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三者究竟什麼關系
自從1986年推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越南一直被視為外國投資者的「福地」,中國台灣、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美國和歐洲的資本紛至沓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資熱潮。外國投資者為何如此青睞越南?可從如下三個方面看:
首先,自然資源豐富。越南全國土地的1/3為可耕地,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出口型農業;越南的熱帶雨林資源也非常豐富,植被覆蓋率達43.8%;越南礦產資源豐富,至今已發現的有90種以上的礦場有2000多個,其中有120種礦場30種礦產已經設計開采,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各金屬和非金屬產品。越南的海岸線很長,水產潛能豐富多樣。
其次,人力資源豐富而廉價。越南全國人口(2006年)8410萬,城市人口佔26.2%、農村人口佔73.8%,其中2/3是戰後(1975年之後)出生。上世紀80-90年代,大部分體力勞動工人的月工資只有30-50美元,最近幾年,越南政府一再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資,但仍在60-100美元左右,是東南亞地區最廉價的勞工。由於越南政府一直重視普及中小學教育,因此,越南勞工雖然是東南亞地區最廉價的,但其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卻比較高。
再次,政治法律環境穩定而良好。越南實行共產黨領導的一黨制度,黨內有民主的傳統與風氣,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政權的合法性基礎十分牢固,雖然西方一些勢力也企圖在越南推行「橙色革命」,但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越南的黨和政府還十分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強調依法治國,越南共產黨十大通過的新黨章強調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法律以及與人民民主的關系,「更新黨的領導方式,其中要集中更新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領導方式要體制化,要具體化成憲法、法律。」「黨在憲法、法律的框架范圍內活動」。「尊重和發揮人民的當家作主權並接受人民的監察」。越南黨和政府在革新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法制建設,從1946年建國以來越南國會一共通過了77項法律,其中有一半以上是1986-2007年新頒布的,另外有20多項是經過多次修訂的法律。例如,《外國投資法》曾經經歷過1987年、1990年、1993年、1996年和2000年一共5次修改和補充,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針對近年來日益猖獗的官員貪污腐敗問題,越南黨和政府加大了打擊和防範的力度。據統計,2001-2006年,越南共產黨以譴責、警告、開除、革職、送交法庭審判等形式處分4萬多名黨員,被懲治的黨員中,有118名是在政治局或書記處管理的領導機構擔任過重要工作的領導幹部,級別包括中央書記處副書記、人民委員會主席、省委書記、部長、副部長等,其中有13名是中央委員,19名是部長或副部長,26名是市委、省委書記或副書記。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上述越南投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有可能從有利因素轉化為不利因素。例如,正因為越南投資環境好,因此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從而形成比較激烈的競爭局面。如前文所述,進入越南的外資已經多達80個國家和地區,居前10位的外國投資國(地區)包括中國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些外國投資者在越南投資設廠的時間都比較長,已形成了較完善的生產與銷售網路,在競爭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如在早期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租借了大面積的廠房用地,與越南當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熟悉越南當地的民情風俗等。
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筆者與同去考察越南的學者都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即越南政府的國民收入分配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藏富於民」,老百姓比較富裕,私人房屋都很漂亮,而政府每年的預算都是入不敷出,財政赤字約佔GDP的5%左右,政府沒有財力從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地處胡志明市周邊平陽省的工業區,交通道路都比較差,當地投資的台商說,搞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一般由廠商集資出一半,當地政府出一半的錢。此外,越南的地理位置與條件也造成了南北交通的不便,越南的國土從北到南長達1600多公里,像拉長的拉丁字母S。南北兩頭寬,中間窄,加上越南的地形是西高東低,決定了其河流大多是從西到東的流向,因此,給南北陸路交通的建設帶來了許多障礙。迄今為止,越南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鐵路還是當年法國殖民時代修建的窄軌鐵路,速度很慢。此外,越南的電力短缺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各大中等城市停電的現象普遍,許多鄉村還沒有通路、通電。另外,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各級政府中的官僚主義作風,貪污腐敗等現象。
目前在越南投資,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根據越南的國家發展戰略來確定企業投資的重點與方向。
