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個印度軍人穿的軍服,袖子為什麼是那種樣子
印度阿三本身軍服涉及民族圖騰文化,加上軍隊優化服裝,慢慢演變成這樣,雖然很個性,但我更覺得土,並且穿起來麻煩。
㈡ 海軍里,為什麼軍官和士兵的軍裝不一樣
因為海軍的軍官服和士兵服本來就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在帽子。海軍軍官服的帽子是大圓帽,而海軍士兵服的帽子前端沒有圓形前端,後面有2根飄帶。
海軍士兵戴的無檐帽。通常為白色或藍色,帽檐為硬圈,其外表為黑色,前方一般標有文字;帽檐的後方有兩條黑色的飄帶,有的飄帶上亦標有文字,有的飄帶上還印有勛章的綬帶等識別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水兵帽帽檐和飄帶的前方均標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字樣。
水兵(特指義務兵和士官)內衣穿的一直是海魂衫(陸軍、空軍士兵原來就是襯衣)和水兵服,屬於全世界水兵的統一服裝(都有兩條海軍飄帶、樣式都大同小異),而軍官則與陸軍、空軍、火箭軍一樣的解放軍制服(其中包括過去的65式軍裝和現在的07式軍裝)。
(2)印尼軍人穿軍服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海軍無檐水兵帽
19世紀初,無檐水兵帽取代了漆布水兵帽而風行於世界各國海軍。水兵帽無檐,主要是避免艦艇高速航行時帽檐兜風和使用觀察儀器時帽檐碰壞儀器;水兵帽的硬檐圈對水兵的頭部有保護作用,使他們不至於因海上顛簸而碰傷頭部;水兵帽的飄帶既可以做風向標使用,也可以用以系住帽子不使其脫落。
關於水兵帽飄帶的來歷,在早期雖然主要是為了測試風向而設計的,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1805年,法國拿破崙軍隊入侵英國,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率領艦隊與法國艦隊激戰,打敗了拿破崙艦隊。戰中,納爾遜將軍重傷身亡。英國皇家海軍為他發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後綴上兩條黑紗,表示悼念和敬重。自此以後,英國海軍士兵帽就正式綴上了兩條黑色飄帶。由於飄帶所具有的測風和裝飾作用,逐漸為各國海軍所仿效。
㈢ 軍人著裝要求是什麼
法律分析:軍人著裝要求:著軍服在室外應當戴軍帽;著軍服時應當穿軍鞋;著軍服時應當按照規定扣好衣扣,不得挽袖(著作訓服時除外),不得披衣、敞懷、卷褲腿;軍服內著毛衣、絨衣、絨背心、棉衣時,下擺不得外露;著襯衣(內衣)時,下擺扎於褲內;軍人非因公外出應當著便服;不得將軍服外衣與便服外衣混穿;不得將摘下標志服飾的軍服作便服穿著;不得著印有不文明圖案、文字的便服;不得著仿製的軍服。
法律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一百零六條 軍人不得文身。著軍服時,不得化妝,不得留長指甲和染指甲,不得圍非制式圍巾,不得在外露的腰帶上系掛行動電話、鑰匙和飾物等,不得戴耳環、項鏈、領飾、戒指等首飾。除工作需要和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鏡。
㈣ 新兵的武警軍服是什麼樣子
新兵連訓練的服裝是純綠色的,平時穿常服,剛開始沒有肩章,領花,一個月後就授銜了
㈤ 戎裝和軍裝的區別是什麼
戎裝和軍裝的區別是:
戎裝,漢語詞語,讀音為róng zhuāng,意思是軍裝;著軍裝。出自《魏書·楊大眼傳》。
軍裝(軍人服裝)一般指軍服。
軍服,顧名思義,軍人的服飾。由於軍人帶有獨特的職業風格,軍服也由此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軍裝採用的是一種制式服裝,透過一個國家、一個時期軍服的質地、顏色和款式,不僅可以品出時代的審美,同時可以讀出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把每一款軍裝都看成一個時代的縮影,一點不為過。
