,無論是三國志系列還是三國群英轉系列。越南另一方面也受到先進、強大、豐富的漢文化的哺乳,使得越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工商業等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提高。
直到唐朝末年,一場白滕河之役,越南吳權打敗中國,總算使越南達成獨立願望。
然而,越南的政治並未隨著獨立而穩定,尤其是在吳權死後,國家立即陷入混亂局面,直到1009年開始,越南先後出現三個大王朝——李朝、陳朝與後黎朝。在此三大王朝經營下的越南,總算維持了700餘年的長治久安局面,期間雖曾遭蒙古大軍和明朝入侵,但皆被擊退,也因此造就不少名垂青史的越南民族英雄。繼三大王朝之後的阮朝,曾藉助外力泰國和法國完成再統一大業,卻也因此引起外人的覬覦。
三、近現代史
插一句:越南無論如何自吹牛X,但是一個令他們尷尬的現實是他們的歷史總是離不開「中國」這個字眼,如果在他們的歷史書中將這個字眼刪除的話,越南歷史就成了一盤沙子,看不出任何有機的聯系。
越南人與西方的接觸,最早始於1516年的葡萄牙探險家,隨後又有荷蘭與英國企圖打開通商之路,但均未成功。而曾出兵支援阮朝的法國,因要求傳教與通商被拒,乃決意以武力侵越。積弱成疾沉痾已深的老大帝國自顧不暇,無力響應越南的求救來幫助應對新權貴的入侵,縱使有愛國老將馮子材將軍率領黑旗軍在鎮南關(——現稱睦南關,在廣西省憑祥市)打敗法國侵略者,滿清政府仍然簽署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此次大敗促使法國內閣總理引咎辭職,法國報紙稱「不勝而勝」,自然對應的中國「不敗而敗」了)1885年,越南終於淪為法國殖民地,越南人民反抗殖民地運動也從此展開。1930年,胡志明在共產國際組織協助下,於香港創立越南共產黨,1941年又在中國南部創建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積極展開游擊戰。
1945年法軍被日本解除武裝,越南保大皇帝宣布獨立,但實權則握在日本佔領軍手中,同年8月日本投降,越盟發動總起義,保大皇遜位,胡志明再度宣布越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負責解除越南南方日軍武裝的英國,竟支持法國卷土重來,於是爆發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最後法軍在奠邊府戰役中敗北,法軍自越南全面撤退。
重點講講奠邊府戰役,奠邊府戰役是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抗法戰爭中取得的一次決定性勝利的戰役。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軍在中國人民的支援下,向奠邊府發動猛烈攻擊。5月7日,解放奠邊府地區,全殲守敵16000多人,活捉法軍司令官戴卡斯特利。此役是越軍在中國顧問團的謀劃下,首次進行的陣地攻堅戰。奠邊府的勝利加快了戰爭進程,對於簽訂《印度支那停戰協定》具有重要意義。顧問團的四位團長:梅嘉生、鄧逸凡、羅貴波、韋國清。由於韋國清的一系列電報和中央軍委的復電,中國軍事顧問們後來回顧歷史的時候,傾向於認為韋國清在改變奠邊府作戰方案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越軍幹部們則認為,武元甲在這件事上肯定有首倡之功,居功至偉。但他們對中國軍事顧問團方面的電報是不知情的。事過半個世紀之後,隨著歷史檔案逐一解密,當事人回憶錄紛紛問世,對此綜合研究,可以看出,1954年1月20前後,在奠邊府前線越方一側,武元甲和韋國清的決心都在變化,幾乎同時作出了判斷:應該改變最初動議,改「速戰速決」為「穩扎穩打」。 在中越雙方的齊心協力下,越南人民軍創造性地將大炮拆散運上法軍認為不可能的高山進行炮擊,,徹底瓦解法軍士氣。在這次決定性的戰役中,中方顧問團的謀略和指揮作戰水平給越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內瓦協議將越南臨時分為南北,以北緯17度為分界線,北方由胡志明領導的越共控制,南方則是以吳庭艷為總統的越南共和國。
越南分為南北之後,北越的共產黨潛入南方進行宣傳及游擊戰,導致美國派兵干涉,引起第二次越南戰爭(1965-1975),也就是歷史上聞名的越戰,此次戰爭中方派遣戰略家、軍事家、革命家陳賡大將為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並派遣大量「工兵」援助。整師建制的越軍換裝嶄新的中方裝備,最新的軍用雷達、槍械等軍用物質無償援助。中國扣下自己的口糧,大量供給越南,中越後來交惡的時候,越軍工事上的沙袋上都印著「中國大米」的紅字!據事後統計,中方援越物質摺合400億美元!在中國、蘇聯的大力支持下,美國投鼠忌器,自縛手腳,最終無法將空中的巨大優勢轉化為地面優勢和全面優勢。在國內強大的壓力下,雙方大量傷亡的事實面前,從1968年開始,美國國內反戰口號四起,迫使美國和北越進行初步和平談判,後認定這南北戰爭乃越南本國的家務事,於是雙方在1973年簽訂停戰協定,美軍自越南撤軍。1975年南越政府垮台,北越共產黨全面解放越南。1976年7月2日南北越正式統一,成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定都河內。統一後的越南,一方面調養生息,另一方面卻遭受美國禁運的經濟制裁,越南幾乎封鎖在自己的理想國里,結果導致經濟破敗,人民一貧如洗。
