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棕櫚油的漲跌和馬棕油漲跌是否有關系
有關系,因為馬來西亞是棕櫚油大國。和美豆油也有關系,因為也可用來做食用油;和原油也有關系,因為也可以用來做生物燃油的原料。
㈡ 芝商所和馬棕油關系
馬棕油屬於芝商所旗下商品。
芝商所集團,旗下專業交易所最多,有影響的品種最多,比如原油,黃金,白銀,大豆
㈢ 馬棕DMO是什麼
馬來西亞棕櫚油國內市場義務政策。
油脂市場若無更強力的利多因素出現,就當前情況來看,市場情緒已經轉差,後期馬來西亞及印尼將進入生產旺季,供應可能轉暖。俄烏談判取得重大進展下,未來供給也可能恢復。當前下游需求受高價影響被極大限制等因素影響,表現出利多出盡。預計未來油脂可能將保持高波動率振盪下跌趨勢,直至需求受價格下跌影響開始轉好。
㈣ 棕油是什麼油
棕油是一種植物油,提取自油棕子,是續大豆油之後的第二大食用油。除此之外,棕油也被作為生物柴油使用。馬來西亞和印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棕油生產國。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棕櫚樹原產西非,18世紀末傳到馬來西亞,逐漸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目前,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國家都種植棕櫚樹。棕櫚果經水煮、碾碎、榨取工藝後,得到毛棕櫚油,毛棕櫚油經過精煉,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得到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色拉油(RBD PKO)。根據不同需求,通過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棕櫚果實中脂肪酶或脂肪酸過氧化氫酶的水解使得棕櫚油的品質不夠穩定,需要採取在儲罐中充填氮氣等方法來保證其質量。
(一)棕櫚油的發展歷史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棕櫚樹通常2-3年開始結果,8-15年進入旺產期,到18-20年後開始老化、產量降低,這個時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櫚果生長在棕櫚樹的大果串上,每個果串大約有棕櫚果2000多個。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規模提高棕櫚油的產量。現在經過改良後的棕櫚產品已經廣泛在熱帶地區的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種植。其中棕櫚油產量高度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㈤ 馬棕油2109今天為什麼沒有開盤
馬棕油21109,今天為什麼沒有開盤?因為馬中油2109沒有開盤,他是因為是停電的問題耽誤了
㈥ 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如何換算到國內價格
1、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期貨換算成國內價格的公式:大馬棕櫚油價格÷人民幣兌馬來西亞令吉匯率×(1+稅率22%)+運費(一般是200人民幣左右一噸)+到岸雜費(130人民幣左右)=換算國內價格
2、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副產品、金屬產品、能源產品等幾大類。是關於買賣雙方在未來某個約定的日期以簽約時約定的價格買賣某一數量的實物商品的標准化協議。商品期貨交易,是在期貨交易所內買賣特定商品的標准化合同的交易方式。
㈦ 棕櫚油生產過程和一般成本誰知道
棕櫚油生產提煉過程
一、 棕櫚果園區
每公頃可植138棵棕櫚樹,年產棕櫚果25噸左右/公頃,果園投資主要為土地置用,西馬地區一般每公頃投入20,000馬幣,東馬每公頃投入5,000/6,000馬幣(印尼水平與東馬相當或更低)。採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資0.3馬幣/串(西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種發芽後1年移植入土,2.5-3年後收獲產果。產果壽命20-30年,每棵樹年長10-12個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樹年產(摘)兩次。目前市場價格,棕果140-150馬幣/噸,含油28%-30%。
二、 初榨廠