戎裝出處:
1、《魏書·楊大眼傳》:「至於攻陳游獵之際,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林壑。」
2、唐·杜荀鶴《獻池州牧》詩:「江路靜來通客貨,郡城安後絕戎裝。」
3、唐·劉禹錫《送令狐相公自僕射出鎮南梁》:夏木正陰成,戎裝出帝京。沾襟辭闕淚,回首別鄉情。
4、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見一人戎裝坐盤石上。」
5、碧野《長江奔流》一:「他房間的牆上掛著作家丘東平的戎裝照片。」
㈥ 我軍現役軍人著裝的要求是什麼
軍服除了禦寒暑、利征戰等實用價值以外,還有肅軍容、壯軍威的觀瞻功效,因而軍人的著裝各國軍隊都有嚴格的統一規定。首先是非軍人不得著軍服。中國早在明朝頒布的騎士服制令就規定,「不應服而服者,罪之」。美國《軍事法卷》專門有一章對軍人著裝作了六條二十餘款規定,第一條就是「禁止非軍人著軍服」。《蘇軍內務條令》和其他國家軍隊的有關條令條例,都對軍人的著裝作有具體的規定。但各國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經濟發展情況等不同,對軍人著裝的規定有所不同。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規定:「軍人必須按規定著裝,並保持軍容嚴整。」這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穿著軍服的總要求。具體規定是:著軍服時,要佩帶帽徽、肩章、軍種(專業技術)符號和領花,如好衣扣、領扣和系好領帶,內衣不得外露,不得挽袖、卷褲腿,不要披衣、敞懷;著軍服要按規定配套,不得將不同季節、不同時機穿著的服裝混穿,更不允許軍服與便服混穿,或者在軍服外面套上民用羽絨服、皮夾克、風衣等便服;著軍服要保持衣著整潔,不能有礙觀瞻,不得與軍容風紀的要求相違背。同時,還對軍人著便服的時機和場合作了規定,同樣也必須注意形象端莊和衣著的整潔。
許多國家軍隊對軍人著裝問題看得很重。如美國陸軍就自認為個人的著裝和儀表,是體現軍隊紀律性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軍官不作出表率,他的士兵就不可能具有整潔而端莊的外表,而這正是樹立高效武裝力量的自豪感和整體精神的重要因素。什麼場合穿什麼軍服,也有明文規定。如作訓服只限在執行任務時穿著,除從個人住所到工作地點的途中外,不應在軍營以外穿著。再如陸軍黑色宴會服和晚禮服,只能在晚間穿著出席一股的或官方的正式社交活動。還專門明確了軍服上的一些配用品,如軍銜和軍兵種符號如何佩帶,勛章、服役獎章和徽章,穿著哪幾類軍服時才可以佩帶,佩帶的位置和先後順序如何,都規定得十分明確。許多國家都規定,在穿著軍服時,其衣袋中攜帶的物品不得外露,也不應因物品太多以致使衣袋隆起。著軍裝必須扣上扣子、拉好拉鏈或按好按扣;金屬附件要擦拭光亮,不得有毛刺和銹蝕;獎章、勛章和勛表必須保持清潔完好;皮鞋必須打油擦亮;男軍官穿長袖衫時必須打領帶;女軍官穿長袖衫時必須戴領結;著制服和工作服時,不允許佩帶時髦的裝飾品、流行的徽章以及私人護身符或辟邪物;宗教用品和珠寶飾物能佩帶於衣內,不得外露,等等
㈦ 形容人穿上軍裝的樣子。
颯爽英姿。是一個成語,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毛主席《為女民兵題照》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㈧ 這是哪國女兵,為什麼
這是蘇聯女兵。這個蘇聯女兵穿著二戰時期的軍裝,她的槍也是蘇聯紅軍的標志性武器水連珠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