中蘇交惡後,適逢越南新一代領導人黎筍上台,在強大的蘇聯和彼時仍顯弱小的中國之間,越南領導人選擇了全面倒向蘇聯老大哥的懷抱。並在蘇聯支持下,不斷挑起邊境沖突,終於在1978年爆發了中越邊境戰爭,在長達10年的戰爭中,雖然有蘇聯的支持,但是隨著老大哥的日益衰落最終土崩瓦解,而中國將朝戰後囤積了20年將近報廢而未處理的炮彈全部傾瀉在了領土面積比中國雲南省還小的彈丸小國上。基本上到後來中方是各大軍區各師輪流上陣將越南當作練兵場的情況下,越南的人民和國內經濟陷入了可怕的戰爭泥沼之中,最後無奈言和。——據傳黎筍同志(當然還叫同志,黨內都叫同志,同志加兄弟!)戰後視察諒山,看滿山遍地彈坑,滿面鐵青,一言未發。
1987年,為順應世界潮流,越南門戶大開,改善與自由世界的關系,而中國台灣與越南則在1992年正式通航。如今,台商已躍居越南外商投資首位,觀光客亦絡繹於途。1993年2月美國正式對越南解除禁運,1994年美越宣布恢復邦交,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解脫美國對越南經濟制裁的枷鎖,越南,已成為各國互相較勁的經濟舞台。
中越順利恢復關系之後,中國逐步加大在越投資,隨著邊境談判的結束,兩國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現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已經成為越南重要的外資來向——具體的談判和仍存糾紛參照前面愚作已有,略過。據傳台灣同胞最牛:在越招聘時,直接問到「會不會國語,不會國語的不招」。
參考文獻: 越南1977年出版的《越南歷史》
⑥ 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是怎麼回事領導,指揮個是誰
對越南自衛反擊戰主要領導:徐向前、許世友、楊得志;黎筍、武元甲。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布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並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破壞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⑦ 對越自衛反擊戰:用時28天,我軍22萬人差點打進越南首都
這是越軍最「難以啟齒」的一戰——他們在占據主場優勢兼王牌部隊坐鎮的情況下,卻在28內被我軍打得七零八落,首都都差點不保。
那麼越軍為何會失敗?這場戰役又為什麼會發生?本期,螭吻為大家講述對越自衛反擊戰背後的故事。
曾幾何時,越南和我國情同手足、親如一家。彼時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我國淪為半殖民地,一衣帶水的兩國命運如此相似,自然同病相憐。
在1950年的越南抗法斗爭中,我軍派出了軍事顧問團前往越南、指導越軍對法作戰;
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支持 社會 主義陣營的北越政府和被美國扶持起來的南越政府展開了一場爭奪國家主權的內戰。
彼時我國本著 社會 主義兄弟情的緣故,給予了北越極大的幫助,不僅手把手的教北越軍隊如何打游擊戰,同時還在北越統一國家後對其進行了無私的經濟援助,總價值在200億美元上下。
這對當時才建國沒多久的我國而言,可是從牙縫里省下來的一筆錢。
正是在這樣的深交下,中越兩國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老一輩的越南革命者幾乎都有在我國作戰的經歷,越南領袖胡志明甚至都還參加過我國的大革命。
然而這樣的唇齒相依之情,卻隨著1969年胡志明主席逝世、黎筍上台而煙消雲散。黎筍上台後,一改此前胡志明的親中立場,決定與蘇聯發展成為更密切的外交關系。
彼時我國與蘇聯的分歧加劇,加上蘇聯又製造了一些威脅我國安全的事件——1969年3月2日,蘇軍入侵黑龍江珍寶島,襲擊我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致使我方傷亡6人。
彼時我方邊防部隊立刻予以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驅逐出了珍寶島。然而不死心的蘇軍又幾次前來進犯,甚至還動用了坦克力量,但都被我方擊退。
經此一事後,中蘇兩國劍拔弩張。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圖與蘇聯結盟的黎筍為表誠意,宣布與我國劃清界限,並公開反華。
在黎筍的錯誤領導下,越南國內開始瘋狂排華,導致大量越南華僑無法正常生活,被迫返回我國。
不但如此,越軍還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引發武裝沖突,製造了千餘起傷害我國邊民的事件,致使中越關系變得空前緊張。
後來,背信棄義的黎筍甚至還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面對越南的恩將仇報、再三挑釁,我國忍無可忍,為了維護領土的統一和邊界安全,我國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8日向全國下達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的命令。
