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九層塔是什麼樣子
印尼九層塔指的是源自南洋的九層塔,它的主根呈現圓錐形,然後還有著自其上生出的密集須根,還是非常好看的。
九層塔是一種植物,原產地是非洲、美洲及亞洲的熱帶地區,在我國南部各省區多為野生的。
九層塔這種植物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既不耐寒也不耐旱,但也不耐澇,最好是有著良好的排水和肥沃的土壤。
九層塔也叫金不換、羅勒、蘭香,有著較強的香味,常見的品種有斑葉羅勒、丁香羅勒、捷克羅勒、德國甜羅勒等。
甜羅勒有著較為廣泛的栽培,在我國比較常見,以幼嫩莖葉為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花莖較長,花朵是白色的,有著較多的分層。
丁香羅勒有著白色的花冠,主要的作用是提取丁香酚,用於製造香水和花露水,還可以製作消毒劑。
九層塔的含有著豐富的羅勒烯、蒎烯、茴香醚、桂皮酸甲酯、桉葉素、丁香油酚、丁香油酚甲醚、芳樟醇、檸檬烯、甲基胡椒酚。
說到這里,關於印尼九層塔也就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印尼婆羅浮屠佛塔是怎麼回事
佛教在印度產生,由釋迦牟尼創立。然而,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卻不在印度,而是在印度尼西亞。它就是婆羅浮屠佛塔,位於距中爪哇首府日惹市西北39千米處的克杜峽谷,是公元8~9世紀的薩蘭德拉王朝留下的歷史遺跡。佛塔工程之浩大,建築之壯觀,被世人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之一。
佛塔的構造
這座佛塔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自下而上的十層可分為塔底、塔身和頂部三大部分。塔底呈方形,周長達120米,塔牆高4米,下面的基石亦高達1.5米,寬3米。塔身共五層平台,越往上越小。第一層平台離地面約7米,形成環繞在佛塔四周的寬平台。其餘每層平台依次收縮2米,四周裝欄桿以變平台為走廊。頂部由三層圓台組成,每個圓台都由一圈鍾形舍利塔環繞,共計72座舍利塔。在這些同一圓心的舍利塔中央,是佛塔本身的半球形圓頂,離地面35米。這種宗教象徵性建築融合概括了佛教的大乘佛理。漸次升高的十層,象徵菩薩成佛前的十地。塔底代表欲界,此界中人們擺脫不了各種慾望;五層方台代表色界,此界中人們已摒棄各種慾望,但仍有名有形;三個圓台和大圓頂代表無色界,此時人們不再有名有形,永遠擺脫了世間的一切桎梏。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是世界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佛塔基座上刻有160塊浮雕,這些浮雕的內容全部取自佛經故事。佛塔中部的五層塔身和圍牆上也有1300塊精美浮雕,描繪了佛祖解脫之前的生活場景,還有一些表現的是民間傳說故事。這些浮雕所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逼真。這座佛塔的名字融合了印尼文化,並不是印度佛教文化簡單的移植。「婆羅」一詞來自梵文,是「廟宇」的意思;「浮屠」是古爪哇文,意為「山丘」;「婆羅浮屠」即「山丘之廟」。佛塔上有佛像1000多尊,大型浮雕1400餘幅,所以這座佛塔又被人們稱為「千佛塔」。
③ 印尼九層塔是什麼
印尼九層塔又名「魚香菜」、「羅勒」,來自龐大的羅勒家族,由於其葉與莖及花均有濃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蘭香羅勒。鍋內加4碗清水煮至沸騰時,放入羅勒煮20分鍾;再加碗水及雞腿塊煮至沸騰時,用中小火續煮20分鍾;撈出羅勒,印尼九層塔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