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為什麼禁止鋁礦出口

印尼為什麼禁止鋁礦出口

發布時間:2022-04-20 11:10:43

① 鋁土礦的發展現狀

據美國礦業局《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6年資料,全世界鋁土礦儲量為230億t,儲量基礎為280億t,其中鋁土礦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儲量基礎79億t)、幾內亞(儲量基礎59億t)、巴西(儲量基礎29億t)、牙買加(儲量基礎20億t)、印度(儲量基礎12億t)、匈牙利(儲量基礎9億t)。中國鋁土礦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及上述國家,如以A+B+C級儲量(工業儲量)和這些國家的儲量基礎相比,遠在它們之後。
整體上來看,中國鋁土礦資源較為豐富,鋁土礦保有基礎儲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儲量在世界上居第八位。截至到2006年保有的資源儲量為27.76億噸,其中儲量5.42億噸,基礎儲量7.42億噸,資源量20.35億噸,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廣西、貴州4省區,其資源儲量佔全國的90.9%,其中山西佔41.6%、貴州佔17.1%、河南16.7%、廣西佔15.5%。另外,重慶、山東、雲南、河北、四川、海南等15個省市也有一定的資源儲量,但其合量僅佔中國的9.1%。
1995年中國總共產鋁土礦礦石640萬t,除了有色系統的國有礦山企業外,中國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點也大量開采鋁土礦,但其產量不穩定。中國氧化鋁和鋁金屬的產量增長很快。1996年分別達到254.62萬t和190.07萬t,與1985年相比增長了近2.5倍和4倍。鋁材的產量增長得更快,1985年才31.00萬t,1996年增加到162.01萬t,增長35倍多(表3.9.10)。
鋁土礦主要用於氧化鋁工業和高鋁熟料行業等,2003年二者的用量幾乎相等。根據2003年主要省區鋁土礦產量中用於氧化鋁的比例,可以估算出鋁土礦資源儲量中可用於氧化鋁工業的資源儲量。
此外,考慮到氧化鋁的最佳承載能力必須立足於現實,即必須考慮高鋁熟料等行業對鋁土礦的需求。因此以鋁土礦資源部分用於氧化鋁生產的承載能力來評估各省氧化鋁的生產規模比較合適。隨著中國電解鋁規模的過度擴張,氧化鋁供應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進口猛增,價格大幅上漲,產品利潤劇增。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河南、山西等部分擁有鋁土礦資源的省份掀起了地方建設氧化鋁企業的熱潮,據統計,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都在大上氧化鋁廠,在建和擬建的項目有29處之多,規劃總規模達超過2000萬噸/年,加上現有氧化鋁生產規模總規模超過了3000萬噸/年。

② 氧化鋁為什麼禁止出口

氧化鋁並沒有禁止出口。

中國9月份氧化鋁(用於製造鋁的原材料)出口同比增長近3.5%,中國從原材料的凈進口國迅速轉變為出口國。在美國對俄羅斯聯合鋁業公司(United Co.Rusal)實施制裁,並對巴西最大的一家氧化鋁工廠實施生產限制後,由於供應方面的擔憂,全球市場買家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

印尼什麼地方出鋁礦土

據海外媒體報道,由於擔心
印度
本土
氧化鋁

廠將面臨原料供應不足,
印度
鋁工業領袖
催促政府出台
鋁土礦
出口禁令。

印度
聯邦工商會(
FICCI
)主任表示,盡管
印度
擁有
鋁土礦
儲量位列世界第五的稱號,
但是由於環境許可和土地徵用的原因,鋁行業無法再獲取新的礦山。因此
鋁土礦
供應僅能

Maharashtra

Gujarat
兩座礦山中有限獲取。自從今年初在東部的
Odisha
和南部的
Andhra Pradesh
鋁土礦
關閉後問題更嚴重。

④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哪一個

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
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1.7億只,按人口平均佔有羊只數約為9—10隻,佔世界總羊只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毛羊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
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於紐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

澳大利亞目前擁有羊只飼養場6.8萬家,其中大型飼養牧場4.5萬家,牧場佔地面積40萬公頃(約合4000平方公里)。1970年,澳大利亞養羊業創造了年產1.8億只羊的世界紀錄。目前每年平均羊只產量在1.2—1.5億只,1980年為1.65億只,1991年為1.76億只。
全澳最大的牧羊場位於西澳大利亞州北部的英聯邦山區牧羊場,佔地面積10360平方公里,飼養著6萬只羊。
所以……

澳大利亞素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采礦業是澳大利亞經濟中的支柱性部門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礦產品出口國。
目前,澳礦產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的有:鋁礬土(62億噸)、鐵礦砂(350億噸)、鋁(3121萬噸)、鋅(5624萬噸)、鈾(29.9萬噸)、煤(5300億噸)、褐煤(1260億噸)。
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一大煤出口國、第二大鐵礦出口國、第三大鋁礦、鎳礦出口國和在西方僅次於美國、南非的第三大黃金出口國。

⑤ 開采鋁礦需要辦什麼手續

開采鋁礦需要辦與之相關的審批、許可證
礦產資源勘查的登記和開採的審批

第十二條 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特定礦種的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可以由國務院授權有關主管部門負責。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三條 國務院礦產儲量審批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礦產儲量審批機構負責審查批准供礦山建設設計使用的勘探報告,並在規定的期限內批復報送單位。勘探報告未經批准,不得作為礦山建設設計的依據。

第十四條 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和各類礦產儲量的統計資料,實行統一的管理制度,按照國務院規定匯交或者填報。

第十五條 設立礦山企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並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由審批機關對其礦區范圍、礦山設計或者開采方案、生產技術條件、安全措施和環境保護措施等進行審查;審查合格的,方予批准。

第十六條 開採下列礦產資源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的礦產資源;

(二)前項規定區域以外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在大型以上的礦產資源;

