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地震的歷次地震
主要統計2004年-2013年的地震: 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區發生里氏5.9級地震,造成至少6234人死亡,4.6萬多人受傷,約20萬人無家可歸。
7月17日,印尼爪哇島西南海域發生里氏6.8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海嘯,造成668人死亡,1438人受傷,287人失蹤,約7.4萬人無家可歸。 3月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巴東地區發生里氏6.3級地震,造成至少82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據雅加達3月6日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印度尼西亞代表處發言人達米恩·佩索納茲6日晚在印尼西蘇門答臘省巴東地區說,當日發生在這一地區的6.3級地震已導致至少82人死亡。
印尼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當地時間6日10時49分(北京時間6日11時49分)發生的地震震源位於巴東市附近索洛克地下33公里處,震後數小時內還連續發生多次震感強烈的餘震。
印尼美都電視台報道的畫面顯示,在受災最嚴重的索洛克,數百幢房屋已成殘垣斷壁,路面嚴重開裂。由於擔心醫院建築倒塌,幾十名傷者選擇在帳篷內接受護理。地震災區的通訊和電力供應中斷,當地政府已向西蘇門答臘省政府和軍方請求援助。
盡管印尼政府沒有就這次地震發出海嘯預警,但地震仍給當地居民造成很大恐慌。巴東地區的中小學、醫院等公共場所的人員在震後被緊急疏散。巴東居民由於擔心地震引發海嘯,紛紛逃往附近地勢較高的地區。 1月4日,印尼最東端的西巴布亞省馬諾誇里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2月12日,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7.4級地震,造成至少17人受傷,眾多的民宅、醫院和宗教設施等建築物損毀。
9月2日,下午2點55分,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發生里氏7.3級地震,此後又連續發生兩次餘震。據當地官員3日表示,地震目前已造成45人死亡,救援人員仍在搜救倖存者,但死傷人數還可能繼續增加。
印尼位於地球兩條最活躍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界之處,可謂是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而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有98%都發生在這兩條地震帶的交界之處。 4月7日6時15分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北緯2.4度,東經97.1度)發生7.8級地震。
5月9日13時59分42秒蘇門答臘北部7.4級地震(北緯3.7度,東經95.9度)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亞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25日晚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但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1點42分(北京時間22點42分),震中位於西蘇門答臘省明打威縣巴蓋瑟拉丹鄉西南78公里處,南緯3.61度,東經99.93度,震源深度為10公里。
在強震發生10分鍾後,該地區又相繼發生了里氏5.5級和5級兩次餘震。
當地時間25日19點5分,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5.8級地震,但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4月4日凌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了里氏6.7級地震。而印尼地震學家給出的震級為里氏7.1級。
同時,印尼地震學家表示,海嘯警報已經發布。
印尼氣象和地質部門說,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凌晨4日3時06分,震中位於芝拉扎西北293公里處,深度為10公里。
來自震區的消息說,地震發生後當地許多居民逃出戶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達、西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較強震感。 當地時間4月6日13時42分(北京時間 12時42分),印度尼西亞伊里安查亞地區發生7.1級地震, ,並未引發海嘯預警。
