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尼西亞位於什麼板塊與什麼板塊之間
印度尼西亞尼處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1.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2.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拓展資料: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有一級行政區(省級)34個,包括雅加達首都、日惹、亞齊3個地方特區和31個省。二級行政區(縣/市級)共514個。[2]31個省分別為: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蘇門答臘省(首府巨港)、明古魯省(首府明古魯)、楠榜省(首府班達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檳港)、廖內群島省(首府丹戎檳榔)、西爪哇省(首府萬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寶壟)、東爪哇省(首府泗水(蘇臘巴亞))、萬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薩)、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馬塔蘭)、東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亞)、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東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馬林達)、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樂)、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中蘇拉威西省(首府帕盧)、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東南蘇拉威西省(首府肯達里)、哥倫打洛省(首府哥倫打洛)、西蘇拉威西省(首府馬穆朱)、馬魯古省(首府安汶)、北馬魯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亞省(首府馬諾誇里)、巴布亞省(首府查亞普拉)和廖內省(首府北乾巴魯)
『貳』 印度尼西亞位於哪幾個板塊的交界處
印度尼西亞處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印度尼西亞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約有17000多個島嶼組成,這些島嶼地勢高峻,沿海有狹窄的平原,位於板塊交接地帶,多火山地震,人口超過2億,超過一半分布在爪哇島。語言多達200多種。印尼的胡椒、金雞納霜、木棉和藤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膠、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環境
印尼處於南北半球兩大季風系統間的暖海面上,同時又有山地的抬升作用,因此成為世界多雨地區之一。除努沙登加拉群島旱季較長,降水較少,屬熱帶草原氣候外,印尼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具有高溫、多雨、風小、潮濕等特點。
年平均濕度25〜27℃,年降水量一般達2 000mm以上。山於印尼國土十分遼闊,各個島嶼還形成各具特點的地方性氣候。
『叄』 印尼海嘯的地形特點是什麼
印尼地勢特殊,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頻繁遭受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
印尼地質慨況
印度尼西亞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緣,地質情況復雜。其鄰接構造活躍地區,特點是由於俯沖作用造成的地震和火山作用頻繁。西印尼主要是由大陸地殼支撐,而在東印尼地區,更多的是弧形地殼和蛇綠岩層,和一些年輕海洋盆地。3億年前,岡瓦納大陸超大陸塊與歐亞俯沖邊緣相撞,裂開的地層片段重組形成了印尼群島。現代印尼地質明顯是新生代時在此邊緣俯沖與碰撞的結果。
印尼現行海嘯預警系統主要藉助134個潮汐觀測站觀測海面水位變化,配合陸上大約55處地震儀發布警報。據介紹,原有系統需要5至45分鍾發出海嘯預警,新系統1至3分鍾能發出。
『肆』 印度尼西亞在哪三個板塊交界處
印度尼西亞尼處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國家,由17508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較大的群島國家,也是多火山多的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其首都為雅加達,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印度尼西亞於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它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較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其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