(三)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

(四)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

(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礦產資源。

開採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等特定礦種的,可以由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采礦許可證。

開采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其可供開採的礦產的儲量規模為中型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和頒發采礦許可證。

開采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制定。

依照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審批和頒發采礦許可證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匯總向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礦產儲量規模的大型、中型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礦產儲量審批機構規定。

第十七條 國家對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開采;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采。

第十八條 國家規劃礦區的范圍、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范圍、礦山企業礦區的范圍依法劃定後,由劃定礦區范圍的主管機關通知有關縣級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礦山企業變更礦區范圍,必須報請原審批機關批准,並報請原頒發采礦許可證的機關重新核發采礦許可證。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維護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的正常秩序。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他人依法設立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采礦。

第二十條 非經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區開采礦產資源:

(一)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地區以內;

(二)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距離以內;

(三)鐵路、重要公路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四)重要河流、堤壩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五)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

(六)國家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他地區。

第二十一條 關閉礦山,必須提出礦山閉坑報告及有關採掘工程、不安全隱患、土地復墾利用、環境保護的資料,並按照國家規定報請審查批准。

第二十二條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時,發現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罕見地質現象以及文化古跡,應當加以保護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⑥ 二戰日本怎麼不跟英美結盟或者不結盟,專心滅掉中國,何必多線作戰

日本為什麼不跟英美結盟,專心滅掉中國?其實是一個問題。
日本有三個戰略方向:北上蘇聯,與德國結盟,瓜分蘇聯;南下中國,獲取戰爭資源煤、鐵、銅、糧食;東進太平洋,佔領南亞,獲取印尼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鋁礦、越南的橡膠、緬甸的木材、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海峽。
從古到今,戰爭只有一個目的:資源。1937年侵略中國,共計投入430萬軍隊(包括關內關外),到1941年,已被中國軍隊實行了反包圍,由於日本資源匱乏,無法長期作戰。加上1942年,中國遠征軍徹底消滅了緬甸的日軍,外圍戰日本已經喪失,中國戰場又被國共兩黨的軍隊壓縮到華北、華中、東北地區,陷入戰爭泥潭。
日本如果和英美結盟,蘇聯在西線戰場沒有壓力,會騰出手來幹掉日本關東軍,日本同樣處於兩線作戰。如果與蘇聯結盟,蘇聯東線沒有壓力,會幹掉德國,日本同樣處於兩線作戰。
無論日本與誰結盟,都處於兩線作戰,只有不侵略中國,才能保全自身。日本雖強,但國家體量太小,中國雖弱,但國家體量大,既使與中國單打獨斗,也是最終會失敗。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在國內戰場穩定後,才騰出手在緬甸開辟第二戰場。英美幫助中國,完全是美國珍珠港被炸以後的事,而中國與日本已經單挑五年多時間。因為缺乏重型武器,只能對日本實行戰略壓縮。
戰爭不是武器致勝論,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才是決定戰爭的勝負法寶。1940年,日本軍部下達命令,禁止與中國軍隊拼刺刀,允許撤退。所以,抗日戰爭到1940年以後,再也沒有出現中日兩軍拼刺刀的場面。原因就是:只要近戰,日本的火炮、飛機無法發揮作用,近身肉搏日本拼不過中國,往往導致全軍覆滅。

⑦ 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不少於200字)

※美國篇:風暴眼
危機將考驗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的真正能力,或許還將終結美國經濟建立在雙赤字基礎上的發展模式
2008年,金融風暴改寫了世界經濟的歷史。與願望相悖,金融風暴在2008年下半年將世界經濟拖入衰退的泥潭,其深至今不可見底;而作為金融危機原發灶的美國,朝野上下更是哀鴻遍野。

從3月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接管開始,金融市場的震盪迅速擴散。9月,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雷曼兄弟破產,盛極一時的美國傳統投資銀行業只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苦苦撐持,後者也不得不轉為銀行持股公司。其後,AIG更被美國政府控股。以「黑色9月」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大事件為標志,華爾街的信心徹底崩潰。

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最重要的引擎之一,美國經濟能否復甦,無疑將成為決定世界經濟走勢的最重要因素。全世界都在焦慮地關注著,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能否帶領美國經濟走出低谷。

華爾街或許仍將輝煌,但不會以舊日的模式出現了;美國經濟也終將走出目前的困局,但其建立在雙赤字基礎上的發展模式,還能持續嗎? 【中鋁網cnal.com】

※歐洲篇

舊歐洲:新危機 老問題

危機已擴散到實體經濟,歐盟各國如何在財政刺激計劃上相互協調成為焦點
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曾將金融危機比喻成一起縱火案。這場大火最初開始在華爾街燃燒之時,歐洲人似乎還能隔岸觀火,但他們很快就體會到了燃眉之急的滋味。

對歐洲來說,真正的金融危機開始於9月29日。這一天,歐洲大陸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政府決定對歐洲最早跨國經營的金融機構之一的富通銀行(Fortis)注資112億歐元;二是愛爾蘭政府宣布,為國內銀行所有儲蓄及銀行間債務提供無上限擔保。此舉立刻引起了鄰國的恐慌,因為其儲戶會競相將自己在本國銀行的儲蓄轉移到更為安全的愛爾蘭。

新歐洲:「入盟綜合征」

新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沒有贏得與時間的賭博,但這更彰顯了歐元的吸引力

匈牙利:回歸「節儉計劃」匈牙利中央銀行大樓是一座歐韻濃郁的巴洛克式建築,坐落在首都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畔一個安靜的街心廣場,正與街對角的美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兩相照應。

而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把匈牙利「逼」向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並由此成為此次第一個向其求援的新興市場經濟體——10月13日公布的這一消息,碾碎了那種還以為危機發於西方發達國家、也僅限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僥幸」心理。【中鋁網cnal.com】
北歐銀行危機史鑒