印尼政府5日將此前遭受地震的爪哇島地區的遇難者人數下調到了5782人,這是災情評估小組對災區進行了視察之後修改的遇難者人數。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的地震及海嘯,給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人類的大災難。其中印尼不幸又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整個蘇門答臘島西北沿岸數百公里被夷為廢墟,據親歷災區視察的聯合國秘書長和美國國務卿稱均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據印尼方面截至1月7日的統計,海嘯遇難人數已經超過10萬以上,流離失所的災民更高達百萬之巨。地震和海嘯還摧毀了大量房屋,公共建築、基礎設施等,部分地區全部電力、通訊設施被毀,橋梁、公路短裂。據初步統計,130個鄉村衛生所、3個大醫院和衛生供水系統以及幾百所學校造破壞。
這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是巨大的,相應的社會創傷是嚴重的,水泥廠等部分工業設施也造破壞。但所幸亞齊煤礦、銅礦、油氣等重要支柱產業基本完好,亞齊不是印尼的重點旅遊勝地,印尼旅遊業基本沒有受到沖擊,而且亞齊的經濟產值佔印尼總產值僅約2%。從經濟的角度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整體經濟並未產生多大影響,貿易基本也沒有受到沖擊。但重建亞齊需要資金,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如果國際上不提供援助,將加大對國家預算的壓力。目前日、德、英等主要債權國已表示准備允許印尼延期償還到期債務。果真如此,將幫助印尼解決很大困難。
綜上所述,此次印度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今年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大。如果國際援助能兌現,加上國際國內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等,可能對印尼經濟發展還有所促進,預計今年印尼能實現GDP增長5-5.5%的目標。
2012年4月11日發生的大地震,許多專家認為印尼地震不會引發強烈海嘯。英國地震學家蘇珊·薩金特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這次地震由地殼水平運動所致,並非垂直運動,不會導致海床的明顯變化,因而此次地震引發強烈海嘯的幾率不大。
⑵ 2004年印度海嘯的災民每天大約需要多少水
印度04年根本沒發生你說的什麼海嘯
04年的海嘯是印尼海嘯;印尼全稱印度尼西亞,印尼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的45%,巽他族佔14%
和印度沒半毛錢的關系,之所以叫印度尼西亞原因就是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八月革命,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還有印尼海嘯災民每天需要的只是淡水並不是什麼水都行,原因是海嘯來過之後淡水被污染,缺的只是飲用水,如果按一個最佳生存的淡水來算,每個人大概需要1000毫升。然後再乘以受災人數就行了。
⑶ 2004印尼海嘯對印尼的經濟影響
印度洋地震海嘯對印尼經濟的影響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的地震及海嘯,給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人類的大災難。其中印尼不幸又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整個蘇門答臘島西北沿岸數百公里被夷為廢墟,據親歷災區視察的聯合國秘書長和美國國務卿稱均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據印尼方面截至1月7日的統計,海嘯遇難人數已經超過10萬以上,流離失所的災民更高達百萬之巨。地震和海嘯還摧毀了大量房屋,公共建築、基礎設施等,部分地區全部電力、通訊設施被毀,橋梁、公路短裂。據初步統計,130個鄉村衛生所、3個大醫院和衛生供水系統以及幾百所學校造破壞。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這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是巨大的,相應的社會創傷是嚴重的,水泥廠等部分工業設施也造破壞。但所幸亞齊煤礦、銅礦、油氣等重要支柱產業基本完好,亞齊不是印尼的重點旅遊勝地,印尼旅遊業基本沒有受到沖擊,而且亞齊的經濟產值佔印尼總產值僅約2%。從經濟的角度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整體經濟並未產生多大影響,貿易基本也沒有受到沖擊。但重建亞齊需要資金,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如果國際上不提供援助,將加大對國家預算的壓力。目前日、德、英等主要債權國已表示准備允許印尼延期償還到期債務。果真如此,將幫助印尼解決很大困難。綜上所述,此次印度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今年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大。如果國際援助能兌現,加上國際國內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等,可能對印尼經濟發展還有所促進,預計今年印尼能實現GDP增長5-5.5%的目標。
