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戰後日本對中國的援助
自1979年開始,日本31年對華援助近2900億人民幣,占對華援助的66.9%,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從日本一共貸款了2000多億人民幣,換算成日元3萬億左右,實際中國使用是1.9萬億日元左右。
部分是無償貸款,但大部分是有息貸款。當時日本利率已經達到1%甚至更低,而管中國要的利息是3%。90年代蘇聯解體後,日本跟隨美國,對中國的ODA利息越要越高,而且條件設置更為苛刻。不得用於軍事,無償貸款不得用於盈利性項目,多是用於中國的日語教學,環境治理,留學貸款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的人均GDP將近1100美元,距離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國家標准還很遠。而日本停止對韓國的貸款援助是在漢城奧運會後,當時韓國人均GDP已達4830美元。所以,還是應當按客觀實際妥善處理。
此外,在討論削減及停止對華貸款時,日本國內輿論也出現過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渲染中國「擴充軍備」,將政治因素摻雜進來,令原本能增進兩國人民感情的經濟合作變了味道。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把眼光放遠,讓這件好事善始善終。
B. 日本對華政府(ODA)援助知多少
日元貸款以援助中國改革開放為目的,於1979年開始實施。截止2017年9月,對華日元貸款共涉及367個項目,援助金額累計達到33165億日元。對華日元貸款被廣泛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由於中國經濟得到發展和軍力增強,日本國內要求調整對華援助的呼聲高漲,貸款援助金額在2000年達到2000億日元的峰值後開始減少。在2007年度以後,日本不再提供新的日元貸款援助,但對已有的項目仍繼續提供貸款。最後結束的貸款項目是青海省環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涉及5.3萬公頃的植樹造林、防沙壩、水利設施等,資金總額達到63億日元。
(2)日本對中國建設的經濟援助有多少擴展閱讀:
日本對華援助主要被用於道路、機場、發電站等基礎設施,環境政策及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以及例如中日友好醫院的建設,和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等,成為了支撐中日關系的頂樑柱。而如今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對此援助表示質疑。2017年9月,日本政府作為面向中國的政府開發援助而提供的日元貸款於26日實施結束。
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日本對華政府援助始於1979年。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年,中國面臨資金、技術緊缺和能源供應緊張、基礎產業落後等問題。日本通過提供3萬億日元的援助,包括有償資金合作(日元貸款)、無償資金合作和技術合作,既支持中國經濟增長,也改善日企在華投資環境。其中,日元貸款為援助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