美歐決策者應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北歐金融危機中學習

現今的危機不足懼。」芬蘭經濟領域權威人士均對北歐國家能夠成功應付本次金融危機表示樂觀。

北歐三國(瑞典、挪威、芬蘭)在上世紀90年代初經歷過一次慘痛的金融危機,它們已經學到了足夠的教訓。

1985年至1989年,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出現了房價和股市價格呈倍數增長的現象。瑞典房價五年上漲50%,股市更是上漲超過200%。

政府為了解決經濟過熱問題,於1987年至1992年間陸續升息,80年代末期開始,北歐國家經濟出現衰退,資產價格劇烈下跌。【中鋁網cnal.com】
英國:「能做的都做了」

政府已竭盡全力,但銀行在完成減杠桿化之前不會大舉放貸
在全球拯救金融機構的行動中,英國的救援計劃顯得棋高一籌——政府撥出500億英鎊,採取直接注資而非購買不良資產的方式救助金融機構。這種模式隨後成為工業化國家爭相效仿的對象。

10月8日,英國首相布朗宣布,政府將援助八家金融機構,八家機構承諾於年底前將資本金提高總計250億英磅。五天後,英國財政部宣布,政府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等注入總額370億英鎊的資本金。注資附帶一系列條件,包括被救助銀行承諾貨款規模、盡量避免購房者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等。政府還與這些銀行在股息政策上有所約定,並對新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的任命有發言權。【中鋁網cnal.com】

俄羅斯:寡頭之困

政府與寡頭分享了能源價格上漲的全部好處,現在則一起付出代價

首富求救 「可以問任何問題,除了流動性。」

在克里姆林宮決定以苛刻條件向陷入困境的寡頭們施以援手時,俄羅斯寡頭的領軍人物、基元集團實際控制人歐柏嘉(Oleg Deripaska)第一個向政府發出求救信號。

僅僅半年前,這位40歲的俄羅斯首富還雄心勃勃,准備將他所控制的俄羅斯鋁礦公司、SMR帶到香港上市。然而,突然降臨的經濟危機,讓這一切全部中止。【中鋁網cnal.com】

法國:最壞的時候還未到來

經濟衰退無可避免,但更令法國人擔心的是經濟下行與產業轉移潮合力

12月的巴黎仍然聲色犬馬,購物街雷恩大街(Rue de Rennes)上依然人頭攢動,街道兩旁的商店裡擠滿了為聖誕節購物的人群。令人感受更多的是聖誕節前的熱鬧,而非金融危機的陰影。畢竟,對於法國人來說,金融危機暴發之初的恐慌時刻已經過去,最壞的歲月尚未到來。金融無大礙

當然,巴黎經歷過恐慌時刻。9月15日,即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倒閉的當天,巴黎CAC40股市指數大跌3.78%,大小銀行都無一倖免遭遇了「黑色星期一」。 【中鋁網cnal.com】

※亞洲篇

日本:經濟比金融更冷
日本經濟像是長期患病的病人,好不容易開始恢復健康,又遇到很嚴重的傳染病
12月的巴黎仍然聲色犬馬,購物街雷恩大街(Rue de Rennes)上依然人頭攢動,街道兩旁的商店裡擠滿了為聖誕節購物的人群。令人感受更多的是聖誕節前的熱鬧,而非金融危機的陰影。畢竟,對於法國人來說,金融危機暴發之初的恐慌時刻已經過去,最壞的歲月尚未到來。

金融無大礙 巴黎經歷過恐慌時刻。9月15日即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倒閉當天,巴黎CAC40股市指數大跌3.78%,大小銀行都無一倖免遭遇「黑色星期一」。 【中鋁網cnal.com】

新加坡:黯別「黃金時代」
支撐新加坡「黃金時代」的旅遊業和電子業嚴重依賴國外市場,所以在此輪金融風暴中受創也較烈
「即使是最悲觀的唱衰者,也無法預計美國次貸泡沫破裂給新加坡帶來的後果。」

說其殘酷,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東南亞最為富庶的新加坡成了亞洲國家中首個陷入衰退的國家。

僅僅在一年以前,新加坡2007年的GDP增速還是7.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新加坡去年人均GDP達到了4.89萬美元,位列世界第五。為期四年的「黃金時代」倏然而去,令人惘然。【中鋁網cnal.com】

印度:在夾縫中

恐怖襲擊與經濟危機使「大象之國」腹背受敵

2008年11月26日,恐怖分子對印度金融首都孟買的襲擊,對於印度經濟來說,壞得不能再壞了。炸彈與槍擊事件分別發生在十個不同的地點,長達三天半,奪走了174條生命,包括18名外國人,其中一些人此行來印度的惟一目的就是投資與生意。這起恐怖襲擊事件除了導致人員死傷,也使孟買喪失了其作為一個安全的旅遊城市及投資中心的口碑。

孟買證券交易所緊鄰襲擊發生的飯店。多家跨國公司在印度的總部也都位於飯店附近。 【中鋁網cnal.com】

印尼:夢魘不重演

印尼沒有也不會重演十年前的金融夢魘
世界銀行的印尼經濟首席經濟學家William Wallace指出,因為出口、投資和消費趨於疲軟,2009年,印尼的GDP增長率將降至4.4%。他還認為,雖然近期印尼的貿易收支得到改善,但局面依然有可能發生逆轉。11月14日,《經濟學人》信息部(EIU)預測2009年印尼經濟增長3.7%。瑞銀集團印尼的總裁Sarah-Jane Wagg在接受《雅加達郵報》的采訪時說,因為所有的初級品價格下降,投資非常疲弱,印尼經濟明年增長2.5%,為九年來最低,但低過2.5%不可能。有一點是確定的:無人認為印尼會重演十年前的金融慘劇。 【中鋁網cnal.com】

