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傳統節日哪個參與的最多

中國傳統節日哪個參與的最多

發布時間:2022-11-28 08:49:00

Ⅰ 中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有哪些風俗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春節

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布新」。「除夕」在古時有「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年終」等別稱。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

北方人風俗大致一致,過年包餃子、蒸饃等等;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

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Ⅱ 中國傳統節日排行

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中大部之形成莫不跟歷制有關.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露露女士的新著《中國節——圖說民間傳統節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月),將中國較重要的傳統節日統計歸納為20個,其中來自日月時令交會的,或與之有關系的有16個:春節,立春,元宵節,中和節(二月二日),上已節(三月三日),清明節,天貺(kuang)節(六月六日),夏至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都與時氣節奏大有關系;幾個表面與時氣無關的,比如端午節,臘八節(十二月初八),祭灶節(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節,細查古制,也有時令的講究。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此月多災多難,甚至生孩子都回夭折,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方法預防,避五毒乃是過「端午」之初衷。臘八,祭灶以及除夕節,都是春節的「伴節」,自然也是與時氣相關的,而其餘四節正月初七的「人勝節」,四月初八的「浴佛節」(釋家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節(鬼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水宮大帝誕辰)」則來源於傳說,神化和宗教. 春節,立春,元宵節,中和節(二月二日),上已節(三月三日),清明節,天貺(kuang)節(六月六日),夏至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端午節,臘八節(十二月初八),祭灶節(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節。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除夕。 1、春節: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3、端午節: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源於紀念屈原;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4、七夕: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5、中元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Ⅲ 中國傳統節日的排行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冬至節(陽歷12月21——23日)、臘八節(農歷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著自己民族特有的節日,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
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
的跳花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習俗吃年糕、餃子、湯圓、以及各種美味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
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
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家家團圓,極盡天倫之樂。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
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在全
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較為普遍。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
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祭祀、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
俗體育活動。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這一天的活動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
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
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
各式傢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
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喝重

Ⅳ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哪個,它的習俗是什麼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Ⅳ 各個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 等。

蒙古族:蒙古族的年節,那達慕,馬奶節,祭敖包等。
朝鮮族: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

傣族: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壯族: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等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厚南節,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春節又稱盍司節;仙女節,祭穀神等

塔塔爾族:古爾邦節,「肉孜節」開齋節,聖紀節等

回族: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滿族:節日與漢族相近,燈節,添倉節,鎖龍,蟲王節等

黎族: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納西族也有火把節。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獨龍族:傳統節日只有一個,人們稱「卡雀哇」或「德里哇」,意為年節

藏族:轉山會,採花節,藏族稱新年為洛薩,薩噶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雪頓節,吉祥天母節

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

傈僳族: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

毛南族: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葯。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俄羅斯族: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歷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鄂倫春族:主要節日篝火節。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瑤族:盤王節、達努節等。耍歌堂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仡佬族: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祭火神,米闊魯節等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

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土族:傳統的節日春節、端陽節與漢族相同。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有舊歷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錫伯族:春節、端午節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德昂族:有關門節和開門節,進窪(關門節),潑水節

彝族:年節,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土家族:以趕年,土牛毛,大王節。

達斡爾族:春節、中秋節等,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

阿昌族: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保安族:民族傳統節日也都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

珞巴族:昂德林節

哈尼族:扎勒特,黃飯節,矻扎扎節,耶苦扎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仫佬族: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有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大過年」、「大十五節」、「供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

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布依族:查白歌節,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哈薩克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水族:端節

羌族: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

塔吉克族: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巴羅提節,亦稱燈節等

京族:唱哈節

巴羅提節

中國哪些傳統節日最具廣泛性和代表性

最具廣泛性和代表性的有很多。比如春節,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相當於外國的聖誕節。而元宵節和中秋節應該算是比較有廣泛性的了。自然情人節類的是不算的。

Ⅶ 中國的八大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的八大節日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是我們特有的特色節日。

春節(正月初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據《盤古王表》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上古時期以此年頭歲尾舉行祭神祭祖活動。傳說年獸怕紅、怕火、怕爆,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逢大年初一這天,就有拜年、掛年畫、貼窗花、放鞭炮、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舞獅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

冬至節冬至(陽歷12月22日前後)

冬至節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Ⅷ 在中國哪個節日過的人最多

理論上講應該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中秋、清明、元宵等等
春節過的人數最多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後來隨著不斷的發展,一些國外節日的湧入,也有不少中國人參加了
比如:愚人節、情人節之類,人數也不少,但絕對比不過春節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節日哪個參與的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月氏人如何入侵印度的 瀏覽:289
義大利餐酒有哪些地區 瀏覽:209
印度尼西亞橡膠多少錢 瀏覽:245
越南和寮國旅遊哪個好 瀏覽:6
為什麼中國男人那麼短 瀏覽:983
越南的蔬菜沙拉放的什麼汁 瀏覽:99
義大利與浙江哪個好 瀏覽:998
英國哪裡買韭菜最好 瀏覽:412
國外如何看待中國建黨100周年 瀏覽:970
為什麼火山噴發引發印尼海嘯 瀏覽:594
為什麼義大利人那麼好看 瀏覽:716
為什麼伊朗援助敘利亞 瀏覽:46
伊朗有中國多少武器 瀏覽:611
海運香煙去印尼可以多少條 瀏覽:369
印度辣椒青豆怎麼吃 瀏覽:218
1元rmb在越南可以買什麼 瀏覽:67
中國伊朗的寶寶應該是什麼族 瀏覽:929
英國車為什麼會故障 瀏覽:380
印尼泗水機場大巴停在哪裡 瀏覽:174
乾酪義大利面配什麼吃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