越南今後10多年的發展戰略重點,是加快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步伐,尤其是要「鼓勵發展競爭性優勢高、出口產品多、吸收眾多勞動力的高科技工業、製造業、軟體業及其他補助工業;發展開放經濟區及經濟特區;鼓勵並為其創造順利條件讓所有經濟成份參與發展的日用產品及出口產品;按照現代化方向生產重要的生產資料;優先吸引經濟集團及跨國公司的投資;盡快吸引國內、國外資金投資煉油、石油化工、冶煉、機械製造、化肥、建築材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據越南政府公布的2006-2011年的5年發展計劃,如下5個領域將是鼓勵投資的重點:一是電子工業及高科技投資項目。擬在河內建設一家生產電子醫療設備的工廠,歡迎外商在和樂高科技工業區、胡志明市高科技工業區投資信息、生物化學、新材料、微電子、自動化、光學工藝等領域。二是煉油和化學項目。擬在清化省儀山縣興建一家年產700萬噸石油產品的煉油廠,在頭頓、清化等地興建石油化工企業。三是電力工業,擬招商引資興建5家火力發電廠和1家變壓器生產廠;四是製造業,包括招商引資建設汽車發動機及零件生產廠、造船廠、拖拉機廠等。五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包括:興建一條從邊和省到頭頓省全長78公里的鐵路,從同奈省到胡志明市全長49公里的鐵路,胡志明市到同奈和巴地—頭頓省的全長176公里、4-6車道的高速公路,從胡志明市到芹苴市的全長176公里、4-6車道的高速公路。
第二,根據越南各地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來確定企業投資的地點與位置。
2004年8月13日,越南政府頒布了有關成立及發展3個重點經濟區的決定,按照這個決定,越南將全國分為3個重點經濟區,旨在發揮各個地方的潛能、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等,以加快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速度。
北部重點經濟區。包括河內市、海防市、廣寧省、海陽省、興安省、河西省、永福省、北寧省等8個省及直轄市。該經濟區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高科技行業、高質量服務業,如軟體工業,信息設備、自動化及科技研究成果產品,生產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新材料、高質鋼鐵,造船業、機械製造業等。
中部重點經濟區。包括峴港市、承天-順化省、廣南省、廣義省、平定省等5省市。其中,峴港是越南最大的港口之一。該區的發展重點是要以港口為中心,帶動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將加快廣南省朱萊經濟開發區、廣義省容橘經濟區及真梅菱經濟貿易發展區的建設速度,規劃建設平定省仁會經濟區,使之至2011年逐步發展成為該地區的核心。同時大力推動峴港市、順化市、歸仁市在貿易中心、服務業及國際貿易方面所起的作用,讓該地區成為中部和西原地區的貿易、服務、旅遊中心。
南部重點經濟區。包括胡志明市、平陽省、頭頓—巴地省、同奈省、西寧省、平福省、隆安省及前江省等8個省市,旨在將該地區建設成為經濟活躍、增長迅速而穩固的區域,在全國工業化、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居領先地位,領先融入國際經濟,成為帶動東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根據這個目標,將在胡志明市西北部建立綜合經濟區,包括隆安省、西寧省及胡志明市;在平陽省將發展高質量的培訓中心和醫療中心;在頭頓—巴地省發展高水平的職業培訓中心;興建胡志明市到頭頓、中梁及西寧的調整公路;興建龍城機場。
第三,關注勞資關系。早期,越南的勞工、資本家和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中,政府和資本家的關系可能要緊密一些,如果出現勞資糾紛,政府一般都會傾向於資方。近幾年,越南政府先後修改了《工會法》和《勞動法》,賦予了各級工會較多的權力。一般發生勞資糾紛,工會都會站在工人一邊,如果獲得工會批準的罷工,廠方還必須發給工人在罷工期間的工資。有一位曾經在中國大陸工作過的台商管理人員將中越兩國的工人進行比較,認為越南工人雖然工資低廉,但技術素質遠不如中國工人,中國工人很容易訓練成為熟練工人,越南勞工訓練的難度則大得多。原因在於,越南農村土地很多,農民的生活環境與條件都比較優越,大部分農民都把進工廠做工當作是農閑時的一種調節和增加收入的一種補充,因此,他們並不太看重在工廠的工作,滿意就干,不滿意就走,因為回家種田對越南工人來說也是個不壞的選擇。而中國大陸的工人不同,他們往往是無地或是缺地的農民,進城打工是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因此,他們往往很看重這份工作,不會隨意辭職。
另外,我們也必須辯證地看待越南豐富的人力資源。近年來,越南勞工到海外打工的人數激增,據越南當局的統計,目前約有50萬越南人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工作,主要在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匯回國內的資金達15億美元。勞務出口是越南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的一個戰略方針,今後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越南投資設廠的一些老闆也擔心,越南今後幾年會發生勞工荒,熟練工和技術工人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據筆者觀察,到越南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電子、家用電器等,在最近幾年內可能還有一些競爭優勢,但優勢不會長期存在。
❷ 越南全國的財政收入相當中國的哪個省
越南全國的GDP確實比不上廣西省。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數據,2014年世界各國GDP排名越南排名第56位,GDP總值在151.876億美元。
而廣西2014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在3148.30億元人民幣(2014年)相當於524億美元,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參考資料:
網路:世界各國GDP排名
http://ke..com/view/8594592.htm
❸ 越南排名最窮國家第幾
越南人現在不窮,經濟發展很快,軍事力量南亞第三.