⑷ 幫總結05年至今的全球重大災難
■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波及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索馬里、塞席爾、肯亞等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十多個國家,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此次地震是近40年來全世界最強烈的地震之一,地震引發的海嘯也是印度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共造成約23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包括數千名外國遊客,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受災最重的印尼有近17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亞齊省死亡人數達12萬,20萬人流離失所。
2005年8月罕見乾旱引發森林大火肆虐西南歐,入夏以來,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和希臘中部遭受了極為嚴重的乾旱,特別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遭受了近60年來最為嚴重的乾旱。
8月份,由於乾旱的原因,葡萄牙、西班牙、法國3國陷於持續的大規模森林火災之中。其中受災最重的是葡萄牙,該國已經連續3年遭受嚴重森林大火的襲擊,今年到8月底為止火災已吞噬了13.4萬公頃森林,超過去年全年過火面積,共造成13人死亡。
■台風和暴雨
8月上旬,0509號台風「麥莎」影響中國東部,表現出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麥莎」共造成3145.9萬人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80多億元。 「麥莎」於8月6日在浙江省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速45米/秒,中心氣壓為950百帕;8月9日在遼寧省大連市再次登陸,登陸時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它是繼1997年第11號台風之後,近8年來對我國東部沿海和華東地區影響嚴重的台風之一。
伊朗發生嚴重洪澇 8月10,伊朗北部局地遭遇洪水襲擊,洪水沖毀了數百棟房屋,造成至少18人死亡和12人失蹤。
泰國北部暴雨引發洪災 中旬,泰國北部連降暴雨,引發4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洪災造成至少6人死亡、13人失蹤,44座大橋被沖毀,18條公路被沖斷,近兩萬畝農田被毀。 5、獅子山暴雨 旬末,獅子山南部暴雨引發洪災,造成至少20人死亡,上萬人受災,洪水還沖毀了大量房屋、公路和橋梁。
■「卡特里娜」颶風
2005年8月29日,五級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東南部,導致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
「卡特里娜」颶風造成1800多人死亡,20多萬所住宅被摧毀,數百萬人無家可歸,80萬人重新安置和上千億美元的財產損失,美國東南部名城新奧爾良幾乎遭到「滅頂之災」,該市80%被洪水淹沒,災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一連串的損失數字,使這場颶風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害」。
■南亞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並波及鄰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其中,巴基斯坦受災最為嚴重,死亡人數超過7.3萬,9000多人失蹤,10萬多人受傷,其中近7萬人重傷。地震還在巴基斯坦造成60萬座房屋等各種建築物的倒塌,350萬人無家可歸。
地震發生後,聯合國立即呼籲國際社會向巴提供3.12億美元的捐款。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南亞地震造成的損失高達50億美元。
■熱浪
2006年5月,印度許多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其中新德里最高氣溫曾達44.5℃。印度北部和東部地區至少有14人死於高溫。
2006年7月,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和南部地區遭遇熱浪,其中加州最為嚴重,最高溫度高達51.6
