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麥是何時被引進中國的
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國開始種植。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在黃河流域兩岸的三門峽、洛陽、盧氏以及西安、寶雞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學特徵與普通小麥栽培種親緣最接近的小麥草,這種小麥草很可能早已為我國先民採集和栽培。
在中國繼雲南小麥亞種發現之後,在西藏高原又發現有麥穗自行斷節的普通小麥原始類型(稱西藏半野生小麥);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國通稱節節麥)原生群落,而黃河中游麥田早就有混生節節麥,這些事實對研究中國小麥的起源、演化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1)小麥是多久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中國從1996年起就對小麥進口實行配額管理。從2002年4月份開始,玉米、小麥和大米實行出口零稅率政策,提高了我國糧食品種的出口競爭力。小麥進出口增加,則與品種有關系,以較低價格向韓國等周邊國家出口飼料用麥陳麥(主要是春小麥),從美國等國家進口優質硬粒小麥。
根據中美達成的協議,中國加入WTO,中國將在五年內將農產品關稅減至14.5%-15%,開放小麥等農產品進口,實施「關稅比例配額制」。到2006年,小麥配額應從200萬噸增加到930萬噸,私營部門最初應為10%。中國政府力主在世界貿易談判中保留關稅配額。
小麥是中國最重要的口糧之一,小麥產業發展直接關繫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國內資源環境、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