※拉美/非洲篇

智利:「模範生」未倖免
拉美國家受到的沖擊只是稍許滯後而已

12月間的智利中部,已是夏日融融。汽車沿著安第斯山脈盤旋,道路一直延伸到世界最大地下銅礦El Teniente底部。沿途工廠運作如舊,雖未見傳說中的停工,但經濟危機已成為工人們必談的話題;旁邊數十公里的Sewell小鎮本為享有「聯合國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譽的旅遊勝地,如今卻是遊人稀少。

從10月下旬到12月初,《財經》記者兩赴智利進行實地采訪,參加有關拉美地區經濟的會議,並先後訪問了一批專家學者。兩次采訪之隔不到三周,當地氣候由晚春至初夏越來越暖;而經濟社會的信心逆時節而變,處在急速冷卻之中。 【中鋁網cnal.com】

非洲:資源的詛咒

十年來非洲經濟增長受益於資源出口,現在則為此付出代價

「這次金融海嘯對南非的2009年會有影響嗎?對你個人會有什麼影響?」對於《財經》記者的同一問題,當地人的回答一如這里正在換季的天氣,猜不透幾度陰,幾度晴。

——沙巴拉拉,南非電訊網路公司MTN銷售經理:「嗨!今年南非受(危機)影響嚴重,我們也跟著倒霉;食品漲價,汽油漲價,只有股票唰唰往下掉,我的投資也跌得一塌糊塗……明年下半年應該會好轉吧?最近汽油價格已經下來了,食品應該不會漲了。」【中鋁網cnal.com】

※中國篇&新秩序

中國:金融危機的考驗剛剛開始
經濟轉型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實,並且難以迴避

肇始於2007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一年之後突然發威,將主要工業化國家拖入衰退的深淵,並直接考驗新興市場經濟應對危機的能力。對中國而言,這場考驗才剛剛開始,2009年或許是判斷中國經濟耐沖擊能力的關鍵時期。

在新年裡,中國將在結構調整上面臨或進或退的選擇。退或許可以保一時的經濟穩定,但以未來更大的調整和經濟波動為代價;進雖可以利用目前全球經濟放慢的機會,建立更加獨立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卻不得不承受短期調整陣痛。

無論如何,2009年中國經濟轉型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更真實,且難以迴避。 【中鋁網cnal.com】
中國:新秩序

中國不僅需要更多的份額和表決權,更需要提升參與能力,作出與大國地位相稱的貢獻

當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與美國財政部官員哈里德克斯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碰面,共商建立國際貨幣新秩序時,可能想不到,60多年後,基於「盎格魯—撒克遜」聯盟創辦的國際組織,需要來自中國和中東的援手,以化解一場從大西洋兩岸颳起並席捲全球的風暴。
今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瞄向中國。
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表示,希望中國等擁有較大外匯儲備的國家注資IMF。
有求於人,態度總是很好的。對於中國在IMF的份額(quota)和投票權(voting power),「這些都可以商議」,2008年11月初,斯特勞斯-卡恩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記者問及IMF對中國宏觀政策的建議時,他脫口而出的是,「我不想讓我的中國朋友感到我們是在指手畫腳……」而在此前,記者已經被提醒:不要問及匯率的問題。【中鋁網cnal.com】

中國:回到基本

危機提醒我們應該回到用最傳統有效的原則來監管銀行,來促進其進一步改革

這是世界經濟金融史上波瀾起伏的一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演變成了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了實體經濟,然後實體經濟回過頭又再次將災難深重的全球金融進一步拖向泥潭,目前還談不上危機見底。全球很多經濟體已經進入了正式衰退。
隨著國際金融動盪的不斷加劇,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一年多前,有關於中國能否反其道而行之的爭論曾不絕於耳。我當時即認為,這無異於一個神話。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從來不會有置身事外而獨善其身的故事。

⑧ 為什麼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
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1.7億只,按人口平均佔有羊只數約為9—10隻,佔世界總羊只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毛羊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
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於紐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

澳大利亞目前擁有羊只飼養場6.8萬家,其中大型飼養牧場4.5萬家,牧場佔地面積40萬公頃(約合4000平方公里)。1970年,澳大利亞養羊業創造了年產1.8億只羊的世界紀錄。目前每年平均羊只產量在1.2—1.5億只,1980年為1.65億只,1991年為1.76億只。
全澳最大的牧羊場位於西澳大利亞州北部的英聯邦山區牧羊場,佔地面積10360平方公里,飼養著6萬只羊。
所以……

澳大利亞素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采礦業是澳大利亞經濟中的支柱性部門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礦產品出口國。
目前,澳礦產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的有:鋁礬土(62億噸)、鐵礦砂(350億噸)、鋁(3121萬噸)、鋅(5624萬噸)、鈾(29.9萬噸)、煤(5300億噸)、褐煤(1260億噸)。
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一大煤出口國、第二大鐵礦出口國、第三大鋁礦、鎳礦出口國和在西方僅次於美國、南非的第三大黃金出口國

⑨ 世界各國資源分布格局是怎樣的

礦產品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不少,但最基本的分類是兩種: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燃料礦物和非燃料礦物。世界礦物原料消耗中,非金屬礦物,尤其是砂石料等,所佔的比重最大。這些礦物分布廣泛,價格低廉,大多是就地生產,就近消費,投入國際市場的比例極低,大約只有總產量的5%左右。金屬礦物和某些天然肥料礦物的地域分布則較相對集中,在世界市場上的貿易量頗大,足以引起國際貿易界的重視。