據越南貿易信息中心網訊,在世界經濟論壇9月26日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越南居於125個國家中的第77位,比2005年下降3位。
世界經濟論壇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顯示,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數的排行為:宏觀經濟居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居第83位,大學教育居第90位,市場效益居第73位,科技潛力居第85位,經營管理能力居第86位,開拓能力居75位。
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居第5位,馬來西亞居第26位,泰國居第35位,印度尼西亞居第50位,菲律賓居第71位,柬埔寨居第111位。
世界經濟論壇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顯示,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數的排行為:宏觀經濟居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居第83位,大學教育居第90位,市場效益居第73位,科技潛力居第85位,經營管理能力居第86位,開拓能力居75位。
位居今年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前3位的是瑞士、芬蘭和瑞典,美國從去年的榜首退到第6位。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居第5位,馬來西亞居第26位,泰國居第35位,印度尼西亞居第50位,菲律賓居第71位,柬埔寨居第111位。
21世紀初越南取得的經濟成績
1.國民經濟發展迅速。跨入21世紀以來,越南國民經濟已連續四年出現遞增性增長態勢(見表1)。從越南經濟各項指標來看,一是出口市場擴大,出口額激增,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度提高;二是國內投資、消費的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同時,非國有經濟迅速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2.經濟結構繼續改善。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工業化進程加快,外資和國內私人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漸上升,而農業所佔的比重則有所下降,但產量的絕對值仍在增加,且增長平穩(見表2和表3)。農業的穩定發展為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促進了越南經濟的穩定發展。
3.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1年以來國家財政狀況明顯好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還債能力不斷提高(見表4)。2001年財政收入100萬億盾,超過計劃13%;2002年財政收入完成年計劃的106.5%,約為73.9億美元,同比增長7.8%;2003年財政收入不僅全面完成國家計劃,而且連續第六年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1.3%。財政收入狀況的改善使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投資力度加大,推動了經濟的增長,財政支出增長率從2001年的9.2%上升到2003年的14.1%。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越南財政收支持續好轉,是經濟穩定發展的結果。它將在今後幾年內,在保障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完成、鼓勵出口、創造就業機會和消飢減貧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4.社會投資踴躍。越南經濟增長穩定,使得投資者對投資利潤預期樂觀,投資踴躍。投資呈遞增趨勢。2000年越南國內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0.8%;2001年這一比例繼續上升,達21.9%。2002年社會總投資額達1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3%。投資增長主要是受國內私人投資大增的推動。2002年,非國營企業投資額達32.4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私人投資約24.6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003年社會總投資217.6萬億越盾(約合1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國內資金佔83.2%(國有56.5%,非國有26.7%),外資佔16.8%。同期,外國投資也大幅度增加從投資和發展的關聯性看,越南已形成國內積累一投資—發展的良性循環,擺脫了對外資的過度依賴。
5.對外貿易持續增長。2001年由於受到世界經濟衰退和九一一事件的影響,對外貿易等各項指標增長幅度減小;2003年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越南對外貿易額大幅增長,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大關,總額達448億美元一些主要出口商品像原油、紡織品的價格明顯上漲,出口量大幅增加,使得越南的出口增長加快。總的來看,越南的出口貿易受世界經濟影響較大,對外依存度過高。進口方面,貿易逆差大幅增加,進口商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原材料、燃料及零配件等,而對消費品進口的限制仍十分嚴格。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第一,越南企業的競爭力還很薄弱。私營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分散,缺乏規模。國營企業機制轉變遲緩,管理水平低;缺少高質名牌產品,設備老化,不少原材料需要進口,生產成本高。越南產品質量較差,創匯能力和競爭力低。據統計,越南國內商品價格與國際價格(比較:水泥高出115%,印刷紙和書寫紙高出127%,氮肥高出131%,蘇打高出163%,鋼坯高出125%,蔗糖高出140%。外資企業使用的電費、海運費、國際電話費用均高於本
❹ 越南很窮嗎
越南很窮,大部分的生產、生活用品都要從中國進口,
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商品,因為物美價廉,因而喜歡人民幣,並且在越南有很多中國援建的項目,所以他們對中國人還比較友好。現在已經有旅行社做到越南旅行的業務了。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1529904.html
❺ 越南一年的GDP還沒有廣西的多嗎
是啊,
廣西2010年GDP1460億美元(9502億元人民幣),人口5000萬,面積24萬平方公里。
越南2010年GDP1046億美元,8700萬人口,面積33萬平方公里。
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的,另外,越南國家的外債、財政赤字也很多,南海石油收入就佔到了它GDP的30%,南海開戰,越南國家不破產才怪。
❻ 越南國家窮嗎
越南人現在不窮,經濟發展很快,軍事力量南亞第三.
