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早的野生稻發現在哪個省

中國最早的野生稻發現在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3-06-09 22:20:40

⑴ 水稻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它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好像不能說「傳」到中國。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內容: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在《管子》、《陸賈新語》等古籍中,均有約在公元前27世紀的神農時代播種"五穀"的記載,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夏本紀》關於"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的記載,表明公元前21世紀,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和自然作斗爭,疏治"九河",利用"卑濕"地帶發展水稻。

距今約4200餘年前,水稻栽培已從長江中下游推進到黃河中游。到了戰國時期,由於鐵制農具和犁的應用,開始走向精耕細作,同時為發展水稻興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陝西鄭國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漢時四川首先出現了梯田。

6世紀30年代,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曾專述了水、旱稻栽培技術。晉《廣志》中並有在稻田發展綠肥,增加有機肥源,培肥地力的記載。反映了當時的種稻技術已有一定水平。

魏晉南北朝以後,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間,江南成為全國水稻生產中心地區,太湖流域為稻米生產基地,京能軍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運。當時由於重視水利興建、江湖海塗圍墾造田、農具改進、土壤培肥、稻麥兩熟和品種更新等,江南稻區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拼作栽培體系。

中國稻種資源豐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書》中所錄16個省223個府州縣的水稻品種數達3400多個。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進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在繼承和發展過去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使稻作生產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至1984年全國水稻栽插面積達3317.8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370.0千克,稻穀總產量達到17825.5萬噸,分別比1949年增加約29%、170%和266%。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早的野生稻發現在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導彈有多少 瀏覽:809
英國病亡人數多少 瀏覽:1223
查伊朗人口一年平均收入多少 瀏覽:648
印尼1美元能買什麼 瀏覽:438
越南有什麼特殊市場 瀏覽:273
英國貴族怎麼消亡的 瀏覽:307
印度人怎麼犁地的 瀏覽:545
印度歷史背景是什麼 瀏覽:804
英國背景提升機構如何辦理 瀏覽:558
如何去印度治療牛皮癬 瀏覽:425
越南最多的廠在哪裡 瀏覽:1213
怎麼買伊朗石化產品 瀏覽:1167
美國和伊朗到底什麼時候打 瀏覽:996
送給越南女孩子什麼禮物 瀏覽:895
如何解決印度僱傭童工的問題 瀏覽:1224
番茄義大利面怎麼做最簡單還好吃 瀏覽:250
印尼石油公司叫什麼名字 瀏覽:593
印度沒有冰箱怎麼存放食物 瀏覽:565
義大利牧歌有哪些作曲大家 瀏覽:396
印尼地震了多少人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