■孟加拉國洪水
2006年6月,洪水襲擊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遭遇嚴重洪水;紐西蘭遭遇強暴風雪襲擊;印度尼西亞東部發生洪水和泥石流;美國東北部遭遇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中國南方頻遭暴雨襲擊
■我國台風
第4號台風「碧利斯」(2006年7月)
今年第四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造成800餘人死亡,死亡人數之多為近十年之最。
第5號台風「格美」(2006年7月)
今年第5號台風「格美」共造成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等5省共795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28人,失蹤36人。
■高溫熱浪
2006年8月上旬初,東南歐一些國家出現罕見高溫熱浪,造成數十人死亡。歐洲各國也持續遭熱浪侵襲,造成至少80人死亡。
■印尼地震
印尼西爪哇省2009年9月2日下午發生7.3級強震,震中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南部不到200公里處
■菲律賓颶風
2006年12月,發生在菲律賓的颶風災害已造成1000多人遇難。這場颶風以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席捲菲律賓東部地區。
■索羅門群島
2007年4月,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附近發生里氏8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至少30人死亡,超過5400人無家可歸,還有許多人失蹤。
■美國東南部大旱
今年席捲美國東南大部分地區的長期乾旱引起了美人的重視。人們從2007年的乾旱中得到的最大教訓是:水可能比能源或石油更加重要
■秘魯地震
2007年8月15日,8級地震襲擊南美洲國家的中西部海岸,導致500多人喪生,1366人受傷,並有5萬多所住宅被毀。
■美國颶風「費利克斯」
2007年9月4日,強度為5級(可能是最高的級別)的「費利克斯」颶風在尼加拉瓜登陸,風速高達每小時160英里。這次風暴還侵襲了宏都拉斯,並從加勒比海島擦身而過。在「費利克斯」颶風肆虐期間總共有101人死亡,這場災難將尼加拉瓜貧困的海岸社區夷為平地。但幸運的是,這次颶風經過濃密的森林地區,風力受阻減小。
■墨西哥大洪水
10月底,洶涌的洪水在墨西哥南部的塔瓦斯科和恰帕斯州泛濫成災。11月有大量農田完全被洪水淹沒,據估計,有段時間塔瓦斯科80%的陸地被洪水淹沒。有100多萬居民受到這次洪水的影響。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說:「這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錫德」風暴
2007年11月,孟加拉國受強熱帶風暴「錫德」襲擊,約4100人死亡,800多萬人受災,約120萬間房屋、近萬所學校校舍以及10萬公里左右的道路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逾23億美元。
「錫德」是孟加拉國130多年來遭受的最強烈的風暴之一。其強度與1991年的另一場造成14.3萬人死亡的強熱帶風暴相當,由於孟政府提前作出預警並及時疏散人員,此次人員傷亡大幅減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紛紛向孟加拉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冰凍災害
2008年中國雪災是2008年1月10日起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19個省級行政區均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死亡60人;失蹤2人,緊急轉移安置175.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270.8千公頃;倒塌房屋22.3萬間,損壞房屋86.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37.9億元。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6省、區受災最為嚴重。
2008年1月中旬初,阿富汗遭遇罕見的全國范圍持續降雪並引發雪災,一些地區積雪深達200厘米,60多人死於山區雪崩和交通事故。
■緬甸強熱帶風暴
2008年5月2日,緬甸受罕有強烈熱帶風暴吹襲,死亡人數已增至超過2.2萬人,另外超過4.1萬人失蹤,無家可歸者多達100萬人。風暴在低窪地區伊洛瓦底三角洲捲起巨浪,大量村民遭巨浪吞噬,稻田到處都是屍體, ,聯合國稱緬甸全國近半人口受災。有救援組織指,災情後患可能較造成22萬人死亡的2004年南亞海嘯更嚴重。重災區博葛禮已有逾1萬人死亡,95%屋子被摧毀,19萬人無家可歸。緬甸軍ZF指,風速達190公里的「納爾吉斯」捲起3.5米高巨浪,沖走低窪地區村落半數房屋,大量災民在巨浪中溺斃。美國宇航局衛星圖片顯示,緬甸西南部沿海平原完全被水淹沒。聯合國稱,受災人口約2400萬人,接近全國一半人口。