隨後,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鄧小平任命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為總指揮,率領9個軍29個步兵師,總計22萬兵力嚴陣以待,隨時准備向越南發起突襲。
越南對此也高度重視,於是派出了以王牌部隊第三零八師為主力的6個步兵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約10萬人應戰。
至此,敵我雙方部署全部完成,大戰一觸即發。
1979年2月17日,我軍奉總指揮許世友之命,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對越南萬炮齊發,正式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槍。
炮擊過後,22萬我軍趁著驚慌失措的越軍還未從炮火突襲中反應過來時,僅用時幾十分鍾,便突破其前沿防線,進入越南境內。
我軍進入越南後,毫不拖泥帶水,直接向越南腹地縱深推進,進攻鋒芒直指高平、諒山和老街。
這三座城市分別位於越南的正北、東北和西北部邊境,與我國廣西、雲南兩省接壤,同時也是拱衛越南首都河內的三大門戶。我軍要想實現反擊戰的勝利,就必須攻下這三處重鎮。
我軍總指揮許世友考慮到中央軍委下達的「速戰速決、殲敵速回」的命令,決定同時向這三處重鎮發起進攻,於是他迅速制定了「南北對進,鉗形攻擊」的戰術,將我軍兵分成東、南、北三個集團。
中南、北兩大集團合擊高平,東集團則從側背攻同登和諒山。等三大集團分別完成使命、成功會合後,便把三軍合成一軍,共同進攻老街。
我軍三大集團在越南境內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連連,見此,惱羞成怒的越軍派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隊。
1979年2月17日上午,士氣高漲的我軍南集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向高平外圍的重要據點東溪發起強勢進攻。
我軍在戰斗的一開始,便出動了由坦克、步兵等多兵種合成的特遣隊直插東溪。
彼時駐守在東溪的是越軍第三四六師,全師上下有1.5萬人。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我軍竟會派遣坦克軍團作為先鋒部隊,因而在此地沒有準備任何可以抵抗坦克的重型武器。
這一致命的疏漏導致越軍在戰斗的一開始便錯失良機,在我軍坦克的轟炸下死傷慘重,不得不四散奔逃。
依仗著坦克的威力,我軍輕而易舉便攻佔了東溪,並馬不停蹄的逼近高平。
此時我軍北集團也到達了預定的作戰地點,協同南集團一起,以鉗狀攻勢合圍了高平城。隨後,我軍兩大集團在東溪一帶構建了環形的防禦陣地,目的就是切斷高平守軍的南逃道路。
1979年2月24日晚,我軍南、北兩大集團向高平發起了強襲。
經過7小時鏖戰,我軍於次日凌晨順利攻佔了高平。此時駐守在高平的越軍第三四六師幾乎損失殆盡、橫屍遍地。
與此同時,我軍東集團也一路高歌猛進,他們的作戰目標是同登和諒山。
同登、諒山都位於高平城以南,距離越南首都河內僅有幾小時的路程,堪稱河內門戶,因而我軍對此勢在必得。
戰鬥打響後,我軍以一六三師為主攻,迅速切斷了越軍從同登逃往諒山的道路,實現了將敵圍困的計劃。
陷入絕境的越軍瘋狂向我軍展開回擊,試圖突出重圍,與駐守諒山的部隊會合。
見此我軍上下一心、奮勇出擊,激戰數小時,越軍還是無縫可鑽。眼見突襲無望,絕望的越軍士氣愈加低迷,很快就被勢如破竹的我軍分割殲滅。
至此,同登的防守力量徹底土崩瓦解。
佔領了同登後,我軍決定乘勝追擊,即刻開始進攻諒山。諒山北達中越邊境,南臨首都河內,不但是越北的咽喉要道,更是河內的屏障門戶。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讓我軍對此勢在必得。
越軍也同樣知道諒山的重要性,因而派遣其「王者之師」——第三零八師駐守此地。
三零八師是一支經歷過千錘百煉的鐵血勁旅,在抗法和抗美戰爭中都有過出色的戰績,是名震世界的精銳部隊,因而一直以來都是越南人民的驕傲,被譽為「越南第一王牌」。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王牌部隊」,卻為自己的輕敵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越軍三零八師長期以來都頂著響亮的名號,因而兵驕將傲、士氣怠惰,根本就沒有制定完善的守城戰略,只是妄想依靠諒山的險要地勢進行防守。
而與他們的狂妄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我軍高層的認真細致。我軍總指揮許世友根據諒山地形,制定了詳盡的攻城計劃——他命我軍先消滅掉諒山外圍的防禦要點,其次再兵分三路,分別從東、北、西三面直襲諒山。
1979年3月1日,我軍八萬大軍兵臨城下。直到此時,狂妄又輕敵的三零八師才意識到諒山儼然成為一座孤城,他們如今是孤軍奮戰。
在這樣的打擊下,三零八師一開始便喪失了鬥志,軍心渙散、自亂陣腳。他們在我軍的炮火奇襲下傷亡慘重,又因抗敵意志不堅定的緣故一路敗退,最後被我軍幾近全殲。
眼見諒山即將被我軍攻破,惱羞成怒的越南人拿出了他們的殺手鐧......
