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為什麼屠......看到印尼現在我就惡心..........
1998年印尼排華浪潮的發生具有深刻的原因。一是國情原因———印尼政治體制的缺陷、國內安全關注的偏頗和發展困境、種族結構分布和經濟地理不一致;二是政治原因———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法規、傾向性明顯的宣傳和上層的排華意識形態、蘇哈托的個人觀念;三是社會經濟因素———歧視性經濟政策和貧富分化、經濟發展步調與現代化要求的矛盾;四是文化觀念因素———強制性同化政策、被錯誤傳播的觀念。此外,亞洲金融危機加劇了印尼國內的矛盾,國外援助不能到位,國內既得利益集團阻撓改革,使得共同發展非常困難,民族矛盾問題惡化,某些反華人勢力趁機利用這種混亂局面,使華人慘遭洗劫和侮辱。
真是一段不堪的歷史,現在我們只能加快發展,來日,定讓他血債血償,加倍償還。
2. 中國在東南亞的棋局之印度尼西亞篇
印度尼西亞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華人佔比接近千萬,其與中國之間的歷史恩怨可追溯至荷蘭殖民時期。荷蘭人為了鞏固統治,不斷挑撥印尼土著與華人的對立,導致排華事件頻發。印尼獨立後,華人仍遭受排擠與迫害,直至1960年,中國政府採取行動接回印尼華僑,雖面臨種種困難,仍成功接回6萬餘人。印尼政府對華人的歧視與迫害,導致中國與印尼關系破裂,直至1998年,印尼政府頒布歧視與侮辱華人的通告,中國與印尼正式斷交。
面對歷史上的不公與苦難,中國並未忘記這些血債,等待著合適的機會予以回應。1975年,東帝汶獲得獨立,然而印度尼西亞迅速派兵入侵,破壞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堅決支持聯合國大會要求印尼撤軍的決議,持續暗中支持東帝汶獨立運動。東帝汶石油資源豐富,人口較少,印尼政府面對獨立進程的加快,試圖通過製造沖突與難民問題阻礙獨立進程。然而,中國通過各種手段,包括軍事威懾、派遣維和警察等,成功保障了東帝汶獨立的實現。
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正式獨立,成為21世紀第一個新生國家。中國與東帝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成為第一個與東帝汶建交的國家。在東帝汶獨立的背景下,中國不僅對印尼的亞齊獨立運動表示同情和支持,還促使印尼政府開始對軍方參與98年事件的人員進行秘密抓捕,最終在2003年迫於外部壓力,印尼政府開始改變針對土著與非土著族群不平等的法律規定,華人開始獲得公平的法律地位和社會地位。2014年,印尼總統蘇西洛廢除了1967年的歧視通告,將「支那」改稱「中華」,標志著一段歷史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