■5.12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
■暴雨洪水
6月以來,受季風雨影響,南亞多個國家遭遇洪災,出現了30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水,共造成至少2800人死亡,5000萬人受災。其中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受災最為嚴重。
8月上中旬,越南中部連降暴雨引發洪災,有74人死亡、9人失蹤。洪災還造成上百棟房屋倒塌,數萬戶居民房屋和數萬公頃農田被淹,多處道路、橋梁和堤壩被毀,部分地區交通中斷。 8月6日,菲律賓南部因持續暴雨引發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3人失蹤。
8月上中旬,朝鮮遭受暴雨襲擊並引發了10年來最嚴重洪災,至少有600人因災死亡或失蹤,約30萬人無家可歸,10萬公頃土地被毀,主要公路、鐵路和橋梁受損,大片區域電力供應和通信網路中斷。
8月5日,韓國暴雨引發洪水,有6人遇難。
8月上旬,保加利亞遭暴雨和洪水襲擊,造成至少8人死亡。
8月上旬,奈及利亞中部普降暴雨引發洪水,有14人死亡。
8月9-11日,肯亞西部持續暴雨引發泥石流,災害造成18人死亡,56人受傷。
8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的拉蒙岸,挑水的村民走在乾涸的水壩上。該地區已遭受持續三個月的乾旱,當地居民嚴重缺乏潔凈水。
9月3日,海地西北部城市戈納伊夫變成一片澤國。海地公共安全部門3日宣布,海地因熱帶風暴「漢娜」死亡的人數已升至90人,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戈納伊夫省有37人喪生。
■颶風艾克
2008年9月13日,颶風艾克侵襲了美國的加爾維斯頓和德克薩斯州,超過6000人死亡,城市成為廢墟。圖為一名被救居民擁抱美國空降救援隊隊員。
⑸ 印度洋海嘯的受災情況
遇難者國籍 遇難者人數 遇難者國籍 遇難者人數 印度尼西亞 238,945 緬甸 61 斯里蘭卡 30,957 孟加拉 2 印度 16,389 索馬里 298 泰國 5,393 坦尚尼亞 10 馬爾地夫 82 肯亞 1 馬來西亞 68 總計 292,206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嘯中,印尼受襲最為嚴重,據印尼衛生部稱,該國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蹤。已經確認死亡的人數達到111171人,失蹤人數則為127774人。
泰國確認遇難者總人數約為5393人,其中超過1000人為外國人。
斯里蘭卡是受襲嚴重程度僅次於印尼的國家,其遇難者總人數約為30957人,失蹤者人數約為5637人。
在印度,官方確認的死亡人數約10749人,失蹤人數約為5640人。
緬甸共有61人在海嘯中遇難,而聯合國估計該國死亡人數約為90人。馬爾地夫至少有82人遇難。
馬來西亞警方稱,該國共有68人遇難,大部分為檳榔嶼居民。孟加拉國則有2人死亡。
非洲東海岸也有人員在海嘯中遇難,其中索馬里死亡298人,坦尚尼亞死亡10人,肯亞死亡1人。
國際救援人員認為,索馬里的遇難者人數可能被誇大了。
(註:該統計數字包括印尼127774名失蹤人員及印度5640名失蹤人員;為避免重復計算,該數字沒有包括泰國的3071名失蹤人員,斯里蘭卡的5637名失蹤人員也沒有計算在內。)
事發地點位於旅遊熱點附近,加上正值聖誕節的旅遊旺季,受災地區聚集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遊客;很多旅客成了這次災難的受害者。地震引發巨大的海嘯席捲了印度洋沿岸地區,但在太平洋沿岸,只看到海面的輕微起伏。
最新數字顯示,此次地震和海嘯已導致超過29.2萬人罹難(已證實),當中三分一是兒童,因為他們對可能發生的疫症的抵抗力較低。另外,海嘯把很多在海邊工作的當地人和在沙灘享受假期的旅客卷到海底,因此這次地震導致不少人失蹤。
海嘯通常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的海岸,因此瀕臨太平洋的國家(地區)的政府都建立了有效的海嘯預警系統,且為當地人民所熟知。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中部和東部都曾遭遇海嘯,如在弗洛勒斯島(Flores,1992年12月12日)、爪哇(1993年6月3日)和蘇拉威西島(Sulawesi,2000年5月3日)等地的地震後所引起的海嘯。蘇門答臘島海岸乃至整個印度洋海岸上次遭遇海嘯是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爆發所導致的海嘯。因此,此次地震和海嘯所導致重大傷亡,是由於當地人過百年沒遇過海嘯,因此對海嘯缺乏認識,更不用說從各種先兆預知海嘯將近。亦由於此,印度洋沿岸各國(地區)並不重視海嘯的威脅,沒有建立有效的海嘯預警系統。
印尼
印度尼西亞國家減災協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死亡人數達234,271人,失蹤者為1,240人,4.4萬人接受救治,另有61.7萬人淪為難民。亞齊省西南岸17個村莊已消失。而據印度尼西亞駐馬來西亞大使說,印尼亞齊省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40萬人。