據越南貿易信息中心網訊,在世界經濟論壇9月26日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越南居於125個國家中的第77位,比2005年下降3位。
世界經濟論壇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顯示,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數的排行為:宏觀經濟居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居第83位,大學教育居第90位,市場效益居第73位,科技潛力居第85位,經營管理能力居第86位,開拓能力居75位。
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居第5位,馬來西亞居第26位,泰國居第35位,印度尼西亞居第50位,菲律賓居第71位,柬埔寨居第111位。
世界經濟論壇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顯示,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數的排行為:宏觀經濟居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居第83位,大學教育居第90位,市場效益居第73位,科技潛力居第85位,經營管理能力居第86位,開拓能力居75位。
位居今年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前3位的是瑞士、芬蘭和瑞典,美國從去年的榜首退到第6位。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居第5位,馬來西亞居第26位,泰國居第35位,印度尼西亞居第50位,菲律賓居第71位,柬埔寨居第111位。
21世紀初越南取得的經濟成績
1.國民經濟發展迅速。跨入21世紀以來,越南國民經濟已連續四年出現遞增性增長態勢(見表1)。從越南經濟各項指標來看,一是出口市場擴大,出口額激增,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度提高;二是國內投資、消費的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同時,非國有經濟迅速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2.經濟結構繼續改善。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工業化進程加快,外資和國內私人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漸上升,而農業所佔的比重則有所下降,但產量的絕對值仍在增加,且增長平穩(見表2和表3)。農業的穩定發展為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促進了越南經濟的穩定發展。
3.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1年以來國家財政狀況明顯好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還債能力不斷提高(見表4)。2001年財政收入100萬億盾,超過計劃13%;2002年財政收入完成年計劃的106.5%,約為73.9億美元,同比增長7.8%;2003年財政收入不僅全面完成國家計劃,而且連續第六年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1.3%。財政收入狀況的改善使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投資力度加大,推動了經濟的增長,財政支出增長率從2001年的9.2%上升到2003年的14.1%。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越南財政收支持續好轉,是經濟穩定發展的結果。它將在今後幾年內,在保障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完成、鼓勵出口、創造就業機會和消飢減貧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4.社會投資踴躍。越南經濟增長穩定,使得投資者對投資利潤預期樂觀,投資踴躍。投資呈遞增趨勢。2000年越南國內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0.8%;2001年這一比例繼續上升,達21.9%。2002年社會總投資額達1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3%。投資增長主要是受國內私人投資大增的推動。2002年,非國營企業投資額達32.4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私人投資約24.6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003年社會總投資217.6萬億越盾(約合1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國內資金佔83.2%(國有56.5%,非國有26.7%),外資佔16.8%。同期,外國投資也大幅度增加從投資和發展的關聯性看,越南已形成國內積累一投資—發展的良性循環,擺脫了對外資的過度依賴。
5.對外貿易持續增長。2001年由於受到世界經濟衰退和九一一事件的影響,對外貿易等各項指標增長幅度減小;2003年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越南對外貿易額大幅增長,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大關,總額達448億美元一些主要出口商品像原油、紡織品的價格明顯上漲,出口量大幅增加,使得越南的出口增長加快。總的來看,越南的出口貿易受世界經濟影響較大,對外依存度過高。進口方面,貿易逆差大幅增加,進口商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原材料、燃料及零配件等,而對消費品進口的限制仍十分嚴格。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第一,越南企業的競爭力還很薄弱。私營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分散,缺乏規模。國營企業機制轉變遲緩,管理水平低;缺少高質名牌產品,設備老化,不少原材料需要進口,生產成本高。越南產品質量較差,創匯能力和競爭力低。據統計,越南國內商品價格與國際價格(比較:水泥高出115%,印刷紙和書寫紙高出127%,氮肥高出131%,蘇打高出163%,鋼坯高出125%,蔗糖高出140%。外資企業使用的電費、海運費、國際電話費用均高於本地區其他國家,平均高出2~3倍。越南與泰國比較:越南用電量相當於泰國的1/5,行動電話為1/20,網際網路為1/300。因此,在打開國際市場和在國內市場上應對外來產品搶占市場方面,越南企業的競爭能力亟待提高。