越軍知道我軍有紀律嚴明的愛民政策,於是利用我軍這一特點,借越南百姓之手對我軍造成了巨大傷害。
1979年3月1日下午,我軍東集團的八萬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攻入了越南諒山城的市區。隨後,我軍殲滅了城內的敵軍殘部。
眼見敵軍盡數覆滅,面前的又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越南百姓,我軍便放鬆了警惕,不曾想危險卻在此時悄然臨近......
起先還低眉順目的越南百姓突然像商量好似的,從身上的各個地方拿出了武器,並毫不猶豫的向我軍進行射擊。
甚至還有越南百姓在嬰兒身上綁上炸彈,在消除我軍將士的戒備心後對我軍實施自殺式的襲擊。
起先我軍還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早在我軍對越南自衛反擊戰開始前,惡毒的越南政府就將大量的武器分發到了越南百姓手中。
越南高層給每個越南百姓都分配了作戰任務,並以糧食為要挾,迫使他們積極抗敵。
在這樣的殘酷制度下,越南百姓不得不與我軍將士捨命搏殺。甚至還屢次出現被解救的越南老人恩將仇報,偷襲、殺害我軍將士的事件。
越南百姓的如此行徑,直接導致毫無防備的我軍傷亡巨大,更使我軍如驚弓之鳥,稍微有點異動便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不但如此,無恥的越軍甚至還對我軍使用了化學武器——美製XM629希埃斯炮彈等。這些是彼時國際上嚴令禁止使用的「反人類武器」,卻被喪心病狂的越軍使用在了我軍身上。
我軍沒想到越軍會罔顧道義至此,因而在猝不及防下死傷慘重。
好在我軍很快便穩住陣腳,集中火力消滅了這股反動力量,並殺一儆百,極大震懾了其餘試圖與我軍同歸於盡的越南百姓。
至此,諒山北市區被我軍徹底控制。
後來,我軍三大集團成功會師,於是一齊向最後一個戰略目標——老街疾馳而去,並發起強攻。
與信心倍增的我軍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兵敗如山倒的越南守軍,他們根本無力抵擋我軍的雷霆之勢,所以僅用時兩天,老街便被我軍以極小的代價攻佔。
至此,我軍的預定目標已全部實現,中央軍委下令我軍撤軍回國。然而死鴨子嘴硬的越南政府此時卻通過宣傳工具,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軍隊沒有佔領諒山!」
原來,諒山城早已劃分成了南北兩個市區,他們聲稱我軍只攻佔了諒山以北,因而並不算大獲全勝。
越南政府的口舌之爭為自己招致了更大的災難,我軍上下無不被其無恥行徑所激怒,因而群情激奮,將士們紛紛請求一戰。
我軍總指揮許世友也怒不可遏,他在請示了中央軍委後,下達命令:「我們打過奇窮河,徹底打服越軍!」
隨後,在許世友的領導下,我軍三大集團組成7支突擊隊,直襲諒山城的以南市區。在我軍的摧枯拉朽之勢下,僅僅4個半小時後,我軍便攻克了諒山以南市區。
諒山的失守標志著越南北部再無險可守,越南首都河內至此門戶洞開。見此越南政府驚慌失措,對我軍敢怒不敢言。他們生怕我軍乘勝追擊,徹底佔領越南全境。
然而他們忘記了,我軍發起這場戰役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掠奪越南土地,而是為了還擊其對我國邊境的侵略。
如今目的已經達到,身為正義之師的我軍自然是鳴鼓收兵、班師回朝。於是在1979年3月5日,我軍便陸續撤回到了我國境內。至此,對越自衛反擊戰便以我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此戰是我軍戰史上的光輝一筆,是我軍發動的一場懲罰性的正義戰爭。
經此一役,我國再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錚錚誓言和決心,在擴大我國國際影響力的同時,震懾了那些對我國懷有不軌之心的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