總統尤多約諾宣布國難,將於棉蘭市設立救災站。很多建築在地震開始時即倒塌,無論如何,死亡大部分是由海嘯造成的,特別是在亞齊和北蘇門答臘省西岸地區。傷亡數字的統計因為叛軍自由亞齊運動的存在而變得不可行,那兒幾乎沒有記者、政府官員或是救援工作者。印度尼西亞官方政府與位於蘇門答臘西南海岸的地區失去通訊。
難民超過60萬人,其中北亞齊有5萬多難民,東亞齊1.2萬多,班達亞齊9,000多,亞齊查亞縣1.5萬多。
印尼政府從財政預算中撥出了首批五百億盾(約合五百六十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受災嚴重的亞齊地區的食品、醫葯和受難 者安葬等緊急事務。
斯里蘭卡
已證實有超過41,000人死亡,多數是兒童和老人;有780,000人淪為難民。首都機場和港口關閉。海水入侵進內陸近2千米。當地媒體報道說由於海水入侵,長期內戰留下的許多地雷已經露出地面。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已經宣布全國進入災難狀態。政府對北方受泰米爾之虎叛軍控制的地區的情況沒有掌控。20,000名軍人在政府控制的區域展開救援行動和維持秩序防止搶劫。
海嘯導致了一列火車出軌,死亡人數至少1,400人,比以往任何一次火車出軌事故死亡的人數都多。
政府說在南方至少有3,000人死亡,當中至少包括一所有百多名孤兒的孤兒院。泰米爾猛虎游擊隊的官方網站報道說叛亂地區有1500人死亡。
印度
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及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共超過5000人死亡,當中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1000多人、本地治里280人、喀拉拉邦121人及安得拉邦61人。數百人失蹤(在安得拉邦就有800人)。他們當中大多數是漁業工作人員。很多漁夫無論在家或出海都失蹤了。有消息稱,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中央直轄區有3000人死亡,估計另有3萬人連同5個村莊在海嘯過後消失無蹤。初始的報道暗示在安達曼和尼科巴島只有很少的人員傷亡,但稍後在尼科巴附近發生的地震使數千人死亡。與尼科巴群島的通訊也中斷了。最嚴重的損傷是在泰米爾納德邦。官方說傷亡1724人,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單在納加帕蒂南行政區就超過690人,在古達羅爾有超過300人,在坎尼亞古馬里超過280人,在金奈超過200人。報道說在金奈那兒甚至沒有能給直升機降落的地方。在坎尼亞古馬里死亡的人包括正在海里進行宗教凈化活動的朝聖者。
被困在Vivekananda Memorial的一個近坎尼亞古馬里的小島的700人之中的650人在搜救隊搜索其他人的同時被救出。在馬里納海灘旁的金奈,正在參加各種各樣的水上活動的大人和小孩及在沙灘上作晨早散步的人都被水沖走。印度當局徵召當地海陸軍及海岸防衛隊參與救援行動,及空投食物往受海嘯影響的災區。泰米爾納德邦及安得拉邦的首長對受海嘯影響的災民表示深切哀痛。2004年12月30日,印度東部地區發生中度地震。印度政府已經向所有遭受海嘯襲擊地區發布新的警報。
泰國
泰國內政部說,已經造成5395人死亡,其中約有一半是外國人。9457人受傷和2845人失蹤。從12月28日起,泰國全國連續降半旗三天以示哀悼。
旅遊勝地普吉島受損嚴重,特別是面向震中的巴東海灘。機場亦曾因海嘯而一度暫時關閉,但於當晚已經重開。2004年12月29日,法國外交部長米歇爾·巴尼耶抵達普吉島,為這一地區的法國公民提供協助。
PP島有超過200家度假屋被巨浪捲入海中。官方報告已經確認99人死亡1100人受傷。當中大部份都是於浮潛之時被突如其來的巨浪拋高而摔死,不少人更身首異處。而其他的死者主要是到石灰洞探險時,因為海水突然湧入而溺斃或窒息而死。在泰國當地的死傷者之中也包含了皇家人士,泰皇拉瑪九世(Rama IX)21歲的外孫蒲美·詹森(Bhumi Jensen)在攀牙府海邊的度假村劃水時,被突如其來的巨浪吞噬,他的屍首在隔日才被尋獲並獲得確認。蔻立(Khao Lak)的災情比其他地方更為嚴重。警方相信約有3,000人死於該島度假村內。
馬來西亞
68人死亡,當中檳城(Penang)有38人死亡,吉打州(Kedah)有12人,霹靂州(Perak)2人和雪蘭莪(Selangor)1人。另有6人失蹤。
緬甸
緬甸政府宣布,目前為止有36人死亡,大多數都集中在平查魯島(Pyinzalu)、拉普達鎮和伊洛瓦底(Irrawaddy)三角洲,政府還在等待進一步消息,但是根據聯合國官員以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道指出,數字已經提升到了90人。
馬爾地夫
82人死亡31人失蹤並且還有可能增加。數千人無家可歸,馬爾地夫首都馬累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海水淹沒。偏遠的底地環礁可能受損嚴重。一些島嶼完全淹沒。政府宣布該國進入災難狀態。這個由珊瑚礁組成的島國絕大部分領土海拔不到一米。馬爾地夫的很多島已經失去通訊聯系。馬爾地夫國際機場關閉後已經重新開放。該國政府呼籲國際援助。通訊嚴重受到影響,救援工作還沒有辦法開始進行。
塞席爾
3人死亡,7人失蹤。
澳屬科科斯群島