第二,越南在轉變經濟機制、融入世界經濟方面明顯滯後。越南在轉變經濟機制的同時,也遇到世界市場的各種擠壓,迫使越南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還要面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越南的出口過度依賴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市場,上述市場一旦對越南產品實施各種限制,越南的整個出口就會陷入困境。由於受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市場的各種限制以及本國重要出口產品數量不足等因素的影響,2003年下半年越南的出口增長勢頭趨緩,前景不容樂觀。為此,越南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生產和鼓勵出口的措施,以確保完成當年規定的190億美元的出口指標,並為2004年的出口奠定基礎。2003年上半年,越南出口總額達97.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6%。對此,當局提出了下半年完成95億美元出口額的目標。然而從2003年7月份開始,越南出口的總體勢頭放緩,當月出口額比上月下降3.3%,8月份又下降了3.5%。在美國市場方面,越美貿易協定簽訂之後,兩國經貿合作關系發展迅速,但由於美國的市場准入條件繁雜苛刻,加上人為設置的貿易壁壘,特別是美國不顧越方強烈反對,對越南鯰魚徵收38%~68%的反傾銷關稅,導致2003年越南鯰魚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64%,由上年的5500萬美元下降到2000萬美元。
第三,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仍然面對不少挑戰,尤其是在基礎服務設施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瓶頸制約。目前,越南服務業總體還處在較低水平,主要表現在硬體差、服務質量不高。硬體方面遠沒有達到經濟發展的需要。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越南公路中,砂石和土路路面佔了總里程的73.31%;電力供應不足,從全國范圍來講,高峰期電力缺少100~450mw,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供水系統落後,且價格較高。軟體方面,政策法規還存在透明度低、隨意性強、申請手續繁瑣等弊端,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投資環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第四,越南也存在著犧牲環境資源換發展的弊端。這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歷程中都曾發生的現象,也都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越南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享有「世界動植物研究博物館」的美譽。然而,世界銀行的《2002年越南生態環境監測報告》卻向越南的生態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鍾。這份報告說,在過去的10年中,越南國內許多物種的生存環境遭到災難性破壞。據統計,目前越南全國28%的哺乳動物、10%的鳥類和21%的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瀕臨滅絕。另外,在維系生物物種多樣化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的紅樹林被成片地砍伐,面積比10年前減少了約80%。報告還說,10年前越南農民還經常在山裡見到白頰猿等十分珍貴的動物,但現在再也難覓這些動物的蹤影了。報告分析了造成越南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指出近幾年越南採取了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許多地方大力發展小染料、小電鍍、小農葯以及煉焦等工業項目,而從事這些工業項目的工廠大多隻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環境保護,對自然資源進行了破壞性開發。報告還說,越南一些地方開始毀林開荒,結果植被受到極大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水源短缺等問題。因此,越南最終不僅沒有增加高質量的耕地,反而使當地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貧困,形成了惡性循環。
第五,經濟體制轉換中產生的官員貪污腐化現象惡化了越南的投資環境。如在辦理投資手續過程中,各部門在收取除了按規定應交納的費用外,還自行增加不正當費用,工作人員也收受賄賂。官員腐敗風如果不剎住,必將影響革新開放大局。正如越共總書記農德孟所說:「一些幹部生活方式不受約束,腐化墮落,且不能保持他們的政治信念和道德准則,我們不得不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第六,缺乏強有力的人口政策。到2002年底,越南人口已將近8000萬。按現在的增長速度計算,10年後,越南人口將達到9000萬。在20世紀的100年裡,越南的人口增長了五倍多。目前越南的人口密度已增至每平方公里235人,居世界第15位。人口增長過快給越南經濟帶來嚴重的分母效應,加重了勞動力就業的壓力。人口增長過快也是環境遭到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越南目前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如何降低人口增長速度已成為越南經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越南的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確立,並日益完善,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體制保證。從近年的投資與發展的關聯性來看,越南經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投資—積累—發展—投資的良性循環,已基本走出基礎差、積累少的困境,為經濟的新一輪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質量也大為改善。可見就國內環境來看,越南經濟已具備進入一個持續高增長的條件。
越南一直在尋求盡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支持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長遠目標。國際社會也一直在強力支持越南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特別是支持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也使越南得到了較大的經濟利益。2002年越南與其他東盟成員國的貿易額達68億美元,占越南外貿總額的21%,遠高於1995年越南加入東盟時的35億美元。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為越南產品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同時也將為越南吸引外資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越南被認為是東盟地區較為穩定和安全的國家,而且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基礎設施和相關的投資法規也在日趨完善,這也使越南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