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各個朝代有多少人口
春秋戰國期間,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3000萬。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3000萬。三國時期民戶人口加上帶甲將士和吏估計總人口有820-830萬人。
唐朝鼎盛時期約7475萬到8050萬口。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三千萬人。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據估計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有大約160,000,000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
(1)康熙末期中國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人口增減:
東漢末年分三國,紛爭不停,自然戰爭不斷,而打仗總是要死人的,此時人口跌至2300萬就一點也不奇怪,而後歷經東西晉、南北朝,不停的南北分裂,人口當然大幅下降。
之後的人口數量一直也保持這樣一個趨勢,和平時期人口增加,戰爭時期人口減少,隋朝人口大約恢復至6000萬,而唐初為2400萬,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開創讓中國人口達到了第一個歷史高峰,安史之亂前,中國人口達到9000萬。
而後的五代十國的人口減少,到宋朝繁榮昌盛時人口增加,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足的朝代,人口數量首次超過1個億。而後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北方的人口急劇減少,而元朝滅宋後實行殘酷的統治,人口增長很慢,直至明朝,人口最多時也不過6000萬。
可自清朝後,中國人口開始了井噴式增長,從順治年間破1億到民國時的4億,中國的人口開始了萬萬(億)時代。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清朝盛世太平、糧食產量大幅增長,特別是紅薯、土豆這些高產的糧食作物從南美引進,老百姓再也不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造成人口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口史
2. 清末中國有多少人
不到3億,具體請看:
清代康熙年間全國人口已有1.6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至3.115億,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為3.831億,這時清代中期人口最高值。南方人口比重為71.4%,北方28.6%。人口超過兩千萬的有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廣東;不足兩千萬的有直隸、湖南、福建、山西、陝西、甘肅;不到1000萬的有雲南、貴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有太湖平原、長江流域、大運河沿線。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軍起事前全國有人口4.36億。後不斷下滑到2.5596億(同治5年),1898年(光緒24年)時人口回升到3.1972億。
3. 中國哪個朝代的人口最多
在清朝以前,國家的賦稅制度是以人口算的,百姓為了減少賦稅,往往隱瞞人口,到了康熙時候,康熙實行「盛世茲丁,永不加賦」,就是說以後新增的人口就按照康熙五十年的人口計算,新增的人口不用再加人頭稅,後來實行了「攤丁入畝」制度,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人身控制放鬆,百姓沒必要隱瞞人口,也不用擔心增加人口。再加上明清時期,西方的一些高產作物玉米,紅薯等傳入中國,養活了中國更多的人口。另外,清朝時期的康乾盛世歷時較久,生產力發展,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繁榮,戰亂較少,人口增長快。所以清朝是歷代人口最多的,據說到了清朝末期,中國人口有四萬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