有半米高的海浪沖刷過澳大利亞海岸,人們都很驚慌,但實際並沒有人員傷亡。
法屬留尼汪
位於印度洋以西、非洲東岸的法領島嶼留尼汪,很多艘船沉沒。
孟加拉
12名兒童死亡。
索馬里
東非國家索馬里中部海岸也受到海嘯波及。132人死亡。
非受災國遊客死亡人數達2230人(泰國方面的統計)。共有約7000名外國遊客失蹤。由於在很多災區,死亡者實在太多,又擔心爆發瘟疫,大批未辨明身份的死屍被倉促集體埋葬,死亡數僅是粗略估計。
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地夫全國或部分地區都被當地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歷史學家開始爭論這次海嘯是否會是現代史中最慘重的一次海嘯。
瑞典宣布2005年1月1日為全國哀悼日,瑞典全國將降半旗為在東南亞海嘯中的遇難者致哀。香港宣布取消原定於2004年12月31日、2005年1月1日及1月2日的煙火表演以悼念這次災難。1月5日中午,歐盟25個成員國的4.5億公民全體暫停手頭工作,為印度洋海嘯災難的15萬遇難者默哀3分鍾。 保險業專家表示,這次南亞地區海嘯造成的損失可能會超過100億歐元(130億美元)。國際著名的慕尼黑再保公司保險專家柏茲稱:「目前,我還無法估算出一個准確的數目。然而,根據我的看法,這次海嘯造成的財物損失將超過100億歐元。」柏茲是在接受德國DW電視台訪問時發表上述談話的。
受到海嘯蹂躪的亞洲各國的政府正在評估這次災難對經濟造成的打擊和影響。經濟師指出﹐受災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放慢。目前,海嘯已經造成了8萬多人死亡﹐上百萬人喪失家園﹐許多基礎設施被沖毀﹐其中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受到的打擊最嚴重。經濟師相信﹐受到海嘯襲擊的10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將會放慢。
⑹ 印尼海嘯的難民問題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當地時間17日下午3點20分左右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海嘯,已造成327人死亡,160人失蹤,23000人被迫撤離。
印尼氣象和地質部門說,這次里氏6.8級地震的震中震中距海岸線約180公里。地震引發的海嘯在地震發生後大約10分鍾到達西爪哇省尖米士縣的龐岸達蘭海岸和打橫縣的芝帕圖賈海岸。據報道,在龐岸達蘭海岸,3至4米高的海浪沖向陸地最遠達兩公里。沿岸一批飯店和房屋被毀壞,400多艘船隻被沖走。另外根據我國外交部17號晚發布的消息,目前暫無中國公民在這次海嘯中傷亡。
(以上是我在其他網頁上找到的資料,希望能幫得上忙...但關於葡萄牙對其態度的相關資料沒有找到~)
⑺ 2010年10月29日的印尼海嘯,咱們中國還會像04年那樣捐款么
中國要是再去捐款那絕對就是缺心眼,是某些領導缺心眼,拿著自己的熱臉貼人家冷屁股,有那麼多錢搞中國建設好不好,雖然國際影響力具有很大的效用,但是在國際競爭中,捐款多少就能顯示自己國家能力強弱或者大度與否嗎?我看未必。真有能耐,搞好國內的經濟建設,等自己國家強大了,還有說話不算數的時候嗎,人家美國人有錢吧,有沒有對外捐那麼多款來顯示自己的,人家有的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哪個國家墨跡就揍哪個國家,這才叫真正的影響力。
想想印尼的無恥嘴臉吧,忘恩負義,屠殺華人,所以呼籲民眾抗議!
⑻ 印尼地震當地約200名中國遊客已聯繫到多少人
印尼地震已致82人死亡,當地約200名中國遊客已聯繫到37人。
據報道,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了解到,龍目島當地目前有中國遊客200人左右,已聯繫到37名中國遊客,其中包括8名香港遊客,正有序撤離。總領館已督促印尼方加緊救援,全力保障我公民安全。
▲8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以西的巴厘島,一處停車場被落石覆蓋。
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網站消息,地震發生於雅加達時間5日18時46分(北京時間19時46分),震中位於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北部陸地,震源深度為15公里。該局隨後發布海嘯預警,但在發布後2小時解除預警。
總領館還提醒在龍目島的中國遊客隨時關注官方發布的最新有關地震和海嘯的提示,盡量遠離印尼近海區域,了解和掌握相關緊急自救知識,切勿攀爬龍目島的林賈尼火山。
這是龍目島一周內發生的第二次地震。龍目島7月29日發生6.4級地震,造成16人死亡、300多人受傷、1454座建築物被損毀,5141名當地居民被撤離。
印尼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大小地震數千次。
來源:鳳凰網資訊
⑼ 2004年12月26日當地時間上午8時,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面海域發生海嘯,席捲南亞、東南亞等多個印度洋沿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