世界上應用較為廣泛的礦物約有80多種,其中的鐵、銅、鋁土、鉛、鋅、鎳、磷酸鹽、錫和錳等9種,具有產值大,國際貿易量較多等特點,地位相當重要。

世界礦物開採的集中性明顯,70~75%集中在10餘個國家裡,特別是少數幾個工業發達國家。前蘇聯和美國是世界上采礦業規模最宏大的兩個國家,前者約佔世界礦業開采值的18%,後者約佔世界的15%。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估佔世界的11%。澳大利亞和南非的采礦業,規模也很大。發展中國家,采礦業發達、規模較大的有中國、智利、尚比亞、扎伊爾、秘魯、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最重要原料。它的開采、冶煉和貿易等,與鋼鐵工業的興衰緊密相連。

全球的鐵礦石資源是相當豐富的,本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鐵礦石資源總儲量8,000多億噸。目前,全世界鐵礦石的探明儲量約為3,500億噸。高度集中是鐵礦石在地域分布上的最大特點。鐵礦資源主要集聚於10多個國家裡。前蘇聯鐵礦石的探明儲量是1,140億噸,佔世界鐵礦探明儲量的30%多,是目前地球上探明儲量超過1,000億噸的唯一國家,比居世界第二位的巴西要多近400億噸,為美國鐵礦石探明儲量的6.5倍。除前蘇聯外,依次排列的順序是巴西、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波利維亞,以上7國的鐵礦石儲量計佔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的90%。另外,法國、瑞典、英國、委內瑞拉、南非、智利、德國和賴比瑞亞等也是世界鐵礦石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

由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采礦技術的不斷提高與完善,世界鐵礦石的產量幾乎是直線上升。本世紀50年代初期,年產量是3億多噸,到80年代,鐵礦石產量增至8億多噸,30年間,增長近3倍。目前,每年的鐵礦石產量超過5,000萬噸的,有前蘇聯、巴西、澳大利亞、美國、中國和加拿大等6個國家。此外,印度、法國、瑞典、南非、賴比瑞亞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鐵礦石產量也較多,大都在2,000~3,000萬噸。1981年,世界鐵礦石總產量是8.745億噸,其中,前蘇聯生產2.424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7.7%,位居世界第一。巴西鐵礦石產量增長最快,本世紀50年代初為300多萬噸,到80年代已超過1億噸大關,1981年的產量是1.066億噸,佔世界的12.2%,列世界的第二位。澳大利亞居第三位,1981年產量達0.938億噸,佔世界的10.7%。

近些年來,世界鋼鐵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鋼鐵工業的地區分布也有較大調整,使鐵礦石的生產和貿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目前,投放於國際市場的鐵礦石總量大約是3億噸,佔世界鐵礦石產量的35%左右,在國際貿易貨物結構中,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位大宗貨物。目前,世界上鐵礦石的主要輸出國是澳大利亞,年輸出量達8,000萬噸左右,列世界第一位。巴西的年輸出量約為7,000萬噸,列世界第二位。加拿大、印度、智利、前蘇聯、賴比瑞亞、茅利塔尼亞、委內瑞拉和秘魯等,也是世界鐵礦石的重要輸出國。鐵礦石的主要輸入國是西歐的比利時、法國、德國、英國和荷蘭,以及東歐和中歐的波蘭,捷克等,日本是最大的鐵礦石輸入國之一。美國的鐵礦石資源豐富,年產量亦較多,但由於鋼鐵工業強大,鐵礦石的需求仍得不到滿足,每年要從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智利等國輸入可觀的鐵礦石以供使用。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迅速,1992年年產量已突破7,000萬噸,本國鐵礦石資源尚富,但品位不高,多貧礦,每年得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和朝鮮等國進口相當數量的鐵礦石。鐵礦石運輸不僅數量較大,而且往往是重洋相隔,距離遙遠,故除前蘇聯往東、中歐諸國的採用陸上鐵路運輸外,大多是由大型船舶通過海運完成的。

錳是工業的重要原料,在鋼鐵工業中的地位作用尤為明顯。世界陸地上的錳礦資源(金屬含量)有30多億噸,探明儲量約達16.2億噸。錳礦的分布非常集中,儲量在1億噸以上的有南非、前蘇聯和澳大利亞。其中,南非是世界錳礦儲量最富的國家,約達7.17億噸,佔世界錳礦探明儲量的44.3%;前蘇聯排行第二,儲量約為6.35億噸,佔世界的39.3%;澳大利亞的儲量是1.45億噸,佔世界的8.9%,居世界第三位。這3個國家的合計儲量超過世界探明總儲量的90%。

錳礦資源高度集中的儲藏分布,導致了生產上的相對集中性。前蘇聯是世界錳礦的最大生產國,雄居各國之首。其次是南非和澳大利亞。錳出口量最多的是南非,澳大利亞排列其後,印度、巴西和加彭等國也是世界上錳的生產國和輸出國。日來、西歐和美國等是世界上錳礦產品的主要進口國。

海洋底部儲存有大量的錳結核,廣泛分布於海面以下4,000~5,000米的大洋底部,厚度可達1米。現已探明,錳結核的分布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20度,西經140~180度之間的洋底最為密集。全世界錳結核的估計儲量可達1.5~3萬億噸左右,且以每年大約1,000萬噸的速度增長著。

對於大洋底部錳結核的利用,目前,試制性生產已經獲得成功,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壟斷資本集團,業已組成聯合開發公司,正式進行開采和提煉。從海底錳結核中開發提煉錳金屬,需要高度發達的現代科學技術和驚人的資金,因此,目前這項事業完全被工業高度發達和資金雄厚的少數國家所控制和壟斷。