(1)果串採摘後24小時內送入初榨廠(防止FFA升高)。(2)蒸煮:150℃2小時滅菌並且煮爛果實串的桿子。(3)果實剝落,提開機-剝落機,果實串桿分離,串桿經燃燒作肥料,果實送到料倉(4)壓榨:螺桿式壓榨機。榨餅從機頭擠出,內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體部分從下口流出,過濾後送入蝶式離心分離機,得出毛棕櫚油。(5)壓榨棕櫚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餅送入網式分離口。a)榨碎擠乾的果實肉纖維經加工處理,生產纖維板及紙張;b)果實核風送至破碎機,把核殼破裂開分出仁粒,核殼作為燃料;c)仁粒經壓榨機,過濾機和蝶式分離機,得到毛棕櫚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鮮果實串計,得毛棕櫚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櫚油呈桔紅色,半液體狀油。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點(℃)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櫚油壓榨廠在馬來西亞(尤其西馬)環保要求較高。如當地某壓榨廠建於1975年,初期投入1500萬馬幣,在20多年內又遲加投資至4000萬馬幣,工廠佔地約40公頃。據介紹目前投資相同規模工廠(日壓榨棕果900-1000噸),需投資700-800萬美元,另需投資部分環保設施,工廠工人85人(每人每天工資20-30馬幣),目前毛棕櫚油成本價600馬幣/噸,加工成本,每噸果-油25馬幣左右。
三、 毛棕櫚油的分離及精煉
兩種方法:
①先分離,後精煉,得出各熔點棕櫚油(應用較少);
②毛棕櫚油送至精煉廠精煉(廣為採用,馬來西亞)。
四、 精煉
當地某精煉廠,位於新山市附近離全球最大儲油罐及港口FJB僅3公里,日精煉2000MT,投資1500萬美元,與國內精煉廠工藝略有區別:①降酸過程採用物理法(損耗較低)而非化學法(損耗高),物理法即在降酸過程中採用真空處理脂肪酸,國內一般用化學法即加入一定量鹼,使脂肪酸析出,因此損耗較大。過程為:
(1)脫色:a加入磷酸90℃→b添加特製的磯土;
(2)脫酸(降酸)採用物理法;
(3)脫臭;
(4)繼續漂白,得到精煉油(熔點33℃-39℃)即通常所說的33℃精煉棕櫚油;
(5)a、精煉油分餾,進入分餾罐冷卻後,上層為液態的24℃OLEIN(即24℃精煉油),最下層為44℃固體精煉油,產出比率為24℃:75%,44℃:25(成本最高);b、加壓過濾,設備為恆溫板框式壓濾機,若生產24℃油,則室溫設為24℃,加壓6-10大氣壓,液態油分流出,固態油從板框中卸落。
全精煉過程損耗1.5-1.8%,精煉成本每噸30美元左右(毛油)。
FJB附近有精煉廠15家,其中11家在5公里內,採用油管連接(運送過程用子彈頭清掃,損耗較低,運送成本低)。
五、 FJB
全球目前最大儲油(食用)罐群,油罐211個,能力:242,650MT,年周轉量350-400萬噸,4泊位(8-11半)碼頭,裝卸油率4,500MT每小時,100cbm(車)使用費用9馬布/噸儲存,中轉(含檢驗,海關費用等)20馬幣/噸。
六、 簡單過程成本
棕果(100T)
↓ 初榨25馬幣成本
毛棕櫚油
↓ 精煉30美元成本 + 損耗
精煉棕櫚油(33℃-39℃)
↓ 分餾(成本不詳)
24℃/44℃棕櫚油
㈧ 庫存再度回落,棕櫚油表現堅挺,對此你有何看法
周二(5月19日)國內油脂期貨未能延續前幾日的漲勢,尤其是菜油高位回落,市場高位拋壓凸顯。豆油也同步受到阻力。相對而言,棕櫚油略顯堅挺。現貨方面,豆油小幅下調報價,而棕櫚油、菜油小幅上調報價,幅度在30元/噸。
周二BMD毛棕櫚油期貨在狹窄的范圍內漲跌互現。主力合約小幅收漲,國際原油的走高讓市場獲得支撐。近期印尼對於B30的補貼政策,讓馬棕油止跌加速反彈。
國內方面,最新油脂庫存數據顯示,國內油脂庫存再度出現下降。棕櫚油庫存降幅超過豆油的增幅,隨著天氣的轉暖,棕櫚油消費增加,這也是國內近期油脂表現偏強的原因。由於自5月以來,國內采購大量的棕櫚油,這讓國內棕櫚油補充逐步充裕,國內後續油脂庫存或將穩中有增
同時從近期國內三大油脂的倉量來看,持倉持續下降,即便價格走高,但是買方明顯不夠積極,這讓後續漲勢能否延續存疑。不宜過分看漲。等待倉量配合後,方可跟進,否則仍以底部震盪對待。
㈨ 外盤馬棕油交易時間
外盤馬棕油期貨交易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早上9點到11點半,下午1點半到15點結束。早上10:15到10:30休息15分鍾,夜盤:21點到日凌晨2:30分
拓展資料:
一、含義
外盤就是股票的買家以賣家的賣出價而買入成交,成交價為申賣價,說明買盤比較積極。當成交價在賣出價時,將成交數量加入外盤累計數量中,當外盤累計數量比內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表示很多人在搶盤買入股票,這時股票有股價上漲趨勢。外盤是以賣方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通常在國內股票軟體中,紅色數字表示外盤。股價經過了較長時間下跌,股價處於較低價位,成交量極度萎縮。此後,成交量溫和放量,當日外盤數量增加,大於內盤數量,股價將可能上漲,此種情況較可靠。
二、詳細解釋
由於委託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沒有相交部分,股票xx在此刻就沒有成交,申買與申賣就處於僵持狀態。此時,若場內的買盤較為積極,突然報入一個買入價3.75元,則股票xx就會在3.75元的價位上成交,成交價為申賣價,這就是外盤。股價上漲過程中,時常會發現內盤大、外盤小,此種情況並不表示股價一定會下跌。因為有些時候莊家用幾筆買單將股價拉至一個相對的高位
內盤是主動賣出去,主動以買方委託申報買入的價格成交的,就是綠色,叫內盤。 內盤是以買方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量統計加入內盤。
所謂內盤就是股票在買入價成交,成交價為申買價,說明拋盤比較踴躍。成交價在買入價叫內盤。當成交價在買入價時,將現手數量加入內盤累計數量中 , 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強拋賣出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