銅在工業領域里,用途廣泛,是一種重要的原料和材料。世界銅礦資源比較豐富,陸地上的資源儲量(金屬含量)約為16億噸。其中,探明儲量大約為6.4億噸,比較集中地分布於美洲、非洲中部和亞洲北部。以國家論,高度集中在10餘個國家。探明儲量大於5,000萬噸的國家有智利、美國和尚比亞,其中,智利的儲量約為1.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23.4%,繫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擁有世界第一大銅礦—丘基卡馬塔礦(儲量達6,935萬噸)和世界第二大銅礦—埃爾特尼恩特礦(儲量約是6,776萬噸),被稱譽為「銅的王國」。美國的銅礦儲量是9,100萬噸,佔世界銅礦總儲量的14.2%,位居世界第二名。尚比亞銅礦儲量是5,400萬噸,佔全球銅礦總儲量的8.4%,排行世界第三。前蘇聯、加拿大、扎伊爾和秘魯等國的儲量均在2,000萬噸以上。墨西哥,波蘭、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南非和西班牙等國也有較多的銅礦儲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銅礦石的開采有較大發展,開采國家和地區增至40餘個,開采量亦不斷增加,1950年是227萬噸,1981年達到832萬噸,增長接近4倍。目前,銅礦石產量在5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6個,即美國、前蘇聯、智利、加拿大、尚比亞和扎伊爾。長期來,美國一直是世界銅礦石產量最多的國家,從1961年起,年產量持續穩定地超過100萬噸, 1981年達153.8萬噸,占當年世界銅礦石總產量的18.5%,前蘇聯緊跟其後,自1964年起就超過智利,1981年年產量達114萬噸,佔世界的13.7%。智利現居世界第三位,1981年年產銅礦石10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3%。

近30年來,銅在工業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銅的生產發展很快,1950年,世界精銅產量僅315萬噸,1981年達到965萬噸,增長3倍以上。美國、前蘇聯和日本,年精銅產量都在100萬噸以上。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精銅生產國,自60年代後期以來,精銅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60~210萬噸之間,1981年是198.4萬噸,佔世界精銅產量的20.5%,居各國之首。但是,美國生產精銅所需的原料,除本國開採的銅礦石外,還得從智利、秘魯和南非等國家進口相當數量的銅礦石。前蘇聯屈居第二,1981年產精銅146萬噸,佔世界的15.1%。同年,日本生產精銅105萬噸,約佔世界的10.8%,列世界第三位,但所用的銅礦石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和扎伊爾等國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精銅生產國。

當今,世界上銅的進出口總量約為300萬噸,進口銅的國家很多,出口銅的國家很少;數量不大,但運銷范圍卻相當廣泛,這就是銅的國際貿易的基本特點。長期來,智利是世界上第一大銅的出口國,目前,年出口量約是80萬噸,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尚比亞銅的出口量僅次於智利,列世界第二位,主要輸往「歐洲共同體」、美國和日本,部分運銷到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中銅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每年出口量約為20萬噸,主要輸往美國、西歐和日本。前蘇聯所產粗銅和精銅均自給有餘,約有10%的銅銷往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澳大利亞也是發達國家中出口銅較多的國家之一,年出口量約為5萬噸,主要銷往日本和美國。此外,秘魯、扎伊爾等國也有部分銅出口外銷,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國家與地區。

世界鋁土礦資源比較豐富,總儲量約是400~50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是350億噸左右。與銅礦石一樣,鋁土礦的蘊藏相當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以西非為主,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0%余)、大洋洲(儲量約佔世界的21%)、拉丁美洲(主要是南美洲的東北部,儲量佔世界的22%左右)和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國家論,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鋁土礦儲量都為80億噸左右,各佔世界鋁土礦探明儲量的22.8%,兩國並列世界第一。巴西鋁土礦的探明儲量是40億噸,佔世界的11.4%,居世界的第二位。牙買加的鋁土礦探明儲量約為20億噸,佔世界的5.7%,列世界第三位。印度、巴西、馬里、喀麥隆、蘇利南和蓋亞那等也是世界鋁土礦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

鋁土礦是提煉鋁金屬的主要原料。現代社會里,鋁的需要量不斷增加,鋁土礦的產量也隨之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鋁土礦產量是700多萬噸,到80年代初,已增加到8,000多萬噸,30年左右時間即增長10倍多。目前,世界鋁土礦產量是8,700多萬噸。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有澳大利亞、幾內亞和牙買加。其中澳大利亞1981年鋁土礦產量達2,550萬噸,佔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30%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幾內亞是世界鋁土礦產量增長最快的國家,50年代中期只有50多萬噸,70年代後期迅速增至1,000多萬噸,1978年更超過了牙買加,1981年達到1,180萬噸,佔世界的13.4%,躍居世界的第二位。同年,牙買加產鋁土礦1,170萬噸,佔世界的13.3%,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鋁土礦產量較多的國家還有前蘇聯、巴西、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

鋁及其合金具有質輕、堅韌、導電、導熱性強、化學性質活潑等特點,適宜作飛機、汽車和火箭等的結構材料,日用器皿亦頗多用鋁製成,還可以作建築材料及冶煉某些高熔點金屬之用。各國對鋁的需求與日俱增,世界原鋁產量也不斷增多。1950年,全世界原鋁產量僅150萬噸左右,1980年增至1,600多萬噸,增長近11倍,成為產量僅低於鋼鐵的第二大金屬。當今,世界上原鋁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美國、前蘇聯、加拿大和日本。相當時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鋁生產國,1980年產鋁465萬噸,佔世界當年鋁產量的29%左右,在世界各國中雄居首位。同年,前蘇聯的鋁產量約是240萬噸,佔世界的15%左右,名列第二。日本年產鋁109萬噸,加拿大產鋁107萬噸,分別佔世界的6.8%和6.7%,分別列為世界的第三和第四位。

由於鋁土礦、原鋁產量和消費量在地域分布上的不一致性,導致了鋁礦資源、生產和貿易上的嚴重脫節,並使鋁的國際貿易范圍擴大,數量可觀。目前,美國、日本、前蘇聯和西歐大部分國家是鋁土礦石的主要進口國。其中,美國進口量最大,一國即佔世界總進口量的40%左右,主要從牙買加、巴西、蓋亞那、蘇利南等拉美國家進口鋁土礦石。日本鋁土礦的進口量也相當大,約達600萬噸,礦石大都從澳大利亞、幾內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一些拉丁美洲國家輸入。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鋁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但其煉鋁業的原料,大部分要從南美洲的蓋亞那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進口,經冶煉加工後再銷往國外。

目前,全世界鉛礦石資源的總儲量(金屬量)約為2.88億噸,較集中地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亞和前蘇聯3個地區。儲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有美國、前蘇聯、加拿大、墨西哥和南非等6個。其中美國最多,列世界第一位,儲藏量是7,400萬噸,佔世界鉛礦石資源總儲量的25.7%。居第二的澳大利亞,儲量約為3,400萬噸,佔世界的11.8%。前蘇聯的鉛礦石儲量為3,300萬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1.5%,位列世界第三。全球鉛礦石探明儲量約1.27萬噸,大於1,000萬噸的有美國、澳大利亞、前蘇聯和加拿大4個國家。美國鉛礦石探明儲量為2,700萬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21.3%,繫世界鉛礦石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探明儲量為1,800萬噸,估計佔世界的14.2%,為世界第二位。前蘇聯鉛礦的探明儲量是1,600萬噸,約是世界的12.6%,排列世界第三。

當前,全世界約有40多個國家(地區)開采鉛礦石,自70年代以來,年產量基本穩定在340~360萬噸之間。前蘇聯、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4國的鉛礦石的年產量均超過30萬噸,名列世界前茅。1980年,世界鉛礦石的總產量是359萬噸,其中,前蘇聯的年產量達59萬噸,佔世界鉛礦石總產量的16.4%,排列世界第一。美國年產量是5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5.6%,居世界第二位。澳大利亞列第三位,年產量為39萬噸,佔世界的10.8%。加拿大年產鉛礦石29萬噸,佔世界的8%,居世界第四位。此外,秘魯、墨西哥、摩洛哥和南斯拉夫等也是世界上鉛礦石產量較多的國家。

世界精鉛產量發展較快,50年代初,只有180萬噸,80年代初已增至530多萬噸,增長近3倍,生產國家也有30多個。現在,年產精鉛在20萬噸以上的有美國、前蘇聯、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5國。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精鉛生產國,1981年世界年產精鉛531萬噸,而美國產106.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0%多,冠各國之首。同年,前蘇聯年產80萬噸,佔世界精鉛總產量的15%,居第二位。德國年產精鉛約40萬噸,約佔世界的7%,列世界第三位。年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等國家。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世界鉛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大都輸往日本和西歐市場。美國鉛的儲量和產量均較大,但國內需要量大,故仍需要進口部分鉛礦產品。前蘇聯鉛礦產品的生產量亦較大,除滿足本國需要外,尚有少量輸往東歐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墨西哥、南斯拉夫、南非、巴西和秘魯等國也是世界鉛礦產品的重要出口國。日本和西歐諸國則是世界鉛礦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

世界鋅礦資源儲量(金屬量)約為3.25億噸。其中,探明儲量是1.62億噸,較集中地分布在北美、大洋洲和前蘇聯等3個地區與國家。探明儲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前蘇聯和南非。其中,加拿大儲量最豐,約為3,000萬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8.5%。澳大利亞居第二位,探明儲量1,600萬噸,佔世界的9.9%。美國鋅礦探明儲量約是1,50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9.3%,居世界第三位。前蘇聯和南非的儲量均為1,0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的6.2%,並列世界第四位。再次是巴西,鋅礦儲量約是900萬噸,佔世界的5.6%左右。

當前,全世界開采鋅礦的國家有40多個,鋅礦石(含鋅量)的產量,1980年達617萬噸,比1950年的211萬噸,增長近3倍。1980年,加拿大產鋅礦石10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7.2%,雄居世界第一位。同年,前蘇聯產鋅礦石102萬噸,佔世界的16.5%,排行世界第二。澳大利亞,1980年年產鋅礦石49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7.9%,列世界第三位。秘魯產鋅礦48萬噸,略遜於澳大利亞,佔世界的7.7%,各列世界第四位。

鋅金屬可用於電鍍、鑄造和冶金等多種工業部門,使用廣泛。世界精鋅產量,自70年代起,每年以10萬噸左右的速度遞增,80年代已超過600萬噸。1981年,世界精鋅產量是619.8萬噸,其中前蘇聯生產最多,為106萬噸,佔世界的17.1%。其次是日本,年產是67萬噸,佔世界的10.8%。第三位是加拿大,年產量是61.8萬噸,佔世界精鋅總產量的近10%。其他生產精鋅較多的國家有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秘魯和墨西哥等,它們年產量都在10萬噸以上。

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南斯拉夫、南非、巴西和秘魯等國家是鋅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日本和西歐一些國家是鋅礦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家。前蘇聯的鋅礦產品自給有餘,有少量輸往東歐國家。

世界錫礦資源(金屬量)總儲量約為3,700萬噸,探明儲量接近1,000萬噸。錫礦分布相當集中,且很有規律,主要產於環太平洋錫礦帶。以地區論,東南亞、中國、南美和前蘇聯是世界錫礦的主要儲藏地區,其中東南亞地區的儲量即佔世界儲量的50%以上。探明儲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前蘇聯。印尼錫礦儲量約為155萬噸,佔世界錫礦探明儲量的15.7%,是世界上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中國的儲量約為150萬噸,佔世界的15.2%,居世界第二位。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儲量均為120萬噸左右,是世界總儲量的12.2%,並列世界第三位。前蘇聯和玻利維亞的錫礦儲量亦大致相等,約100萬噸,各佔世界的10%,並列世界第四。

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生產錫精礦,1981年的產量是20餘萬噸。其中,馬來西亞產6萬多噸,佔世界精錫礦的近30%,獨占鰲頭。印度尼西亞年產量是3.5萬噸,佔世界的17%多,名列世界第二位。泰國年產錫精礦3萬余噸,佔世界的15%多,居第三位。玻利維亞年產量約為2.8萬噸,佔世界的近14%,排行世界第四。

錫具有多種用途,世界產錫國家和錫的產量都有所增加。1981年,世界錫產量達到23.8萬噸。其中,馬來西亞年產7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0%左右,列各國之首。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年產量均是3.2萬噸左右,各佔世界總產量的13.4%,並列世界第二位。同年,玻利維亞產錫2萬噸,佔世界的8%多,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巴西和前蘇聯等也是重要產錫國家。

目前,錫的主要出口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玻利維亞和巴西,以及中國等;錫的主要進口國是日本、美國和西歐國家。前蘇聯產錫量也不少,但國內需要量較大,不能自給,尚得從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進口部分錫金屬。

全世界陸地上鎳礦資源儲量(金屬儲量)約達2,067億噸,其中探明儲量5,418萬噸。探明儲量大於500萬噸的,有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前蘇聯和加拿大等,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儲量達1,361萬噸,佔世界探明鎳礦總儲量的25%余,居世界之首。加拿大的儲量是789萬噸,佔世界的近15%,居第二位。前蘇聯列第三位,儲量為735萬噸,佔世界鎳探明儲量的13.5%。

世界鎳礦石產量增長頗快,1950年僅12.2萬噸,1980年增至76.3萬噸,增加5倍多。目前,開采鎳礦的國家和地區有20多個,1981年產量達70.3萬噸。其中,加拿大產量最多,達15.5萬噸,佔世界的22%左右,居世界第一位;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前蘇聯,年產量14.5萬噸,接近佔世界總產量的21%,新喀里多尼亞(法屬)產量是7.8萬噸,佔世界的11%多,居世界第三位;澳大利亞年產量7.5萬噸,佔世界10.7%,排列第四位。

當前,世界鎳年產量約是70萬噸,主要生產地較為集中。前蘇聯、日本和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等國鎳產量名列前茅。1981年世界鎳產量為70.1萬噸,其中前蘇聯產17萬噸,佔世界鎳產量的24%余,居世界首位;加拿大產量是10.9萬噸,佔世界的15.5%,名列第二;新喀里多尼亞(法屬)年產量約為7萬噸,佔世界的10%,名列第三位。鎳的主要出口國有加拿大、法屬新喀里多尼亞、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尼西亞、古巴、菲律賓、多米尼加等。鎳的主要進口國是美國、日本和西歐等一些國家。

⑩ 林水有是誰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舉辦「印中投資與企業合作論壇」
www.tasenit.com

太升商務網最新的印尼商貿資訊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舉辦「印中投資與企業合作論壇」

中國於本(2008)年5月15日派遣174人之龐大代表團前來印度尼西亞考察投資環境及爭取商業合作機會,團員來自中國廣東省、廣西自治區、福建省、山東省與天津市等地區之102家公民營企業,主要行業跨及石油、瓦斯、汽車、音響視訊、林業、農漁業、建築業、基礎建設和其它領域。

代表團於5月15日當天上午參加在印度尼西亞工業部舉行之「印中投資與企業合作論壇」(Indonesian-Chinese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Cooperation Forum),討論如何開拓印中雙邊經貿合作機會。參加論壇之主要人士包括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長Fahmi Idris、印度尼西亞駐中國大使Sudrajat、印度尼西亞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主席Muhammad Lutfi,印方計有約100餘人之企業代表參加,出席總人數達300餘人。

根據印度尼西亞中央統計局之資料,2007年中國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僅佔印度尼西亞全部外來投資之0.3%,為2,890萬美元,印度尼西亞與中國之雙邊貿易總額自2006年之149.8億美元成長21%,達182.4億美元,印度尼西亞出口至中國總額自2006年之83.4億美元成長15.96%,達96.8億美元,印度尼西亞自中國進口總額自2006年之66.4億美元成長28.94%,達85.6億美元。

2007年中國企業對印度尼西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和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簽署承包工程合約等之金額均創歷史新高,目前中資企業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已超過400家,如中石油、中海油、貨為、中興等企業,已在印度尼西亞市場佔一席之地。

BKPM主席M. Lutfi表示,外國投資者對印度尼西亞之原物料如鋼鐵、鋁礦砂、鐵與鎳等具有高度興趣,惟印度尼西亞政府必須保護原料,僅限在印度尼西亞國內使用,中國已提供印度尼西亞政府10億美元之貸款,用以支持四項電力與基礎建設計劃,包括:蘇門達臘建橋(Sumatra bridge project)、北蘇門達臘Labuhan Angin和中爪哇Cilacap之電廠及西爪哇之Jatigede水壩。

閱讀全文

與印尼為什麼禁止鋁礦出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出口伊朗需要什麼檢測 瀏覽:662
伊朗中什麼意思 瀏覽:302
印度海上實力如何 瀏覽:718
印尼sendiri什麼意思 瀏覽:83
越南多少錢一斤肉 瀏覽:506
印度房價這么貴怎麼住 瀏覽:368
中國疫情為什麼又爆發了 瀏覽:690
出門玩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172
義大利哪些產品適合帶回中國 瀏覽:61
越南產的aj怎麼辨真偽 瀏覽:818
成龍在中國哪個省 瀏覽:791
噴了印度神油怎麼硬不起來 瀏覽:991
中國兒童節日的節目游戲有哪些 瀏覽:866
印尼留學買什麼保險 瀏覽:520
英國杜倫大學在蘇格蘭哪裡 瀏覽:677
中國台灣有哪些好玩地方 瀏覽:130
英國海洋發電廠在哪裡 瀏覽:190
印尼國慶節怎麼過 瀏覽:74
越南戰爭美國投了多少炸彈 瀏覽:655
中國現在有哪些有名的輕機槍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